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文化我传承

2024-04-15 05:43钱宇宏
考试周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

钱宇宏

摘 要:“跨学科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核心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当前课程教学的改革所面临的重点与难点。跨学科学习方式对于推动多学科课程的融合与协调,丰富课程的内容和内涵,以及激发学生尝试进行有意义的问题探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文章以“秋分文化我传承”为例,从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解读与设计以及“跨学科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的主题模式,对“跨学科学习”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分析,以期引发更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为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2-0026-05

一、 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概念

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一种以生活为基础、以主题为引领的拓展性学习任务群。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语文知识,还可以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同时,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符合他们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的跨学科学习任务。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某一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通过收集资料、分析数据、调查研究等方式,综合运用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多学科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这样的学习任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 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特征

(一)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跨学科整合学习

核心素养的突出特点是整合性和综合性,这在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该方法着重于跨学科的整合学习,具有以下特点:①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在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可灵活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情境、技能、方法与资源、思维方式等,促使学习效率和效果得到提高;②提高综合能力。核心素养可整合学科内的语文基础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高;③培养创新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核心素养可助力学生灵活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与思维方式,培养其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比如,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整合学习过程方法等。

(二)以真实问题为导向,注重能力培养

真实性,是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特点。这种以真实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中,学生需要面对的是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因此,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此外,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學生需要与同学、老师,甚至社会各方面进行交流和合作,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与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合作,学生还能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跨学科知识。

(三)凸显学生主体性,注重实践活动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比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它以活动为取向,整合学习内容,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活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学习方式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求进步”,即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主题引领、目标导向和任务驱动是跨学科学习的核心特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和能力水平。这种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运用价值

(一)扩展了语文学习的范围

通过实施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可成功打破语文学习的传统边界。这种创新的教育方法,不仅体现在传统的课堂和学校环境中,同时也渗透到家庭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它不再仅仅依赖语文学科的知识,而是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此外,跨学科学习还通过无处不在的隐性课程,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深入生活,真正体现了“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这一理念的实际应用。

(二)重新定义语文学习方式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彻底改变了传统语文学习方式。它以真实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挖掘不同学科的知识背景,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还鼓励他们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和应用知识,超越了对知识点的传统理解。而且,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还能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融入真实情境中,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

(三)增强了语文学习内涵与外延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不仅建立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采用跨学科学习方式,可积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经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审美品质、不断丰富其文化底蕴。

四、 秋分文化我传承——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实例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致力于将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入课程体系,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我们坚信,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成长。我校的“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就是以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为主导模式。该课程围绕“节气”这一核心主题,巧妙地整合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等多元化教学资源,并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探索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通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让“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精髓能够深深扎根于校园,烙印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在教学中,我们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引导其从对文化的自我认知走向自信,以此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文化基础。以“秋分”为例,探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具体如下:

(一)设计背景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通过“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采取适当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趣的阅读、系统的梳理等感受不同学科的魅力,将课堂内外的知识、学校内外的经验紧密结合起来,以拓展语文学习领域和运用领域。

《二十四节气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精髓,凝结着无数先民智慧,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历法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秋分”为每年9月23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即“分”秋为“半”。“秋分”节气有两层含义,其一指这一天昼夜时间均等,且过了该节气会改变以往“昼长夜短”的规律,过渡至“昼短夜长”;其二指该节气过后气候将由暖转凉,早晚温差较大,人们要注意保暖。本次所开展的“秋分”跨学科学习活动面向我校六年级的所有学生。

(二)设计思路

“多彩秋韵”是本案例的研究主题。“秋分”时节,天气乍然变凉,草木褪去绿色逐渐泛黄,一片萧索之景象。俗话说秋收冬藏,“秋分”时节是调理身体的好时机,万事万物在秋意阑珊中要注重蓄积能量。于是,老师引导学生在国庆假期时开展跨学科任务群研究活动。本活动以“尝秋味、赏秋意”为核心任务,促使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多悟,用心捕捉秋天的美。

在活动中,语文组教师首先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了详细的实践活动记录表,并且与其他学科小组的老师联合共同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组老师将学生撰写的启事活动率先向全校师生发出。学生了解活动探究内容后,对“秋分”知识与应用有了新的认知,明白二十四节气汇集了古人的劳动智慧,集中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承载着尊重自然、顺应天时等深厚精神文化内涵,懂得在“秋分”时间要注重食物养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并积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真实感悟。

