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聚焦 多维发展让学科建设充满生长力

2024-04-16 06:50谷超颖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谷超颖

摘   要:随着统编教材的使用及《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版,思政课的地位和育人目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思政课战略地位的确立,启动了小学思政课“种子教师”研修活动,为北戴河区的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建设开创了新局面。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联合教研;教师研修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1-0062-03

一、聚焦教师队伍,开拓团队建设新视角

在每个学校新学期任课教师统计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都会发现有很大的变动。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不专业直接影响了这门学科的育人效果。“复制型”“说教型”教师多,“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少,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无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思政教育的需求。优质教师的缺乏正逐渐成为制约学科发展的瓶颈。要想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要组建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

(一)打造教师发展的研究共同体

我区借着小学“种子教师”研修活动,在全区各小学分三批组建了由12名道德与法治教师组成的学科种子教师工作室。

工作室定位:由区域名师领衔,打造“骨干引领、团队协作、全员提升、资源共享”的教师专业发展科研型教师群体,是集课堂教学、专业培训等于一体的教师研究共同体。

工作室目标:从学科困境、价值取向、专业发展、能力提升等领域设计了种子教师成长的“四有”路径:有热情——修炼初心情怀;有信念——历练敬畏之心;有探索——淬炼教学功底;有成长——提炼教学成果。

(二)探索名师培育的发展共同体

作为名师自我提升、名师培养与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平台,种子教师工作室的所有教师,都要通过各种方式寻求成长与发展,同时要带动全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对全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进行重新架构,建立共同体的最佳关系。

一是内部成立“互研”共同体。我们将12名种子教师,分为三个核心组备课组。核心组备课组由 4 名种子组成(市区级骨干教师、备课组长、青年教师)。核心组有专门的活动时间,任务是把关各类备课资料,制订或调整教学计划、承担或参与区域内教育教学研究专题讲座、课例示范等。二是区内成立“跨校共同体”。一个核心组下设一个跨校共同体,“跨校共同体”由3所左右学校组成,由核心组成员担任“共同体”组长,全区道德与法治教师任组员,做到优势互补,使不同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的教师实现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引领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快速成长,使新的教育理念有效落地。

二、聚焦师能提升,优化教师培养新形式

(一)教材培训序列化

2017年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统一改版使用统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为了让每一位教师更好地把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新教材的重要思想价值、编写意图、结构特点,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我们组织了不同角度的培训活动。

1.用好网络培训。能够参加学科专家的专业培训引领对于教师业务提升至关重要,我们充分抓住网络这一资源,组织全区道德与法治教师集中进行网络培训。如:组织观看参与统编教材编写的专家对统编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的详细介绍,为广大教师用好统编教材给出了专业的建议;组织学习了作为三下教材的总设计唐燕博士针对本册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及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针对教材运用的误区等。

2.抓实二次培训。我们充分抓住骨干教师外出培训这一优质资源,鼓励教师要带着思考去培训,在培训中有所思有所得,并能将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二次培训传达给区内的每一位教师。如:召开“全区国家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会”。教研员向参培教师介绍了参加省级培训的情况,特别是传达了国家教育部领导对国家统编教材重大意义的解读,从“编写的指导思想”“教材总体特点”“教材框架说明”“教材整体分析”四个方面对统编小学低年级段进行教材介绍。

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育人课程研习活动后进行二次培训。如《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让“小课堂”有“大作为”》的二次培训,提示教师要会用教材、用好教材,做有温度的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国培二次培训,带领教师们再学《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研究课例,与大家一同探讨怎样将新《课标》更好地落实、科学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实效。

3.区域专家讲座。承办国培计划河北省乡村中小学品德学科教师工作坊北戴河区线下研修活动。在活动中邀请市级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李艳辉老师做了《聚焦核心素养 深化教学改革》专题讲座。李老师从基于核心素养的思考、对于品德课程的认识、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学实施的关键、绘本表达与教学建议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强调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是学做人,长智慧。

(二)技能展示项目化

以“赛”代培,通过一个个竞赛项目,扎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学科素养。如举行“北戴河区道德与法治学科绘本故事比赛;北戴河区小学“上好一门课,献礼建党百年”教学技能大赛;“北戴河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说播课评比”;北戴河区小学品德学科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既展示了教师的风采,又推动了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發展。

三、聚焦核心素养,架构学科教研新模式

学科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区域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师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在“种子”研修的背景下,通过打造“点、线、面”立体化教研模式,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索出具有“研究自主”“合作互动”“发展自觉”的鲜明特质的教研路径。

点:紧抓课程落实的着力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思政课的每一节的有效落实上。为此我们区以种子教师为核心,着力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效性,组织开展了常态课堂视导与主题自主研究活动双轨并行的举措:落实教研“四服务”目标。每学期一次集中下校视导,听取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听课100多节,参与20余次常规学科教研,通过视导了解教情和学情,诊断课堂,改进教学和教研,提升常态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全区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进一步组织主题研究活动,如:以五年级下册为例组织开展了“基于儿童立场,解读统编教材”教材统揽、优秀学习活动设计案例评选、新《课标》解读、测试等,有效提升了全区道德与法治教师把握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

线:精准教研质量的发展线。落实课程育人的依托就是教学研究,几年来,我们抓住这条主线,倡导立身边的课题,解决实际问题,破解教学中的难题,把教、科研作为改变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从两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是“以校为本”的研究,突出实效性。通过联片教研,抓好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建设,促使学校教研组织健全,教研计划规范,教研活动有序开展。“对运用体验式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精准解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高课堂实效”“基于儿童立场,探索小学思政课堂中红色教育路径”联合教研活动从教材解读、课例展示、跨学科教研等不同层面进行了探索。

二是“以课题引领式”的研究,突出创新性。坚持课题引领、研究推动的思路,引导学科种子教师工作室成员,瞄准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前沿问题,积极申报课题进行立项研究,形成“人人有课题,个个有抓手”的研究格局。近三年高质量完成两个省级教育科研课题,三个区级课题。

三是“以课堂竞赛式”的研究,突出示范性。重点抓实青年教师“成长型”过关课活动,区内青年教师人人晒课,推出优秀课例进行区内展示交流。以市级学科优质课大赛选拔赛为契机,开展“成熟型”教师示范观摩课活动,培树典型标杆,发挥示范引领。

面:形成资源共享的辐射面。做好带头示范。引领全区学科建设,以研讨会、公开教学、成员共研、同课异构、现场指导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从而形成名优群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如,组织开展“联合教研促提升 校际交流共发展”主题活动;组织区域内骨干教师送课活动;组织参与秦皇岛市县区联合教研活动。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统一”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我们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学科践行时时刻以“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努力的方向,深入思考如何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探讨
浅谈如何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法治教育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地生根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探究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