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项目与学习项目的关系辨析

2024-04-24 09:35刘长海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劳动学生

摘 要 劳动项目与学习项目较为普遍的概念混用现象,严重影响了项目式劳动的落地以及项目式学习的开展。项目与劳动的逻辑距离较近,而离学习的逻辑距离较远。劳动项目与学习项目存在相似之处,但两者在目的、内容、方式、思维、过程、指导等六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项目式学习中存在“劳动”的元素,而项目式劳动中也存在“学习”的元素:项目式学习中的“劳动”表现为规划与组织、执行与操作、协作与沟通、资源管理、问题解决、反思与评估等形式,具有潜隐性、复杂性、反思性、学习性等特征,蕴含了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的价值;项目式劳动中的“学习”表现为探究与研究、实践与操作、指导与反馈、合作与协作、自主学习与管理等,具有实践性、跨学科性、自主性、合作性等特征,具有提高劳动效率、提升劳动质量、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价值。

关  键  词 劳动项目;学习项目;劳动课程;项目化学习

引用格式 赵枫,刘长海.劳动项目与学习项目的关系辨析[J].教学与管理,2024(11):1-5.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立了劳动课程以项目化实施的基本路线,设计与实施劳动项目是中小学校落实劳动课程标准的核心与关键,以项目化的方式开展劳动、最大程度地发挥劳动的育人价值成为广泛共识。深入一线发现,充分借鉴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开展劳动项目的开发比较普遍,教师往往不自觉地把学习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经验迁移到劳动项目,以提升劳动项目的质量。毫无疑问,作为均以项目化为旨趣的劳动项目和学习项目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意味着从项目式学习中汲取劳动项目的营养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以至于劳动课程实施中存在大量以学习项目代替劳动项目的现象,教师往往把学习项目混同于劳动项目,以强化学习项目的实践属性来实现学习项目的劳动化改造。然而,学习并不同等于劳动,学习项目和劳动项目存在诸多不同,以学习项目代替劳动项目,或者把劳动项目改造成学习项目均不可取。文本尝试厘清劳动项目与学习项目的关系。

一、劳动、学习、项目三者的关系

劳动和学习是人类非常重要的实践活动,两者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劳动项目与学习项目的关系需要从劳动与学习的关系,项目与劳动、项目与学习的逻辑距离来整体把握。

1.劳动与学习的关系

作为下位关系,劳动与学习的关系可以通过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来把握,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涵盖了劳动与学习的关系。首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实践出发来解释认识[1]。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实际的背景和场景,通过实际的经验和实践活动,人们可以观察和感知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积累各种实践经验,使认识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性,而这些实践经验可以为认知提供材料,帮助人们建立认知模型和理论框架。其次,认识引领和推动实践发展。认识对实践也有能动的反作用[2],认识使实践具有目的和价值,为实践提供了思考和指导,通过对认识的分析和反思,人们可以识别出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找到改进的方法和策略,提升经验的理性和智慧水平。最后,实践和认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强调将认识和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即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在实践中,人们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加深对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实践也可以反馈和修正认知,帮助人们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认知模型和理论,正如毛泽东所言,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3]。然而,劳动与学习的关系不仅限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除此之外,劳动和学习之间存在其他密切的关系,如劳动技能的掌握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知识学习可以从劳动场域获取直观体验和强大力量、劳动和学习都是个人成长和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

2.项目与劳动、学习的逻辑距离

项目是为了完成特定目标,按照规定时间,在预算范围内,有组织地完成一组任务[4]。项目是管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工程、建筑、军事、教育等领域,项目管理被认为是一种系统化、综合性的管理方式,旨在通过一套技术方法作用于项目计划、控制、评估等活动,从而在规定的时间、限定的资源、行业的标准等要求下达到理想的效果。早期的项目管理侧重于时间和成本的管理,随着项目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加,项目管理逐渐采用更加综合和全面的方法,项目管理的范围和内容也更为广泛,涵盖了项目可行性论证、制定项目计划、项目范围确定与管理、项目进度管理等方面[5],在提高项目效率、效果,降低项目成本和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管理的独特优势催生了“项目化”在各个领域的崛起和发展,项目化学习(学生学习领域)、项目化劳动(劳动教育领域)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并引起了人们对劳动项目、学习项目等概念的关注。

识别出劳动、学习与项目的关系逻辑距离对于理解劳动项目与学习项目的关系具有一定作用。总的来说,项目与劳动之间的逻辑距离较近,与学习之间的逻辑距离较远。项目和劳动之间的逻辑距离较近是因为它们都涉及实际的工作和任务。从根本上讲,项目的概念脱胎于劳动生产,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效益的经验总结。反观项目和学习的逻辑距离相对较远,项目和学习的关注点和方式不同,项目更注重实际的操作和实施,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学习则更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认知的提升,强调概念和理论的学习,以支持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二、劳动项目与学习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依据劳动与学习的关系以及项目与劳动、学习的逻辑距离,本研究分别从目的、内容、方式、思维、过程、指导等方面分析劳动项目与学习的区别,如表1所示。

