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武精神

  • 尚武精神”内涵对中华武术传承研究
    3165)“尚武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征,成为中华民族开展文明哲理性的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精神强,发展才能更长久,势头更强劲。尚武精神文化离不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强国建设,所以在文化繁荣的背景下要坚持推进继承和创新,带动人们投身到文化建设中来。传承尚武精神,能让人们真正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而理解中华文化。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不仅承担着传承和发扬尚武精神的责任,还要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1 “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9期2023-11-22

  • 中小学教材国防教育与爱国尚武精神内容梳理与研究*
    防教育和爱国尚武精神是毛泽东、邓小平等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的教育内容[2]。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防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与爱国尚武精神教育,提高未来公民国防意识和素养[3],从教材建设角度强化中小学生的国防意识、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开展了“中小学教材国防教育与爱国尚武精神内容研究”课题研究,系统梳理分析国家统编三科教材、最新人教版教材中涉及国防教育与爱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3年1期2023-01-31

  • 论梁启超尚武精神
    理学院梁启超尚武精神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对促进民族觉醒和拯救民族危机有一定积极意义。在120年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当下,深入分析梁启超尚武精神依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方法分析梁启超关于尚武精神的相关著作,论述梁启超尚武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流失的原因,深刻剖析其内涵。结果表明:第一,梁启超认为尚武精神的流失主要有四个原因,国家统一,重文轻武;儒学流失,重忍轻勇;霸者摧荡,中央集权;贱武右文,习气浸染。第二,梁启超尚武精神是从国家利益

    文化产业 2022年22期2022-11-10

  • 新时代武术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影响研究 ——“尚武”精神的缺失及其重塑
    武”精神?“尚武精神”并不是单纯的“尚武”,“尚武”的字面意思只是崇尚武技,是对武术动作技能的高度追求,而“尚武精神”则是表现在精神品质层面,是一种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尚武”精神是以从事武事活动 (军事、武术等) 的人所普遍尊崇的强健、爱国、勇敢、忠诚等优良品质为主要内容,与过度崇文背景下,人的文弱、自私、怯懦、虚伪等表现相对的一种刚健、果敢、勇于进取的精神。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精神文明历史,自远古以来就存在“尚武”精神。黄帝战蚩尤,以弱胜强,靠的是尚

    武术研究 2022年4期2022-11-05

  • 尚武精神的展示
    等比赛背后的尚武精神,是本地区男性青年所体现并不断追求的精神气质。关键词:赛马;尚武精神;牦牛文化节;现代性转型 藏族牧民普遍爱马,他们把人对于马的驯化看作是“人马盟誓” i的结果,而赛马则是人与马以兄弟的姿态去。赛马更是自古以来藏族人民普遍热爱的娱乐活动,各种大型节庆和日常生活中闲暇时光,都会有赛马活动。藏族的赛马文化和《格萨尔史诗》有着密切关系,马也是格萨尔史诗中的中心话题之一。与马有关的内容主要在《赛马称王》片段中,集中得以展现。“传说,格萨尔王是

    客联 2022年1期2022-03-29

  • 尚武精神的展示
    等比赛背后的尚武精神,是本地区男性青年所体现并不断追求的精神气质。关键词:赛马;尚武精神;牦牛文化节;现代性转型 藏族牧民普遍爱马,他们把人对于马的驯化看作是“人马盟誓” i的结果,而赛马则是人与马以兄弟的姿态去。赛马更是自古以来藏族人民普遍热爱的娱乐活动,各种大型节庆和日常生活中闲暇时光,都会有赛马活动。藏族的赛马文化和《格萨尔史诗》有着密切关系,马也是格萨尔史诗中的中心话题之一。与马有关的内容主要在《赛马称王》片段中,集中得以展现。“传说,格萨尔王是

    客联 2022年1期2022-03-29

  • 尚武精神”:江南文化发展的时代呼唤
    好的未来。“尚武精神”作为江南文化精神中的一部分,重新审视其新时代内涵并寻求重塑路径,将为江南文化当下和未来的持续发展注入精神追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人文价值。一、“尚武精神”的内涵春秋时期,孔子倡导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一多半有武的含义,古圣先贤上马杀敌、下马讲学,文武双修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尚武精神早已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近代,梁启超撰写《中国之武士道》,“采春秋战国以迄汉初,我先民之武德,足子孙模范者,以列传体叙次之,加以

