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领、4C协同:工科院校美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3-11-16 05:32潘明娟张妍刘朔辛妮
关键词:工科美育红色

潘明娟,张妍,刘朔,辛妮

■教育学

红色引领、4C协同:工科院校美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潘明娟,张妍,刘朔,辛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6)

目前美育课程建设存在地位模糊、特色不突出、教学手段单一、未考虑学生个性化续期的问题,由此,确定美育课程建设目标为把握正确方向、选择多样手段来建设门类齐全、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美育课程,是一个四C协同的过程,要秉持“内外并举”、多元结合的手段(Channels)为核心,把握好“红色引领”的课程思政方向(Correct direction),突出地域和学校的专属特色(Characteristic),全方位充实艺术八大门类的课程内容(Categories)。本校美育课程建设所形成的“红色引领、4C协同”模式可为其他工科院校提供有益借鉴。

美育课程建设;红色引领;4C协同;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

引言

自2012年教育部提出美育以来,全国高校积极响应,大力加强美育课程建设。2019年,教育发布公报《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1],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从政策、制度层面为高校美育工作夯实了根基。

工科院校艺术学科较为薄弱,美育课程较少,如何建设完善的美育课程体系成为工科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美育课程建设为例,探讨工科院校美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目前美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不清,定位模糊

课程目标的设立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障。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对于美育课程目标不清,定位模糊,标准也不明确,从而导致高校美育课程建设步伐缓慢。在此大背景下,高校首先要确立艺术公共课程的目标,紧扣“新时代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命题,注重学生感受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培养,使其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并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塑造完美人格。

(二)课程特色不突出

但由于各高校都处于摸索向前的阶段,针对美育课程的建设方向、课程特色缺乏深入思考,在课程建设时,单纯注重课本知识的讲授,没有充分挖掘本校及本地特色,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由此出现了课程特色不突出,没有本校及地方特色的困局。

(三)教学手段落后、单一

从教学手段来看,部分美育课程没有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达到让学生们感受到这门课程已充分融入到生活中的效果。同时,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不能充分融合,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嗅觉以及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都不会产生明显效果。还有,一些高校因为师资力量有限,开设的美育课程门数极少、课程内容单一,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对于美育素养培育的需求。

(四)课程建设未综合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大部分美育课程以艺术赏析为主,时间课程极少,缺少了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艺术之美的真实体验。同时,工科院校艺术专业学生较少,学生艺术素养参差不齐,导致难以在整体层面上评估教学效果,也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美育育人的价值旨趣。

二、我校美育课程建设的基础

2020年之前,学校已开设《中外民歌赏析》《经典舞剧与音乐鉴赏》等13门美育课程,形成了一批有内涵、有特色、有理论、有实践的课程。以这些课程为基础,结合国情校情,认真分析已开设课程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结合学校工科背景的特色学科优势,深挖各类艺术作品中爱国奋斗、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脉络;结合专家听课和学生评教意见,不断优化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占比,切实提高课程的育人实效,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启迪智慧、激励行动的作用。

(一)达成思想共识,奠定行动基础

美育课程建设与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重要举措[3]。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理工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大对美育类课程建设的投入,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为下一步行动奠定了基础,以认同力量驱动美育课程建设。

(二)传承红色基因,打下思政基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同志亲手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工程技术院校,办学90年来,学校始终伴随着中国革命成长、与共和国同行,红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每一个西电人的血脉,努力为国家新时代合格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多不可替代的“西电贡献”。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为美育课程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政基础。

(三)运用4C协同,开展试点探索

学校2021年出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美育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规定2022级以后将美育课程纳为必修课程,规定每个学生必须选修2学分。同时,学校正着手开展美育课程“八大门类”试点工作,每种门类打造1-2门特色课程。另外,学校还重点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美育优秀课程《艺术导论》,将优质校外资源与校内教师拓展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形成课内+课外、理论+实践、线上+线下多种教学形式的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的同时,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艺术实践活动,如“礼敬中华•诵唱经典”中华人文艺术经典传唱团公演,以诵唱、器乐、舞蹈等形式演绎文化经典。

从目前学校美育课程建设情况看,以上试点工作,为工科院校美育课程建设路径实践与探索打下了扎实的研究基础,为学校建设美育课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四)营造数字环境,保障硬件基础

目前学校已初步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建成智慧教室97间、智慧研讨空间52个、智慧书院5个,全部教室可进行实时录制,建立起“学在西电”网络资源共享及在线教学平台。数字化校园以满足学生多种路径学习为导向,实现随时听课、随处学习、随堂测试等多途径学习,学生可以实现课前预览、课后观看,课堂课外融合、互动讨论的学习模式,教师实现在线建课、资源共享、直播录播授课、在线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实现网上督导评价、学习过程监控、多维度评估的质量监控。在后疫情期的“数字化”教学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我校美育课程建设的目标与与思路

