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发展困境及推进策略

2024-06-09 19:45孙雨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0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体育赛事竞技

孙雨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十堰 442002

体育赛事作为学校体育发展重点议题,其核心要义在于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同时助力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在学校体育整体发展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1]。针对青少年体育赛事,《意见》提出要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将“常赛”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渠道[2]。由此可见,当下我国对于学校体育赛事发展高度重视。当前,在我国体教融合战略不断深入推进的关键阶段,推动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建设,提升学校体育赛事发展水平,能够有效助力体教融合战略目标的实现。鉴于此,本研究以我国学校体育竞赛体系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推进路径。

1 学校体育竞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

1.1 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教会、常练、勤赛”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理念支撑。“常赛”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广泛参与体育竞赛活动[3]。同时,“常赛”又是检验“教会与勤练”的重要方式。相较于其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具有强健学生体魄、休闲娱乐以及促进学生社会交往的多元功能,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体育竞赛具有重要德育意义,能够培养学生顽强拼搏、不懈进取的意志品质,积极响应立德树人育人理念。

1.2 助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着多元现实困境,长此以往,将制约我国竞技体育长期可持续发展。《意见》提出要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发挥学校体育在促进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价值[4]。体育竞赛是选拔以及培养竞技人才关键手段,通过竞赛能够选拔出具有卓越天赋的青少年适龄学生,不断参与更高水平的竞技训练及比赛,从而真正发挥体育竞赛在促进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价值。我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学生群体,适训学生基数较大,通过建设完善的赛事体系,推动学生广泛参与体育竞赛,能够提高培养优秀人才的概率,同时还能够促进公平竞争。

1.3 推动体育竞赛市场以及体育产业发展

完善学校体育赛事体系可以加速学校体育赛事市场化发展,促进学校体育消费增长,主要体现在丰富竞赛产品供给、培养体育消费人口以及形成体育核心产业[1]。首先,完善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形成一批精品赛事,能够不断吸引企业公司投资,促进学校体育赛事影响力提升。鉴于此,学生长期参与体育赛事,体育参与兴趣不断提升,无形中有助于促进体育消费,培育体育消费人口,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体育竞赛发展能够带动体育用品、培训以及相关表演行业发展,不断提升学校体育竞赛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主体地位。

2 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赛事目标定位模糊

从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赛事体系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包括两条赛事主线。一是教育部门举办的赛事,例如全国学生单项联赛制体育赛事、单项赛会制体育赛事以及全国学生运动会等;二是体育部门举办的赛事活动,例如各类青少年锦标赛、U 系列赛事、全国青年运动会等[5]。尽管我国当下两条赛事体系都以促进青少年工作为目标,但在各自工作领域内,目标细分具有一定差异。体育部门举办的赛事,更多关注通过体育赛事选拔具有卓越天赋的竞技后备人才,扩大竞技人才规模,助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然而教育部门赛事发展更多聚焦于通过体育赛事活跃学校体育氛围,扩大参赛学校影响力,通过相关加分利好政策让学生进行升学等[6]。相对而言,由于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在办赛目标上存在差异,导致在项目设置、参赛资格、年龄要求等方面出现冲突,不利于学生参赛,同时制约着两大赛事系统资源的整合。

2.2 竞赛项目布局结构失衡

反观当下,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竞赛存在显著的竞赛项目布局结构失衡问题。教育部门举办的学校系列赛事主要包括群众基础较好、学校体育较为普及的运动项目,例如篮球、足球、田径等。然而从体育部门举办的赛事来看,其项目布局覆盖了奥运会、青运会等大赛体育项目,对接职业体育,整体上项目较为丰富。学校体育竞赛要想真正实现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以及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发展目标,需要不断优化项目结构,与我国奥运项目等赛事进行有效衔接。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更为倾向教育部门举办的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项目,对于其他项目涉及较少,长期来看,不利于学校体育竞赛的可持续发展。

