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法

  •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然之范围,后比喻国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引申为虽然法律规定宽缓,却不会遗漏有罪之人。现在多用来警告那些企图违反法律的人。Nature is like an all-encompassing net; sparsely meshed as it is, nothing can slip through it.The net of heaven, or the scope of nature, is later used figuratively to r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3年4期2023-09-10

  • “天理国法人情”与当代司法 ——以河南内乡县衙为线索的历史考察
    线,必须将天理、国法、人情融为一体,情同此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真正、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2020年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指出:“对发生在公共空间案件的审理,人民法院兼顾国法天理人情,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可见,在新时代的司法工作中,兼顾或融入“天理、国法、人情”已经成为司法机关的办案理念。树立并坚守这种理念,不仅有利满足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公平正义的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11-08

  • 新时代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有机衔接机制建构
    。一、新时代党规国法有机衔接机制的建构依据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是管党治党和执政治国的重要支撑。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制定为党内治理和依法执政提供规范基础和制度支撑。 强调加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的衔接,是为防止 “以规代法” “规法不分” 等模糊党规国法界限的情形出现。因此,对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进行有机衔接,既需要学理上的客观依据,还需要依靠政策、法律提供顶层方向指引和制度保证,并运用 “立、改、废、释” 等方法,加强党规国法的衔接。(一)党内法规与国家法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11-03

  • 引“规”入“法”:早期党规与国法的互动逻辑*
    强关键词:党规;国法;互动逻辑摘 要: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其性质及创建新中国的历史决定了“规”“法”互动的创新形态是引“规”入“法”。引“规”入“法”新形态,符合工人阶级政治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系,主要体现为价值方面引导国法建设,而价值方面的引导主要通过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具体内容、方法等方面也体现引“规”入“法”。早期党规与国法的关系伴随党自身建设和国家建设进程不断深化,渐渐形成互嵌共生的关系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06-05

  • 中国古代衡平司法秩序构建理论与实践
    启发意义。天理、国法与人情等多规范综合法源的模式为衡平司法的发展完善提供了制度基础。中国古代司法实践中始终秉持衡平观念,以践行中庸的治理思想,追求无讼的法律目标。引经决狱、执法原情、以礼入法是司法衡平理念下的技术实现。衡平理念可作为古代法律规范的法理加以解读,以此进一步深入挖掘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法理观念,寻找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法治的借鉴资源。关键词:衡平;司法;天理;国法;人情中图分类号:DF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

    学理论·下 2022年10期2022-05-30

  • 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纪与国法的关系
    认识和把握党纪与国法的辩证关系,明确纪法“两把尺子”的异同和界限,进一步推动执纪执法贯通,实现法法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以党纪与国法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点,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还可引申出一系列值得研究探討的问题。比如:如何加强党纪与国法的有效衔接协同,发挥综合法治效应,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依纪治党的良性互动?如何认识违纪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党纪责任与法律责任、量纪制度与量刑制度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涉嫌犯罪、受到刑事责任追究或者虽不构成犯罪但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

    企业文明 2022年2期2022-03-11

  • 纪委、监察委合署制度下党纪与国法的协同性研究
    目的是达成党纪与国法的协同性,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既有理念、规则、内容方面的问题,也有具体制定、运行、互动方面的问题。就纪委、监察委合署制度下党纪与国法的协同性而言,更多的是与后者有关,具体是指:在合署制度下,在纪委、监察委动态履职的过程中,党纪与国法相互衔接并协同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过程或者能力。在此意义上,合署办公成为了问题的核心,研究亦围绕这一点进行展开,并更多地关注纪检监察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本文旨在研究纪委、监察委合署制度下党纪与国法的协同性问题

