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生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5-01-23 01:02傅凤亚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写生有效性探究

傅凤亚

摘 要:针对课堂写生时所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做了一些尝试,从而对写生教学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合平时课上的一些实践,总结了一些如何使写生教学更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写生 教学 有效性 探究

案例呈现: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去四年级上课,上课的内容是浙美版第七册第十课《生长的植物》,本课要求用线描或色彩画的形式进行植物写生练习。于是我安排了把植物盆栽搬到了教室,以四至五人为一组,进行观察写生。学生动手之前,我也对如何观察、如何绘画进行了分析讲解以及示范,学生也是兴致勃勃地进行动手绘画,可是才没几分钟,问题就出来了,有的孩子说“老师,我不知道怎么画?”“老师,画到这里接下去怎么画啊,你来帮我看看?有些孩子不到十分钟就把本子拿来说“老师我画完了”。一看作品,不是根据观察到的植物进行绘画的,而是以已有知识进行概念化植物绘画(图1)。整堂课下来,大部分生要不很早就交作业,要不就拖拖拉拉画不出来。作品呈现出几个问题,1、画面只花了一点点树叶就算完成了2、树叶的呈现是左右相对排列而成,叶子造型是概念形状,画面显得呆板、僵硬。

下课后,这节课的所产生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书上要求用线描或色彩画的形式进行植物写生练习,写生练习是这课的重难点,孩子对于写生活动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他们也喜欢近距离接触植物,因此我安排了植物写生应该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她们画不出来呢?

分析:一定要按课程设置进行教学吗?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所以,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注意挖掘教材中与生活联系的内容,善于把“静态”的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衔接,着意架设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现代教育以培养研究、探讨和创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进行课程设计,对于这堂写生课如何进行重构,我先对四年级学生写生的兴趣点、学生写生方面的知识点做个基本问卷了解(表1)。

姓名

问题 你喜欢写生练习吗?想去写生吗? 让你画植物,你会选哪个?A、树叶B盆栽 C、大树 你知道写生的一些方法吗?请说一、二点。

检测下来结果:90%以上孩子都喜欢去写生,喜欢走出课堂去进行观察写生。绘画能力较强的孩子喜欢画盆栽,感觉这个自己能表现出来。绘画能力一般和较弱的孩子选择画树叶比较多,因为觉得这个简单容易体现,也有孩子对盆栽和大树感兴趣。

对策:通过问卷我了解了孩子对写生的一些想法,也查看了许多资料,这一堂课其实是学生第一次进行写生练习,对于写生孩子充满了兴趣,但是如何观察如何写生,则是难点和重点,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写生的成功呢?考虑到四年级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选择简易的写生对象,掌握观察方法,这样从易到难,更容易获得成功。于是我在盆栽写生前加进一节写生树叶的课(表2)。

课前让学生去收集二到三片树叶(可以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等)。刚开始先观察树叶,孩子们都积极举手,观察了树叶的形状、颜色、里面的叶脉纹理。接着进行第一次绘画,把树叶放在桌上,照样子画下来。这个作业学生很快就完成了,画出了不同造型、大小的树叶,有些孩子还把树叶上的小洞都画出来,呈现出真实感。接着我增加难度,把树叶放在你的视平线上的同一个位置,观察树叶形状发什了什么变化,学生发现树叶变成了弯弯的一条线,让树叶稍微向下平移一点点,发现树叶变窄了,让树叶往上移高于视平线,发现可以看到了树叶的背面。观察到这些,学生发现原来观察角度不一样树叶的形状也跟着有很多变化。顺势我作了绘画示范,并要求进行了第二次作业练习,画一画树叶在视平线下一点点或者视平线上一点点的样子。这一次作业学生更仔细了更认真了。因为观察的合理,学生作业基本都表现不错。在第二个观察的基础上,我进行了第三次的作业,把树叶‘立起来,观察正面树叶朝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反面树叶朝自己是怎样的?四分之三角度观察树叶看到的是怎样的?并把看到的树叶情况画下来(图2)。在这个作业基础上加一片树叶上去,使2片树叶呈现前后遮挡关系,请学生也自己加一加、画一画。这节课下,孩子们打破了以前常规的树叶绘画模式,发现观察角度的不同,简单的树叶叶呈现出不同的姿态。

第二节课,我把盆栽搬进了教室,分好组,提出了观察要求:1、仔细观察这个盆栽的组成部分,观察树叶的形状,叶脉的纹理特点。2、观察从你的角度看盆栽,树叶所呈现出哪几种状态,哪几片树叶是有前后遮挡的形态。请学生自己先来观察,孩子们积极参与进来,观察到小树叶在树枝上呈现不同的姿态,有的是可以看到正面,有的一片树叶可以看到正反二个面,有的树叶垂下来,有的呈现了遮挡关系。我对孩子们的观察进行了肯定,并指出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入手,也可以从局部入手到整体,对过多的树叶叶可以采取取舍的方法。并作了具体的示范。在讲解后学生积极投入了写生活动,时间到时,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完成了,树叶的造型不再单板,造型呈现丰富多了,线条的感觉也非常不错(图3)。