1.目的方面

劳动项目的目的是实现特定的工作目标,它通常具有实际应用的需求,旨在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或交付物,往往涉及到时间限制、成本控制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考虑,侧重于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主要关注点是工作的效率和结果。教育领域的劳动项目在上述目标的基础上还强调劳动项目的教育功能,即培育学生的劳动素养;学习项目的目的是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学习项目旨在转变学习方式,帮助个人获取新的知识、培养技能、改善能力,并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其主要关注点是学习过程以及促进核心素养融合发展[6]。

2.内容方面

劳动课程标准规定了劳动项目涉及的内容,划定了劳动教育实施内容的边界。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劳动项目涉及三大劳动内容,覆盖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等十大任务群,劳动项目内容清晰、明确。而学习项目则没有固定的内容,内容选取没有严格的限制,师生可以把任何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纳入学习项目。随着项目式学习理念被各学科课程广泛接受,学科项目式学习成为撬动学科教学方式变革的新引擎,立足于学科的项目式学习的内容因为有了学科的约束,要求项目式学习内容紧扣学科课程目标,涉及特定的学习内容。

3.方式方面

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划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其中脑力劳动是指依靠智力、思维、分析和创新等能力完成的劳动;体力劳动主要是依靠肢体活动或体力运动完成的劳动。劳动项目的开展可能会涉及到两类劳动的各种形式,并不拘泥于特定类型的劳动方式,项目实施的过程可能需要实验、研发、创作等,也可能存在大量的机械式劳动。然而,学习项目以探究为主要实践方式,强调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和探索来建构知识、加深理解。在学习项目中,学生通过积极的探究和研究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往往经历提出问题、实地考察、收集数据、分析信息、提出假设、实验验证、逻辑推理等过程,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科素养。总体上,项目式学习对非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排斥的。

4.思维方面

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人们经历的劳动多为经验式劳动。所谓经验式劳动,是指劳动者凭借经验完成劳动任务,高阶思维介入的成分较少。日常生活劳动中,一旦学生掌握了技能,在劳动习惯固化阶段,他们并不需要思考太多。经验能够提升劳动者的应变能力、判断力以及决策力,帮助劳动者快速解决问题。人往往本能性地选择经验以减少劳动任务的认知负担,降低大脑的能量消耗。与之不同的是,学习项目由于采用了探究式学习,在整个项目的探究过程中,高阶思维需要持续地投入和使用,学生需要不断地反思、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思维过程,在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中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始终保持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值得注意的是,劳动(项目)强调经验并不代表劳动项目不需要复杂思维,对于劳动者而言,复杂思维有助于他们应对多样化、变动的、复杂性的工作任务。

5.过程方面

劳动项目的实施过程往往依据科学原理,凭借经验,强调程序与标准。运用科学知识和原理来指导与支持劳动项目可以提高劳动项目的效率和成效,经验的累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和挑战,合理的程序和明确的标准可以确保工作按照一定的流程和规范进行,程序使劳动过程更加有序和可控,标准则提供了工作质量的要求和评价指标。学习项目的实施过程一般注重探索,鼓励发现,强调证据与结论。学习项目的初衷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未知领域,问题的解决没有现成答案,学生需要借助一定的学习资源,围绕发现的问题,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方式完成学习过程。学习项目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独立学习发现新知识和理解深层次的概念,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学生被要求收集、评估以及整理相关证据,而后根据获取的证据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6.指导方面

对劳动项目而言,教师的指导不仅限于一般做事方法的指导,还涉及具体劳动内容的指导。在劳动项目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做事方法和技巧,如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调整、项目评估等方法,还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劳动的方法,如农业生产劳动项目中的选种、育苗、浇水、观察、除草、养护等方法。可见,劳动项目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需要从方法论和具体方法两个层面给学生提供帮助。而学习项目则不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一般探究方法的指導,不涉及探究内容。这是因为学习项目没有固定的内容,在学习项目中,内容往往源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生成于学生的自由思考,教师做不到精通学生感兴趣的任何领域,他们只需要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模式和方式的指导,同时为学生的持续探究提供支持即可。

劳动项目与学习项目有诸多不同,但也有不少相似之处。如两者有待解决的问题都来自于实践;两者都是基于项目来开展,都强调项目化在促进劳动和学习结构化中的重要作用;两者都需要脑力和体力的付出;两者都有学习的成分,劳动离不开学习,劳动从模仿学习开始,都需要高阶思维的介入;两者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尤其一般实践方法的指导。

三、项目式学习中的劳动定位

项目式学习以实践的方式开展,而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因此,人们往往很难把劳动从项目式学习中分离出来,项目式学习中有大量劳动的存在,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7],导致实践过程中存在以项目式学习代替项目式劳动的倾向。