2.3 竞赛数量不足且赛事水平亟待提升

“学会、勤练、常赛”,基础在“学”,枢纽在“练”,重点在“赛”,只有长期开展竞赛才能够充分发挥体育综合育人价值。结合实践,认为学校体育竞赛数量显著不足,于学校体育发展而言,较为滞后。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大型学校体育系列赛事数量难以满足学生参赛需求。相关资料数据显示,2019 年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举办了141 项次大、中学生体育赛事,共2 034 所大、中学校,49 486人次参赛[7],相较于我国规模庞大的学生群体而言,当前赛事依然较少。从微观层面来看,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内部竞赛亦较为匮乏,尤其对于初高中阶段而言,绝大多数学校仅开展年度田径运动会,对于其他竞赛开展不足,赛事开展存在“断档”窘境。此外,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赛事竞赛水平较低,除部分发展基础好的竞赛项目外,整体上竞赛水平与国外青少年赛事差距较大,对抗水平以及比赛强度不尽如人意。

3 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发展推进路径

3.1 明确学校体育赛事发展目标,统一竞赛标准体系

对于学校体育赛事发展而言,由于赛事规程、组织管理办法等多方面都是由赛事目标而确定的,因此明晰赛事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意见》对于当下我国学校体育赛事目标进行了明确定位,即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基于此,体育部门以及教育部门要能够以此为引领,对于学校体育赛事目标体系有着客观合理的认识,将自身工作转移到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上来,正确处理好竞技人才培养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体育竞技和表演参与等多方面利益关系。此外,今后要以目标引领赛事统一化标准体系建设,破除过去在参赛资格、运动员等级认定等方面存在的藩篱,推动两条赛事有机衔接与融合,共同实现学生体育参与、健康促进与竞技人才培养之间协同发展。总之,教体两大部门要充分认识《意见》所明确的赛事目标,真正做到“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3.2 优化赛事项目布局,完善“大、中、小学”一体化赛事体系

第一,夯实学校体育项目开展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重视不断拓宽学校体育项目,在保持传统体育项目发展优势基础上,不断探索引入多元化项目。既要考虑到学校实际办学条件,又要积极将自身开展项目与奥运系列项目对接,丰富学校体育项目体系。既能够让学生广泛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又能够真正将学校体育打造成为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孵化”基地。

第二,提高学校体育赛事数量。体教融合战略推进以来,我国已开展诸多系列学校体育赛事,但从整体上而言,数量依然不足。今后应重点关注我国潜在优势项目发展,在“开好、建好”传统优势竞赛项目基础上,积极开发、布局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体育项目,不断开展多样化的赛事活动。

第三,遵循《意见》提出的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办赛原则。构建从小学到大学的一体化赛事体系,加强与职业体育赛事的有效衔接,畅通不同级别赛事之间的晋升通道,完善竞技后备人才输送链条。

3.3 整合学校体育赛事资源,提升体育赛事水平

首先,作为学校体育竞赛重要管理主体的政府部门,应重视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对学校体育发展资金进行政策性倾斜。例如,设立相关学校体育赛事专项发展资金,通过一系列顶层设计,推动学校体育竞赛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此外,政府可通过向社会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提高市场力量参与学校体育赛事发展的积极性,降低准入门槛,引入多方主体力量,协同投入学校体育赛事发展中,继而提高学校体育赛事知名度,拓宽学校体育赛事资源渠道[9]。

其次,积极鼓励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发挥运动员专业能力,提升学校体育赛事水平。近些年来,在相关利好政策驱动下,我国已有一批退役运动员进入校园,促进教练员、体育教师互相交流、双向流通,能够有效改善学校体育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教学训练能力滞后的问题。

最后,各级体育部门以及教育部门应定期组织相关体育教师以及教练员参加培训工作,帮助教师以及教练群体提高自身专业教学、训练等实践能力。同时,应积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之间进行良性互动交流,加强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训队伍之间的合作,推动相关优质训练以及竞赛资源流动,促进学校体育竞赛整体水平提升。

4 结语

体育竞赛作为促进青少年体育参与,推动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尤其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促进学校体育竞赛体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研究立足于体教融合视域,对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解构实践发展路径。未来学校体育赛事发展应从赛事目标确立、一体化赛事建设以及资源整合等几方面展开,推动体教两大主体协同参与,构建互利互惠的学校体育赛事体系。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体育赛事竞技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竞技精神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花与竞技少女
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
竞技体育
陕西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