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贵州省高校健身气功的推广策略研究

2024-06-09 19:45施洁赵伟李世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0期
关键词:体教功法气功

施洁 赵伟 李世伟

1.遵义医科大学医学与科技学院 贵州遵义 563006;2.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贵州毕节 551700

1 高校推广健身气功的必要性

1.1 国家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战略要求

健身气功不仅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还是一种以自身活动、呼吸调控和心理调节为主要形式的传统体育项目[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和青年的强是指思想品德、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学习成绩等多种因素,还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2]。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青少年体育则是国家体育发展的基石。新修订的体育法在总则第十条上新增“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坚持体育和教育融合,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体魄与人格并重,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明确了优先青少年体育的战略地位,还进一步将“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取代“学校体育”,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此外,对于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扮演着重要角色。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及2021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中均提到,要落实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健身气功作为切实可开展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其中蕴含的动作与中国智慧对促进青少年体育的进一步加强,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作用。

1.2 体教融合目标的需要

2020 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支持大中小学校建设学校代表队,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加快体育高等院校建设[3]。2021年12月,贵州省体育局、贵州省教育厅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贵州体教融合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新的政策下,全省各地的体育主管部门将进一步推动体教结合,在学校中开展更多的体育项目、更多的体育课,提供更专业化的体育服务[4]。新时代体教融合不仅为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方向,还为健身气功进校园、健身气功课程革新等方面都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选择。

1.3 贵州省高校健身气功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

围绕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强省建设目标,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4]。结合我国当前高校体育的发展现状来看,高校推广健身气功不仅符合体教融合的战略方向,还能够丰富大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更为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选择。此外,健身气功有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鲜明底色、低廉的推广成本,以及特有的“三调合一”的技术特点,无不凸显了高校健身气功于推广方面的正确性和优势性。

2 贵州高校推广健身气功存在的困境

2.1 认知困境

健身气功动作柔和轻缓,舒展飘逸,有着运动强度低、动作幅度小、易学易练的风格特点,尤其适合那些喜爱传统文化,但身弱、体娇,存在慢性病的人群。另外,在健身气功的创编和推广初期,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面向的都是中老年人群和身患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的群体,且媒体宣传内容和宣传人物又都往往和老年人相联系,潜移默化地强化了人们的刻板思维,想当然地将健身气功理解为专为病患及中老年人设计的运动项目。除了对健身气功的刻板印象之外,当前贵州省健身气功知识媒介的宣传方面也存在着明显不足。进入新媒体时代,海量信息铺天盖地,尤其是抖音、快手、头条等APP 的广泛应用,人们面对信息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判断。结合当前贵州省健身气功赛事直播情况以及自媒体平台相关内容的创作情况来看,健身气功相较于贵州省足球、篮球、皮划艇、射击、攀岩而言,无论是传播量还是认知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再者,贵州省地处山地,多民族聚居,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其中不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多种体育项目在推广方面相互竞争,导致贵州省高校的健身气功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健身气功内容的有效传播渠道和媒介,因此导致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往往存在不全面、不时效、不准确的情况,影响了健身气功的发展。因此,高校推广和发展健身气功的首要前提是多渠道传播系统的健身气功知识理论体系,增强学生对于健身气功的理解和认知,减少对健身气功的认知偏差和片面性了解。

2.2 现实困境

首先是健身气功课程在贵州省高校的普及程度不高。以健身气功、气功、养生、保健为关键词,搜索各高校官方网站数据并实地走访调查,发现除去20所贵州省健身气功高等示范院校的部分数据外,其余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院校寥寥可数。其次,从历届贵州省青少年健身气功赛事的参与情况来看,每年带队参赛的高校数量保持在13~16 所之间,且高校组比赛中要求必须有竞技套路演练,加大了参赛难度,进而导致了各高校健身气功队伍的训练难度增加,限制了赛事规模的增长。再者,贵州省高校健身气功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也存在不足,这里所说的健身气功教师是指教授过至少一学期涉及健身气功相关内容的教师。健身气功教师数量短缺是影响健身气功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截至2023年12月,贵州省健身气功高等示范院校共有20所,仅占全省高校总数量的26%。除去这20所高校有健身气功教师外,其余各院校鲜有此类教师群体。教授健身气功的高校教师往往身兼多门不同的体育项目,如武术、舞龙舞狮或其他特色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时间与精力的分配上往往捉襟见肘,由此造成了高校教师对健身气功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和理解程度不一致的现象。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最早推广的是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4 套普及功法及竞技功法,合计8 套,高校健身气功教师大多仅掌握这4种功法或其中的部分套路。随后,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又陆续推出了部分功法,直至2020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气功中心发出《关于健身气功推广功法目录的公告》,明确了包括易筋经、八段锦等11 种健身气功功法[5]。虽然这11套功法中并未包含前面所提到的4套竞技功法,但作为高校健身气功专业教师,除了授课之外,往往还担任着课余训练的任务,所以需要对这15套功法都了解并熟练掌握其中适合本校推广的功法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提升知识储备。因此,贵州省相关主管部门要设置专项资金,定期提供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健身气功培训,确保高校专业师资力量有序发展,推动高校健身气功普及工作的正常开展。