    名家名作 2022年25期2022-03-06

  • 浅谈从薄伽教藏殿内的塑像看契丹人的尚武精神
    藏殿;塑像;尚武精神0 前言塑像的造型以及塑像的服饰风格,既严格遵循佛教礼仪制度,造型上延续唐代佛教塑像风格,又结合契丹民族的审美特点,有着鲜明的民族个性和时代特征,并展现出了与宋代地域汉族不一样且具有崇尚武力、以健为美的取向和尚金审美的辽金佛像服饰风格。1 大同历来为民族交融之地辽代是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契丹族本是以狩猎为生的游牧部落,战国时期称为代国,后被并入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疆扩土,在大同首建城池。大同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0期2021-12-17

  • 大学生尚武精神的培养
    摘要:尚武精神指的是高品质的爱国精神,是一种优良的作战精神,是一种敌人如果冒犯我,虽远必诛的决心,是一种敢于战斗,而绝不是好战的精神。尚武精神所包含的情怀、决心和态度,是目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精神。本文通过对尚武精神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进而探求一条在国防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尚武精神培养的路径。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尚武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目前全部在地球上存在的民族,都曾经在历史上经过千锤百炼的战役中表现优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0期2021-11-02

  • 尚武精神”在高校武术教育中的传承探讨
    高校需要将“尚武精神”有机融入武术教育中。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加强对武术动作、文化思想等内容的讲解,促使学生领会“尚武精神”,成为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1 “尚武精神”及其传承的重要性自我国春秋时期起,武术就开始走向了系统化的发展路线。尤其是在汲取百家学术的思想精髓后,武术渐渐发展成为一种有灵魂、有意识、有修养的专业技能。尚武一词源自于古典文化中的“以武力相尚也”。它的含义是“崇尚武力”,但不是“崇尚暴力”。后经历时代变迁和社会变化,“尚武

    当代体育 2021年26期2021-09-10

  • 尚武精神词义的历史观察*
    50117)尚武精神有两种观点。持“民族精神说”者认为,尚武精神是一个民族或阶层敢于反抗压迫和抵抗外敌入侵的精神(徐洪刚,2016)[1]。他们倡导中国军队应强化尚武精神建设(戴旭,2016)[2],为中国面临外部势力的种种不确定性做好准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护航(黄国柱,2016)[3]。持“个体品德说”者认为,尚武精神是一个人可塑造的品德(温力,2005;[4]马佩等,2018;[5]徐烨等,2018)[6],体育课堂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塑造学生的尚武精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4-22

  • 浅谈尚武精神融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健康科学学院尚武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一面重要的承重墙,说起尚武精神不得稍微提起中国武术,其二者关系不可分割,然中国武术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上百乃至上千年的岁月依然傲立于世界,中国武术也亦然成为国粹。这不仅仅在于武术本身有着强身、自卫等作用,更在于武术所衍生而来的精神也成为中国传统的一部分,植根与中华人民内心深处。新时代学校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道路,便为尚武精神提供了良好的道路,在1956年,国家便将武术作为教学内容编入教学大纲,并列出了各级

    体育风尚 2021年4期2021-01-07

  • 《中国之武士道》一书尚武精神的新时代爱国主义价值研究
    书中找到了“尚武精神”一名词,发现它所表达的自强不息、精忠报国等积极爱国意义,正适合用来形容这种在危难面前毫不怯懦的中华民族精神。在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中,以中华民族尚武精神为要旨,培养国民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临危不惧的尚武人格,是新时代寻找“多难兴邦”可能性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动力。作为20世纪初的启蒙思想家与教育家、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梁启超在爱国主义教育领域中所拥有的话语权不言而喻。梁启超在日本学习期间,深切体会到一

    武术研究 2020年11期2020-11-23

  • 如何理解“霾两轮兮絷四马”
    ;系马埋轮;尚武精神屈原《国殇》中有一句诗:“霾两轮兮絷四马”,常见的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笔者尝试进行辨析。先说第一种。《中国古典文学精华》金开诚先生的解释:“霾:通‘埋,这里指两轮陷入泥中。絷:绊住,捆住。‘絷四马,指驾车的马全被弄乱了的缰绳和套索捆住,不能行动。”再说第二种。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引王逸《楚辞章句》的解释:“絷:绊也。《诗》曰:‘絷之维之。言己马虽死伤,更霾车两轮,绊四马,终不反顾,示必死也。霾,一作埋。”按照金先生的说法,这句诗中的“霾”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9期2020-09-12

