供需耦合视角下城乡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差异机制研究

2024-06-09 19:45徐若西陈上党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0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农村居民城乡

徐若西 陈上党

温州开放大学 浙江温州 325000

公共体育服务是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需求的重要途径,其满意度直接关乎民众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公共体育服务政策,如《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积极创造优质的体育活动环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尽管政策推行有力,实际供给仍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且城乡居民的体育需求亦不尽相同。本文从供需耦合视角出发,深入探究城乡居民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现状及满意度差异,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旨在更精准地满足民众多元化的体育需求,提升服务满意度,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整体水平,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多元化、差异化需求,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推进共同富裕和增进人民幸福感贡献力量。

1 我国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公共体育服务逐渐成为衡量国家文明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其供需状况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当前,我国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在供需上存在显著差异,这既体现了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也揭示了多重因素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影响。城市地区凭借较高的经济水平、密集的人口和完善的市政规划,拥有相对充足的体育设施和专业的健身指导,基本上能够满足市民的多元化体育需求。然而,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滞后、人口分散和规划不足,体育设施匮乏,健身指导缺乏,体育活动单一[1]。这种城乡差异亟待解决,以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的均衡发展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在需求方面,城市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相对旺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重视运动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去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相比之下,农村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则相对较低,这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农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与城市有所不同,农村居民更倾向于传统的劳作方式和休闲活动。另一方面,农村的年龄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由于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留守人口中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其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和接受程度相对较低。此外,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很多农村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也较低。

2 供需耦合视角下城乡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差异分析

在研究城乡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时,从供需耦合的视角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揭示出城乡居民在享受服务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服务内容与需求的匹配度上,还涉及服务质量与期望的吻合度,以及服务公平与权益的保障度等多个方面。

首先,服务内容与需求的匹配度是影响城乡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城市居民由于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和社会文化的丰富性,其体育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因此,他们对于公共体育服务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和时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例如,城市居民可能更倾向于参与瑜伽、跑步、游泳等多样化的运动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满足社交和娱乐的需求。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的体育需求可能更加注重实用性和传统性,他们更倾向于参与一些与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体育活动,如舞龙舞狮、拔河等[2]。如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差异化的需求,就会导致城乡居民的满意度下降。

其次,服务质量与期望的吻合度也是决定城乡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由于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的提高,城市居民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升,期望公共体育设施能够完善齐备,运动场地能够舒适安全,健身指导能够专业科学。而农村居民可能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相对较低,他们更注重服务的便利性和经济性。例如,农村居民可能更希望公共体育设施能够建在离家近、方便到达的地方,而不太关注设施的豪华程度和专业性。因此,如果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达不到城乡居民的期望,就会影响到他们的满意度。

最后,服务的公平性与权益的保障度也是城乡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差异的重要体现。在享受公共体育服务的过程中,城乡居民应该享有平等的权益和机会。然而,由于受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和政策倾斜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在享受公共体育服务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可能面临着设施不足、指导缺乏、活动单一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他们的满意度降低[3]。因此,为了实现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均衡发展,必须注重保障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和公平享受服务的机会。

3 供需耦合视角下城乡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提升策略

在供需耦合视角下,城乡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的提升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服务供给的数量、质量、公平性以及与居民需求的匹配度等多个方面。为了全面提升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满意度,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和具体行动。

3.1 加大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力度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和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农村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严重不足,设施覆盖率低、服务水平有限,这不仅制约了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还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增加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建设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体育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设施覆盖率,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基本的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二是提升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农村体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用、耐用。同时,还应该加大对农村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指导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体育下乡、体育扶贫等活动,为农村居民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体育服务。三是结合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提供服务,农村居民对体育服务的需求具有实用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因此,在提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时,应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习惯,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内容。例如,可以开展一些与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体育活动,如举办农耕技能比赛、推广太极拳运动、设立“健康步行”路线等[4]。

3.2 提高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农村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与此同时,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他们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需要提高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增强服务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健康状况的居民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和方式。例如,为老年人提供健身指导和健康咨询服务;为青少年提供体育培训和竞赛活动;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体育设施和服务等。二是推动服务创新和升级,鼓励公共体育服务提供者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例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居民的体育需求和偏好进行精准分析,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方案。三是加强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和沟通,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不断调整和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5]。同时,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提高其满意度。

3.3 强化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公平性和普惠性是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原则之一,然而,受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和政策倾斜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体育服务时往往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这不仅体现在设施覆盖率、服务水平等方面,还体现在城乡居民的体育权益保障上。为了保障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公共体育服务的权益,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统一的公共体育服务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各级政府和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体育服务时享有平等的权益和机会。二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在资源配置、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向农村地区倾斜,缩小城乡之间在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差距。同时,鼓励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和拓展,形成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三是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针对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等特殊群体,制定专门的公共体育服务政策和措施,为他们提供无障碍、低成本的体育健身服务。通过开展关爱行动、志愿服务等活动,让这些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3.4 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评价与反馈机制是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渠道,可以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和质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需求、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同时,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过程,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二是加强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信息收集渠道(如问卷调查、网络留言板、社区论坛等),广泛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及时整理和分析,形成有价值的反馈意见和改进建议。三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针对居民反馈的问题和意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对改进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改进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

3.5 加强公共体育服务的宣传和教育

宣传和教育是提高城乡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认知度和参与度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和培训课程,可以激发居民的体育热情和参与意愿,提升他们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介绍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二是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重要节日,开展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例如,举办丰收节庆体育大会,在秋收季节,组织一场集体育比赛、文艺表演、农产品展示于一体的丰收节庆体育大会。通过设置拔河、担粮赛跑等富有农村特色的比赛项目,吸引大量村民参与。也可以开展“健康进农家”巡回讲座,邀请体育专家和医生定期到各个行政村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和运动技能培训。通过现场示范和互动问答,强化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运动技能。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乡村体育嘉年华,利用春节或国庆等长假,举办一场集趣味性、参与性和竞技性于一体的乡村体育嘉年华,设置各种适合全家参与的体育游戏和挑战项目,如滚铁环、扔沙包等,让农村居民在欢乐中体验体育的魅力[6]。三是加强体育教育和培训,将体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的体育培训和指导。同时,针对成年人开展各类体育健身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和健康素养。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居民的体育意识和习惯,提升他们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和满意度。

4 结语

城乡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差异是当前我国公共服务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供需耦合的视角出发优化公共体育服务,需要综合考虑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质量与期望的吻合度以及公平与权益的保障度等方面。通过加大供给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公平性和普惠性,可以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的满意度差异,提升整体公共体育服务水平。这对于推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农村居民城乡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城乡涌动创业潮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