    南方论刊 2021年11期2021-12-28

  •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协调的内在机理与现实路径
    而使得党规系统与国法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耦合现象。当然,党规国法之间的耦合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强化。据此,本文基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对法治依托作用的重要阐述,在明确党规国法衔接协调的理论前提下,针对党规国法衔接不足的现状,以党内法治为视角结合党规具体机制加以分析,以期为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妥适衔接提供一种新思路。一、结构耦合: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协调的机理在功能分化的背景下,社会系统运作上的封闭性与认知上的开放性使得社会系统内部实现了“运作自成一体”,这既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2-02

  • 国法博士简介
    国法,男,1985年生,山东潍坊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现任青岛理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科研团队“结构声、数值仿真与机械系统故障诊断”核心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控制理论与应用》长期审稿人。孙国法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主要从事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及温度控制时滞补偿、自抗扰控制算法应用与输出反馈、伺服系统执行器非线性扰动分析与自适应补偿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其中主持青年基金项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21年5期2021-11-09

  •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协调的内在机理与现实路径*
    而使得党规系统与国法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耦合现象。当然,党规国法之间的耦合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强化。据此,本文基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对法治依托作用的重要阐述,在明确党规国法衔接协调的理论前提下,针对党规国法衔接不足的现状,以党内法治为视角结合党规具体机制加以分析,以期为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妥适衔接提供一种新思路。一、结构耦合: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协调的机理在功能分化的背景下,社会系统运作上的封闭性与认知上的开放性使得社会系统内部实现了“运作自成一体”,这既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04-14

  • 纪委、监察委合署制度下党纪与国法的协同性研究
    目的是达成党纪与国法的协同性,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既有理念、规则、内容方面的问题,也有具体制定、运行、互动方面的问题。就纪委、监察委合署制度下党纪与国法的协同性而言,更多的是与后者有关,具体是指:在合署制度下,在纪委、监察委动态履职的过程中,党纪与国法相互衔接并协同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过程或者能力。在此意义上,合署办公成为了问题的核心,研究亦围绕这一点进行展开,并更多地关注纪检监察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本文旨在研究纪委、监察委合署制度下党纪与国法的协同性问题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8期2021-02-21

  • 国法域外适用视域下的管辖权规则体系
    尚鸿一、引言对内国法的域外适用与内国法域外效力冲突问题的解决,是传统国际私法领域中一个被持续关注的命题。近年来,有关解决内国法的域外适用问题已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国际私法的限制,在某些传统中已属于公法、行政法和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并在不同程度上引发内国法的域外适用问题。从国家主权权力的行使和跨国争议解决的角度分析,解决内国法域外适用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区分立法管辖权、裁判管辖权和执行管辖权等。其中立法管辖权主要解决的是当局基于属地、属人联系和保护本国国家及属

    社会科学辑刊 2021年4期2021-01-28

  • 可以多点事
    的,现在他没守住国法,作为朝廷守门人,作为国法守夜者,没把国法守住,他感觉惭愧,盛司寇对国法那么忠诚,真是一个难得的法律工作者。听得这话,乾隆脑壳排出水了,“高宗悔悟,命近臣驰骑并金赦之,公施然叩谢如常时”。 这里,我们要歌颂一下盛司寇,他视死如归,镇定自若,要歌颂他人性如海,守法如山;此外,我这里也要点赞一下乾隆,乾隆有些混账,特别滥权,但他到底还是明事理的,犯了错,没梗着脖子一错再错,而是能够自我纠错。没谁能保证官员不犯错,官员犯了错,经人提醒,能纠

    杂文月刊 2021年10期2021-01-07

  • 党规法理的证成模式、演进路径与重构选择
    的视角去厘清党规国法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简单关系,而是二元和谐构筑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形成了我国当代实质意义上的政党法治国框架建构。关键词:党规;国法;政治法;公法;法理中图分类号:D9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0.06.019文章编号:1009-6922(2020)06-99-08黨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6期2020-12-23

