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

  • 四库全书总目》政书类的形成过程* ——基于图书分类视角的考察
    引言《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中国古典图书目录的集大成者,它的分类不仅广泛继承了古典图书分类的优秀成果和传统,还对四部分类二三级类属的设置进行了较多的创新。《总目》的分类体系成为其后包括近现代中国古籍目录分类的权威和典范,至今仍有较大影响。《总目》的编纂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过程。以往的研究,得益于几种《总目》稿本和各分纂官所撰提要稿的发现,侧重于《总目》提要文本的形成过程,如沈津、江庆柏、吴格、司马朝军、张升等所做的大量研究。相较而

    图书馆研究 2023年5期2023-12-30

  • 从“品第”论到“品格”论:基于《四库全书总目》引发的古代艺术论探析
    —基于《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艺术类提要对古代书论、画论及书论史、画论史的总结,结合提要批评的具体艺术类原著,提取艺术学史一个最核心的范畴——“品”,并以大宏观视野从两个维度贯通审视,一个维度是共时的画品、书品、诗品的贯通,另一个维度是历时的画论史、书论史、诗论史的贯通,遵循从艺术品第论到艺术品格论的历史逻辑,既解释各种艺术品评的交互影响,又回答古代艺术论发展演进的内在动因及最终归宿——“神韵”。一、《唐朝名画录》提要所延伸的艺术论话题在今人书写的艺术学史或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3期2023-09-04

  • 四库全书总目》唐人别集提要订误
    要:《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集大成的目录学著作。参校各种类型的四库提要,采用《总目》著录之典籍与提要征引之原文献,以史源文献比勘为重点,就中华书局整理本《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唐人别集提要进行考校,共校正讹误十三则。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唐人别集;提要;订误《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中国古代集大成的目录学著作,对其进行考辨校订的专著、论文也层出不穷。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此书以清乾隆六十年(1795)武英

    现代语文 2023年7期2023-08-29

  • 四库全书总目》明清诗文评提要文献征引辨误
    要:《四库全书总目》虽系目录学之作,也包含着文学批评的内容,凸显其独特的历史文献价值。有关明清诗文评提要,主要体现在版本叙录、文献征引和批评观点等方面。其对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诗话史等研究影响较深。于文献征引而言,館臣撰写明清诗文评提要时,参阅了大量明清诗文评原著文献及相关文献,这些文献不仅是明清诗文评提要文本内容的组成部分,也可以为其批评观点提供依据。细阅明清诗文评提要中的文献征引内容,可知其存在错误主要如下:臆改引文致误、引述作者不当、誊录书名不确、

    贵州文史丛刊 2023年2期2023-08-23

  • 论“杂史”“传记”掺杂之“小说” ——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例
    材性质《四库全书总目》对“杂史”“传记”掺杂“小说”的评判,也主要沿着上述“小说”题材意识而展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杂史”“传记”中“小说”成分的评述,从一个侧面集中反映了古人对“小说”文类规定性的认知,实际上在相互比较中回答了何谓“小说”之问。四、“杂史”“传记”掺杂之“小说”应纳入古代小说研究上述现象对我们研究古代小说有着重要启示。“小说”作为古代叙事文类、文体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史部之“杂史”“传记”等相关叙事文类、文体存在着同源共生、文

    长江学术 2023年3期2023-07-12

  • 四库全书总目》对《隋书·经籍志》的征引与辨正
    而喻。《四库全书总目》征引《隋书·经籍志》,用以考证其所收录的唐前文献。此外,《隋书·经籍志》中亦存在纰缪遗漏,《四库全书总目》凭藉有关文献典籍对其内容进行辨正补阙。关键词:清代 《四库全书总目》 《隋书·经籍志》 征引与考证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3)01-41-49南朝藏书以梁为最盛,由于梁武帝大力征集图书,当时梁代的藏书达到二万三千多卷,至梁元帝时期,秘府藏书多达十万多卷,后经战乱几乎荡然无存。梁代藏

    贵州文史丛刊 2023年1期2023-07-11

  • 四库全书总目》法帖文献部类分布与清中叶政治学术思潮关系
    化史;《四库全书总目》;法帖;清代摘 要:文化史研究需要把研究对象置于政治、经济、学术等因素中加以阐释。中国古代目录学中的经史子集四部受时代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潮与士人文化心理的影响,形成错综复杂的脉络交织。法帖本因书法学习而产生,在历代目录学著作中,或被视为经部字书文献,或被视为史部金石文献,或被视为子部书法文献。而《四库全书总目》则从官学视角出发,将法帖文献收入经部小学类字书之属与史部目录类金石之属,强调其裒辑文字、裨益经史之功,而忽略其书法鉴别之艺。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2期2023-05-30

