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文学类双文本阅读评论题的应对

2023-04-25 17:57刘付淼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文学类题型命题

刘付淼

在高考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是语文试题的必考内容,往往选用文质兼美的文本材料,命题者通过多种方式对考生文本内容理解、鉴赏等方面进行考查,旨在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充分体现“五育并举”的发展要求,加强关键能力的考查。

一、考点解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多种题型的出现必将成为未来几年新高考的重要内容。命题者精心选择丰富多样的文体,大胆创新题型,摒弃教师程式化教学和考生“宿构式”答题套路,从而影响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方法及态度的走向。其中,文学类双文本阅读的出现,堪称考试命题改革中的一个大手笔(李亚:《 2017—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文阅读测评能力层级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年)。这种命题方式仅在2021年的新高考II卷中昙花一现,面对新生事物,我们需要理性分析这种命题方式的科学性以及对考生在语文学习上产生的积极影响。随着教学与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命题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在高考中再次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2月14日安徽、山西、吉林、云南等省的教育厅印发《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3 年高考新课标题型示例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提供了文学类双文本阅读的两个题例,这为新高考背景下文学类双文本阅读的备考提供了方向,说明这种类型考题的设置有可能会继续出现在今后的高考試卷中。然而,面对最新的高考命题改革和命题方式不断趋向灵活,试题难度逐渐上升的趋势,文学类双文本阅读这一命题形式的出现,给高中语文教师组织备考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是,归根到底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题型怎么变化,其考查的核心基本不变,涉及的考点也会相似。因此,有必要通过分析2021年新高考II卷文学类双文本阅读的选材特点及命题思路来了解这种命题的考查方式,以指导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

二、文学类双文本阅读评论题出现的背景

在2021年1月进行的八省市联考模拟演练语文学科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第一次出现了两个文本,即双文本:文本一是我国著名学者金克木先生的《国文教员》,该文章选自金克木先生的随笔集《化尘残影》;文本二则是《化尘残影》的自评。在这个双文本阅读中,有一道试题特别新颖,这道让人眼前一亮的题是第9题,题干是这样的: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考试结束后分析发现,这道题的整体平均分很低,究其原因,很多考生看到这个题目后不知道该从何处答题,老师们看到这个题目也很茫然。那么,面对新高考命题形式的变化,如何在文学类双文本阅读评论题的备考方面采取有效策略,实现科学高效备考,从而有效提升考生的得分率呢?下面就新高考背景下的双文本阅读评论题解题技巧作简要探究。

三、新题型符合新课标、新教材和新课改的要求

(一)评论类新题型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前言”中提到:“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在“课程性质”部分中也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虽然八省市联考中的第9题中只是要求“列出所要评论的要点”,并没有真正要求写小评论,但要求写文学小评论,这说明这种新题型的考查要求已然浮出了水面。因此,写文学短评是新课标审美素养的重要内容,鲜明地反映了新高考命题的导向。

(二)评论类新题型是新教材的内在要求

学习写作文学短评是新教材中的一项内在要求。统编版语文课本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任务就是“学写文学短评”,其内容明确了学习要求——那就是学习写作文学短评。在这个写作任务中,分别从文学短评的概念、写作意义、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等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由此可见,对新教材中所出现的学习任务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特别要重视新的考题形式的出现,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指导和科学训练。

(三)评论类新题型是新课改的考试要求

在2021年1月进行的八省市联考模拟演练之后,很多考试中都出现了双文本阅读题,如2021年安徽黄山期末考试中,所选的文本一是鲁迅的《明天(节选)》,文本二是鲁迅的《〈呐喊〉自序》。第9题是这样的:“《明天》是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中的名篇。假如针对这部作品写一篇文学短评,结合文本二,你认为可以从哪些角度展开评论?请写出评论要点”(谢琼:《文学类文本阅读评论题探究——以八省联考适应性考试为例》,《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1期,第154-155页)。在2021年的高考中,新高考全国Ⅱ卷也出现了双文本,两则文本分别是废名的《放猖》和《莫须有先生教国语》。第9题的问题是:“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2023年新课标I卷第9题的问题是:“读书小组要为此文(陈村《给儿子》)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由此可见,近几年高考中经常出现文学评论题,因此,认真研究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新题型,特别是评论题对高考备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认识文学小评论及其题型特点

(一)文体特点

文学小评论,又被人们称之为短评,具有简短的特征,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高中生在写小评论的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阅读以及写作能力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通常情况下,需要针对具体的文章来进行评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等的掌握,是评论考查的重点。 文学短评与文学读后感不同。读后感是读者读完作品后的个人主观感受,属于引申体,可表述的内容灵活多样,呈现的面貌也变化多端,只要读者写出了自己的联想、感受、体会、收获等皆可(林静薇:《高中语文文学短评写作教学研究》,闽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年)。但这样的读后感,并不一定是合格的文学短评,二者有着鲜明的区别:读后感重在“感”,而文学短评重在“评”。此处提到的“评”,主要用来对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好坏进行评价,客观色彩明显,即评价一般以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思想观念、理论方法和民族文化在历史积淀中约定俗成的大体共识来对作品进行分析,而读后感则可以有更多的主观色彩。

(二)题型特点

作为一种题型,文学短评一般是文学阅读中的最后一题,相对于前面的题型而言,它文字量大(一般要求100字以内)、难度大,是“读”与“写”、“赏”与“写”的高度融合。就目前高考命题实践而言,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针对阅读作品写文学短评;其二,利用阅读作品中的观点评点文外作品。

(三)重视“评”“点”“议”

