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提质增效策略

2024-04-15 05:43廖金莲
考试周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断舍离双减小学语文

廖金莲

摘 要: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形式日益丰富,教学手段更加独特新颖,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都应关注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抓取教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对课堂教学展开“断舍离”,舍弃价值较低的内容和方法,提升课堂教学价值,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断舍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2-0035-04

教学实践过程中,诸多问题显现出来,部分教师越俎代庖,完全掌控课堂,对知识点进行细致分析讲解,将具体知识完整地“灌输”给学生。有的教师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展现教学创新设计,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课堂,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武装课堂,进行教法学法创新不是不可以,但在创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教学的本质和关键点,并不是教法多样,课堂学习氛围越活跃就是好的课堂。教学与生活有多重契合点,生活中的定律完全可以融入教学中,“断舍离”是一种生活理念,其对人们产生的启迪是丰富深刻的,教师不妨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对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等进行“断舍离”,让语文教学更加高效。

一、 “双减”下“断舍离”必要性分析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断舍离》这本书中,倡导一种“断舍离”的生活理念,断虚妄之念,舍无用之物,离执念之心,这与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提倡的“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有异曲同工之妙。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生活智慧也是教学智慧的源泉,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将“断舍离”作为教学切入点。

就目前数学教学而言,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虽然新课改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进行了更新,但很多教師依然固守成规,采用单一化的教学引导方式推进教学。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受到新课改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中融入了多重趣味因子,课堂异常活跃,但这种“热闹”只停留在表面,学生参与课堂只是为了凑热闹,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把握依然是浅显的,缺乏深刻性。

“双减”政策旨在改良教育模式,让教育回归本质,这与“断舍离”的生活理念有多重契合点。结合“双减”政策以及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摒弃固有模式和套路,从注重课堂外在形式向注重课堂内涵转变,从课堂满堂灌、题海战术中跳脱出来,采用简约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切实落实“双减”政策,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作好铺垫。

需要强调的是,教学的“断舍离”并不代表教师什么都不教,学生学的知识变少,相反,其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教学设计引导应是简而不虚,简而有物的,要在简化细枝末节,去除杂叶的基础上突出学习重难点,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关涉维度的广泛性教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抓取教学关键点,对学生展开针对性引导,提升课堂实效性。

二、 “双减”下“断舍离”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策略

(一)创优学习目标呈现

“有志者,事竟成。”这里的“志”指干某件事的目标。目标是教学的航向,是指引学生构建知识的灯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内驱学习动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对于高品质课堂的生成有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没有目标,教学过程散漫,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也将不复存在。部分教师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双减”政策下的“断舍离”就是要去掉学习目标,让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不一定非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标准。但是“双减”下的“断舍离”不是要舍弃学习目标,而是要更加精准地呈现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应研读课标、解读文本、分析教材、判断学情,在综合考量多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大胆舍弃无效的教学目标,精准有效地设计合理科学的目标。

研判学情、分析学生是创优目标呈现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找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为目标展现、教学实施推进奠定基础。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时,教师先从宏观视域出发,对单元主题进行分析。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体现的是科技与自然的结合,就这篇课文来说,它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出发,梳理完这些内容后,教师开展教学设计,明确学习目标。设立学习目标时,教师从教学重难点出发,只设计一个学习目标:“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学习目标看似单一,但要想真正进入思考状态,完成学习目标,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设计规划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舍弃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以生为本,让教学目的更加清晰、直观。教学目标设计看似简单,然而要想真正实现学习目标,必须从不同视角和维度出发,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因而,教师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二)有效筛选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不是凭空进行的,它以特定的教材为依托和载体,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以教材内容为基点,展开教学规划和构建,充分利用好教材内容,是教学成果的基础和有效保障。教材文本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尤其是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知识点更加密集,涵盖的面更广。教材文本选择的内容都是语文知识的精华,是先辈以及编者们智慧的结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选择的内容在难度系数、趣味性、重要性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如有的内容是学习重难点,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突破;有的内容相对来说简单,学生自己就能完全攻克。针对教材文本内容属性,教师可以从教学现实需要出发,对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筛选。

例如,学习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这节课学生要学习掌握的内容是丰富的,如要让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正确读写,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等。无论学习内容如何丰富,教师要抓取最关键的内容,尤其是学习活动中的重难点。本节课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首先,为了高效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要给学生以具体化的学习指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圈点勾画关键语句,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这项任务对学生来说相对简单,他们很快梳理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其次,师生共同筛选,将关键性语句展现出来,教师逐一引导学生对每个句子进行分析。如学生从文章二、三段切入,品评相关句子:作者在晴朗天气看到海上日出时,用“只在一瞬间”体现天空从一片浅蓝到出现红霞的时间之短,变化迅速,用“从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将海上日出的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还将海上日出的画面无限延伸开来,让人感到视野开阔、心旷神怡。教师以文本关键语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剖析鉴赏,在语言感知体味中,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对海上日出的整个过程以及不同天气下日出的惊喜有了精准把握。