  • 浅论党内法规与国法的协调统一
    部规则,必然会同国法发生密切联系。治国先治党,实施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和党内法规相统一,处理好党内法规与国法这两大规范体系。党内法规与国家法之间必然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只有党内法规和国法两者协调和衔接,全面依法治国才能得到切实落实和发挥更大作用。党规与国法作为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两类规则,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的相互协调既是法治的应有之义,也是党坚持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也是执政党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结论。一、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7期2020-11-09

  • 对党规国法有机统一的思考
    治国全局。党规与国法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党内法规体系与法律规范体系在制度属性、价值目标、核心原则和规则渊源上具有一致性,同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同时,党内法规体系是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依据和保障,目的是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因而,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如一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如一地把法律规范体系建设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统一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目标上。一、党规与国法有机统一的理论思考党

    新长征 2020年8期2020-08-08

  • 监察体制改革“纪法衔接”的法理阐释及实现路径
    革为界线,党纪与国法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纪法分离”到“纪法衔接”的变迁历程。法治反腐不能仅依靠国法,因为法的空缺性决定其腐败预防的不及时性及腐败治理的不全面性;而法的开放结构,又为国法接纳党纪,共同服务于法治反腐实践奠定了法理根基。在坚持法治反腐理念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中国特色反腐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党纪资源优势,促进“纪法衔接”,是监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阶段的重要目标。作为两种不同的规范类型,党纪表达了组织内纪律对腐败问题前端预防的功能意义,国法呈现了组织外规范

    廉政文化研究 2020年2期2020-05-13

  • “纪法贯通”的实践基础与当代价值
    因法而立。党纪与国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上来看,党纪是党组织与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党内法规制度;国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法律规范体系。就本质而言,党纪与国法都是党和人民意志的真实反映,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互为促进,具有一致性、依存性和互动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因此,加强“纪

    人民论坛 2020年4期2020-03-16

  • 迅速释放程序与内国法院诉讼关系分析
    迅速释放程序与内国法的关系,特别是对国内法院诉讼关系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从《公约》规定及相关实践看,争议双方不得以存在内国未决诉讼、未用尽当地救济方法为由拒绝适用迅速释放程序;此外,内国的船只没收程序亦会对迅速释放程序的实施产生较大影响。一、迅速释放程序概述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92条规定,迅速释放程序是指当被扣押船只的船旗国或者船旗国指定的代替其行使权利的人提交了适当的担保书或者是其它财产担保之后,有权申请迅速释放被扣押的船只以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8年21期2018-07-27

  • 论实现党纪与国法衔接和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下,执政党党纪与国法的辩证关系应该是:党纪严于国法国法高于党纪,二者相辅相成。党纪和国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败制度体系的两大关键内容。要实现党纪与国法的衔接和协同发展,第一、顶层设计上,要健全反腐方面的国法建设和党规体系;第二、立法阶段中,要促进党纪与国法的衔接和协同发展;第三、执法层面上,要加强党纪与国法的衔接和协同发展。关键词 党纪 国法 协同发展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以空前力度开展反腐斗争,“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6期2018-06-06

  • 和而不同:规则理性语境下党规与国法
    [摘 要]党规与国法都是适用于各自调整对象的行为规范体系,二者既不可混为一谈,又不可完全割裂开来。二者在规则理性语境下结成一种和而不同的和谐统一关系。首先,党规和国法都遵循规则的普遍适用性、科学适用性和强制适用性等工具理性思维,但在适用范围、位序以及强制执行力的属性等方面各有不同;其次,党规与国法都遵循规则的道德正确、权力制约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性思维,但在道德问题的介入程度、权力体系的构架重点以及权利义务的本位选择方面则旨趣相异;最后,党规和国法都遵循