1.区分“评”和“感”,在“评”上下功夫

文学短评和文学作品读后感都属于议论文,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文学短评的重点在一个“评”字上,重点是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好与坏进行分析评价,客观评价的色彩相对较浓;而读后感则重在“感”上,写“感”时应采取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的原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达到观点鲜明、思想深刻、言之有物的文学效果。考生要学会区分“评”和“感”,并在“评”上下功夫。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为例,写《评〈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隐逸情怀》和写《有感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隐逸情怀》自是不同,而写《评“琵琶女”的自诉身世》和写《有感于“琵琶女”的自诉身世》也大有区别。

2.把握“点”和“面”,在“点”上显功力

评论一篇文章,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评析,如文章思想内容的某一个方面、艺术特色的某一特点或文章整体。倡导写“以小见大”的文学短评,就是要选择一个比较小的突破口进行评论,这样便于将笔墨集中到这一个点上,有利于深度挖掘。

3.结合“叙”和“议”,在“议”上见真功

文学短评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叙议结合、以议为主。“叙”指的是有针对性地对评论的中心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述,同时要与文章内容相结合。“议”则需要分析和评价。文学短评一般先叙后议,以叙带议,精叙详议,叙、议、评这三者有机结合,夹叙夹议,评析结合。有些同学在文学短评写作时,往往重叙而轻议,甚至以叙代议,把文学短评写成文章的重点内容,这就颠倒了“叙”“议”的关系而“喧宾夺主”了。

五、评论类题目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写出评论要点,必须结合试卷中所出现的文本一和文本二来作答,并且注意答题要领。结合几次考试发现,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根本不审题或者审题不够准确,没有理解题干的问题,导致答非所问。第二,答题的角度把握不准,不能立足于试题中的文本胡乱评论。第三,题目要求列出评论要点,答案却是论据或评论角度,而不是评论要点。

六、文学评论类试题的应对

不管是哪一类新题型,包括评论类题型,一般都是依据文本来设题。虽然文本是各种各样,所考查的题目也有变化,但明确的是“万变不离其宗”,因此,解读所选文本是“王道”,提高答题素养是“关键”。

(一)读懂文本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并深入文本,体会和探究文本的思想感情、文化意蕴和审美意蕴 (马洋洋:《高考语文文化与文艺理论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年)。 因为评论者对所评述的文本有充分深入的理解、认识、体悟是写好文学短评的前提。文学评论题放在了该文本阅读题的最后一题,其目的在于“读”,而不在于“写”。

(二)选好评论的角度

答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中选准一个评论切入口。一般来说,不同的作品往往有不同的评论角度,常见的评论角度有如下几种:

1.主题的角度

主题角度包括两点:一是明确主题,即主题思想是什么,反映的是怎样的社会现实;二是这个主题表现得怎么样,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给人的启示大还是不大。主题的角度我们可以用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含蓄蕴藉、深化主题、以小见大等观点术语。

2.形象的角度

形象角度评论的两个方面分别是:一个是通过这个人物揭示社会现象,这是形象的典型意义;另一个是对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的评论。

3.艺术手法的角度

艺术手法很多,有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评论时首先明确使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等。

4.构思的角度

构思的角度包括:写作思路怎样,线索及其效果,选材特点,行文布局等。

5.语言的角度

语言的角度其实就是抓住语言风格、特点,常见的语言风格、特点有生动、清丽、质朴、华丽、幽默等。

6.作者的创作思想

如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从中感悟作家的创作理念、艺术追求,等等。

以上所列举的每一个角度都可以细分出许多不同的小角度,但在评论时不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自己体会最深的一个角度深入分析即可。

2021年1月进行的八省市联考第9题,该题明确给出了评论的标题,即一则“新世说”,但并没有指明评论的具体角度。所以回答该题时可以参照以上列举的评论角度,并结合自己的体会选择一个角度,一般我们首选人物的形象角度,从这个角度可以细分出以下不同的小角度:从国文教员自编教材的特点来评论其眼光非凡和见识深远;从国文教员授课风格的灵活多样来评论其注重启发创新和潜移默化;从国文教员要求学生大量背诵名篇的做法来评论其注重夯实文字基础;从国文教员课上的高谈阔论来评论其有思想、有见地,重视德智并举。甄选小说主题,我们可以从主题的角度来评论这篇小说,那就是它以新的形式来反映新的时代内容。我们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评论。

(三)写好文学评论

做好了这一步,也就是答好了文学评论题。具体做法是:第一,明确思路。首先提出所要评论的观点,然后引用文本内容进行复述,最后分析评论的内容。特别说明的是,要注重述和评相结合。第二,要做到有理有据。评论时要做到理由充足、证据充分。证据要在文本中去找,在文本中找到印证,绝不能脱离了文本来评论。

2021年1月进行的八省市联考中题型的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命题的一种方向。伴随语文新教材和新課程改革的步步深入,双文本甚至多文本将会成为课堂教学和考试中的热点。2021年的新高考全国Ⅱ卷的双文本即废名的《放猖》和《莫须有先生教国语》就是典型例子,一方面考查新课标提倡的群文阅读的能力,另一方面考查学生扎实掌握与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无论新高考背景下的文学类文本评论题如何变化,试题中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只要在平时的备考中养成认真阅读文本、细心审题的好习惯,相信就能做好每一道文学类评论题。基于以上分析,高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将基础作为重点来抓,并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作为新生事物应时而生的文学评论题,很好地避免了多年以来单则文本的命题方式,能更好地考查考生的归纳分析、理解鉴赏、综合表达等多种能力,这无疑提高了考生把握语文关键能力的要求。走在高考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亟须掌握新高考生态下教育教学和高考改革的第一手资料,以敏锐的眼光和积极的态度,为考生做好高考指引。

作者单位:广东省化州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文学类题型命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试范围与要求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戏剧)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文学类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下一站命题
高三文学类文本导读策略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