教材内容极具科学性、趣味性,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都是比较适中的,能够给学生提供精准化的学习指引。在对课堂进行规划时,教师要从简约化视角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优化,给学生提供契合度更高的学习探知内容,给学生带来多重感知,促使他们获得深刻启迪。

(三)丰富导学思考路径

教学中,教师借助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营造浓郁学习氛围,语文课堂热闹非凡,这种现象在各类语文教学公开课和教学比赛中較为多见。在教学活动融入新型教学手段是必要的,但真正的教育应当是最真实最简单的,过多过密的教学手段融入是不恰当的。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丰富性、多元性角度出发,根据教学现实需要,灵活采用针对性的导学手段。问题导思是常用教学引导方法,具体而言,教师给出具体问题,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完成认知构建,突破具体知识点。但问题导学的呈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变的,直接给出问题是常用方法,如果在直接展现问题的基础上融入教学辅助手段,特别是将问题与故事、信息技术相结合,能最大限度拓展教学引导方式,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如学习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时,教师先从词语检查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教师言:“字词是构成文章语言的基本单位,课文中藏着一些特色词语,请你找找看。”学生非常好奇,很快进入阅读状态,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一边圈点勾画一边思考。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中,一些拟声词逐渐显现出来,教师抓住教学引导契机,采用情境呈现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学习状态,“嗖嗖、嗡嗡、哗哗咕咚咕咚”等拟声词出现在学生面前。虽然识记并朗读拟声词是简单的,但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还需要将它们放置在具体语境中。为此,教师先播放一段影视资料,供学生欣赏,在观看过程中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认真观看视频,请你细细聆听,根据课文内容补充相对应的拟声词。”将学生置于相应的情境中,并以问题为引子,对学生展开引导,无疑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能够最大限度吸引学生关注。在视频资料的引导和辅助下,学生很快对拟声词有了不一样的感知。学习活动伊始,部分学生对拟声词的作用和价值不太重视,他们认为这些词语可有可无,对文章内容的呈现没有太大影响。教师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感知、体验,他们的认知得到激活,思维认知上升到更高层级。

另外,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具体需求,教师可以进行分层设计,展示不同类型的问题供学生选择,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对文本展开深度探寻,提升语文学习实效性。问题呈现是常用教法选项,但不是唯一的选择,教学引导方式多样,情境呈现能够让知识学习更加鲜活、立体可感,教师可以采用单一化的引导方式,也可以根据教学现实需要对文本内容展开交叠处理,让课程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四)精简作业布设规划

作业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进一步夯实教学基础的有效手段。为了提质增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对作业进行“断舍离”是必要的。“双减”政策下的作业布置应秉承精简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首先,舍弃不合理、过多的作业。这类作业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完全不能给学生带来有益启示,如传统的重复抄写型作业就是不合理的作业类型,必须舍去。舍去由“一张卷子”统一评价学业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考试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最主要的路径,也是评判学生学习成果最重要的依据,然而学生的学习表现如何,根本不是一张试卷就能体现出来的。因此,可以从“过程性评价+游考(一、二年级)或笔试(三至六年级)”两个维度着手对学生展开评价引导,创优学业质量评价方式。

“减负”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优化课后作业的内容,过多的作业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用现代教学思想武装课堂,以精准、简单的作业设计,给学生提供更清晰鲜明的学习方向。如学习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黄继光》时,教师采用朗读法、分析鉴赏法对文本内容展开梳理、构建。学习活动结束后,学生都被黄继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教师如此布置课后作业:“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他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世代流传,请你根据写颁奖词的要点,为黄继光写一份颁奖词。”“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都有无数的英雄,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除了黄继光,你认为还有哪些人也是民族的脊梁,是华夏儿女的榜样?”这类“自助式”的作业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自主权,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展现形式,充分彰显了教学开放性、包容性。在完成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会得到进一步夯实,学习视野会得到拓展延伸。

作业布置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全学科、全方位提升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脱离出来,优化教学环节,落实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让作业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助推器。

三、 结论

教学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目标不可能全部达成,教师要找寻正确的路径和教学方法,给学生以正确鲜明的学习引导。智慧型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会注重“断舍离”,从教学现实需要出发,大胆舍弃部分内容,尤其是虚浮、不切实际的学习形式,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创优学习目标呈现,有效筛选教学内容,丰富导学思考路径,创新小组合作形式,精简作业布设规划等方面展开切入,从而让学生在条理鲜明、思路清晰的教学路径引导中,获得全面认知,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为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秋岚.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断舍离”[J].山东教育,2020(11):27-28.

[2]傅芳琴.刍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试题与研究,2023(32):94-96.

[3]陈玉娟.大单元整体教学让拼音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天津教育,2023(26):186-188.

[4]杨美琴.小学语文应用“读思达教学法”渗透德育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6):43-45.

[5]蒋佳萍.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J].考试周刊,2023(42):26-31.

[6]吴瑕.清单设计,助力统编版语文教学中的“断舍离”: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清单设计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1(33):14-17.

猜你喜欢
断舍离双减小学语文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绝症病房:万里追爱的异国情敌,叫声嫂子“断舍离”
从消费开始“断舍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