    决策与信息 2018年4期2018-04-18

  • “教法随国论”
    ,在“教法”与“国法”面前,中国穆斯林在大局上多以随顺国法为主,其二者的张力也更多表现在具体问题特别是穆斯林个人事务方面的处理上;另一方面,“政主教从、以教辅政”也来自政教双方的互动与共构,通过承认与认同的双重努力,国家认同与宗教认同才能融为一体。以“教法随国论”的逻辑视之,作为中国国家公民的中国穆斯林群体实际正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关键词为何是“伊斯兰教法”而非“伊斯蘭教规”?对伊斯兰教而言,“教法”并非等于“清规戒律”,而是相当于宗

    文化纵横 2018年1期2018-03-01

  • 新时代党规国法有机统一的内涵及其实现
    ■新时代党规国法有机统一,是指新时代背景下,党规国法并存并行,分工协作,党规严于国法国法高于党规,两者形成互联互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相互保障的有机联系。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两者存在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在党规国法的有机衔接之处,可能出现衔接面特殊情况下的“交叉重复”。关于党规国法的转化问题,既涉及党规国法的内容衔接变化,又涉及党规国法有机统一的外延建设问题;党规向国法的单向转化是原则性的,但是不排除特定情况下反向转化的可能性。党的十九大强调坚持

    江西社会科学 2018年9期2018-02-10

  • 为什么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要】对党纪党规与国法关系的认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构建,“纪在法前”是對两者关系的高度概括,对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纪在法前”是从党的层面维护法治,有助于反腐倡廉建设和限制公权力。目前,立法上已初步形成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相协调的运作体系,司法实践中党纪反腐逐步成为司法反腐的必要补充。【关键词】党纪 国法 纪在法前 【中图分类号】D901 【文献标识码】A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党的纪律和规矩始终挺在法律的前面,这是由党的

    人民论坛 2017年35期2017-12-28

  • 习惯与国法的角力
    案,充分地展现了国法和习惯扞格的情况。由于习惯的强大力量,新制度尚未成为新安排,国家法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度及法律的不健全等现实因素致使案件的当事人争讼不断。虽然国法在与习惯的角力中最终获胜,但如何调适二者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在当今社会语境下仍值得认真对待与反思。关键词: 国法;习惯;天柱文书;财产继承权中图分类号: D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21X(2017)03-0053-08习惯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普遍的法律渊源,尤里安以为:“没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7年3期2017-11-20

  • 党纪与国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两个支点
    最新成果。党纪和国法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制度的一体两翼,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要在正确认识党纪国法各自的调整范围、调整对象、功能、落脚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党纪国法,进而推动政治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关键词】党纪 国法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治理是一种组织协调机制,它伴生于社会。治理的性质、方式等与社会形态、发展阶段、历史文化紧密相关。广义的国家治理是

    人民论坛 2017年23期2017-08-26

  • 国法到天理、人情
    案情中反映出的对国法、天理、人情的思考与理解。关键词 正当防卫 防卫过当 天理 国法 人情作者简介:李沁雪,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刑法学;文海林,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147一、案件回溯于某殺人案的被告人于某的母亲苏某某向吴某某借了100万元,双方口头约定月息10%。2016年4月14日16时许,吴某某以索要欠款为由纠集了郭某刚,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7期2017-06-22

  • 深刻认识党纪严于国法的必然性
    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標准严格要求自己”。党纪严于国法,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但也有党员干部对此认识模糊,认为自己只要遵守国家法律就够了。这是一些党员干部在不知不觉中违反党规党纪的重要原因。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党纪严于国法的必然性,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雷锋 2017年4期2017-05-30

  • 党规与国法的关系与协调
    翔专题研究党规与国法的关系与协调文/兰皓翔建立和完善党规与国法的衔接协调机制是消解对立因素的可行路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发展进程中,关于党规与国法关系的争论,从来就没有终结过。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和法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处理得不好,则法治衰、党衰、国家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确定“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五大子体系之一,实质上宣告了把作为约束执政

