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

  • 《唐璜》讽刺史诗文体初探
    世有观点将其看做讽刺史诗,认为拜伦通过诗篇的中心任务不是塑造人物而是揭露欧洲社会生活的矛盾并对当时的反动统治、哲学思想及文学现象发表尖锐地议论和讽刺。本文旨在通过区分诗体小说和讽刺史诗的区别并结合《唐璜》文本从作者创作、形象塑造、讽刺主题和讽刺手法四方面论证《唐璜》作为讽刺史诗的文体特征。关键词:《唐璜》 拜伦 讽刺拜伦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可以被称为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其思想与许多作家不同,他的一生更加崇尚與追求灵魂的自由,坚持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9期2023-09-01

  • 漫谈《笑林广记》的讽刺艺术
    具有丰富而深刻的讽刺意蕴,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不仅具有讽刺的广泛性,而且具有讽刺的深刻性和多样性。作为讽刺喜剧艺术,它善于抓住现实生活中的反常现象,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修辞手段,凸显人物违背生活情理与逻辑的反常一面,从而制造出某种滑稽和不协调,以达到“笑”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笑林广记》 讽刺 喜剧 滑稽 笑话是一种幽默滑稽的讽刺艺术,从产生之初,笑话就和讽刺密不可分。先秦子书中的寓言笑话,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之类,大都带有讽刺的意味。古代宫廷

    文学教育 2023年4期2023-04-27

  •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书先生通过大量的讽刺描写,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技巧,如比喻、词典、词语用法、喜剧风格的描写技巧,向读者生动地描述了20世纪40年代的各种类型。关于留学生、大学教授、封建老兵和腐败官僚的荒谬故事。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以小说的讽刺性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关键词:《围城》;讽刺;语言引言:钱钟书先生在创作作品时,主要以黑暗的时代背景为基础,进一步揭露丑恶的现实。在小说中,钱钟书先生运用了大量的讽刺艺术,向读者展示了时代的黑暗,并进行了深入的讽刺和批判。在这部小说中,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4期2022-07-01

  • 《牡丹亭》对晚明社会的讽刺与批判
    亭》 明代社会 讽刺 批判《牡丹亭》的主题是标举为情而死、为情复生的至情。它奇幻的故事情节、凄婉缠绵的意境、典雅优美的曲辞,往往令读者和观众为之击节叹赏,甚至明代沈德符评论道:“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汤显祖除在《牡丹亭》中表现至情主旨之外,还以插科打诨和幽默的方式融入了对晚明社会的讽刺与批判。一、讽刺晚明的科场与官场《牡丹亭》第六出《怅跳》,汤显祖借柳梦梅与韩子才自述身世遭遇批评了晚明科场。柳梦梅与韩子才分别是柳宗元、韩愈的后裔,二人相遇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9期2022-05-30

  • 论《三个正直的制梳匠》的讽刺艺术
    塑造,从而巧妙地讽刺了人们不顾一切追逐金钱和财产的现象。诙谐之城塞尔德维拉以一种诗意的方式构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环境,作为集体的塞尔德维拉人与作为个体的滑稽怪人形成了对比。本文通过对主要人物进行分析,继而在诗意现实主义的背景下对凯勒作品中幽默呈现出的讽刺艺术进行探析。 关键词:戈特弗里德·凯勒 《三个正直的制梳匠》 幽默 讽刺 国内对凯勒及其作品的研究较少。其中杨劲在对凯勒中篇小说《被滥用的情书》分析过程中,从情书的五个要素——写信缘由(空间距离)、感情动因

    文学教育 2022年2期2022-03-01

  • 蒸汽波:消费主义文化怀旧与讽刺
    表达对消费主义的讽刺。关键词:蒸汽波;消费主义文化;怀旧;讽刺一、身边的蒸汽波现象对中国的“95后”来说,2015年的他们正处于高中时期,那时候若开始使用淘宝就属于比较早的淘宝用户,而那时淘宝和京东等电商网站的主页就会经常出现一些由老版本Windows窗格、雕像、几何空间线条、平假名等元素组成的海报,这种风格的画面就是蒸汽波。蒸汽波自2010年开始在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兴起,至今已经过了10年左右的时间,到2015年在中国传播,令众多80后、90后一见如故

    美与时代·下 2021年9期2021-10-09

  • 小人物的“大作为”
    生活境遇的描写,讽刺当时社会现状。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与契诃夫笔下奥丘梅洛夫的遭遇分别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同为小人物,祈求高官厚禄,拥有一官半职后,在民众面前是要耀武扬威的仕人,官绅面前是阿谀奉承的可怜小人。范进与奥丘梅洛夫分别是作者笔下揭示社会黑暗的一个点,通过对主人公自身的经历,以小见大地讽刺社会丑恶现状;但二人因内外因素,有着不同人物形象特征,以自身的鲜明个性反映社会现实。关键词:讽刺;范进;奥丘梅洛夫;差异;原因什么是讽刺?鲁迅先生说:“一个作者,用了精

