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4-04-17 10:22成林
科教导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

成林

摘 要 具有财经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不仅能凸显院校的专业特色,还可让在校大学生耳濡目染,感受财经文化的熏陶,培养职业特质。财经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可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管理层面,在校园建设、专业发展、教学安排、师资力量、人才培养、学生管理等各个方面润物细无声地在校园中浸润财经元素,把“财经”校园文化渗透高职教育的每一个角落。文章以财经类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财经文化;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8.005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G Lin

(Hubei Finance & Taxation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60)

Abstract A vocational college campus culture with financial characteristics not only highlights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stitution, but also allows colleg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culture and cultivat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campus culture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infiltrat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elements in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campus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ing arrangements, faculty strength, talent cultivation, and student management, from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evels, as well as the management level. Th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ampus culture can be infiltrated into every corner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a subtle and silent way. The article takes financial vocational colleg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explores the path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campus culture; financial culture; construction path

1  高職院校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的沉淀,它包括校园内的建筑设计、园内景观、绿植美化等物化形态内容,也包括由人构建而形成的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学校传统等精神层面的内容,以及学校管理形成的各种规章制度和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类型的高等教育,其“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属性,决定了在当前环境下,应以工匠精神作为校园育人实践中的价值引领,高职院校鲜明的“职业性”必将在校园文化上打上深深的烙印。

2  财经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

2.1  树立正确三观,凸显思想政治的红色

高校办学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努力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当今中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职院校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构建财经类高职院校有站位、有格局的红色校园文化内核,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2  建构职教体系,形成对接市场的特色

高职教育职业性价值取向的重点在于满足经济、社会的现实需要,强调教育与产业的精准对接。财经类工作岗位和国家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高职院校要及时捕捉人才需求信息,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围绕财经知识核心,不断丰富和完善高职综合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规划能力,满足工作岗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并为学生就业后的职业高阶晋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养成服务意识,突出地域发展的本色

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要服务地方经济,依托地方经济文化特色促进和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结合本地特定的地理位置,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与区域内企业对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作为区域内的高等教育机构,高职院校可以为当地源源不断地输出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涵养地方文化。财经类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财务、税务、商贸类技术技能人才,其经济上的天然属性与当地社会和企业具有高度的亲和性和适配性。

3  财经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3.1  物质层面,打造“财经”校园环境

3.1.1  凝练特色校园标志建设

财经类高职院校可以围绕开设专业和人才培养特色设计校园标志性的logo。比如用方孔圆形的古钱币装饰校园建筑,这种古钱币象征着财富,古人这种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使财富的重要载体——货币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货币是财经行业的重要象征,将古钱币图案融入校园建筑的门楼、外墙、苗圃的造型中,学生放眼望去,随处可见的“财经”提示,可以增强他们的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再比如校园各类设计所选用的主色调,可以偏重“税务蓝”,税务专业是财经类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税务蓝”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税务局的logo、工作制服、办公场景等。把这种宁静的蓝色作为校园建设的主色调,以及学校刊物、学生练习册封面底色,既能帮助他们平复心情,专注学习,又能提升他们的职业荣誉感。

3.1.2  彰显职业素养的校容建设

财经类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会计、税务、投资理财、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专业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这些职业对人才有一些共性要求,如具备干净利落的行事作风、精准无误的计算能力、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果断敏锐的判断能力等。财经类人才职业素养的获得不仅来自课堂内外教师的言传身教,还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窗明几净的教室带给学生干净透亮的感觉,校内错落有致的建筑告诉学生要严谨务实,舒适安静的食堂寝室培养学生生活要干练利落,宣传窗、电子屏、文化墙、横幅标语等时刻提醒学生财经职业人需要具备清廉正直的秉性,校园里亭台楼阁花鸟树木的蓬勃生机,向学生表明幸福生活需要投入与拼搏。

3.1.3  锻造职业能力的基地建设

职业院校的显著特征在于职业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通过校内的仿真实训,另一方面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内实训基地帮助学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并模拟操作;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提供真实的全流程业务操作,让学生体验现实社会工作环境和业务,还有查漏补缺的重要作用。财经类高职院校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上要花大力气。校内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特别是会计、税务、金融专业所需要的实训软件必须保持行业的先进性,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实训室建设需要与时俱进,与市场紧密接轨。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借助职教集团、产业学院等平台,使学校和企业实现实时联动、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岗位和实训机会。

