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的价值分析

2024-04-15 03:22马宜清杨大有
考试周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价值分析中小学

马宜清 杨大有

摘 要:随社会压力增加,学生面临诸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家庭问题等心理困扰,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主要目标是通过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心理干预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文章以中小学阶段学生心理问题为探讨背景,对心理危机援助原则及意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效援助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2-0006-05

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具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预。心理咨询是指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或线上交流,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心理困扰,提供安全、保密的环境;心理辅导通过指导学生自我觉察、自我调整,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心理教育通过开展心理课程、心理讲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心理干预是在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时采取专业干预措施,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通过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的实施,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及生活质量,为学生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一、 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的意义

(一)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意义在于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随时可能面临诸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家庭问题等心理困境。若以上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产生心理疾病。通过提供心理危机援助服务,学校可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保障其身心健康。

(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的意义还在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心理危机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下降等。若学校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学生的学习状态会得到有效改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提升,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心理危机援助,学生可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抵御压力的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概述

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是指在中小学校园中,各种因素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因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负担和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不仅需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和考试,还需要应对升学考试的压力,一些学生感到沮丧和无助。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也是重要因素,部分学生可能来自单亲家庭,家庭矛盾或家庭经济困难等特殊问题易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社交困难也是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来源,在校园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人际关系,包括与同学、老师以及其他学校人员的交往,但个别学生因过于内向、羞怯或社交技巧不足,导致其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困惑和无助,从而引发心理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面临身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这些变化易引发心理危机。青春期的到来伴随着荷尔蒙的激增,使得学生的情绪起伏大、易怒、易受刺激等。同时,身体形象、自我认同等方面的问题也易导致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

三、 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工作原则

(一)面向全体、全员心育原则

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工作坚持面向全体、全员心育原则,旨在通过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关注,帮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更好地发展成长。学校将以全体学生为中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必要的心理援助和支持。全员心育原则要求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均参与到心理危机援助工作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角色,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教师可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心理危机的特点和处理方法,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全员心育还强调学校为所有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服务,无论其是否出现明显的心理困扰。学校将通过开设健康心理教育课程和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提供全面而个性化的心理支持,以帮助学生增强心理抗压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全员心育还鼓励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学校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方面的需求,以便能够更好地提供相应的援助和支持。

(二)以人为本,生命第一原则

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工作核心原则是以人为本,生命第一。处理校园心理危机时,教师始终将关注和尊重个体的需求和权益放在首位,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因此援助目标在保护和维护学生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还提供针对个体的专业心理援助。学校通过建立信任和親近的关系与学生建立沟通和联系,确保其能够自由表达内心的困扰和痛苦,教师具备足够耐心倾听其心声,尊重其感受,并尽力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和机密,援助过程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以确保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心理状况不会被泄露,以免给其带来额外的困扰和压力。学校也应积极寻求专业心理援助的支持和合作,与相关心理专家和学校教职员工密切合作,共同制订并实施有效的危机干预计划,以确保学生得到及时和恰当的援助。学校可建立健全的跟进机制,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同时,与学生家长和学校紧密合作,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预防为主,预警及时原则

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工作还应坚持预防为主和预警及时原则,学校注重从源头上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和预防,以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学校可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学校获得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增强其心理抵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也可加强对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可建立健全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通过敏锐的观察和及时的反馈,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一旦发现学生出现潜在的心理危机迹象,立即采取行动,并与学校、家长、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等进行紧密配合,共同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援助和支持。

(四)有效干预,科学合理原则

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工作有效干预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需了解和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性质和原因,通过对学生的观察、询问和评估,全面了解其所面临的心理困境,从而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有其独特性,应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援助方式,也需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进行干预。学校应营造一个支持和关爱学生的氛围,提供安全和包容的学习环境,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制订有效的干预计划。进行持续的评估和跟进是保证干预效果的必要措施,针对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干预策略,以确保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总之,通过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工作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应对心理困境,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五)充分尊重,个体对待原则