  • 四库全书总目》词学思想探析
    81)《四库全书总目》作为清代的官修目录学著作,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目录学、校勘学知识,而且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学批评思想,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各条,从一方面看,也不失为系统的文学批评。”[1]《总目》“宏纲巨目,悉禀天裁”[2],“实是钦定之书”[3],也是四库馆臣集体智慧的结晶,其词曲类“提要”集中代表着清代中前期主流的词学思想和意识形态。近年来,学界对《总目》词学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解析“提要”来论述《总目》的词学思想,但《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3年1期2023-04-07

  • 四库全书总目》于湖南人著述失误举例*
    ,仅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录存其名,列入存目。对于有碍其统治、或有悖于传统道德者,则直接予以禁毁。《四库全书》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七阁之数稍有差异。据1965 年中华书局影印《四库全书总目》,收录书为3 461 种,79 309 卷;存目书6 793 种,93 551 卷[2]出版说明3。合计为10 254 种,172 860 卷。四库馆臣为各书皆撰写一提要,主要简介作者生平、概括图书内容并评价其优劣得失,至今仍是古籍提要撰写的典范之作。由于各书版

    图书馆 2022年11期2023-01-02

  • 论《四库全书总目》对唐宋古文革新的评述及其影响
    99)《四库全书总目》(简称《总目》)是清代官修目录学著作,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评价“刘向《别录》以来,才有此书”[1],足见本书的地位。《总目》集部提要集中展现了四库馆臣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论述与评价,对古文革新的主要作家、作品以及发展演进,《总目》着墨颇多,由此可以看到四库馆臣对唐宋古文革新较为准确的论述和精当的评价。1 《四库全书总目》对唐宋古文革新进程的论述关于唐宋文章变化、演进的过程与脉络,中唐人梁肃即有“唐有天下几二百载,而文章三变”[2]52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7

  • 小议《四库全书总目》对于构建戏曲与乐府理论的影响
    范大学《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典目录学方法的集大成之作。现论述《四库全书总目》在戏曲领域的影响,指出《四库全书总目》中的一些观点成为后世戏曲和乐府理论构建的起源,同时引用《四库全书总目》的观点阐释乐府的发展以及乐府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新特征。《四库全书总目》概述我国古代目录学学术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四库全书总目》,又名《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称《四库总目》,又称《四库提要》,是由清代纪昀等奉敕编纂的一部大型解题书目,全书共分经史子集四大部,每一部中又各有小

    文化产业 2022年27期2022-11-10

  • 四库全书总目》茶书提要献疑
    记》。《四库全书总目》分别对其作以提要,这些解题对了解所收茶书的内容、作者以及茶史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也存在一些疏漏。今以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出版的《四库全书总目》为底本,参以其他各本及前贤的研究成果,对其所收茶书之提要进行考校。“《茶经》三卷”条:“唐陆羽撰。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桑苎翁,复州竟陵人。上元初,隐于苕溪。征拜太子文学,又徙太常寺太祝,并不就职。贞元初卒。事迹具《唐书·隐逸传》。”(《总目》卷一百十五,第988页)按:陆羽“一名

    农业考古 2022年2期2022-11-01

  • 四库全书总目》清别集提要中沈德潜诗论探赜
    31)《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中清人别集提要,不仅收录清代早期的文献著作,而且总结清代初期的文学特点。沈德潜作为一位重要的清初文学家,因其特殊的生平经历,沈氏诗论以隐秘的方式散见于《总目》之中,如《总目》在《睫巢集》中评论道:“锴卜居盘山,优游泉石以终。故其诗意思萧散,挺然拔俗,大都有古松奇石之态。而刻意求高,务思摆脱,亦往往有劖削骨立,斧凿留痕。”[1]2595这段对李锴的评论文字实际上脱胎于沈德潜的《清诗别裁集》,其原文为:“豸青系勋臣之后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2022-10-21

  •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元人著作提要辨误七则
    要:《四库全书总目》虽为中国古典目录学史上的集大成之作,但疏误也在所难免。前辈学者已做了大量的辨误工作,然尚有错误未被纠正,且个别辨误还需通过论据的补充来增加考辨的说服力。今就经部元人著作提要发现的错误考辨为七则,分为三类:一是书名记载错误。《周易本义启蒙翼传》,《四库全书总目》误作《易学启蒙翼传》;《春秋阙疑》,《四库全书总目》误作《春秋经传阙疑》。二是作者记载错误。《书义断法》作者应作邹次陈,或作邹悦道,《四库全书总目》误作陈悦道。三是作者生平经历论