3.2  精神层面,凸显“财经”职业精神

3.2.1  德育统领校园文化

财经类高职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面向社会经济的基层单位和组织,在与经济活动打交道的过程中,其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非常重要。财经从业人员涉及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如果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就容易出现贪污、腐败等問题。通过德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养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可以采用“两个课堂”,将学生的德育(思想政治课)和专业教育(课程思政)相结合,也可以利用“两条线路”,线上教学(网络教学)和线下教学(课堂面授)交互的模式,让思政教育7?4全天候在线。思政教学要围绕形势与政策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互动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增强价值认同,提升理论自信。专业教学借用财经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教育学生恪守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财经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

3.2.2  让专业效应在校园文化中绽放

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是财经类高职院校发展的创新点。要把职业文化做成亮点,就要突出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集群的特色。专业群的形成源于产业集群的需要,是高职院校根据现代商业“链”式经营的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与时俱进调整专业设置,强化专业之间的整合和资源共享,其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专业视野,丰富 “1+X”证书选项,更重要的是为财经类高职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专业集群效应一是要制订专业群建设的具体实施规划,包括课程、师资、实训等相关资源的共享;二是要对接职业发展,更大范围、更高程度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三是组建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拓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操能力;四是融入“1+X”证书制度,推动职业技能证书学习,提供更多资源,帮助学生拓展证书选项,增加就业砝码;五是挖掘职业文化内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强化职业技能;六是开展技能竞赛,以赛竞技,以赛促学,增进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对行业的热爱,对未来的追求;七是开展志愿服务社会活动,组织师生力所能及地解决市民、企业的财经问题,提升职业能力。

3.2.3  让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中增色

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社团活动,可以有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技能,提高校园文化的学术性和服务性,构建大学生育人的优良环境。通过组建具有财经特色的学生社团活动,如成立“注册会计”“纳税服务”“资产评估”“金融礼仪”“银行业务”“财富管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直播”等相关财经主题社团活动,凝聚具有相同学习兴趣和爱好的学生,通过共同探讨财经案例、开展志愿服务、业内大咖讲座、考级考证互助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升学生学习财经知识的兴趣,培育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协作精神。社团活动由专业教师或者高年级学生指导,帮助低年级学生得到锻炼机会并尽快成长,形成财经类高职院校的社团品牌,沉淀校园文化。

3.2.4  让工匠精神在校园文化中飘扬

工匠精神强调的是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是从业者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习近平总书记说到“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要让更多的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保障。首先要加强阵地宣传,通过校风校训、橱窗展板、网络平台等媒介,让工匠精神深入学生心田;其次,打造工匠精神品牌活动,如创建“财经工匠”工作室、行业翘楚进校园、校园财经小能手评选等特色活动,使学生练就扎实本领,感悟工匠精神,体验工匠活动,弘扬工匠精神。

3.3  管理层面,凝练“财经”校园制度

校园制度不仅有约束力、控制力,还具有正向激励的作用,严谨有序的校园制度不仅是师生校园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规范、行为准则,还可以逐渐演变成师生共同遵循的群体价值认知。

3.3.1  制度的制订要贴合学校实际

制度作为校园管理的最佳工具,与良好的师风、学风、校风密切相关。学校制度建设要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民主透明,体现立德树人的核心思想,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应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尊重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以促进财经类高职人才的全面发展。

3.3.2  制度的作用要促使师生遵从

校园管理是通过制度约束让师生在自律中享受自由,让自律成为习惯。健全的制度和规范能够提升师生的遵从意识,提高校园管理效率。每一届新生入校,不仅要学习校园管理制度和规范,也要学习相关的财经法规,遵纪守法的职业操守从学生阶段开始就要入脑、入心,将来进入职业领域,才能外化于行。

3.3.3  制度的功效要鼓励师生创新

管理一方面是让师生遵守制度,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创新。财经行业的发展、制度政策的更新速度非常迅速,财经类高职院校要探索具有“财经”特色的管理制度,就要从各个方面下手,宣传、鼓励师生勇于挑战,敢于创新,如推出财经类实训器材软件的公开招标采买制度、财经类技能竞赛参赛及指导奖励制度、鼓励师生共同参与财经类课题研究的科研管理制度、以财经活动为主题的大学生社团管理制度等,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积极参与、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成为高质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将具有“财经”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与高职教育深度融合,让学生耳濡目染,接受“财经”文化的熏陶,积聚满满的正能量。只有通过校、企、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办好有温度、高质量的“财经”特色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2021年度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财经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ZJGB2021095)。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之路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