其他学科组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最终学习成果以跨学科的方式呈现并制作课件作为“缤纷秋菜”“科学养生”“推荐秋日美食”的背景,选择合适背景为串场内容,配以合适音乐增添艺术效果。美术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图片、视频等征集活动,助力学生对“秋分”知识有更直观、更充分的了解。活动过程中,学生既要运用语文学科学习的知识方法进行语言描述文字表达,又要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秋季气候特征与蔬菜的生长特征,还要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剪辑图片或视频,还要将活动内容与美术、音乐等相融合,感悟秋日的氛围、秋分时节的美好。学生可通过故事会的方式分享“秋菜故事”“秋日童话”,还可用五彩斑斓的画笔描摹出“秋日美景”,结合学习内容自行创作诗歌“颂秋”,促进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从故事中感悟秋分美、从画中体悟“秋”的韵味、从诗歌中传递对秋的爱,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想象力,逐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助力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与自然界的美,用“美”的眼光与心灵看待并感受一切事物。在文本、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中,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对文化背景与相关习俗进行体验,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提高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在本次活动中,虽然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经历各不相同,但采用合适方法进行引导,可让他们结合已有生活与学习经验对“秋分”这一主题产生初步认识,并通过对其他传统节气知识的了解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任务一:故事大会。通过合理的策划准备,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将一个故事完整清晰且有条理地讲述”,让学生先构思,然后细心阅读,通过认真体悟理解情感,迁移运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关“秋分”的童话题材的故事等,透过故事感受语言的魅力,了解节气秋分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在这一任务中,学生可采用分组方式进行准备,在老师协助下设计出相对完整的活动内容,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常识。

任务二:“赏”秋菜。引导学生跟随父母认识种类丰富的蔬菜、了解每种菜品的特征与营养价值、亲自动手做美味秋菜,即便某些学生之前没有动手做过菜也要主动尝试。这一任务主要体现出“看”与“做”,学生要通过细心观察总结自己的发现成果,还可通过摘菜、挖菜、做菜等体悟生活的美好,明白一餐一粥来之不易,学会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了解他人的辛苦,也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同时,这一任务有效连接了实践活动,更好促进学生的讨论交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任务三:手抄报。引导学生用铅笔、橡皮、馬克笔等进行创作,以图片文字结合的方式描绘出秋分时节的不同景物,声情并茂表达对秋的热爱。这一任务助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细心描摹,让学生明白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同时,教师使用投影设备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呈现,让大家看到学生心中对自然美的表达,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任务四:诗词大会。引导高年级学生通过先睹再悟的方法学习诗歌,掌握基本的写实技巧,学会在诗中传递情感。当然,在这一任务中学生可自主学习有关秋的古诗词,或借物喻人或借景抒情,立足不同层面抒发自己内心对秋天的喜爱。教师会通过PPT方式,将秋分的由来与传统习俗灵活融合,让学生感受到中秋佳节亲人的和睦团圆、感受赏月的惬意、感受踏青的兴奋等,了解秋的意境与情感,教师还可与学生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秋分的认识与体验。

任务五:手工制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认真体验,捡拾落叶、树枝、石头等,并使用胶棒、黏土、油画棒等进行自由想象创作,结合自己的创意与想法制作与秋分有关的手工作品。该任务主要体现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可在石头上画出南飞的大雁、累累的果树,也可以做手工灯笼并在灯笼上绘制秋分节气的图案,还可以在A4纸上创作落叶画或树叶拼贴等,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学生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促使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得到提升。

(三)案例呈现

学习目标:①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秋分”的由来、秋分节气的传统习俗有所了解;②通过自主探索整理秋分时节的自然现象;③认真学习与秋季相关的知识,例如落叶、丰收盛大的景象等;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⑤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故事会、手抄报、手工制作、诗歌创作等表达对秋的热爱。

学习任务及要求:①故事大会。制作详细活动流程与活动规则,准备适合的音乐背景与课件等。搜集与秋季有关的童话资料,体味童话语言纯洁的美,理解故事内容并体味深刻情感。②“赏”秋菜。引导学生主动到室外探究各种食材,了解合理的食物搭配可让人体更健康。③手抄报。搜集与秋分相关的知识内容,用合适创作方法使得整个手抄报版面更清晰明朗。④诗词大会。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简单创作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表达对秋天的热爱。⑤手工制作。结合自己所想所悟找寻可用来创作的材料,将自己的想象采用实物的方式进行呈现。

情境任务:“多彩秋韵”主题活动集中体现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特征,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社会活动等有机结合。通过讲述童话故事、阅读相关诗词、手工创作等,学习秋分知识并对二十四节气内容有所了解,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