    贵州文史丛刊 2022年2期2022-07-15

  • 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四库馆臣的术数类书籍纂修观
    要:对《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的研究一直备受学界关注,但专门研究《总目》术数类的并不多。清代中叶,四库馆臣重新审查为数甚巨的古代术数书籍,在术数类小序与各书提要中,从作者、源流、版本、流传、辞章义理、史料价值等角度对术数书籍考证论述,顺应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将天文、医学、兵法与术数划定界限,他们纂修无疑存在时代局限性,但所进行的整理考证勘误,客观上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历史资料。关键词:纂修观 目录学 学术史 《四库全书总目》术数类中

    贵州文史丛刊 2022年2期2022-07-15

  • 四库全书总目》《书目答问》集部文献著录体例的异同及特点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书目答问》集部文献著录体例的相同之处主要在于:加叙述、记版本、明顺序。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四库全书总目》重视提要的撰写,并且有总序有类序;而《书目答问》则重视版本的考核,并无详尽的提要内容,由此显示出不同的著录特点。《四库全书总目》的著录特点是内容详切、包含丰富的史料性和具有文学批评的性质;而《书目答问》的著录特点是收录图书“驭繁就简”、具有互比的色彩。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书目答问》著录体例异同特点《四库全书总目》和《书目答问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11期2022-05-30

  •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道家类提要订误
    要:《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集大成的目录学著作,不过,讹误错漏之处亦不在少数。参校各种类型的四库提要,并采用《总目》著录之典籍与提要征引之原文献,就中华书局整理本《四库全书总目》子部道家类提要进行考校,共校正各类讹误13则。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道家类;订误《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集大成的目录学著作,一直备受学者关注,对其进行考辨校订的专著、论文也层出不穷。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此书以清乾隆六十年武英殿刻本(以

    现代语文 2022年3期2022-04-09

  • 四库全书总目》对朱熹的学术批评
    要:《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中国古代目录学集大成之作,其中关涉朱熹及其学说的内容颇多,《总目》中仅“朱子”一词出现就达一千七百馀次。《总目》对于朱熹的学术批评呈现总体认同而局部批判的局面:一方面在理学占据学术话语统治权的历史语境下,《总目》对于朱熹的评价坚持着“集大成”观点下的总体认同;另一方面由于学术话语的争夺和清学的不断发展,《总目》对于朱熹及其学术亦有着局部的批判。《总目》中的这种学术批评现象,体现出朱熹及其学说在清代的地位与处境。关键词:《四库全书总

    贵州文史丛刊 2022年1期2022-04-08

  • 四库全书总目》宋代书画著作提要辨正
    以浙本《四库全书总目》艺术类宋代书画著作提要为考察对象。宋代书画类著作《翰墨志》《五代名画补遗》等多种书的提要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提要作者引用它书存在张冠李戴、误引、臆改、增添和误解原书之意等问题;部分论断依据不足;对著作、书画等专名的使用不严谨;对提要对象的描述存在错误等。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宋代 艺术类 辨正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2)01-39-46《四库全书》“著录”宋代书画类著作二

    贵州文史丛刊 2022年1期2022-04-08

  • 四库全书总目》明别集提要辨正十九篇
    00)《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一部大型的目录学书籍,对其进行考辨校订的专著、论文层出不穷。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以殿本为底本,以浙、粤二本为校本,同时广泛吸取前人校订成果。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魏小虎《四库全书总目汇订》,以浙本为底本,对校殿本,极力搜集2011年底前发表的考校成果,资料颇为完备。201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何宗美、张晓芝《〈四库全书总目〉的官学约束与学术缺失》,下编对一百七十六篇明别集提要展开

    贵州文史丛刊 2022年4期2022-04-07

  • 试论乾嘉汉学思潮对纂修《四库全书总目》的影响*
    思潮。《四库全书总目》纂修的时候,清朝政府及当时学术文化界“皆以博考为事,无复有潜心理学者。至有称诵宋、元、明以来儒者,则相与诽笑”[1],“四库馆就是汉学家大本营,《四库提要》就是汉学思想的结晶体”[2]27。此时正值乾嘉汉学思潮方兴未艾之际,自然给《四库全书总目》的纂修带来重要而深刻的影响。1 乾嘉汉学思潮的形成“康乾盛世”时代,清朝封建统治臻于极盛。在高压与笼络两手文化政策交互作用下,考据学风最终占据了清代前期学术文化领域。至乾隆朝,学术文化尤其是经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7