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工作应充分尊重个体。心理危机援助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个体对待原则意味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援助方案,学校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人背景、心理状况和需求,以便能够提供最合适的支持和帮助,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其实际感受和表达,以确保针对性的援助措施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也应尊重学生的隐私和自主权,援助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其拥有自己决策和选择的权利,可与学生合作共同制订援助计划,并鼓励其参与决策过程,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六)全力协作,协力合作原则

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工作中全力协作和协力合作原则较为关键,学校可建立一个团结合作的工作团队,以确保为学生提供的心理危机援助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和全面的实施。积极协调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心理专家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服务,通过充分发挥各方的专业优势和资源,可更好识别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四、 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工作措施

(一)建立心理危机援助专业评价体系

为确保援助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学校需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学校需对援助过程和援助结果进行评价,援助过程的评价包括援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情况、援助过程中的沟通和支持情况等;援助结果可通过调查受援助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业表现等方面来进行评估。还可充分运用评价体系中的监督和反馈机制,监督机制可通过定期对援助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援助过程的规范性和质量;反馈机制可通过收集受援助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和反馈,改进和优化援助工作。

以某中学一名学生为例,学生因家庭问题和学业压力导致心理困扰,出现明显的情绪低落和学习退步情况。学校心理咨询师接到该学生求助,并主动介入进行心理危机援助,在此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通过专业的评价体系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援助效果,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心理咨询师可通过面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压力、情绪状态等方面的信息,还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和交流方式,获取更多的细节。评估结果有助于心理咨询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困扰,并制订个性化的心理援助方案。评价体系通过全面评估学生的心理状况、跟踪和评估援助过程以及评估整体援助效果,确保援助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援助服务。

(二)建立完整的校园心理援助网络

為更好地应对中小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学校需建立完整的校园心理援助网络,设立多个专门的心理辅导中心以及心理咨询室,再配合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以及心理辅导人员,可针对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及时分析,找到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的突破口,进而开展专业的心理辅导工作。校园构建援助网络需充分考虑社会因素的融入,学校可与当地的社会工作单位以及各种心理健康单位等进行长远合作,共同开展各种有效的心理援助工作。以上措施有利于学校充分借助社会的各种资源,在校内构建更加全面、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也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从而为其提供更加权威和专业的心理援助。校园心理援助网络的构建中,教师的整体素养以及专业能力非常重要,教师是学生亲近、依赖的人,在援助网络开展期间可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可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期间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给予学生及时的心理指导。作为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和学习力度,提高教师的心理素养以及对心理问题的辨识能力,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帮助,进而为学生打造健康的学习环境。

例如,学校可针对中小学生的特性组建心理教育小组,由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社会专业人员等多名成员组成,针对学生情况设计各种心理辅导课程,也可制订相应的心理教育计划,有利于学生从容面对生活以及学习中的各种压力,也可掌握各种情绪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小组也可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显著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为确保校园心理援助工作的进一步实施,学校也可建立心理危机事件处理小组,小组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多种专业教育人员组成,主要针对学校发生的相关心理危机事件进行有效处理,可有效避免事情的恶化与发展,也可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

(三)构建完善的校园心理危机恢复机制

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工作包括建立和完善校园心理危机恢复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通过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和倾听,可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提供恰当的支持和指导。学校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学生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心理健康讲座、主题班会和心理辅导课程等活动,学生可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应对压力和困难,提高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例如,学生A因自己家庭变故父母离异,一度感到孤独、无助和压抑,在学校中表现也逐渐变差,成绩下滑、与同学关系疏远。教师发现该学生的问题后,立即启动校园心理危机援助机制。首先,学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心理老师耐心倾听A的心声,了解其内心的痛苦和困惑。通过与该学生的沟通,心理老师帮助其认识到自己并不孤单,学校和老师都愿意帮助他。后续,心理老师也教给该学生一些情绪管理和应对困难的技巧,帮助其重建自信和积极面对生活。学校与家长进行密切联系,将A的情况告知其家长,并邀请家长参与心理援助工作。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与心理教师保持有效沟通,并在家中为学生创造一个温暖、支持和理解的环境。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该学生逐渐恢复自信,心理困扰亦得到有效缓解。最后,学校组织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讲座、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可帮助A同学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对其他学生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该案例展示了建设校园心理危机援助机制的重要性,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整合,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四)组建专业心理危机援助团队