学习进程:

任务一:故事大會。学习活动一:任务准备。制定出召开故事会的宣传事宜,例如通知或宣传海报等。制定出故事的具体选择要求、相关评价标准,收集有关“秋分”的故事、动画等。学习活动二:“秋分”故事我来学。搜集与秋分相关的资料,从课文中学习秋分的内容并借助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阅读链接、词句段运用,拓展阅读并梳理学习方法。学习活动三:搜集并练习讲述“秋分”故事。

学习策略:①收集、整合信息策略。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主动收集、整理与秋分相关的故事。②兴趣策略。通过故事讲解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③语言建构表达。通过学生口头讲述提升表达能力。

任务二:“赏”秋菜。学习活动一:任务准备。学生依据活动要求对秋天蔬菜种类、蔬菜特点等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多种方式收集蔬菜的相关资料。学习活动二:推荐秋日菜谱。为学生制作“实践活动记录表”,在表格中详细列出学生喜欢的蔬菜名称、介绍美食做法等,为交流会做好充足准备。提示学生用心记录喜欢的蔬菜种类,可配以照片辅助说明佳肴制作过程,尽量做到步骤清晰、条例明确、简明扼要,仿佛化身为“小小美食家”。

学习策略:①立足生活的实际应用。学生在国庆节期间兴趣盎然,有的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负责从网上搜集“秋菜”资料,用心记录下每种蔬菜的特点与功效。课堂上,学生兴高采烈选择出自己钟爱的“秋菜”,大方畅谈自己所喜爱的秋分时节美食。②情境创设策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学习任务,在国庆节期间拿上购物袋或挎上小菜篮,走向超市、来到集市、奔到野外,有条不紊地“识”秋菜、“品”秋菜,而且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明白做菜的步骤与准备。学生的作品精彩纷呈,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与反馈。

任务三:手抄报。学习活动一:任务准备。活动准备,准备铅笔、橡皮、勾线笔、马克笔等。从网上搜集有关秋分手抄报的模板。学习活动二:阅读搜集的手抄报模板,并结合自己所想所需进行创作。学习手抄报的制作方法,借助生活经验增进学生对手抄报的认识。学习活动三:完成手抄报任务,并尝试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邮箱。

学习策略:①立足生活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表达,充分提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②情境创设策略。引导学生自行准备各种学习工具,让学生顺利进入自然情境并积极参与其中。

任务四:诗词大会。学习活动一:任务准备。为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并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活动二:创作诗歌。引导学生通过翻阅诗集、百度搜索等不同方式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体味诗歌作品中诠释的情感。学习活动三:任务分组。由美术小组的学生负责绘制宣传海报,由资源小组的学生搜集与秋分有关的诗歌故事,由信息小组对背景资料进行整理并制作出诗歌故事课件,由配乐小组挑选出合适的音乐为不同的诗歌故事配乐。

学习策略:①兴趣表达策略。学生在正式开展“诗词大会”前,可加入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小组,用心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②合作分工策略。提前确立好不同的兴趣小组,做足前提准备工作。

任务五:手工制作。学习活动一:任务准备。让学生准备落叶、石头、树枝、油画棒、勾线笔等工具。学习活动二:了解手工制作的具体方法,懂得如何运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件进行即兴创作。学习活动三:通过网络搜集并观看丰富多彩的落叶画、树叶拼贴画、石头画等,以此激发创作灵感。

学习策略:①立足生活实际应用。从真实生活场景中找寻自己所需要的创作素材,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发挥自我想象力与创作力。②情境创设策略。学生来到公园、来到田野、来到乡间,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构思创作内容。

五、 结论

由上述可知,“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加强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整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其本质在于将学习内容、情境、资源、任务、活动、评价融为一体,实施一体化设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淑萍.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分析[J].智力,2023(27):56-59.

[2]张保宏.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整体设计分析[J].名师在线,2023(26):41-43.

[3]付丽娟,张晨晖.让儿童思维在质疑解难中生长:“逐梦蓝天,拥抱未来”(四下)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及评析[J].小学语文教学,2023(Z2):92-95.

[4]林珍珍.聚焦跨学科学习任务群,重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23(20):46-48.

[5]蔡金叶.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思考[J].智力,2023(17):96-98,134.

[6]张传侠.学习任务群下的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探索: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阅读,2023(47):28-30.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
阅读课探微
体察文言语气,感知语言魅力
STEM项目学习要重点关注什么?①
任务群教学:小切口,大世界
创客课程开发的困境与突破
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①
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