    文学天地 2021年4期2021-09-10

  • 浅析欧 · 亨利小说的讽刺
    的短篇小说巨匠,讽刺艺术便是他的显著特色。其中《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中的讽刺艺术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他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本文着重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论述这篇小说中所体现的讽刺美,大致把握欧·亨利小说讽刺手法的艺术技巧和特色,从而更加深刻地感悟到讽刺美的体现。【关键词】《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讽刺;欧·亨利【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1-0018-02一、引言作为当代

    今古文创 2021年21期2021-09-10

  • 浅谈《围城》的人文关怀
    城》是一本优秀的讽刺小说,发人深省,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在作品中可充分感知讽刺艺术与人文关怀。本文从《围城》的文学思想以及人文关怀进行具体的阐释与分析。【关键词】围城;人文关怀;讽刺【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0007-02人文,究其根本就是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展现,也是社会制度、法律等有效落实的基础。制度是对人文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表象化特征。人文精神更

    今古文创 2021年12期2021-09-10

  • 谈电影《家和万事惊》的艺术特色
    的喜剧意味颇带有讽刺的幽默感,然而也不失温暖的抒情。立足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又兼顾浪漫的诗意的呈现。是一部成功的改编作品。【关键词】港式幽默;舞台感;讽刺;温暖 2019年上映的喜剧电影《家和万事惊》改编自张达明舞台剧《亚Dum一家看海的日子》,在香港警匪片层出不穷的今天,影壇弥漫着浓烈的江湖气息之中,可以呈现出这样一部港式幽默的家庭喜剧惊悚片,还是让观众眼前一亮、舒缓轻松之余甚是喜欢。 在片中,无论是主演如古天乐、吴镇宇、袁咏仪等大腕,还是特别出演的

    客联 2021年1期2021-09-10

  • 《一个温和的建议》文体分析
    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讽刺作家之一。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对他的著名讽刺作品“一个温和的建议”进行分析。基于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到小的原则来分析失衡和失协的文体效应,作者旨在帮助读者更容易地赏析这篇文章,并在这部讽刺作品中对贫穷的爱尔兰人表示极大的同情。◆关键词:文体分析;讽刺;失衡;失协一、宏观层面(一)语境1.文化语境首先,爱尔兰经济受到英国政府的无情压制,导致它的失业率上升,制造业和商业遭到破坏,农业也陷入瘫痪。第二,爱尔兰的政治地位不平等。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速读·下旬 2021年6期2021-07-23

  • 《懒惰哲学趣话》文体定位与情感解读
    激进的功利主义的讽刺和忧虑。关键词 懒惰哲学趣话;散文;情感;讽刺《懒惰哲学趣话》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八单元(单元主题:让生命沉思)中的一篇。对这篇文章体裁的定位,学生没有提出任何疑问,因为既然是《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明显不是诗歌,那么只能是散文。但是这篇文章的导读并没有按散文的文体特点来引导学生解读:这篇趣话,就像一篇寓言,表面上写得轻松随意,实质上阐发了深刻的哲理,活泼的形式和凝重的主题相映成趣。两个人物,旅游者与渔夫,一个目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3期2021-06-08

  • 《狗的自述》中陌生化的讽刺艺术
    一面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关键词:《狗的自述》 陌生化 讽刺一.陌生化的叙事视角《狗的自述》用狗的第一人称视角叙述出来一个与人类经验世界不同的独特世界。文本采用内聚焦的视角来叙述“在内聚焦中,叙述焦点与一个人物重合,于是他变成一切感觉,包括把他当做对象的感觉的虚构‘主体:叙事可以把这个人物的感觉和想法全部告诉我们。”[1]具体到《狗的自述》中,内聚焦是指叙述从头到尾都在描述“狗”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狗的眼睛作为一个取景框,把一切外在的事物通过“狗的眼睛”过滤后进

    文学教育 2020年11期2020-12-14

  • 幽默的心理效用
    、乐观态度和善意讽刺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幽默的心理效用,为探索幽默的本质与规律创造做一些尝试性研究。关键词:幽默;幽默感;滑稽;自嘲;讽刺幽默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出色的思维方式的高度统一,具有神奇而美妙的魅力。幽默与滑稽不同。贫嘴瞎逗,装傻充愣,固然能使人发笑,但这种笑是由于事情的荒唐怪诞而引起的,并没什么內涵和新意,更没什么可回味的东西。幽默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喜剧性内容的敏锐感受和发掘表现,较之滑稽和诙谐,幽默的层次品位更高雅纯正。幽默的心理效用可以概括为以