  • 从民族主义到工农革命
    族主义,宣扬尚武精神。留学后期,基于对日本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警醒,转而批判“兽性爱国主义”和“奴子之性”,呼吁弱小民族的反抗本心。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鲁迅一方面在其战争书写中延续了国民性批判的主题,另一方面又深入被正史掩盖的“地底下”,去寻找抗战所需的“中国的脊梁”,同时“别求新声于异邦”,到苏联战争文学中寻求中国民族革命战争的经验。受左翼思潮影响,但也是自身思想发展的结果,晚年鲁迅明确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才能赢得民族解放

    人文杂志 2020年6期2020-07-01

  • 尚武精神下的高校武术教学课堂重建
    山,成都大学尚武精神可以说是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体现。一方面这类精神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标志着宽容、隐忍和内敛,另外一方面这样的精神代表着自强、自立,对于学生的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着较为积极的正面影响。从实际角度来说,武术更是承载着我国五千年来的文明和文化,通过尚武精神下的武术教学可以有效通过武术的教学传达相应的尚武精神等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对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1 在尚武精神下的高校武术教学的重要性分析1.1 树立正确的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期2019-12-20

  • 全民健身:弘扬民族尚武精神*
    身:弘扬民族尚武精神*周虎生1孙 健2王 舜1(1.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武汉体育学院 武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实施,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全民健康,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健身的一种社会风气。研究在全民健身背景下以尚武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有助于重新审视和塑造民族尚武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民健身;弘扬民族文化;尚武精神尚武不是穷兵赎武,更不是争王称霸,而是在健身的过程中,剔除国民文弱之气,养

    体育科技 2019年4期2019-11-25

  • 尚武精神下的高校武术教学课堂重建
    张斌关键词:尚武精神;高校武术;教学课堂一、尚武精神下高校武术教学的重要作用(一)武术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培养学生随和的人生态度武术的修身观念主要包括武术养性和养情两个方面,通过学习武术技巧、练习武术技巧,能够磨练学生的心态和个性,并且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调,形成随和的人生态度。(二)武术能够幫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身理念以及生活态度武术能够强健人的体魄,并且具有治疗病痛的功效,通过武术锻炼自己的身体,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在武术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保

    体育风尚 2019年11期2019-09-10

  • 斯巴达的弃婴制度分析
    腊,斯巴达因尚武精神闻名世界,其中斯巴达尚武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它的弃婴制度。而这种制度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包括特殊的地理环境、民众的爱国观念、经济水平、政治制度以及军事上的需要等等。这种扭曲人性的制度对斯巴达产生了影响,不利于其长远的发展。关键词:斯巴达;尚武精神;弃婴制度;原因;影响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7.0760 前言普鲁塔克提到,“斯巴达规定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17期2019-07-03

  • 武德缺失与尚武精神弱化
    的分析,并对尚武精神的弱化现象进行了深刻探讨。武德缺失和尚武精神弱化不仅是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前景堪忧的内在原因,也对个体、家庭和整个社会产生了多重负面影响。构建符合新时期的武德体系并大力弘扬尚武精神,不仅有利于传统武术的推广,也有利于个体、家庭和社会乃至民族的发展。关键词:武德  尚武精神  传统武术  武术推广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6期2019-06-11

  • 再读《写给青年》
    量,应源于其尚武精神。罗家伦先生乃国民党激进派人士,其所奉行的尚武精神并不是惩凶斗狠、热衷战争,而是绝不受压迫、敢于反抗不公的精神。正因如此,他的思想是进取而富有热情的,与当时的青年有极大的共鸣。譬如他所提出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为国立中央大学定下的“诚朴雄伟”的校训、他的办公室被日军轰炸至只剩一面墙时而丝毫不惧的表现,对于清华大学极具魄力的制度改革,以及毫不犹豫地解聘骚扰学生的荷兰籍教授等行为,均能体现他的尚武精神。“我们要挥着巨剑,割去陈腐。我