1.项目式学习中劳动的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包含一系列开展科学规划的过程,从设计驱动问题、规划项目评价到管理项目过程,形成一个科学有序、环环相扣的教学系统[8]。在项目式学习中,“劳动”存在的方式可能表现为规划与组织、执行与操作、协作与沟通、资源管理、问题解决、反思与评估等方面。学生需要在项目开始之前进行规划和组织,确定项目式学习的目标、范围、时间和资源等,包括明确任务分工、设定时间表、制定工作计划和资源调配等。学习项目的规划完成后,学生开始执行项目任务,它包括根据工作计划和分工进行的实际操作,执行的各项任务和活动,如数据收集、实验操作、设计制作等。项目式学习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学生需要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发挥各自的专长和优势,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其包括分工合作、协同作业、相互支持和交流等。项目式学习涉及对各种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学生需要合理安排和管理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时间以及信息等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反思和评估是项目式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定期进行反思,思考自己的学习方式、实践方式、存在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同时,评估项目的进展、成果以及团队的合作效果,为项目式学习的后续开展提供参考。

2.项目式学习中劳动的特征

项目式学习中的劳动具有潜隐性、复杂性、反思性、学习性。所谓潜隐性,直白地讲,就是似无却有。项目式学习中的劳动并不总是直接可见的,或者并不被看作是劳动,学生根本意识不到这就是劳动,它可能包括一些看似简单的任务,例如整理资料、收集数据、分析信息等,这些任务可能被视为“琐碎”或“无价值”的劳动。所谓复杂性,是相对于一般劳动而言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应用于项目的实际操作中,可能涉及数学、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的融合,还可能涉及复杂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所谓反思性,通常伴随着反思和评估过程,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进行反思和评估,思考自己的行动、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以提高学习和劳动的效果。所谓学习性,是指劳动以促进学生获取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而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过程,劳动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不过学习项目更加强化了劳动的学习属性,而有意识地弱化了其他属性。

3.项目式学习中劳动的价值

在项目式学习中,劳动具有多重价值,对学生而言,它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实际的劳动任务,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这样进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二是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劳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问题的挑战和解决各种问题,这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三是提升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劳动通常需要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跨学科的劳动,学生能够形成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复杂环境中综合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四、项目式劳动中的学习定位

同样,项目式劳动离不开学习,学习贯穿项目式劳动的始终。对中小学生而言,“学习如何劳动”是劳动教育的目标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劳动项目,学生可能还需要边劳动边学习,“缺什么补什么”可能是项目式劳动的学习常态。

1.项目式学习中学习的形式

项目式劳动的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学习主要指学生学习具体的劳动方法和技术,从而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具有劳动内容的指向性;广义的学习是所有有助于学生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发展素养的方式,学生学习到的不一定只跟劳动有关,可能是多方面的。在项目式劳动中,学习具体表现为探究与研究、实践与操作、指导与反馈、合作与协作、自主学习与管理。学生在项目式劳动中探究和研究问题,需要主动寻找相关的资料和资源,进行调查和研究,以获取必要的信息和知识,这种方式强调主动学习和自主获取知识。项目式劳动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种实践和操作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在项目式劳动中,学生通常会有教师的指导和反馈,教师会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供反馈,教师的指导和反馈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完成劳动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他们与团队成员共同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和交流,分享经验和知识,这种合作和协作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成果的共享。劳动项目中的学习还表现为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学生需要自主规划和组织劳动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根据需要主动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完成劳动任务的需要。

2.项目式学习中学习的特征

项目式劳动中的学习具有实践性、跨学科性、自主性、合作性。实践性是指学习是直接学习,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直接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式劳动过程伴随着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的学习,学生需要亲自参与项目,并面对真实的问题和挑战,他们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技能。项目式劳动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为此,学生只有主动学习和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这种综合性学习能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思维模式,促进知识之间的关联和融合。在项目式劳动中,学生通常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项目,并制定计划和实施策略,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补充知识和技术的不足。项目式劳动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学生需要与同伴一起合作,共同完成项目目标。他们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分工和合作、互相支持和协助,这种合作与协作必然带来学习上的合作与协作,面对未知领域和困难问题,学生需要分头查找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项目式学习中学习的价值

项目式劳动中的学习具有多重价值,对劳动教育而言,它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更新个人的知识库,适应快速变化的项目,通过了解最新的技术和方法,使得劳动更加高效。二是有助于提升劳动的质量。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的学科水平和做事能力,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技术。学习让人们更加精准地分析和评估工作的问题,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措施对劳动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减少错误和缺陷。学習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相关领域的新趋势和技术发展,从而促进劳动质量的提升。三是有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仅限于已经被学校培养成型的人,还需要有具有学习力且能够在工作中持续、高效学习的人。在劳动项目中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坚持学习的意识、习惯以及能力。

参考文献

[1][2] 曹小荣.实践论哲学导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99,199.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61.

[4][5] 陆红.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17.

[6] 王磊,胡久华,魏锐,等.化学项目式学习的课程、教学与评价系统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团队20年研究历程与成果[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6):24-29.

[7] Marton,Saljo.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n learning:Outcome and proces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6(46):4-11.

[8] 胡红杏.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活动[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06):165-172.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劳动学生
让劳动实践真正发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使人快乐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