    山东青年 2020年11期2020-12-09

  • 《傲慢与偏见》的寓意与手法分析
    分析。【关键词】讽刺;傲慢;偏见;改变引言众所周知,《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讲述了四对恋人的婚姻爱情故事:伊斯林和卡洛蒂讲实惠、找归宿的结合,丽迪雅与威克汉姆轻佻与放荡的结合,简与彬格莱宁静与温和的结合,和最值得称赞的便是达西和伊丽沙白摆脱傲慢与偏见后的结合。书中的所谓「傲慢」就是指出身富贵、教养颇高眼光锐利的青年达西的个性弱点;所谓「偏见」是指出身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7期2020-11-16

  • 鲁迅的《祝福》和蔡万植的《痴叔》中的双重讽刺比较研究
    【摘要】“讽刺”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satura,原意指“一大堆胡乱放在一起的物品”。后来,著名的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将其作为一种文体的名称,最后变成了讽刺的文体,指“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纵观文学史,讽刺文学的发达时期正是社会二元化矛盾激化的时期。[1]换句话说,讽刺是指对社会现实持悲观或否定态度,但不直接攻击,而是通过笑,用迂回的手法表现出来。用这种手法创作的文学称为“讽刺文学”。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韩两国出现了许多讽刺作家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9期2020-10-21

  • 《呼兰河传》中的悲情意蕴
    兰河传》;怀念;讽刺;悲情一、孤寂与痛苦中的慰藉《呼兰河传》是萧红1940年在香港完成的,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期间,她正受着三大痛苦:爱情婚姻的不幸,尊师鲁迅先生的逝世,还有病痛的折磨。热爱文字的她此时也只有借着写作来得以慰藉,因此小说中不免会显露出悲凉的心情。(一)、感情挫折1936年萧红与萧军在感情上出现裂痕,她为了缓解矛盾,只身去了日本。曾在1932年萧红被汪恩甲抛弃,身怀六甲,在最狼狈的时候,萧军的出现,给了萧红希望,可以说相识时,萧军是萧红的救赎。长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6期2020-10-21

  • 谈鲁迅《药》的人物取名
    色彩;生活原型;讽刺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全部作品始终贯穿着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和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完美结合的典范。鲁迅在小说创作中,善于通过人物的命名来表现作品的主题,体现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沉思考。在他的小说当中,人物的命名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性,有的人名蕴涵了深刻的思想,有的人名体现了作者的褒贬,有的人名暗含着与生活愿望的关系,有的人名的产生根据了社会习惯和生活常规。以《药》为例,从《药》中

    科研课题成果通报 2020年6期2020-10-21

  • 《应物兄》的语言特点探析
    格、修辞手法以及讽刺的戏谑幽默三方面进行分析,探析小说的语言魅力,领会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关键词:《应物兄》;语体风格;修辞;讽刺中图分类号:I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37(2020)03-0054-04文学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最能体现作家的创作风格。《应物兄》是李洱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语言处处凸显了李洱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纯熟的语言技巧。这部小说长达八十万余字,格局庞大,描绘了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社会,涉及不同的社会群体。书中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10-09

  • 浅析《围城》中的讽刺艺术
    钟书先生通过大量讽刺描写,充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例如比喻、用典、词语活用,还包括漫画式的刻画手法,向读者活灵活现地描述了20世纪40年代各类留学生、高校教授、封建遗老以及腐败官僚发生的荒唐故事。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以小说的讽刺手法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关键词】《围城》;讽刺;语言【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8-0004-02钱钟书先生在进行创作时,主要立足点

    今古文创 2020年48期2020-09-10

  •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幽默与讽刺艺术
    ,对当时社会进行讽刺。本文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对小说中幽默与讽刺艺术进行分析。【关键词】 《汤姆·索亚历险记》;幽默;讽刺;艺术;分析【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2-0015-02马克·吐温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用一个孩子的目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不公进行讽刺,孩子都能发现的教条主义问题,却被大人们奉为真理,揭露了当时人们的无知以及可笑之处,小说中大量用到俚语进

    今古文创 2020年12期2020-09-10

  • 论《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
    到西方文学中具有讽刺意味的作品,人们首先就会想到英国著名作家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游记》,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格列佛船长4段不同冒险经历的描写,运用讽刺的艺术手法,深刻揭露了英国社会的真实面目,引起了人们对社会体制的深刻思考。关键词:讽刺;冒险经历;社会矛盾《格列佛游记》是西方文学史上一部具有讽刺意味的上乘之作,作品中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大胆夸张的人物刻画,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作者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融入了格列佛不同寻常的4段冒险经历中,采用反语、讽刺等修