    赢未来 2018年26期2018-12-24

  • 论培养当代大学生尚武精神的必要性
    拟探讨将培养尚武精神引入到大学生德育教育之中,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尚武精神,打造大学生刚毅果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树立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尚武精神 大学生 文化自信一、尚武精神的提出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精武体育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亲自题赠匾额,书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并担任该会的名誉会长。除此之外,孙中山先生曾多次表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由此可见,中山先生较早地提出了尚武精神的概念,提倡青年人应当崇尚武术、强国强种。尚武精神提出的历

    长江丛刊 2018年4期2018-11-14

  • 韶山尚武精神对毛泽东的影响
    显然,韶山的尚武精神,主要表现在获取个人功名上。但在一个侧面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抵御外敌入侵,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这对毛泽东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韶山毛氏家族的民风以劲直尚气、强悍好胜为主要特征。这种民风的形成,一方面归因于祖先长途迁徙、开创新基的家族背景;另一方面则源于从军打仗、驰骋疆场的家族传统。特别是清朝末年曾国藩掀起的‘从军热,进一步培育了族人卓厉敢为、闯荡天下的品格,这对人心产生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从此论政谈兵,习为风气。从军打仗,成为毛氏子弟改

    速读·下旬 2018年11期2018-11-08

  • 斯巴达军事教育制度探析
    :军事教育 尚武精神 爱国主义一、斯巴达军事教育制度的形成特定的历史条件、经济基础、精神基础和斯巴达贵族政体制度导致斯巴达军事教育制度的形成。斯巴达城邦是由于斯巴达人对外的战争侵略扩张形成的,斯巴达在侵入拉哥尼亚平原后不断的奴役当地居民,并且把居民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斯巴达人,也就是城邦中的全权公民;第二等级是“皮里阿西人”享有自由身份,但完全没有政治权利;第三等级是希洛人,既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政治权利的人)。在来库古立法时,将全国土地和奴隶平均分配给

    新生代·下半月 2018年12期2018-10-20

  • 跆拳道培养中学生尚武精神路径研究
    法等对中学生尚武精神培养路径进行分析,发现在中学中有条件的应当开设跆拳道课程并安排合格的教师进行培养;跆拳道的尚武精神也应该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学生明礼、知礼、讲礼,让其融入学生的人生,为武术项目对中学生尚武精神的培养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跆拳道 尚武精神 中学生【中图分类号】G88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270-01引言跆拳道运动本身就是一项对人的意志品质淬炼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就是对人精神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期2018-07-26

  • 重塑中国人的尚武精神
    进程中的中国尚武精神,是一种为了民族活命与生存而“敢于拼命”的精神,是一种为了国家伟大复兴而“敢于强军”的精神,是一种为了和平与发展而“敢于战争”的精神。最近热映的电影《红海行动》,好评如潮。有人说,从该片看到了国产大片的希望;有人说,看到了文艺作品的春天。也有人说,看到了久违了的中国人尚武精神的一次回归。尚武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精神大厦的柱石与骨骼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在奠基时代和高峰时代,有三个英雄人物,他们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

    新传奇 2018年10期2018-07-10

  • 从高句丽古墓壁画中看其民族的尚武习俗
    句丽;壁画;尚武精神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6-0196-022004年7月1日,中国苏州举办了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这次会议上,我国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成功加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0处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包括:高句丽都城3座(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王陵12座;贵族墓葬26座;将军坟1号陪冢;好太王碑1通。高句丽文化遗产的“申遗”成功,为研究这段古老而辉煌的

    戏剧之家 2018年6期2018-06-08

  • 聚焦实战,铸造校园崇军尚武之魂
    的军事训练和尚武精神的培养。着重分析军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如何向实战聚焦,向军队靠拢,以营造一个充满尚武精神的校园氛围,把学员打造成“能打仗,打胜仗”的共和国卫士。关键词:革命英雄主义;严谨求实;尚武精神;体能;战术;谋略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在习主席亲自吹响的强军号角的召唤下,军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军事训练要向实战聚焦,向军队靠拢,向胜利看齐。军校学员要