    21世纪 2017年2期2017-02-12

  • 论中国传统法律中天理、国法、人情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天理;国法;人情;融合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5-0143-01作者简介:贾柠宁(1989-),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2015级非法学专业法律硕士。一、理、法、情在中国传统法律中的矛盾与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中,伦理道德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体现于“礼法”的融合。而“礼法合一”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于天理、国情和人情辩证统一的融合关系。有人说:天理即法之生命,国法即公正之艺术,人

    法制博览 2016年12期2016-12-28

  • 从反腐败领域浅谈对新形势下党纪严于国法的理解
    新形势下党纪严于国法的理解●陈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党规与国法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纪与国法的关系是在依法治国和反腐败斗争中须准确理解和正确处理的。一、党纪严于国法

    广西电业 2016年11期2016-12-17

  • 论中国传统法律中天理、国法、人情的辩证关系
    传统法律中天理、国法、人情的辩证关系李扬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中国古代法律蓬勃发展,而它的发展经过梳理存在三个要素:天理、国法、人情。国法作为统治者发号施令的工具被视为核心因素,它对国法与天理、国法与人情及其国法、天理、人情的多种辩证关系的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关键词:天理;国法;人情;辩证中国从秦朝开始到清末修律,在这漫长的两千年中,社会性质和政治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法律体系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有人这样评价:这是一个

    人间 2016年19期2016-07-02

  • 纪检监察视域下的党纪与国法分离思考
    纪检监察 党纪 国法 意义 要旨【中图分类号】X924.1 【文献标识码】A2016年1月1日,中共中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河南、浙江等地调研时,曾多次强调要把党纪与国法分离,党纪严于国法,把纪律挺在法律的前面,对党内监督执纪提出了“四种形态”,充分体现了以严明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要求。笔者从

    人民论坛 2016年14期2016-06-21

  • 把纪律挺在前面
    各守其职。党纪与国法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纪不等于国法,党纪也不能代替国法。党纪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党纪是按照党章精神和党员标准对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强制性的规范和要求。党纪既不能去约束普通群众,也不应涉及国家法律,而只能规范和约束其明确指向的相应对象。在执行党纪和国法中,既不能用纪律处分代替法律制裁,也不能用法律制裁代替纪律处分。新准则将原准则“52个不准”中的“

    紫光阁 2016年1期2016-05-30

  • 古代司法文明的人文关怀:法、理、情的联通
    以后,使得天理与国法相通,从而增加了法的权威性。明清时期,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进步,充满神秘色彩的天理影响的空间缩小了,但天理的法律化却进一步加强。天理愈是法律化,政治与伦理愈和谐,君权、父权、族权愈膨胀,个人的法律意识与权利观念愈淡薄。宋以后,中国法律历史就是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的。关于国法与人情的关系。首先,二者具有一致性,纲常同以血缘、伦理、亲情为内涵的人情是完全相合的。法顺人情,赋予法律一种中庸平和的亲切感,使法贴近生活,凸显古代法律“仁”的基调。执法

    21世纪 2016年7期2016-05-24

  • 国法小传
    王金杞董国法, 1927年7月生于河南省原阳县福宁集乡东寨村。他的幼年生活在民国时期一个无忧无虑的家庭里。当时,他的父亲虽是农民,但属于中产阶级,家里有100多亩土地,还开有油坊,经济相对富足。董国法8岁开始在村上民国的新学堂念书,读到小学四年级时(1938年),日本人大举侵略中国,学校解散,没有了书读。当时,董国法年龄尚小,无法出去做事,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亲还想让他读书。于是,他就跟着祖父读起了私塾,又读两年私塾,已经16岁了。此时,日本人侵略中

    时代报告 2016年2期2016-03-02

  • 司法审判中“国法”与“活法”的博弈 ——关于尤根·埃利希活法理论的思考
    2)司法审判中“国法”与“活法”的博弈 ——关于尤根·埃利希活法理论的思考郝芸芸(华东政法大学 法律学院,上海 200042)活法理论是埃利希法律社会学思想的根基,“活法”来源于社会本身,它是社会联合体的内部秩序。国家法只是整体法的一部分。在司法审判中,严格遵守国家制定法的同时,应提倡法官的“自由发现运动”,注重司法解释、法官的司法经验及社会惯例,并赋予其自由裁量权,使国家法与活法实现良性互动关系。司法审判;活法理论;国法;博弈研究尤根·埃利希(Eugen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2-13