    北方文学 2020年12期2020-09-06

  • 对《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多重解读
    喜剧为外衣、充满讽刺意味的彻彻底底的人间悲剧。以一个“疯子”堂吉诃德贯穿作品全线,为人们展示一个具有多重形象的“骑士”,通过夸张荒诞的事件,为大家上演了一部讽刺大剧,狠狠地抨击了“骑士文学”。关键词:人间悲剧;夸张荒诞;多重形象;讽刺堂吉诃德所处的时代,也恰恰是作者塞万提斯的时代[1]。“骑士文学”走向没落,新兴文学开始兴起。那时的西班牙已经跟随着整体西方科技水平的进步,正逐步迈入“火器”的新时代。但仍有一少部分人,依然痴迷于过去的骑士荣耀,妄想重新统治整

    北方文学 2020年12期2020-09-06

  • 《格列佛游记》讽刺艺术浅见
    程中的几次奇遇,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以及泛滥的理性主义。基于此,本文将以格列佛航海经历为线索,对其中之讽刺艺术进行分析,以期丰富现有对本书的研究。关键词:格列佛游记;讽刺;人性一、 引言《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是英国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称作是18世纪“游记文学”的杰出代表。作者运用讽刺的笔调描写主人公到访的四个国家及经历,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

    读天下 2020年15期2020-07-18

  • 评《结婚指标》:指标啊指标,你将生活的诗意引向何方?
    ;后现代;恶搞;讽刺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8-0116-01葛文哲导演的短片《结婚指标》,是一部充满后现代画风的恶搞作品,虽令人捧腹,却是笑中带泪,对现实的讽刺入木三分。短片中是虚构的年份和场景,说的是在2827年的卓尔星球上,这里的人们结婚需要指标,且必须参与摇号才能获得,而一旦获取指标,如半年内没有结婚,则指标作废。于是,在没号就不能结婚的卓尔星球,这种本应与生俱来的权利

    戏剧之家 2020年18期2020-07-04

  • 论喜剧电影中的美学范畴
    剧;幽默;电影;讽刺“哎呀悟空你也真调皮呀,我叫你不要乱扔东西嘛!……月光宝盒是宝物,乱扔会污染环境的……哦你想要啊?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你想要我当然不会不给你的,不可能你想要我却偏不给你,你不想要我却偏要给你,大家讲道理嘛……”这么啰嗦的一段话,正是出自周星驰喜剧电影之一《大话西游》中唐僧的一段经典台词,这种极度夸张的语言模式完全倾覆了唐僧以往在观众心中的固有形象,令人耳目一新。《大话西游》这部电影给人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它

    大观 2020年4期2020-06-22

  • 美国汉学家夏志清的《儒林外史》研究
    思想出发而创作的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出色地运用了喜剧性的讽刺方式;但有的讽刺与上下文相矛盾,有的讽刺带有太多的个人感情色彩。他以为《儒林外史》有一个结构;它没有像很多中国传统小说那样采用说书人的话语模式,而是让读者自己去评判;它的语言风格在传统小说中独树一帜。夏志清对《儒林外史》的研究既有洞见,也有不见和偏见,需要我们根基于中国文学传统对之加以分析。关键词:夏志清;《儒林外史》;吴敬梓;讽刺;结构美国著名华裔汉学家夏志清(C.T.Hsia,1921-201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06-15

  • 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讽刺艺术
    语言、情节设计的讽刺,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本现实主义小说描绘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画卷,并表达出作者对婚姻的独特看法。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傲慢与偏见》中的讽刺艺术进行分析,以期丰富现有的对本书讽刺艺术手法的研究。关键词:《傲慢与偏见》;讽刺;人物形象;人物语言;情节设计中图分类号:1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2-0028-030引言《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2期2020-05-27

  • 幻梦与消亡:废墟边的一声长叹
    钟书独有的学究气讽刺和议论,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小说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此作,对于钱氏小说创作具有开创性意义。关键词: 钱钟书    《上帝的梦》    人性    讽刺钱钟书的小说作品不多,短篇结集为《人·兽·鬼》《上帝的梦》是其首篇,也是钱钟书小说的处女作,但是学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它“不是一篇引人入胜好看的作品”①(241),甚至“不能算是小说”②(29),但也有人认为钱氏的这篇处女作不可小看,几乎可为其日后小说创作主题雏形的集合③(159)。笔者