    神州·上旬刊 2018年4期2018-04-25

  • 高校如何在国防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尚武精神培养
    陈鑫【摘要】尚武精神是一种优良的战斗精神,是一种高品质的爱国情怀,是一种敌若犯我,虽远必诛的决心,是一种敢战而绝非好战的态度。这精神,这情怀,这决心、这态度正是我们社会所要培养的,更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本文在阐述什么是尚武精神的基础上,解释为什么要着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尚武精神,最终探寻如何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尚武精神的培养。【关键词】尚武精神 大学生 国防教育【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期2018-03-15

  • 古今尚武精神对比及重拾尚武精神
    吴迪摘 要:尚武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是中华文明流传发展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古时中华民族尚武之风盛行,而现今社会民众尚武精神较之古时有所不及,且随着社会的变更与发展,古尚武精神与当代尚武精神涵义有所不同。文章应用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古今尚武精神的差异,并且举例说明古代社会各个阶层尚武之风的浓厚,尚武精神的兴盛,以及当今社会尚武精神在社会民众间的缺失,并分别从国家体制、社会重视、史实了解、课程设计、家庭培养、自我意识等几个方面为当今社会下人民重拾尚武精神

    武术研究 2018年2期2018-03-12

  • 尚武精神不能丢(感悟)
    多民众对传统尚武精神回归的热切期盼。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尚武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蕴含了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以进为退的哲学思想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历经五千年历史不断线,有其深刻的历史、社会原因,但尚武精神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纵观历史,凡是具有尚武精神的朝代往往军事强、国力盛、民族兴。即使在国力衰弱的时候,只要具有尚武精神,也能最大限度地抵抗外侮、保家卫国。反之,当尚武传

    环球时报 2018-01-062018-01-06

  • 刍议金代女真人尚武精神
    ;民族体育;尚武精神;金代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立国的成功典型之一,其历程一直都是史学家研究的热点。女真人发迹于黑龙江、松花江河谷和辽东长白山地的原始森林之中,从不足百人的抗辽起兵开始,直到滅亡辽国并取而代之,诸多研究都认为,女真人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以一敌十的超强战斗力,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1]据此,本文从剖析金国时代女真人对保持尚武精神文化的诸多措施和各项活动入手,来探讨女真人的尚武精神。本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女真人金国时代推行的各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0期2017-11-27

  • 学校体育的尚武精神再塑
    江学校体育的尚武精神再塑文/李鸿江学校体育的价值功能不仅仅在于强身健体,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还在于它的教育功能。即学校体育是众多学校教育途径和手段之一,通过体育的手段达成青少年生理、心理乃至人格的完善。就这一点来说应该达到了基本共识,但是就其人格完善等学校体育功能的具体内容和目标方面,似乎还缺乏一种直截了当的认识,那就是尚武精神的目标达成。中国历史文化进程中缺乏尚武精神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不客气地讲,从中国儒家文化形成至今,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着中华文化

    体育教学 2017年8期2017-11-27

  • 尚武精神下的高校武术教学课堂重建
    庞 博尚武精神下的高校武术教学课堂重建庞 博尚武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闪光的部分,高校作为精神与文明传播的重要场所为培养我国优秀人才提供了途径。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尚武精神在高校武术教学当的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学路径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为以后的高校武术教学提供借鉴。尚武精神;高校武术;武术教学;课堂重建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尚武精神,这个国家的未来便岌岌可危,因此,尚武精神一直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尚武精神的引导之下,学生可以保持和平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5期2017-11-27

  • 基于尚武精神的体育工匠型人才培养
    。本文通过对尚武精神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工匠精神的意义,从尚武精神的角度分析当代体育工匠型人才培养的方向点。关键词:尚武精神;工匠精神;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2-0117-02前言2016年3月5日,国务院的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且于2016年3月17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营造

    科学导报·学术 2017年12期2017-10-21

  • 尚武视角下学校开展对抗性体育运动刍议
    包括久违的“尚武精神”。尚武精神为中华民族固有,但是宋代以后中国主流文化的精英们却逐步失去了他。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与此同时文化精英们的身体素质也随之下降,文弱书生就是他们形象的典型代表。缺乏尚武精神给中国文化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那么,如何换回并弘扬我们的尚武精神呢?新中国成立之前连年战争,使得我们不得不在战争实践中锻炼尚武精神。当前依靠军事行动培养整个民族的尚武精神不切实际,我们只能求助于实践的“形式化军事”体育。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一些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8期2017-10-21