  • 浅论党纪严于国法
    3浅论党纪严于国法唐 音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北京 101123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提出了“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治党新思维。文章从党纪与国法的辩证关系出发,系统阐述了党纪严于国法的必要性以及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如何完善党规党纪。党纪;严于国法;从严治党;新常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2015年中央出台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将党纪与国法进行了清

    法制博览 2016年36期2016-02-02

  • 论中国传统法律中天理、国法、人情的辩证关系
    传统法律中天理、国法、人情的辩证关系贾柠宁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28在中国传统法律社会关系中,理、法、情的融合是中国古代法律的重要特征之一。理、法、情的冲突和融合始终围绕着中国古代传统法律展开,研究好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有关于理、法、情的特色并对其加以升华和发扬,对于我国现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巨大的帮助和益处。天理;国法;人情;融合一、理、法、情在中国传统法律中的矛盾与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中,伦理道德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体现

    法制博览 2016年35期2016-02-02

  • 认识与解释:中国法文化浅析 ——读滋贺秀三先生《中国法文化的考察》有感
    认识与解释:中国法文化浅析 ——读滋贺秀三先生《中国法文化的考察》有感张琳惠怡甘肃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中国法文化有其独特的气质,与欧洲具有对极性。中国古代对“法”涵义理解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殊性。“天理”、“人情”、“国法”是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无法逃避的因素,它产生了“无讼”思想。儒家所倡导的“教化”、“重义轻利”的思想,是中国古人所希望达到的天人合一的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关键词:法文化;情理;国法;和谐做为拥有五千年文明传承

    法制博览 2016年19期2016-02-01

  • 如何理解“党纪严于国法”?
    何理解“党纪严于国法”?□薛万博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本课目的:通过对“党纪严于国法”原则的解读,使党员干部正确理解党纪与国法之间的关系“党纪严于国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个新提法。这个提法一经出现,便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不少人认为,“党纪严于国法”有把党纪凌驾于国法之上的嫌疑。真的如此吗?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党规党纪为何要比国法更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

    党的生活 2015年3期2015-07-29

  • “家法”严于国法
    “‘家法常常严于国法”。在下以为,何止在“控烟”上?!现在很多家庭,作为家主的男人是不管经济的,开支得向老婆说清楚后,方可支取,用后得如实交账;可在一些政府部门或单位,钱要怎么花,多是主要领导说了算,且花起来大手大脚,很少精打细算,用后也没人敢去过问核算一下。在家里,老婆孩子有事,作为家主的男人,立马就办,且不怕麻烦,不惧周折,不辞劳苦,尽心尽力;可在一些政府部门或单位,领导对群众反映的事,常常是敷衍、推诿、拖延、回避甚至拒绝等。家无明文规章,国有如铁法律

    杂文月刊 2015年8期2015-07-05

  • 党规严于国法 推进党内法规与法律法规的有机衔接
    文围绕“党规严于国法,推进党内法规与法律法规的有机衔接”,从党内法规是依法治国的保障,党规党纪比国法更严、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党内法规要同国家法律衔接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关键词:党内法规;国法;完善;衔接1党内法规是依法治国的保障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是靠严明的党规党纪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党取得执政地位后,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共同成为党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重器。經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党已初步形成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为党的领导和执政活动

    大东方 2015年9期2015-05-30

  • 国法与党纪:“双笼关虎”的制度逻辑
    在社会主义中国,国法和党纪是制度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其实就是把权力关进国法和党纪这两个笼子,即所谓“双笼关虎”。本文仅从制度逻辑的角度,对党中央“双笼关虎”的反腐战略作一些初步探讨,并就国法与党纪关系的科学定位问题提出一些并非完全成熟的意见,以期引起理论界和学术界的进一步讨论。1 “双笼关虎”的制度结构逻辑:国法和党纪共同构成反腐败的制度体系改革以来反腐败的实践一再证明,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因此