  •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文学文献述略
    要 ]《四库全书总目》凡二百卷,是现存古代书目中篇幅最大的一部,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按经、史、子、集的分类方法,分为四部分。文学文献主要集中在集部,但由于古典文献在发展过程中,其涉及的学科领域十分广泛,学科领域间文献交叉严重,故文学文献除收录在集部外,还散落在经部、史部和子部。本文将对文学文献作简略叙述。[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经史子集;文学文献《四库全书总目》,由清代纪昀等人所编,是我国现存古代书目中篇幅最大的一部。它不仅集古代图

    南北桥 2022年1期2022-03-15

  • 四库全书总目》中书法文献的目录学归属
    ,以及《四库全书总目》中馆臣对书法文献的部类划分思想和具体分类结果。经梳理,书法文献的目录学归属经历了经部小学类、史部目录类、子部杂艺类、子部艺术类的流变过程。书法文献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分布以子部艺术类为核心,另散见于子部杂家类、史部目录类、集部别集类。本文的梳理或可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四库全书总目》中的书法文献构建出一个宏观、清晰的脉络。书法文献的目录学归属,一方面随着我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西汉刘歆《七略》出现以来目录学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书法史的

    书画世界 2022年12期2022-03-06

  • 四库馆臣对别本的认识、处理及利用 ——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中心的考察
    王雪玲《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修纂《四库全书》的副产品,同时也是一部集大成式的目录学著作,著录及存目图书多达万余。四库馆臣对著录及存目的每部图书分别撰写了提要,借提要交代作者之爵里及生平,撮举大凡,条列得失,间及卷帙之分合、文字之增删,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裨益当代,泽惠后人。张之洞认为《总目》是良师,阅读一过“即略知学术门径”〔1〕;周中孚评价说:“窃谓自汉以后,簿录之书,无论官撰私著,凡卷第之繁富,门类之允当,考证之精审,议论之公平,莫有过

    社会科学辑刊 2022年6期2022-03-02

  • 四库全书总目》对庾信及其骈文的评价
    99)《四库全书总目》中提及庾信的有《庾开府集笺注》提要、《徐孝穆集笺注》提要、《林蕙堂集》提要、《陈检讨四六》提要等41处,大部分仅仅提及庾信,其中集中对庾信进行点评的是《庾子山集注》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对庾信其人、其文的评价代表了清代学者的基本态度,认为其人立身本不足重,而其文有可取之处。一、对庾信及其骈文的总体评价(一) 立身本不足重人品与文品之间的关系一直被学术界探讨,其中一种看法是人品的好坏并不影响个人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中国传统士族讲究立身立德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2-27

  • 论《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存在的缺陷及原因 ——以地理类为例
    十月,《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在浙江首次刊刻面世以来,这部官修目录一直在学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在分类上它沿袭传统的四部法并且更加完美,代表了我国古代书目分类的最高水平。《总目》一经问世,便有无数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嘉庆年间,阮元仿照《总目》体例,从补正角度撰写《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但该书仅五卷,内容十分有限。清代学者陆心源、李慈铭等都在个人藏书志或读书笔记中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但并未有专门的著作出版。直到民国年间,对《总目》的考辨性著作开始出现,陈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2-09

  • 四库全书总目》《书目答问》集部文献著录体例的异同及特点
    21]《四库全书总目》和《书目答问》是古代目录学史上两部重要的著作,历来为学者所重视。但两书的著录体例有异有同,且异大于同,由此也显示出各自的著录特点。本文依据相关的文献学知识,试就两书的著录体例问题稍加探讨,并试图总结相应的著录特点,以备一说。一成书于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①(下文简称《总目》),堪称一部体大思精、影响久远的书目。《总目》共二百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六十六子目,其编目体制正如《总目·凡例》所言:“四部之首各冠以总序,撮其

    名作欣赏 2022年33期2022-01-01

  • 四库全书总目》宋杂家类批评略论
    -55《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宋杂家类提要是清代四库馆臣对宋杂家书籍进行系统整理和批评的具体成果。宋杂家类提要既能为我们认识、了解此类书籍的内容特征、功能价值提供途径,也能为我们窥得《总目》的思想立场和批评倾向提供可供依凭的文献。一、易代归属与不以人废《总目》对宋人的分期断限涉及到两个问题,其一是北宋与南宋的分期,其二是宋朝和元朝的归属。一般来说,宋朝以公元1126年为界,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学界普遍认为,随着宋王朝的南移,不仅是政治格局,