  • 尚武精神在武术教育中的养成及对策
    论与方法探索尚武精神在武术教育中的养成及对策李 隆(河南大学公共体育部,河南 开封 475000)尚武精神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一以贯之。在近代中国社会饱受侵略之时,尚武精神起到了增进民族凝聚力与认同感的作用。在新时期,尚武精神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愈加丰富。武术的教育功能在学界已凝成共识,通过技术传授与文化熏陶来实现增强体质与精神的塑造养成。武术教育是尚武精神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此展开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尚武精神;武术教育;对策1 尚武

    运动 2017年11期2017-07-14

  • 《诗经·秦风》中战争诗的特点
    人表现出来的尚武精神和重利思想,是《诗经》中其他战争诗所不能及的。关键词:战争诗;尚武精神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1-0189-0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118一般说来,战争诗是指那些以战争为题材,直接反映战争或围绕战争而展开叙写的诗歌。《诗经·秦风》战争诗不以双方交战的战斗场面为重点,并且根本没有具体战争场面的描写,叙写中心和重点完全放在军

    学周刊 2017年21期2017-07-01

  • 尚武精神与梦想
    感受到了唐朝尚武精神的魅力,并使自己内心充满了热血和澎湃。“尚武”一词源远流长,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尚即崇拜,武指勇武,后推及军事,尚武就是崇拜武力、乐于军事征服。“武”字分“止”和“戈”两部分,这说明,我们祖先尚武的真正目的在于“止战”,要“和平”。由此可以说,尚武精神是崇尚勇武、英勇献身、自信昂扬、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一种精神表现。这种精神历代都有所体现,而唐朝作为中国历史长河中辉煌灿烂的时代,积极尚武的时代内涵更显突出。唐朝是我国传统社会的繁盛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4期2017-05-21

  • 尚武精神:近代习武群体的凝聚力与社会思潮的影响力
    “尚武”或“尚武精神”是研究近代武术和体育最鲜明的标志之一。文章以历史为线索,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结合精武会、土样体育之争、爱国人士言论,重点研究孙中山和梁启超“尚武”思想的历史意义和作用。研究认为:“尚武精神”一词最早是由孙中山先生为《精武本纪》创刊之时所作的序言,并将“尚武精神”归纳为“盖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尚武”是一个逐步认识而相对宽泛的概念。是指军事训练与兵操;体育与体操;军国民主义

    武术研究 2017年2期2017-04-10

  • 尚武精神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课堂重建
    论与方法探索尚武精神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课堂重建姚建雄,罗刚林(武警警官学院军事教育训练系,四川 成都 610000)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尚武精神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为研究入口,对尚武精神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课堂重建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让我国传统的尚武精神能得到重塑,并以此来激发出当前大学生的体育精神,为以后的高校体育教学提供借鉴。尚武精神;高校体育;体育教学;教学课堂21世纪是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各个行业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高校体育教学受到

    运动 2017年3期2017-03-15

  • 尚武视角下学校开展对抗性体育运动刍议
    包括久违的“尚武精神”。尚武精神为中华民族固有,但是宋代以后中国主流文化的精英们却逐步失去了他。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与此同时文化精英们的身体素质也随之下降,文弱书生就是他们形象的典型代表。缺乏尚武精神给中国文化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那么,如何换回并弘扬我们的尚武精神呢?新中国成立之前连年战争,使得我们不得不在战争实践中锻炼尚武精神。当前依靠军事行动培养整个民族的尚武精神不切实际,我们只能求助于实践的“形式化军事”体育。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一些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3期2017-03-09

  • 尚武精神的时代价值研究
    36000尚武精神的时代价值研究吴鲁梁 宜春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宜春336000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尚武精神的渊源和内涵进行科学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尚武精神的时代价值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认为:尚武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儒家文化存在着汇通。时至今日,尚武精神仍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关键词:尚武精神时代价值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尚武精神是武术文化的范畴