    文教资料 2020年6期2020-05-07

  • 芥川龙之介与基督教
    教的态度从最初的讽刺怀疑,到逐渐接受再到完全否定的全部过程,从而也能反映出芥川龙之介的心路历程。【关键词】讽刺;怀疑;肯定;绝望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9-0208-02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亦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创作上既有浪漫主义特点,又具有现实主义倾向。他全力创作短篇小说,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150篇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篇幅很短

    戏剧之家 2020年10期2020-04-17

  • 关于鲁迅《药》的人物取名探究
      生活原型  讽刺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全部作品始终贯穿着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和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完美结合的典范。鲁迅在小说创作中,善于通过人物的命名来表现作品的主题,体现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沉思考。在他的小说当中,人物的命名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性,有的人名蕴涵了深刻的思想,有的人名体现了作者的褒贬,有的人名暗含着与生活愿望的关系,有的人名的产生根据了社会习惯和生活常规。以《药》为例,从《药》中

    教育论坛 2020年1期2020-04-01

  • 讽刺延伸,时代思索
    ,《阿Q正传》的讽刺艺术通过影像得到表达,阿Q的形象深刻地留在人们心中。在此过程中,电影《阿Q正传》对原著的意义转换使其仍具时代意义,不失经典的地位。电影《阿Q正传》对原著的讽刺艺术进行继承、创新和发展,引发着大众对“国民性”和时代的思考。关键词:《阿Q正传》 文学艺术 讽刺 国民性一、影片“画外音”下的讽刺意味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就像将破碎的花瓶重构,而将《阿Q正传》进行电影改编,导演并未大量地改造。编剧陈白尘在电影中加入“画外音”,极大地还原了原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5期2020-03-01

  • 讽刺与接纳
    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讽刺,表现出作家明显的“反弗洛伊德”倾向。与此同时,小说的内容又与弗洛伊德理论出现了巧合般的呼应,体现出作家对弗洛伊德理论无意识的接纳。纳博科夫讽刺弗洛伊德的目的在于强调小说的虚构性,而对其理论的无意识接纳是对小说人物人性合理刻画的结果,恰恰印证了弗洛伊德理论部分内容的合理性。这种讽刺和接纳的统一进一步增强了小说“虚构”的艺术色彩,与作家的文学创作观念十分契合。关键词:《洛丽塔》 讽刺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一位具有鲜明个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3期2020-02-28

  • 论《聊斋志异》的时事短章
    异;时事;盗户;讽刺;寓意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一、《聊斋志异》的时事短章受到苏俄文艺理论的影响,“时代性”“社会性”和“人民性”是上世纪50年代《聊斋志异》研究常见词语,以吴组缃先生为代表的学者们,较为关注这部小说的现实针对性,“人民”一词也频繁地出现在小说研究中。这是特殊历史阶段在特定社会思潮影响下所产生的研究现象,我们现代人应该正确地理解和看待。此后在漫长的时期中,《聊斋》研究重心一直在发生转变,重心在艺术研究、女性研究、

    蒲松龄研究 2020年4期2020-01-20

  • 从关联理论角度探讨单口相声中的讽刺幽默
    和分析其作品中的讽刺幽默,并对听众难以理解其讽刺幽默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够提供给单口相声和英语爱好者另一个理解角度,从而能更加自如的欣赏单口相声并理解文化差异等现象。【关键词】关联理论;单口相声;讽刺;幽默【作者简介】蒋成侠(1988.03-),女,汉族,重庆人,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一、研究背景1.关联理论。作为影响力巨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常被用来分析和解释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在《关联性: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12期2019-12-23

  • 安东尼·赫克特诗歌的战争主题
    对传统文学形式和讽刺的精湛运用而闻名。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给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的诗歌总是渗透到我们生活中那些复杂而又黑暗的地方,在他的诗中也饱含着对社会底层民众的深深同情。本文通过分析他的两首诗歌来解读其战争主题。关键词:安东尼·赫希特;战争;讽刺一、引言安东尼·埃文·赫克特是美国诗人,1923年出生于纽约。他是诗人中的贵族。这并不是因为他的作品与众不同,而是他的诗歌保持着很高的标准,他的作品主题深刻,立意高远:以包容、庄严、开放、充满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2019-12-06

  • 走进老彼得·勃鲁盖尔,感受画作《死亡的胜利》
    《死亡的胜利》;讽刺;现实;艺术风格2018年在全球范围内举办的重量级西方经典绘画艺术展中,“老彼得·勃鲁盖尔回顾展”可以毫无争议地高居三甲。借用一句英国《泰晤士报》的点评:“如果今年秋天只欣赏一个展览,那么一定就是他了。”2019年,老彼得·勃鲁盖尔逝世450周年。有生之年可以目睹老彼得·勃鲁盖尔的真迹,可谓人生难得几回有。新闻采访有观众这样说:“不允许一个人走马观花地观看他的油画作品,如果你违背了就是在耍流氓。他作品中的每一个人、每一只动物或小鬼儿,都