    贵州文史丛刊 2021年4期2021-12-28

  • 《隋书·经籍志》与《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比较
    志》 《四库全书总目》 集部 比较《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与《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同是官修图书目录,便于书目检索与使用。《隋志》的编纂始于唐贞观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历时十六年。《总目》编修于乾隆三十八年(公元一七七三年),于乾隆五十四年定稿,耗时十七年。《总目》的编撰是对前人目录,尤其是《隋志》编纂体例的继承和发展。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提出目录应该起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从历史角度指出两者体例上的异同,有助于加深对两书

    文教资料 2021年9期2021-12-17

  • 从学问-知识的性质再论《文心雕龙》的分类问题
    度重省《四库全书总目》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目的不在于推翻《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原则,而是要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传统“经学”实际上包含着的内在创新活力,改变我们对于经学的刻板印象。关键词:《文心雕龙》  《四库全书总目》  学问-知识  经学  子学作者吴根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2)。从中国古典图书目录学的角度看,《文心雕龙》一书被《四库全书总目》纳入集部文艺评论类,并无不妥。但自唐代以来,一

    孔学堂 2021年3期2021-11-07

  • 四库全书总目》周礼、仪礼类提要订正七则
    要:《四库全书总目》作为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因其卷帙浩繁、编纂过程经过多次删改、誊录监生抄写的疏忽等因素,其提要内容难免存在谬误。本文以爬梳文献资料、核实四库原书、对比版本异同等方法,深入考察其经部周礼、仪礼类提要,对《四库全书总目》所收俞庭椿《周礼复古编》、李如圭《仪礼释宫》、舒芬《周礼定本》、郭正域《批点考工记》、张采《周礼注疏合解》、程明哲《考工记纂注》和无名氏《周礼文物大全》七书的作者、进呈来源及提要内容等问题予以订正。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贵州文史丛刊 2021年3期2021-09-23

  • 钱大昕藏书题跋与《四库全书总目
    内容。《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书籍九千多种,体例完备,涉及经、史、子、集,其中的史部目录类金石部分的提要内容,对钱大昕的考证成果多有采纳。同时,《四库全书总目》问世后,钱大昕的藏书题跋亦对其提要内容进行了补阙与考订。关键词:钱大昕;藏书题跋;《四库全书总目》一、引言钱大昕(1728—1804)是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乾隆十九年(1754)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任翰林院编修,官至少詹事;乾隆四十年(1775)居丧归里,此后潜心治学。他著述

    现代语文 2021年5期2021-09-15

  •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提要辨证二则
    要:《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存目《湘山志》《罗浮山志》二书,提要关于其作者、卷次等存在明显纰缪。本文考证认为《湘山志》撰者为谢允复,非徐泌,实际为五卷,非八卷。《罗浮山志》的作者为陶敬,非陶敬益。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史部 地理类 辨证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1)02-76-80《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问世以来,即有人对其进行考辨订误,相关成果丰硕,余嘉锡等前辈学者均有相关专著,考订文章

    贵州文史丛刊 2021年2期2021-06-28

  • 四库全书总目·性理字训》提要辨正
    要:《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儒家类存目部分收录“《性理字训》一卷”,提要于作者项著录为“旧本题宋程端蒙撰,程若庸补辑”,并论定《性理字训》为“村塾学究所讬名”的伪书。文章从“程端蒙、程若庸的学术传承”“《性理字训》文本的流传”“《北溪字义》提要的内证”三个方面进行论证并得出结论:《性理字训》确为程端蒙所作,后经程若庸增补为《增广性理字训》,二者皆非伪书。另外,由于《总目》修订者对《性理字训》存在的某种偏见,遂在修订《北溪字义》书前提要的过程中产生了误改现象。

    贵州文史丛刊 2021年2期2021-06-28

  • 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四库馆臣的诗歌注释思想
    传统,《四库全书总目》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传统的目录著作重在著录,而《四库全书总目》则重在提要,对著作的功过得失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虽不无偏颇之词,然而提纲挈领之功绝不可没。对于《四库全书》收录的一干诗歌注释著作,《四库全书总目》的分析颇为精审中肯。诗歌注释的基本目标是解释诗意,理解诗意的关键之处有两点:一是诗歌要说什么,即写作目的;二是诗歌是怎么说的,即表现的手段。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表里关系。写作目的是根本,表现手段为写作目的服务,两者缺一不可。分析写作目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3-25

  • 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提要讹误举隅
    、浙本《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医家类”为考察对象,例举《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在人名、书名、纪年、文字等方面存在的讹误现象。“黄应紫”误作“周应紫”,褚澄字非“彦适”,“吴景贤”非“吴景监”,“夏德”应为“夏德懋”,这些表现为人名类讹误。《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存在书名著录前后不一、评论著作张冠李戴、书名互异莫衷一是等书名类讹误。以绍兴年号无庚戌、嘉靖年号无丁丑为例,举隅《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纪年类讹误。例举“其”“具”形近而致误、《难经本义二卷》提