    武术研究 2016年3期2016-11-28

  • 影响青少年尚武精神教育的社会学因素分析
    影响青少年尚武精神教育的社会学因素分析段卉,高明,韩尚洁(山西医科大学体育教学部,山西 太原 030001)摘要:尚武精神,浓缩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它强化民族认同,突出展现我们国家的民族精神,对培育和振奋青少年的民族精神是强有力的工具。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青少年尚武精神教育受社会学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家庭溺爱使青少年尚武精神的认识肤浅;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表现和尚武精神的培养与传承脱轨;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尚武精神瓦解;中学学

    体育科学研究 2016年1期2016-03-02

  • 没有尚武精神的民族必将衰亡
    一混合了太多尚武精神的高技术武器系统,给中国带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对世界和平的贡献,是多少GDP也无法比拟的!今天,如果说世界对于中国还有点敬畏,不是因为中国盖了太多的摩天大楼,而是因为中国有在“两弹一星”基础上的“神舟”飞船,有“神舟”背后继承了“两弹一星”精神的中国人!作为构筑中华文化基础的尚武精神,不仅仅在意志层面,更在物质层面上直接改变了当代中国的面貌和历史走向。放眼世界,凡是创造了辉煌历史的国家,无一不是尚武之国!希腊曾经是欧洲的明灯,哲

    军事文摘 2016年1期2016-01-14

  • 尚武精神,抗战重塑
    !中华民族,尚武精神,源远流长。西汉名将陈汤为汉帝上书中的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中华民族对于尚武精神的最好诠释。更有名将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一直在历史长河中激荡。然而在近代中国,特别是到了晚清末年,尚武精神,几乎快被磨灭殆尽。《申报》社论评述晚清的官场时说:“今日之执政者,其心思惟欲保全现在之禄位而已,或者欲超越现在之禄位而已,其外,固一无用心者也”。在没有尚武精神的内驱下留给子孙的只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些

    军工文化 2015年9期2015-11-23

  • 满族秧歌的历史由来及艺术特征
    ;艺术特征;尚武精神;自然之美据清人杨宾的《柳边记略》记载:“上元夜,好事者辄扮‘秧歌,‘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妇女,又三、四人扮参军,各持尺许两圆木,戛击相对舞。而一持伞卖膏药者作前导,伴以锣鼓和之。舞毕乃歌,歌毕更舞,达旦乃已。”秧歌舞早期多在上元夜表演,人数几个至数十人不等。由三四个男子扮成妇女,另三四人扮成参军及持伞灯者、卖膏药者作为前导。舞者持圆木,敲击对舞,以锣鼓相伴。“歌毕乃舞,舞毕乃歌”。一、满族秧歌的历史由来(一)鞑子秧歌的由来明清时期,

    北方音乐 2015年8期2015-05-30

  • 重塑青少年“尚武精神”之对策
    ,我国青少年尚武精神严重缺失,面对青少年尚武精神严重缺失的警示,重塑其尚武精神已极具重要性,可以从以史为鉴、文化熏陶;体育为本、精武强能;立足军训、国防教育三个方面来重塑青少年的尚武精神。关键词:青少年;尚武精神;重塑;对策天下虽安,忘武必危。青少年承载着国家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传承,他们的精神状态,直接关乎到祖国的未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下青少年尚武精神严重缺失,面对这一严重警示,重塑青少年的“尚武精神”,已成为一个我们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根据尚武精

    商 2015年51期2015-05-30

  • 浅析跆拳道武道精神与武术尚武精神
    道精神与武术尚武精神蒋 莱(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第二初级中学 黑龙江 155811)跆拳道与武术在礼仪与精神上的相同之处跆拳道武道精神是人格的引导,自身行为,信念修养起到规范和促进的作用武术尚武精神则是更多把人身上的修养以及良好的行为升华为国家的一种素质,一种品行。跆拳道 武术 武道精神 尚武精神一、跆拳道的起源与发展1.古代的跆拳道原始社会时期,朝鲜民族的人们大部分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农耕生活,间或辅以狩猎为生。为了获得食物、抗击外来势力的入侵和抗御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6期2015-03-01