3 贵州省高校推广健身气功的策略

3.1 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认同

传统文化进高校是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最优途径之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离不开莘莘学子。因此,在高校中开设健身气功类课程,既能够增强课程的多样性,让学生有更多的运动选择,又能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体验了解民族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长期社会实践和认识世界过程中不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其蕴含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衡的辩证观以及“三调合一”的习练观,且健身气功的外在动作风格优雅飘逸,充满着自然美、含蓄美的东方美学特征,是新时代莘莘学子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认同的理想载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可以引导学生追求自身的和谐,追求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追求与自然的和谐[6]。阴阳平衡的辩证观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阴阳变化之理,探究动作技术中所蕴含的养生机制[7]。“三调合一”的习练观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练习健身气功功法,从而改善并增强神经体液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8]。

健身气功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发展要找准定位,把健身气功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价值诉求结合起来,进行现代性转换,让学生认同健身气功的健身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养生价值,从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动机来进行健身气功的学习。健身气功在高校的推广要围绕其传统文化特质来进行宣传,促使大学生了解和认识健身气功的传统养生价值,扩大他们的心理认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3.2 构建良好师资,加强专业培训

健身气功的教学和推广离不开教师团队的力量,而高校健身气功师资匮乏却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专职教授健身气功的教师更为难得。因此,要发展贵州省高校健身气功事业,当务之急是引进专业健身气功教师或者武术、养生方向的教师,如此才能达到合理的教学师生比,也方便开展其他健身气功相关活动。专业师资的引进方案要做到因校而异、因地而异,切实从实际情况出发,如体育类院校或设立体育院系的高校应以引进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教师和健身气功专业运动员为主,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而普通高校的健身气功开展多是以公共体育选修课的形式或兼有参加每年一次的全国及贵州省健身气功赛事任务,所以应以引进武术专项教师为主,满足学生武术和健身气功项目的学习需求。引进专业人才之后,高校要利用自身平台资源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无论是通用技能培训还是专业技能培训,要保证师资培训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经常化。以培训促教学,针对不同学校的师资情况有针对性地精准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用3~5年的时间培育出合格、专业的健身气功师资团队。

3.3 优化教学质量,打造精品课程

2018年8月,《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9]。优化健身气功课程质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教学目标。随着习练人群对健身气功内涵的不断探索以及对外延的切身实践,健身气功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增大,而这恰恰能满足高校课程多元化的需求。健身气功有其独特的健身养生价值和优秀文化内涵,因此,在知识与技能目标设置上应体现其独特性,在过程与方法目标设置上应体现其科学性,在情感与态度目标设置上应体现其优越性。第二,优化课程内容。高校健身气功课程授课内容多以技术实践为主,区别仅体现在教授的功法数量、功法种类之间的差异上,而这往往造成学生仅是学了几个动作、几套功法,却对其中的功法机制和养生效果知之甚少。因此,贵州省高校要结合自身文化氛围、场地设施、师资条件、学生实际等情况,设立能充分体现课程特点和价值的精品课程。第三,选取优秀教材。首先,教材的选择要符合现阶段认知学习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符合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围绕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对健身气功项目的兴趣和热情,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教材的选择要能够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既相对稳定,又与时俱进,准确阐述健身气功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服务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贵州省大学生的多元健康生活追求[10]。

3.4 健全组织机构,营造良好氛围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11]。高校建设健身气功社团有利于体教融合的实施,有利于健身气功在高校和高校之间的推广和发展,有利于整合学校优势资源,打造坚实基础,如专项经费、场地器材、专业师资团队等,更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和归属感,调动学生课外参与实践健身气功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在学校层面,团委应配备专项工作人员,切实承担起学生社团的成立、年审、注销、组织建设、活动管理、经费管理和工作保障等任务[11]。社团指导单位、指导教师应当给予健身气功社团发展方向上的指引和日常活动的监管,协调社团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保证社团的持续发展。在学生层面,健身气功社团组成人员要积极参与其中,定时组织相关活动,如功法竞赛展演、健身气功文化学习培训班等,发掘学生群体的兴趣点,扩充社团成员,增加练习人数,扩大健身气功社团的影响力。

3.5 扩大宣传渠道,推动赛事交流

依据历史经验,体育项目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各方宣传与赛事推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往所采用的健身气功站点教学、文化系列讲座、宣传栏、电视广播等形式的传统宣传模式已逐渐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高校健身气功文化宣传应在新的时代发展环境下拓宽新的传播途径。第一,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校企合作,紧随时代趋势,开发健身气功移动应用产品,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第二,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场地,打造特色健身气功体育文化活动,同时学校利用校园媒体和学生大V,宣传推广健身气功特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线下参与其中,而不仅仅是手机参与,避免娱乐至上,削弱了体育的锻炼和教育功能。第三,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布新奇有趣的健身气功视频,例如,功法展演视频、运动员成长故事、健身气功历史人物及发展、健身气功养生机制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健身气功文化,激发兴趣。第四,打造线上线下赛事平台,集中优势资源,带动周边地区的健身气功练习人群和爱好者,打通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推动健身气功的有序发展。

4 结语

推动贵州省高校健身气功合理有序发展,应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素养;构建良好师资,加强专业培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质量,打造精品课程,培养优秀健身气功人才;健全组织机构,营造良好氛围,促进高校健身气功的持续发展;扩大宣传渠道,推动赛事交流,强化健身气功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体教功法气功
论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法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七星归位”劲意真诀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日月增辉行功真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二)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动物的“气功”(二)
动物的“气功”(一)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