    大观 2019年9期2019-11-23

  • 析谢德林童话中的“伊索式语言”手段
    要:童话集是俄国讽刺作家萨尔蒂科夫-谢德林的重要作品。本文以代表性童话作品《聪明绝顶的鮈鱼》为例,分析谢德林童话作品中的篇章与语言层面的“伊索式语言”手段,解析作品的讽刺内涵。关键词:谢德林;童话;伊索式语言;讽刺伟大的讽刺作家萨尔蒂科夫—谢德林一生的创作涉及多种文学体裁,但评论界认为,最能突显其文学天赋与才华的当属童话作品。一般来说,童话作品属于儿童体裁,但革命民主主义作家谢德林笔下的童话并不是面向孩子,而是“特殊年纪的孩子”,即成年人。在黑暗的沙皇统治

    山东青年 2019年9期2019-11-22

  • 《长恨歌》的讽刺与隐喻艺术研究
    关键词:长恨歌;讽刺;隐喻;艺术[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01《長恨歌》、《琵琶行》作为唐代白居易代表之作,其在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可谓是独顶一隅,在形式、内容上的契合程度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这两首诗歌历经千年沧桑,绵延至今,《长恨歌》所承载的史实与情爱之感更是在世间广为流传。白居易巧借构思,以独到的选材之径、卓越的语言之法,使得诗歌内的情感色彩、哲理讽喻极具浓烈的人文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7期2019-11-14

  • 辛辣讽刺,浑然天成
    纷的艺术王国中,讽刺艺术尤为耀眼夺目,令人耳目一新。鉴于此,笔者就《围城》语言艺术中讽刺艺术的运用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获得“引玉之砖”的功效。关键词:《围城》;钱钟书;艺术表现形式;讽刺《围城》时至今日都是畅销不衰的经典巨作,其成功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五四”以后新文学中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小说主要描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着力点虽然细小,但却能从小推大,让读者感受愈加切实,而这种小中见大、细中见深的细节刻画艺术为读者构建了一幅市井百态图

    锦绣·中旬刊 2019年2期2019-10-21

  • 以《查理的巧克力工厂》为例,从文本角度分析影片对现实的讽刺意义
    所通过影片表达的讽刺意义进行分析。关键词:蒂姆·波顿;《查理的巧克力工厂》;奇幻与现实;讽刺一、蒂姆·波顿的黑色幽默《查理的巧克力工厂》是美国导演蒂姆·波顿于2005年拍摄完成的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影片。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著名导演”,但从未有哪个导演的作品能有蒂姆·波顿电影那么浓烈的个人风格。在他的电影中,你总是能找到有着怪诞外形的角色、灰暗阴沉的天空、黑暗中张牙舞爪的哥特式城堡等哥特风格中常见的经典元素。蒂姆·波顿的作品中从来不缺少各色的怪咖。在他的作

    锦绣·上旬刊 2019年7期2019-10-21

  • 《长恨歌》:反讽与暗嘲
    旧时代具有批判和讽刺意义的小说。作者试图从新时代的立场来观察旧时代小资产阶级毁灭的原因。小说在语言上,以一种正话反说的形式对王琦瑶式的生活和观念进行调侃与讽刺;在意象上,弄堂、流言、鸽子都被作者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弄堂是各色人生的象征,流言则是弄堂中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而鸽子是这弄堂变迁的观察者,它们看似亲切无害,却是掩埋事实的帮凶;在人物形象上,以王琦瑶、老克腊、程先生、萨沙、长脚等人为代表,他们的形象与自身的命运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构成了小说中最具有讽刺

    长安学刊 2019年4期2019-09-24

  • 最惊心动魄的场面,最麻木不仁的灵魂
    刻画人物时使用的讽刺手法,以及文字背后鲁迅先生对麻木不仁的“愚众”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关键词:祝福;麻木不仁;讽刺鲁迅的小说《祝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这段文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6期2019-09-10

  • 《围城》语言的幽默艺术
    风趣的幽默氛围,讽刺了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关键词:幽默;比喻;夸张;讽刺一位文学史家曾推崇说:“综览五四以来的小说作品,若论文字的精炼、生动,《围城》恐怕要数第一。”[1]《围城》的语言轻松俏皮,机智活脱,妙趣横生,尖刻隽永,通过比喻、夸张、象征、寓意、双关、谐音等,运用机智、风趣、凝练的语言对社会生活中乖讹、不合理、矛盾的事物或现象作轻微、含蓄的揭露、批评、揶揄和嘲笑,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幽默氛围。幽默离不开智慧。正如现代幽默大家老舍说:“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5期2019-09-10