  • 关于民族尚武精神弱化的历史根源及对策思考
    李爱红尚武精神是各民族必备的民族精神之一。由于受不同历史文化的影响,它展现出各民族独具自身特色的尚武风貌。作为拥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尚武精神的发展也不尽相同。目前在我国尚武精神有弱化趋势,而尚武行侠之风逐渐走向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就现时期尚武精神弱化的历史原因进行了分析,试图从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产生及发展路径中探索其弱化的历史根源,并对尚武精神的回归和重塑提出建议。1 尚武精神的定义顾名思义,尚是尊崇,武指武术或军事;尚武就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5年2期2015-02-12

  • 浅论尚武精神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须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让我们的学生勇敢、坚强、孔武有力,有正天下之豪情壮志。这是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要求。而当今社会,承平日久,经济发展,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学生普遍缺乏阳刚之气,缺乏尚武精神,将带来严重的后果。1、国将无可用之兵。在网上看到近几年招新兵体能检测很少合格,长此下去,国家将无兵可用,一旦有难,谁来保家卫国。2、民族前途堪忧。以前在看到网上一则引起轰动的消息: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少年足球队,踢了一场40分钟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 2014年7期2014-10-27

  • 武术教育对青少年尚武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辨证统一的“尚武精神”。[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经济上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萎缩,尤其是尚武精神的萎缩。[2]那么何为尚武精神尚武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刚健有为的精神[3],本质上是一种忧患意识,大凡强盛的国家和民族,无不具有较强的尚武精神,培养民族尚武精神,应当是一个国家战略研究关注的一个重点。1 中国尚武精神的历史沿革尚武精神曾让中华民族拥有刚健、进取、自信、自尊的民族心理和时代风貌,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鲜活的血性因子,激励着后世无数仁人

    武术研究 2014年2期2014-08-15

  • 论“铁血亮剑”的剑文化溯源
    文化的历史与尚武精神。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把英雄之气化为无畏之举。强化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始终保持“铁血”意志和“亮剑”精神。关键词:剑文化 尚武精神 装甲兵战斗文化铁血,是装甲兵“亮剑”的勇气;“铁血亮剑”是人民装甲兵战斗文化的形象体现,是装甲兵铁骑文化之要素。一个没有尚武精神的军队势必会被历史的潮流所淹没,一个没有战斗精神贯穿的脊梁必将被外力所折断。人民装甲兵要保持“陆战之王”的历史地位,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剑文化,培育战斗精神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2期2014-03-20

  • 尚武精神在先秦、清末民初的表现特点探骊
    便进行着一种尚武精神的教育。“我朝以骑射定天下”,是清朝皇帝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们以几十万人南下如入无人之境,征服了整个中国,应该说靠的就是尚武精神。然而,当八旗子弟堕落成为唱戏养鸟、斗鸡走狗的膏粱纨绔之时,清帝国也就走到了末日。先秦与清末民初的兴亡衰败之历程,值得我们从民族尚武精神的角度进行深思。1 尚武精神在先秦时期的表现特点1.1 夏、商、周时期夏朝尚忠、殷商崇巫、西周重礼,绵延千余年的夏商周三代向素以礼乐之邦自居,礼乐文化居于官方正统地位,基于早

    武术研究 2012年12期2012-08-15

  • 纳西族尚武精神历史变迁研究
    神。对纳西族尚武精神历史变迁的研究,旨在促进纳西民族尚武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为纳西族群体和建设祖国做出新的贡献。1 结果与分析1.1尚武精神初期阶段1.1.1 图腾崇拜曾是尚武精神体现主体 原始时代,人类在生存竞争中,首先是与人与兽的斗争,而在这种严酷的斗争中,武术竞技开始了萌芽〔2〕。纳西族源于河徨地区的古羌人,从有关史籍记载中看,纳西族的尚勇好武与古羌人的民风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后汉书·西羌传》中说:“河徨间地少五谷,多禽兽,以射猎为事。”从上古到春秋

    大理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2012-03-30

  • 东周社会尚武精神探源
    7)东周社会尚武精神探源喻学忠 田 青(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重庆 400047)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文尚武的民族美德,尚武精神历来为中华先民所推崇。其在社会大变迁的东周时期再度兴盛,这是与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和民众心理因素密切关联的。通过梳理学界前人的相关论述,发现了目前学界在研究东周社会尚武精神兴盛的原因的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本文从其兴盛状况起笔,系统分析东周社会的地理环境、军事战争、国家政策、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原因,深层次探求东周社会尚武之缘由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1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