(一)建设目标

以正确的方向为引领,以“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为手段,建设门类齐全,具有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美育课程。围绕“建什么”和“怎么建”两个问题,确定美育课程建设目标:

1.建什么:建设门类齐全、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美育课程不仅要有知识、技能的培养,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加强学校美育课程建设,紧扣学生需求,设置科学、合理、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将已开设的课程进行系统分类,通过引进校外精品课程,完善课程门类,实现课程互补和教育效果的相互促进。同时,美育课程还需要因地因校制宜,凸显课程特色。

2.怎么建:把握正确方向、选择多样手段

在建设美育课程时,应在把握正确方向的前提下,明确课程目标,紧扣“新时代国家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从丰富艺术知识、培养艺术能力以及提升艺术素养三方面,实现启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意识,提高其审美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美育课程建设中,应摒弃原有单一的教学手段,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把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理论讲授与艺术实践结合起来,重视教学中的课外部分与实践环节。美育课程的建设做好课程模块布局,由浅入深,秩序性架构。

图1:美育课程建设框架

(二)建设思路

1.紧跟步伐,以相关文件为指导

美育课程是针对普通高校中非艺术专业学生开设的艺术通识课程,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功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高校美育要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紧紧围绕高校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三个重点领域,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根据文件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精神,将美育课程作为学校美育工作的主阵地。

2.纲举目张,以“红色引领”为目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优势及特色的高等院校,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与丰富的红色资源。本着弘扬西电精神、传承优秀文化的原则,西电将美育课程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以“红色引领”为目标,突出课程思政,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治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贯彻落实全员、全程、全课程的“三全育人”模式,做到美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4]。在课程内容上,凸显红色基因,例如《看电影学四史》课程,选取《永不消失的电波》《勇士》等红色电影,在讲述电影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音乐基本理论与视唱》课程中选取红歌《走向复兴》作为教学素材[5]。美育课程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红色引领,教学的顶层设计上则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课程的美育和德育功能,提炼美育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3.脚踏实地,以四C协同为路径

建设工科院校美育课程,是一个四C协同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秉持“内外并举”、多元结合的手段(Channels)为核心,把握好“红色引领”的课程思政方向(Correct direction),突出地域和学校的专属特色(Characteristic),全方位充实艺术八大门类的课程内容(Categories)。通过以上四个重点的协同配合,开凿出一条属于西电的美育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的路径。

总之,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做到以美铸德,以美培智,以美健体,以美促美,以美通劳,以美启创,最终以美培元、立德树人。

四、我校美育课程建设的内容与措施

从“建什么”以及“怎么建”的问题出发,以正确的建设思路为引领,以“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为手段,建设门类齐全、具有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这个美育课程体系可以归结为内容、特色、方向、手段“4C”。

(一)内容(Categories):门类齐全的美育课程体系

1.八位一体,门类齐全

建设美育课程体系的首要内容,就是配齐建强八大艺术门类的课程,即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建筑、电影。目前,学校在音乐类已开设多门课程,并建设了相对成熟的精品课程,下一步,学校计划继续开设《中国民族音乐概论》《肖邦钢琴音乐欣赏》等音乐类美育课程,并大力引进补充其他种类的课程,如《中华诗词之美》《国画基础教程与实践》《舞蹈鉴赏》《从泥巴到国粹:陶瓷绘画示范》《莎士比亚戏剧赏析》《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看电影学“四史”》等,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美育课程体系。

2.闪耀西北,凸显地域特色

在门类齐全的基础上,学校在最新设置的美育课程中充分凸显了地域特色,如《眉户戏鉴赏与实践》《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民间美术》《敦煌的艺术》等,介绍西安地方特色戏曲眉户戏并进行实践教学,通过以长安为例的古城讲授中国古建筑的设计和建筑特色,以陕西农民画为代表探讨中国民间美术,兼及西北其他地区(如敦煌)的艺术成就揭秘。

3.红色根脉,强调学校特色

同时,学校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开设了《看电影学四史》《交响乐团合奏训练与实践》《合唱与指挥》《经典舞剧与音乐鉴赏》《舞蹈形体与训练》等课程,发挥学校在红色历史方面的资源优势,利用学校在音乐、舞蹈方面的师资储备,将红色校史和中国革命历史融入课程,并开展扎实的艺术实践,排演优秀的音乐作品和舞蹈作品如话剧《毕德显》等。