  • 《格列佛游记》
    影响力的一部寓言讽刺型经典小说。书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夸张、对比、反语、象征等具有讽刺意味的方法,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和英国社会的黑暗。本文将运用新批评主义视角对《格列佛游记》进行全新解读。关键词:《格列佛游记》;新批评主义;讽刺[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0--01前言:《格列佛游记》是由英国18世纪最杰出的讽刺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编著的一部游记体讽刺小说,而新批评提倡和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0期2019-09-10

  • 论《巴比特》中辛克莱•刘易斯的讽刺艺术手法
    盛名的作家之一。讽刺是最能代表刘易斯艺术技巧的表现手法。在文学史上,他被誉为成功的讽刺艺术家。这篇论文旨在通过分析《巴比特》,了解刘易斯讽刺艺术手法的运用。在《巴比特》中,为了达到讽刺的目的,辛克莱·刘易斯应用了不少艺术技巧,尤其是丰富的细节描写、矛盾修饰法、夸张手法以及典型人物的形象刻画等。【关键词】:讽刺 巴比特 细节描写 典型人物刻画一、引言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在《街头》和《巴比特》中的成功,不仅使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4期2019-09-10

  • 论如何继承传统相声
    声;传统;继承;讽刺;民间文艺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3-0040-01传统相声是在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吸收了各种艺术和生活的营养逐渐形成的。传统相声有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的特点。取材于现实生活进行创作的作品,是传统相声的主干。这是因为相声的讽刺艺术,它必须反映群众熟悉和关心的生活,提出并回答群众关切并共鸣的问题。毋庸置疑,繁荣发展相声艺术要靠创新,但是创新的基础是什么?那就是传统,没有继承

    戏剧之家 2019年23期2019-08-21

  • 浅析2017年度流行语“diss”
    键词:diss 讽刺 调侃 多元 匿名 表达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2-0098-02一、“diss”的词源及语义变化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的释义,“diss”意为“无礼对待”“冒犯”。“diss”一词是“disrespect”(不尊重) 或“disparage” (轻视) 的简写,是嘻哈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嘻哈文化中,“diss”是指观点不和的歌手用作品互相攻击的行为,是一种发泄情

    现代交际 2019年12期2019-08-01

  • 荒诞始于人性
    诞;人性;社会;讽刺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111-01关于人性的善恶本源,一直处于求而无解的状态。故而孔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也成为了永不衰灭的论点。就我个人而言,当思想尚未成熟独立时,父母师长谆谆教诲的“人之初,性本善”便习惯性的先入为主,占据意识主流;待到年岁稍长,个人意识萌发,并着遇上了青春的易激体质,便将“人性本恶”的观点作为标榜自己个性的旗帜。正

    戏剧之家 2019年18期2019-07-25

  • 学院知识分子的精神荒芜与道德坚守
    事策略上呈现出了讽刺与二重奏并置的特点。关键词:知识分子小说;女性形象;个体精神;讽刺新世纪以来,学院知识分子写作渐增。其中,南翔的《大学轶事》(2001)、张者的《桃李》、丁建顺的《众妙之门》(2006)、史生荣的《所谓教授》(2004)、纪华文的《角力》(2005)、汤吉夫的《大学纪事》(2007)、阎真的《活着之上》(2014)及新近出版的李洱的《应物兄》(2018)较受关注。在这些小说中,知识分子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及时代担当的精神,往往被现实中狗苟

    当代文坛 2019年4期2019-07-15

  • 浅析《傲慢与偏见》的讽刺艺术
    钟宁摘要:讽刺是小说《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精髓,也是简·奥斯汀小说的风格特征,它蕴含了奥斯汀对人性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与独特理解。本文从文体学视角进入文本,分析奥斯汀如何通过运用语言技巧而产生讽刺效果,发掘其讽刺背后的意义,展现作品的深层内涵。关键词: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 讽刺 文体学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108-03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她的作品常选取英国乡村的婚恋故事和家庭生

    现代交际 2019年10期2019-07-01

  • 《儒林外史》的讽刺形象分类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小说的代表之作。作者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众多儒生形象,在这些形象中有些在与社会碰撞时保持本心,寄予了作者美好的理想,有些则被社会同化负责展现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作者用大量白描来临摹这些文人的日常生活,表象这些儒生乃至当时社会的鄙陋之处。关键词:儒林外史;人物;讽刺伊恩杰克说“讽刺源于批评的本能;它是变成了艺术的批评”。《儒林外史》作为一本讽刺社会的小说,实质上就是对社会的畸形发展进行批评。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代暴露出了封建社