写生策略探究:

通过这次写生课,对于平时不大注意的写生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究

策略一:备好教材,合理选择写生教学内容

在选择写生物时总是煞费苦心,不管是静物、风景、动物、人物,都要考虑其形式是否优美,学生会不会喜爱,力求生动,有吸引力。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写生内容要由易到难,多样而有变化,对实物写生总有一种新鲜感,有绘画激情,不觉得枯燥,从内容上保证写生课的顺利开展。例如在上《植物写生》一课时,先安排了一节树叶写生的课,对这个内容学生容易掌握,理解了知识点和观察方法后,再安排一节写生盆栽课,学生就容易入手了。在上第10册弯弯小路一课时,先在课堂内理解了弯弯小路的知识要点,试着画出有透视现象的想象中的小路,接着再安排一节让学生来到校园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小路,尝试进行写生。这样在写生时就要了把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运用和巩固。

策略二: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逐步渗透写生要点

孩子们喜欢上写生课,可往往看到对象无从下手,不会观察,乱哄哄的一节课一晃就过去了。所以在学生动手写生之前,必须学会观察、学会写生要点,做好了基础,接下去的写生学生就会有成就。而有趣的教学环节会让孩子在活动中更容易理解写生知识点,学生写生起来才会有所收获。

例如上五年级《弯弯的小路》一课,要让学生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老师采用了让孩子看看自己全班同学的照片,发现同学前后人物的近大远小,自然而然讲解道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想象,自然讲到路的透视变化。

利用教具摆一摆的方法理解路两旁景物的透视变化。巧妙利用塑料片制作了路的教具,学生在惊奇中了解了路旁边景物的绘画步骤、路旁不同景物的变化。整个教学在有趣的活动中,在精巧的教具展示中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透视现象和表现方法,为学生下节课去室外写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策略三:变化的作业材料和形式增加孩子孩子写生乐趣

孩子总是喜欢有变化的课堂,同样他对不同美术材料和美术作业方式也倍感兴趣。有兴趣做引导,学生的写生积极性才会越来越高。

例如上植物写生课时,可以采用记号笔画在彩纸上,这样作业效果明显,学生成就感也更高。在上《光与影》一课时,书上采用的是铅笔画在白纸上的表现方法,绘画对象是几何体和静物。为了增加孩子的积极性,可以采用碳条和牛皮纸的材料,学生对于新的材料会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在理解了受光面、侧光面和背光面的基础上对照片风景进行写生,学生的作业更容易表现,成就感也更高,在此基础上再去静物和几何体写生,学生对写生的积极性会继续持续。

又例如在上第十二册《祖国美景知多少》一课时,可以在第一课时,采用让学生在自己收集到的风景照片或者图片上进行取景练习,用不同的水彩笔进行不同构图的取景,并且让孩子来说说自己的观点,接着用透明纸覆盖上去,进行景物的勾勒,在已有外形的基础上进行线条的添加,学习树木、房子等写生方法。这样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感,在此基础上再带着孩子去实地写生风景,相信一定能更有收获。

策略四:耐心、多鼓励少批评的辅导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写生任务

在辅导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水平不一样,他们遇到的问题也就不一样,要求也不同,教师要区别对待,要有充分、耐心和热情。对于在艺术萌发过程中的儿童来说,能受到鼓励和赞扬,是他们的最大荣誉。对于不回话的学生,教师要多加指导,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只要他们有点滴的长处,都要加以表扬,以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对于超出一般水平的个别学生,可以提高要求,指导他们深入学习,只有这样,才会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兴致勃勃的进行写生练习,继而提高绘画水平。

策略五:及时、认真、准确地评讲写生作业是教学的延续

作为学生艺术成果体现想作业一旦完成后,便被扔到一边,这样的作业使学生感受不到创造的快乐,也因而使学生失去了一次作业后的再创造机会。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发挥作业应有的效应,教师在每节写生课的最后,都要抽出几分钟时间讲评。在学生完成后进行作业展示时,把作业进行装裱,作业效果就会更出色。例如上《弯弯的小路》一课时,可以用胶卷底板衬托,作业效果更突出了,接着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比较评论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纠正缺点,老师在此基础上略做修改,这样学生直观了解了方法。也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后面的展示台,特别是写生过后对作品进行装裱,展示在课堂内,让孩子时刻感受写生的魅力。

这些是我对写生教学的一些初步探究,在进行写生教学前,首先考虑学生已有的写生能力程度,对本课的写生知识点进行仔细分析,合理安排好写生的内容和课时。接着探究如何能更好地让孩子掌握写生要点的方法,运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手段吸引孩子,再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写生活动,这样写生教学才会真正有效。

(宁波市江北区中城小学浙江宁波)

猜你喜欢
写生有效性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探讨素描教学三种基础能力的培养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写生与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