(二)特色(Characteristic):地域特色、学校特色

西电地处陕西省西安市,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富含鲜明的西北地区特色,在美育课程的建设中,充分结合地域特色,发扬地域艺术美育功能,扬长避短,去粗取精。例如,学校在戏曲鉴赏课程中很少讲授粤剧、评弹等南方剧种,因为地域跨度较大,师资缺少,受众面窄,很难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反之,课程中重点鉴赏本地的秦腔、碗碗腔、眉户戏等,充分发挥西北地区戏曲粗狂豪迈的特色,在教学中也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根据学校的特色和现有的师资力量建设美育课程。西电的办学特色为“长征路上办学,半部电台起家”的革命传统,突出红色基因,美育课程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展开,学校也因此打造了以交响乐《长征组歌》、话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为代表的艺术实践品牌。目前,学校共有艺术专业师资十余人,主要方向为音乐、器乐、舞蹈等,因此现阶段开课主要围绕音乐鉴赏、器乐演奏、舞蹈鉴赏等,并结合学校特色,重点围绕红色歌曲展开教学,突出西电浓厚的红色历史与家国情怀。

(三)方向(Correct direction):坚持“红色引领”

学校进行美育课程建设的方向,就是坚持“红色引领”。所谓红色引领,即充分挖掘学校的红色校史与红色基因,在美育课程中进行正确的价值塑造与方向引导。将美育课程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治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6]。

西电的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无线电学校,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延续着中国高校最长的红色根脉。建校以来,西电一直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以红色文化、红色精神铸魂育人,锻造了以“院士校友多、将军校友多、航天总师多、所长总工多、创业英雄多”著称的人才培养“西电现象”。良好的红色育人传统为学校美育课程“红色引领”的价值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手段(Channels):多措并举

如何建设美育课程,进而打造美育课程体系,是本研究的重点。为了有效凸显地域及学校的特色,面向“红色引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学校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手段开展美育课程:

1.课内+课外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美育教育要首先抓好课堂内的教学。要在课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全面体验艺术知识和理论。学校出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美育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选修2个美育课程学分。相对应地,学校开设覆盖全校学生的13门美育课程,开展以“红歌进课堂”为代表的红色引领教育,立足课堂,打造精品,为学生提供直接的理论讲授与方法指导。

在讲清楚理论知识原理的基础上,给学生参与讲解或深入体验的舞台,这个舞台可以延伸至课堂外。例如,在《美术鉴赏》课程中,一方面教师要系统全面地在课堂内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7]。同时,在课堂之外,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包括原创校园歌曲、舞台剧、舞蹈、影视、校园景观设计等作品的展示与推广,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定期举办“礼敬中华•诵唱经典”中华人文艺术经典传唱团公演,以通唱、器乐、舞蹈等形式演绎文化经典。定期举办中国诗词大会和终南文化艺术节,打造全国高校知名的文化艺术品牌。

2.线上+线下

学校前期开设的美育课程,由于师资配备等原因,偏重音乐方面,对标艺术的八大门类还很不全面。在保留现有的线下音乐类美育课程的基础上,扩展其他门类的线下课程,同时线上合作平台开展慕课加以补充。针对线上开展的慕课学习,仍需重视其线下的辅导,避免线上学习流于形式与空洞,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补充课程门类的有效途径,也是打造特色精品课程的重要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就要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并增强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性。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混合教学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其在艺术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如《中国戏曲剧种鉴赏》课程中,线上教学进行了中国戏曲剧种的全面介绍和鉴赏,但学生未必在现实生活中能面对面接触到所有剧种,此时在线下的辅导中,教师可更加深入地介绍陕西地方戏曲(秦腔、碗碗腔等),邀请名家名角为学生进行现场表演,使教学更加生动深刻。再如《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课程中,线上内容进行了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全面介绍与赏析,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自身专业特长,为学生现场展示红色革命民乐作品,并讲述其中有关的校史校风,加深学生对学校的了解与热爱。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体校地域特色和学校历史,从而打造形式丰富、内容鲜明的精品艺术课程。

3.理论+实践

艺术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过程,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延伸及拓展的一个重要空间,是进行艺术教育教学的关键,具有其他任何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学生在课堂学到的艺术相关理论知识,除了内化于心中的认识,还应外化于行动的创造,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艺术素质与修养。因此,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均应开展各类艺术的实践观摩与教学,鼓励学生挖掘、发挥艺术特长,在实践中全面塑造艺术人格。

因此,在美育课程建设中,无论理论学习多么丰富、多么扎实,最终要落实于学生自主的实践与应用,这一点在学校的美育课程建设中是一以贯之的。实践不拘于课堂内外,不限于线上线下。例如,通过《舞蹈鉴赏》《舞蹈形体与训练》等课程,学生们掌握了关于舞蹈的基本理论和训练技法,也学会了基本的舞步与姿势,但开设舞蹈课程真正的实践价值在于,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排演出一台表现地方文化、体现人文精神的舞蹈作品。学生通过融合在《舞蹈形体与训练》和《敦煌的艺术》两门课中学到的理论,可以排演出以“敦煌飞天”为主题的舞蹈节目,在校内舞台进行表演,在舞蹈编排、展演的实践过程中,既能让相关参课学生深切感知中国传统舞蹈的内涵,还能够向观众展示美育课程的学习成果、传播中华优秀艺术的精髓与魅力。针对工科院校学生开展的这一系列美育课程,除了内化于心灵的认知与修养,还要外化于行动的产出于落实。学校的红色基因需要不断传承,国家的革命事业需要持续奋斗。通过美育课程建设,能够将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艺术感知力根植于学生的心中,着力服务于学校培养“大科技人才”的教育目标,打造人才培养新范式。