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工作需要组建专业心理危机援助团队,该团队由学校内部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教师和学生家长组成,具备丰富的心理援助经验和专业知识。学校应鼓励教师参与心理援助工作,并提供相应的培训。教师是学生日常接触较多的人群之一,可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初步的支持,这便需要教师了解各种心理危机的常见症状和处理方法,以便在学生出现危机时能够及时介入。学校也应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援助的监测机制,可通过定期的心理健康评估、心理援助记录的建立和心理危机事件的跟踪实现。通过监测和评估,学校可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援助服务。

例如,某中学心理辅导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名学生出现严重的情绪问题,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后,发现学生正面临家庭变故和学业压力等多重困扰,导致其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面对该种情况,心理辅导老师及时将学生的情况上报给了心理危机援助团队。心理危机援助团队通过多次团队会议和讨论,制订了一份专业的心理援助计划。首先,安排专业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个别心理咨询,以帮助學生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问题。其次,组织家长会议,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其中,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并提供家庭支持。团队还与学校教师密切合作,提供针对性的课程和活动,以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缓解压力。通过该案例,可看出专业心理危机援助团队不仅可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扰,还能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支持,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五)客观应对各种媒体诱因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各种信息,包括负面影响和心理压力来源。针对以上问题,专业心理援助人员可积极采取措施,以应对各种媒体诱因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潜在风险。首先,心理援助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媒体诱因易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媒体素养。通过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媒体使用方法和判断能力,帮助其辨别媒体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其次,心理援助人员应重视与家长和教师的合作,积极与家长和教师沟通,共同制定媒体使用规范和约束措施,确保学生在媒体使用方面得到正确引导和监督。最后,也可利用媒体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制作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视频、文章,将正面的心理健康信息传递给学生,并提供相应心理援助资源和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媒体诱因带来的心理危机。

例如,一些媒体广告以过度夸张的方式宣传美丽的外貌标准,导致学生对自身形象产生怀疑,从而引发心理危机。一些网络红人或偶像的生活方式可能对学生心理产生误导,使学生追求虚幻的梦想,产生焦虑和自卑情绪。为应对各种媒体诱因,学校心理援助工作者需要展开积极的工作。首先,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认知,帮助其认识到媒体的虚假性和片面性。其次,应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社交网络,鼓励其与家人和朋友进行真实的交流,减少对媒体的依赖。通过实际案例可知,深入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危机援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五、 结论

综上,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援助工作非常重要,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援助,对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对预防和减少学生不良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校园心理危机援助工作,加强相关师资培训,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和援助。

参考文献:

[1]何元庆,方存峰.高校心理咨询中保密的伦理困境与解决出路[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78-380,377.

[2]陈仁芳.我国危机心理干预现状及“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之探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94-99.

[3]范蕊.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构[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3):12-13.

[4]薛平.中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5]申圆圆,刘东平,高曙光.关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9):80-81.

[6]魏彦红,李建明.青春期指导与校园暴力防范[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8):24-25.

[7]郑欢欢.关于理工科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方法与途径[J].商情,2012(25):3.

[8]龚高昌.中小学校园暴力现状及心理原因[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1):4-6.

猜你喜欢
价值分析中小学
浅析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价值、存在问题和实现途径
“互联网+”背景下O2O电商模式的价值、问题与对策
探究性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十周嫁出去》新型网络相亲节目价值分析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体育舞蹈进入中学教学课程的实效性研究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高校校园马拉松运动的价值分析
啦啦操融入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