    贵州文史丛刊 2021年1期2021-03-19

  •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提要辨正
    要:《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的一百六十五篇总集类提要经前人考辨者达一百二十八篇,然局部性、选择性考辨视野下所遗留的尚需澄清之问题,在集部总集类提要中普遍存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对宋及宋前四十一篇总集类提要文本进行考辨,正其讹误,还原事实,共得相关结论一百一十三条,其中辨析“《文苑英华》为宋白领衔修纂、《江湖后集》提要中漏记吴仲孚”两条为补充胡玉缙先生之研究成果,其余均为首次提出和考辨之结论。思路上,以提要和总集类作品在文本、事实方面存在的差异为切入点,发

    贵州文史丛刊 2021年1期2021-03-19

  • 四库全书总目》孝经类乐类提要订误
    23)《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目录学著作之一,一直备受学者关注,对其进行考辨校订的专著、论文也层出不穷。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以殿本为底本,以浙、粤二本为校本,同时广泛吸取前人校订成果。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魏小虎《四库全书总目汇订》,以浙本为底本,对校殿本,极力搜集2011年底前发表的考校成果,资料颇为完备。然校书如扫尘,旋扫旋生,《总目》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今以中华书局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为底本,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1年3期2021-01-30

  • 四库全书总目》对《国史经籍志》的利用与考订
    注释。《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在凡例中便对《经籍志》的分类体例有所诟病,认为《经籍志》“多分子目,颇以饾饤为嫌”。《总目》史部目录类存目著录此书,然对其亦多有毁斥,曰:“顾其书丛钞书目,无所考核。不论存亡,率而滥载,古来目录,惟是书最不足凭。世以竑负博物之名,莫之敢诘,往往贻误后生。其谲词炫世,又甚于杨慎之《丹铅录》矣。”[3]744其中《经籍志》所载《冲虚至德真经》一书之卷数与《总目》所载有异,四库馆臣又讥之曰:“竑所著录,大抵杂钞史志书目,

    图书馆研究 2021年5期2021-01-06

  • 论《四库全书总目》的古文观
    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学批评内容。由于《总目》由总纂官纪昀“笔削考核,一手删定”①,因此《总目》的文学批评无疑渗透着纪昀个人的文学思想②。但更重要的是,《总目》“实是钦定之书”③,而且凝聚着四库馆臣的集体智慧,集中体现了清代前、中期以朝廷为代表的主流文学思想和意识形态④。近十多年来,学界对《总目》所体现的骈文观多有研究,精义纷呈⑤,但对《总目》的古文观却未见系统论述,仅在探讨纪昀与《总目》的文学思想、文学批评时略有涉及⑥。其实,《总目》

    文艺研究 2020年2期2020-12-28

  • 四库全书总目》视阈下的黄河文献考略与黄河文化传播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以經史子集四部分类并撰写提要的方式,汇聚了我国清代乾隆朝以前的大量优秀典籍,其中包含有大量的黄河文献。文献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黄河文献的界定与分类,结合四部分类方式,将《四库全书总目》中的黄河文献加以整合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细化黄河文献分类、阐释黄河文化价值,也可以为当下的黄河文献整合以及黄河文化传播提供有益的启示。【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黄河文献;文献分类;黄河文化黄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哺育了一代代黄河流域的华夏子民。

    新闻爱好者 2020年11期2020-12-28

  •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谱录类提要辨正
    要:《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目录学著作之一,然其中讹误错漏之处不在少数。本文以中华书局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为底本,参校各种类型的四库提要,并采用《总目》著录之典籍与提要征引之原文献,对子部谱录类提要存在的舛误之处加以辨正,凡订正讹误十九条。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子部 谱录类 辨正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0)04-50-57《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集大成的目录学著作,一直备受学者关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4期2020-12-28

  • 四库全书总目》崇古观念析论
    旨趣的《四库全书总目》亦概莫能外,但其于崇古之中又呈现“应时法古”的辩证观念。一方面,《总目》在书籍版本考订、学术思想源流与文体格调高卑诸问题上,均呈现明显的崇古倾向。但在崇古的同时,部分提要又表现出贬斥泥古的论调,认为疏于考辨或不辨古今异宜的迂腐观念可能祸乱于当世。如此正反两造观点在《总目》的文本空间中形成折衷性的辩证观点,即认为应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法古”,同时在“法古”的基础上顺应时变。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崇古 泥古中图分类号:I206.2 文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4期2020-12-28