    探索 2015年2期2015-04-10

  • 如何理解“党纪严于国法”?
    通过对“党纪严于国法”原则的解读,使党员干部正确理解党纪与国法之间的关系“党纪严于国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个新提法。这个提法一经出现,便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不少人认为,“党纪严于国法”有把党纪凌驾于国法之上的嫌疑。真的如此吗?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党规党纪为何要比国法更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此后,《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党是中国工人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5年3期2015-03-12

  • 天理 国法 人情
    匾,上写“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遒劲有力,凝重浑朴。这幅横匾指明了中国古代司法的运作原则,也引起了现代法律人的深思。顾名思义,“国法”是指国家的法律,县官判案要遵守国法,自不待言。“天理”是指天道,即合乎自然的道理。放在西方法律的背景下,国法与天理的关系,就相当于制定法与自然法的关系。“天理”在明清时期的判词中几乎是必引之词,在今天也是老百姓的日常用语,所谓“天理昭昭”,它其实就是一种自然权利、自然秩序,是任何人都应当遵守的基本规则。法要符合天理,这

    当代贵州 2015年12期2015-02-27

  • 党规与国法的基本关系
    □ 卓泽渊党规与国法的基本关系□ 卓泽渊中国共产党的党规与国家的法律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我国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其实它们之间应该是相伴随行、相互区别、相得益彰的关系,并应努力到达这样一种理想的关系状态。从相伴随行来看,我们应当看到党规与国法是政党政治中并行的规范性文件;从相互区别来看,我们不可将党规与国法相混同而以党代法;从相得益彰来看,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党规与国法在法治中的应有作用。党规 国法 关系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2015-01-30

  • 从中西比较视角看儒家的法律传统
    情理”(活法)与国法之间的平衡,因而在司法实践中体现了一种明显的张力和弹性,因此与英美法系的传统比较接近。关键词:儒家 国法 活法 司法能动中图分类号:DF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330(2014)02-0146-06一、从法律社会学视角看儒家的法律传统奥地利著名法学家、法律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埃利希在其所著的《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法律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的著名论点。①“埃利希反对传统

    北方法学 2014年2期2014-03-17

  • 抓死嫖客不偿命
    镇上有个老板叫高国法,他仗着有钱到处玩弄女人。秋红被他看上了。2009年3月10日,高国法来到白玫瑰酒店,点名要秋红陪他跳舞。临走时,他很大方地给秋红500元钱,说了句“我明晚再来”就开着车走了。果然,高国法第二天晚上又来了,并再次点名道姓要秋红相陪。一个星期日的晚上,高国法在包房里唱了一首《牵挂你的人是我》,然后简单地介绍了他的背景,他突然抓住秋红的手,动情地说:“秋红,我爱你!”秋红忍住怒火,很有礼貌地提醒他:“先生,请你自重!”高国法听后不以为然,他

    恋爱婚姻家庭 2009年10期2009-09-10

  • 推荐贤才
    丘子家里有人犯了国法,按理应该受到严厉惩处,但是办这件案子的官吏因为虞丘子对国家有功,却不加追究。孙叔敖知道了这件事,便下令把虞丘子家那个触犯刑律的人依法惩处,并且查办了那个失职的官员。虞丘子听到这个消息,非但没有怨恨孙叔敖,反而跑去对楚庄王说道:“我不是说过孙叔敖是可以主持国政的么,象他这样不徇私情、不畏权势,而以国法为重,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楚庄王笑笑说:“老贤相说得极是。不过这也是你的功绩呀,是你推荐了这样的贤相!”《新序》、《说范》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7年10期198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