五、结语

在建成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美育课程后,要进一步深化学校的美育教育水平。由于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基础参差不齐,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中,要针对不同素养的学生分层建设不同难度的课程,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校提倡大艺术观念,即将艺术与理工科进行交叉融合,进行优势互补,推动师资配合,实现相互融合。在美育课程的教学中渗透理工科的原理,在理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挖掘艺术的价值与内涵。真正实现美育和“新工科”的交互体验,开创大艺术教育的新局面[8]。

本校美育课程建设所形成的“红色引领、4C协同”模式可为其他工科院校提供有益借鉴。其中,“红色引领”是在课程建设中坚持正确的思政方向,“4C协同”重点强调的是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建设独具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

(一)为工科院校美育课程建设提供新模式

以美育课程为纽带,注重发挥工科学校“互联网+教育”优势,将逻辑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融合,强化实践探索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构建“红色引领、4C协同”的美育课程模式,扩充了工科院校美育课程建设路径的理论与实践,为工科院校培养出具有艺术气息、能够服务社会的卓越工程师和工程领军人才提出新的模式,扩充了社会主义人才强国建设路径,对工科院校美育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和推广价值。

(二)为工科院校美育课程教学实践扩充新方法

在美育课程建设过程中,以正确方向为引领,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多措并举,建设门类齐全的课程体系,构建“红色引领、4C协同”的美育课程模式,形成美育德育相辅相成、美育智育相互融合、美育劳育体育互通互建,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良性循环模式。扩充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对工科院校美育课程教学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三)为工科院校建设“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美育课程体系提供新范式

将西电特色红色文化作为美育课程的思政载体,挖掘学校红色根脉,突出“红色引领”的思政特色,践行通过特色鲜明的红色引领践行思政引领、思政为先的教育方针;同时,发挥西北地域艺术特色,根据工科学生特点和学生艺术素养及能力,分层次构建门类齐全、具有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为工科院校建设“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美育课程体系提供新范式。

(四)为工科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提供新路径

美育课程的主要功能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健全人格。在学生审美能力提升中逐步分层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表现力和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参观、实操、表演、教学等实践方式,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学习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发积极的创新意识,实现全面发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9-04-12)[2022-12-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1904/t20190411_377523.html?isappinstalled=0&wd=&eqid=c1d0a4dd0002f7f1000000036434b714.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10-16(004).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2023-01-23].https://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4] 张婉宜.课程思政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以影视音乐作品赏析为例[J].当代音乐,2020(11):166-168.

[5] “学四史唱红歌”——人文学院艺术系不一样的音乐课[EB/OL].(2020-11-16)[202-02-08].https://news.xidian.edu.cn/info/1399/211760.htm.

[6] 夏侯琳娜.“立德树人”视域中的新时代高校美育理念建构[J].理论学刊,2020(2):127-134.

[7] 张琦.中国传统美学在美术鉴赏课中的诠释[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129-132.

[8] 赵晓娇.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公选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艺术教育,2019(1):190-191.

Red guiding and 4c coordination: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PAN MINGJUAN, ZHANG YAN, LIU SHUO, XIN NI

Currently,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such as its vague status, unobtrusive characteristics, simple teaching method and no consideration for the renewal of students' individuality. Therefore, the go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to build a complete and unique curriculum system by grasping the correct direction and choosing various means. The establish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a process of 4C (Channels, Correct direction, Characteristic and Categories) coordination. It is expected to adhere to the core of multiply means to improve mental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to gras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led by red culture, to highlight the regional and college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to enrich curriculum content of eight artist categories in all respects. The mode of "Red Guiding and 4C Coordination" formed in aesthetic courses of Xidian University will provide useful suggestions for other engineering colleges.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d guiding; 4c coordination; online and offline courses; theory and practice

G649.21

A

1008-472X(2023)03-0115-07

2023-05-13

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数字化与融通性:新文科视域下高校四史教育实践路径探索”(2021010029);2022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题项目。

潘明娟(1971-),女,河北石家庄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史学博士,研究方向:新文科与教学改革;

张 妍(1993-),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硕士,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本文推荐专家:

张清江,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高教研究。

夏永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工科美育红色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红色是什么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红色在哪里?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追忆红色浪漫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