  • 四库系列丛书所收黄河著述考论
    列书目;四库全书总目;黄河著述;黄河文献摘 要: 为补清修《四库全书》之不足,我国在世纪之交出版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等多部四库类丛书。这些丛书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方式收录典籍,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四库丛书体系。以黄河著述为例,四库系列丛书收录了大量优秀典籍,各丛书在收录标准及部类划分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对四库系列丛书所收黄河著述进行整合考论,既有助于四库系列丛书的文献价值研究,又能够系统研究中国古代黄河著述,更加全面地阐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10期2020-11-23

  • 四库全书总目》袁华《可传集》提要新辨
    75)《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别集提要一般会涉及作者生平行迹、别集版本、文学风貌及文学史评价这四个基本模块。从撰写提要的技术层面上看,四库馆臣一方面要对作者事迹的基本史实及其别集版本内容进行考证和简介,另一方面则要通过辨析前人的批评和观点,提炼别集的核心要点,并对其学术意义做出判断。从以别集提要文本建构文学史的思想层面看,四库馆臣在建构文学史的“宏大叙事”时无疑面临着政治导向下的官学约束,从而使得个案的提要文本及其所建构的文学史符合当时既定的规范和框架。那么,

    中国韵文学刊 2020年3期2020-11-18

  • 论《四库全书总目》的古文观
    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学批评内容。由于《总目》由总纂官纪昀“笔削考核,一手删定”,因此《总目》的文学批评无疑渗透着纪昀个人的文学思想。但更重要的是,《总目》“实是钦定之书”,而且凝聚着四库馆臣的集体智慧,集中体现了清代前、中期以朝廷为代表的主流文学思想和意识形态。近十多年,学界对《总目》的骈文观多有研究,精义纷呈,但对《总目》的古文观却未见系统论述,仅在探讨纪昀与《总目》的文学思想、文学批评时略有涉及。其实,《总目》

    社会观察 2020年4期2020-11-15

  • 四库全书总目》标点订误28则*
    。对于《四库全书总目》(简称“《总目》”)的标点整理,王伯祥先生具有创始之功。1965年,中华书局以浙本为底本,参校殿本、粤本,校记附后,由王伯祥先生句读断句,从而排印出版。这是学界影响最大的一部《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简称“中繁本《总目》”)。此后的标点整理,均在此本句读成果基础之上。但此书标点仅以句读,许多内容未点断,略显粗糙。1997年,四库全书研究所主持整理的简体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简称“中简本《总目》”)由中华书局出版,此版以殿本为底本,参校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0年5期2020-10-27

  • 四库全书总目》对诏令奏议类的学术批评
    07)《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参考《新唐书·艺文志》在起居注类附列诏令一门的做法,于史部十五个类目中列入“诏令奏议”,批评《千顷堂书目》将制诰移于集部的做法,矫正《文献通考》将奏议居于集末的做法,认为诏令奏议类文献极具镜鉴统治之价值:“涣号明堂,义无虚发,治乱得失,于是可稽,此政事之枢机,非仅文章类也,抑居辞赋,于理为亵。”[1]763《总目》将诏令奏议载于史部,既于经有明征,又于史有据,还可使之与“纪传互考”。《总目》对诏令奏议类御制及官撰专

    图书馆界 2020年4期2020-10-15

  • 四库全书总目》的史钞观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其史部下有15类目,史钞类居第八,“正目”“存目”共著录史钞类著作43部。《总目》对于史钞的起源、发展阶段、类型、收录范围、性质和功能都有独特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今天的研究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而其暴露出的时代局限也反映了清代中早期的政治与学术特点。【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史钞;史钞观【中图分类号】K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7

    今古文创 2020年7期2020-09-10

  • 论《四库全书总目》的《庄子》研究思想
    要: 《四库全书总目》对《庄子》评注分成两种:思想类、文学类。“重思想、轻文学”是《总目》的基本态度。当今的《庄子》研究,大体上仍然可以分成思想研究、文学研究两类,而《庄子》文学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在不断提高。从文体学角度入手,在理论上确定《庄子》文学研究之合理性,是对以《总目》为代表的传统《庄子》研究观念一种反驳,并为《庄子》文学研究提供学理性支持。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庄子》:文体学;思想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今古文创 2020年2期2020-09-10