    北方文学 2019年14期2019-06-14

  • 鲁迅语言的魅力与威力
    称赞却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的语言,有着其特殊的韵味。总之,鲁迅的语言艺术是我们今天的后人应该努力学习的,他用他特殊的语言感染教育了一代代的人民。【关键词】语言;简练性;精确性;生动;形象;讽刺;新颖【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276-0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当我们在赏析一些作品的同时,经常是从他的语言方面作为一个角度去分析的,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总是在语言上特别强烈的反应出来。由此可以看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1期2019-06-12

  • 对比分析《一个谦卑的建议》和《药》
    对所处社会的极大讽刺。关键词:冷静;荒诞;讽刺作者简介:刘铭淇(1998-),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在读。[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02乔纳森·斯威夫特是18世纪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讽刺作家、散文家、政论家。他的作品《一个谦卑的建议》以平静讽刺的口味揭露了统治者对劳苦大众的残酷剥削,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同情。鲁迅的著作《药》与斯威夫特的《一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4期2019-06-06

  • 《胖子与瘦子》的文本分析
    谀奉承之人的辛辣讽刺。关键词:《胖子与瘦子》;细节;讽刺作者简介:王丹丹(1992-),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01一、偶然相遇和大多现实主义小说一样,《胖子与瘦子》采用零聚焦叙述,叙述者站在上帝的视角,是无处不在的全知全能者。小说一开头,叙述者就直接告诉读者,两个许久未见的朋友在火车站偶然相遇了,但是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1期2019-05-09

  • 论《河童》中对现世的讽刺
    童国的社会形态来讽刺映射日本当时的社会黑暗面。本文将从家庭关系和人类关系、资本主义残忍的剥削压迫,以及宗教死亡的态度这三个角度对《河童》一文中对现实日本的讽刺进行分析。【关键词】《河童》;现世;讽刺芥川龙之介作为“新思潮”派的代表。其创作风格与文学内涵在近现代日本作家中也是独树一帜,虽然他在35岁时便早早因现实的幻灭而自行中止了生命,但他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仍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作品。《河童》作为他晚期的代表作,也最能代表其结束生命前的的思想路径和内心状态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2019-04-30

  • 颠“讽”与巅“讽”
    李文娟【摘 要】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常采用夸张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效果。古今中外诸多名家无不运用讽刺手法,为世界文坛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颠覆一般讽刺手法的运用,寓新颖于平淡自然之中。我国著名长篇小说家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颠覆古典小说的惯用手法,极尽讽刺之能事,把讽刺用到巅峰。一外一中,一短一长,一颠一覆,都在讽刺中归于经典。【关键词】讽刺;对比;颠覆;巅峰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3期2019-04-09

  • 俳优戏的讽刺精神及其对相声的影响
    最根本的特质是以讽刺为核心,来讽刺政治之得失、社会之不良风气和艺术的缺失等多方面的内容。这种讽刺传统在相声艺术中继承并发扬,成为相声艺术的三大功能之一,被称为相声的灵魂。关键词:俳优戏;相声;讽刺一、俳优及俳优戏(一)俳优的职责春秋战国时期,在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宫廷内,出现了一种专供统治者调笑解忧取乐的演员——俳优。俳优,古代亦称倡、伶、优伶或倡优,统称为优。优,据《说文解字·人部》记载:“优,饶也。从人,尤声。一曰倡也。”许慎认为:优,形声字,本义为富饶

    青年时代 2019年34期2019-02-14

  • 浅析话剧《驴得水》的隐喻与讽刺
    人性充满了隐喻与讽刺,内容通俗易懂、寓教于乐,语言诙谐幽默、尖锐深刻,是近年来小剧场话剧中的一部佳作。【关键词】话剧;隐喻;讽刺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7-0031-01话剧《驴得水》是一部四幕荒诞喜剧,由周申、刘露编剧导演。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一个严重缺水的乡下小学,由于校长谎报教师名额“吃空饷”,引来了教育部特派员的视察,本想找个人代替瞒天过海,没想到阴差阳错把一个铁匠捧成了教育家。就在大家不断用

    戏剧之家 2018年27期2018-12-10

  • 韩愈散文创作中的《庄子》情结
    ;“以文为戏”;讽刺韩愈(768-824),字退之,谥号“文”,因此后人又尊其为“韩文公”。韩愈平生仕途多舛,但在文学领域却建树颇多,是中国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位大家。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实乃当时文坛之执牛耳者,苏东坡曾盛赞其“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韩愈毕生将儒家思想视为正宗并时刻践行,但唐朝立国之初为附庸先贤而追名老聃,遂立道家思想为主流,武周时期道家思想遭打压,又使佛教盛行。庄子对老子的思想不仅有承袭更有发展,韩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201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