  • 论《四库全书总目》的《庄子》研究思想
    要:《 四库全书总目》对《庄子》评注分成两种:思想类、文学类。“重思想、轻文学”是《总目》的基本态度。当今的《庄子》研究,大体上仍然可以分成思想研究、文学研究两类,而《庄子》文学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在不断提高。从文体学角度入手,在理论上确定《庄子》文学研究之合理性,是对以《总目》为代表的传统《庄子》研究观念一种反驳,并为《庄子》文学研究提供学理性支持。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庄子》:文体学;思想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今古传奇·故事版 2020年2期2020-08-25

  • 《职官分纪》作者考
    题》、《四库全书总目》等目录学著作中均有提及。但关于作者孙逢吉的介绍,传世下来的典籍却出现了相互矛盾之处,特别是《四库全书总目》中对孙逢吉的介绍,与诸多典籍处所见的介绍相互矛盾。通过相关记载的比较得出孙逢吉的详细情况,对于今人认识《职官分纪》的价值以及部分目录学著作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关键词:《职官分纪》;孙逢吉;《四库全书总目》;秦观序一《职官分纪》共五十卷,是北宋中后期人孙逢吉所著的现存最早的职官类类书。全书共八十万字,收录的内容始自

    锦绣·中旬刊 2020年5期2020-08-13

  • 四库全书总目》五峰集 斐然集笺证
    本文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记载的胡宏《五峰集》及胡寅《斐然集》提要进行了笺注,对其中的讹误加以指出并考证。【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五峰集 斐然集 笺注笔者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五峰集》《斐然集》部分进行了笺注,发现几处讹误,特此记录。一、作者简介《五峰集》作者胡宏与《斐然集》作者胡寅是兄弟,其父胡安国。《宋史》卷四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九十四,儒林五胡安国传,附载其子寅、宏、宁传。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入太学,以程颐之友朱长文及颍川靳裁之为师。三子

    大经贸 2020年3期2020-08-03

  • “世运说”:《四库全书总目》元代文学史的建构
    要:《四库全书总目》文学批评秉持“世运说”,强调文运与世运的正相关性。这一观点的本质是政治本位论,即文学依附于政治。四库馆臣依此观念构建了元代文学史,该文学史横向以文弊循环为线索,形成“革弊—极盛—流弊”的特征脉络;纵向则以世运变迁为线索,形成“初世—盛世—末世”的时间脉络。二脉络交会叠合,充分诠释了《总目》“世运说”于元代文学史构建的自恰性。然《总目》构建的元代文学史不无局限性,其局限性突出体现在元末文学上。元末文学生成的主要土壤是社会文化和城市经济等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2期2020-06-08

  • 四库全书总目·礼类》考补十则
    本文对《四库全书总目·礼类》中的十则提要进行考补。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为考辨提要失当处,一为补提要内容之所缺。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经部 礼类提要 考补《四库全书总目》(下简称《总目》)成于众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疏漏。今就阅读所见,对《礼类》中的十则提要进行考补。所谓“考”,即考辨提要内容失当之处;所谓“补”,即补充提要不完善之处。一、周礼注疏四十二卷【内府藏本】(一)郑樵《通志》引孙处之言曰:“周公居摄六年之后,书成归丰,而实未尝行。盖周公之为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2期2020-06-08

  •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与《四库全书总目》之比较
    》分析《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可知,四库馆臣往往对采进文献进行书名寓意与知识考辨的评判,由此形成政教意义先行的文献信息观。较之于《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四库全书总目》更注重基于“稽古右文、聿资治理”等政教思想进行文献知识信息的表现形式、内涵特质及价值意义之规范化表述,最终从文献的思想内容与《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体例来限定、规范及挖掘采进文献的知识信息,从而呈现出体系化品评特征。关键词:《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 《四库全书总目》 小说家类提要 体系化《翁方纲纂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2期2020-06-08

  • 试论《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文言小说分类问题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回归汉唐小说观念,分小说为三家,虽然仍有标准不清、界限不明的问题,但相较过去已有所进步。关键词:文言小说 分类 《四库全书总目》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077-02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长期以来都处在变化发展之中,不同的时代理解又会有所差异,内涵的驳杂也造成了范畴的不确定性,这一点在历代公私书目对小说的著录上就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对小说进行二级分类也是一项见仁见智的

    现代交际 2020年7期2020-06-01

  • 四库全书总目》所见“汉学”“宋学”考
    相关的《四库全书总目》。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代表,《四库全书总目》之中提及“汉学”“宋学”,更能反映出真正的“汉宋之争”。而深入文本分析,可以发现所谓的“汉宋之争”其实是经学内部“训诂考证”与“义理解经”之争。[关键词]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汉学;宋学;训诂考证;义理解经[中图分类号]K249;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0)01—0088—09[作者简介]刘辰,男,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

    兵团党校学报 2020年1期20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