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融合路径

2024-04-24 08:26邱志凯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跨学科成果学科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跨学科任务群指出,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所谓的语文跨学科学习并未真正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融合起来,背离了新课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理念。基于此,可以借助其他学科学习活动,解决语文学习问题;借助其他学科学习活动,转化语文学习成果;借助其他学科学习活动,拓展语文学习主题。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问题解决式融合路径;成果转化式融合路径;主题探究式融合路径

引用格式 邱志凯.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融合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4(11):48-5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跨学科任务群”指出,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要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1]。可见,语文跨学科学习能够助力学生打破学科壁垒,转变学习方式,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简单将语文与其他学科叠加起来展开教学,并未真正理解跨学科学习的内涵,背离了新课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理念。

跨学科指的是超越某个单一学科边界而进行的涉及两个或更多学科的知识创造活动。跨学科学习是整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解决真实问题、产生跨学科理解的课程与学习取向[2]。因此,跨学科学习不是简单将多学科聚集到一起,组织学生展开学习,而是以某一学科学习为主导,依据一定的学科学习融合路径,整合多学科的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在实践探究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深化认知理解,提升综合素养。我们在下文重点探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融合路径。

一、问题解决式融合路径:借助其他学科学习活动解决语文学习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核心问题的巧妙设计可以使教学设计有整体感,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引导下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全面地展现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探索[3]。可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驱动学生开展学习,能有效整合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基于此,我们可以沿着问题解决式路径,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基于教学目标和学情需要,有意识地预设或生成囊括多学科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的核心问题,以解决核心问题为抓手,沿着“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构建多学科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借助其他学科学习活动,解决核心问题,实现多学科学习活动的有机融合。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为例,课文包含《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两个文言小故事。《囊萤夜读》讲述的是晋朝人车胤在夜晚借助囊中螢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学习的故事;《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年幼时遇到欲将铁棒磨成针的老妇人而深受感动,坚定其持之以恒求学决心的故事。两则故事都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揭示了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在预习时,有学生质疑故事的真实性。经交流,教师发现学生对“《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中记载的故事是真的吗?”这一问题兴趣浓厚,见解不一。基于此,教师顺应学生兴趣需要,借助科学和道德与法治相关学习活动解决语文学习中产生的这一问题,融合构建以“叩问小古文”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如图1)。

整个跨学科学习活动从语文学科学习活动——阅读 《囊萤夜读》 和《铁杵成针》两则文言文出发,以解决语文学习活动中生成的核心问题——“《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中记载的故事是真的吗?”为抓手,构建科学学科学习活动——开展“萤火虫亮度”测试实验、观看“铁杵成针”实验视频并完成分析报告。学生通过科学学习活动发现:萤火虫的微光难以达到夜晚看书需要的亮度,将铁杵磨成针的方式费时费力,并不是古人制作绣花针的首选。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对核心问题的见解。在学生结合科学实验数据,对文言文故事中的虚构性感到费解时,教师设置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拓展资料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追求,使学生从中受到精神鼓舞,助力其跳出对核心问题浅表层面的是非判断,升华对文学作品虚构性承载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理解与认识,从而解决问题。整个跨学科学习活动的构建,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将语文学习活动与科学、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有机融合,促使学生以探究故事真伪性为目标,积极学习和调用多学科知识,深化对文言文故事虚构性的认识和理解,有效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

二、成果转化式融合路径:借助其他学科学习活动转化语文学习成果

成果导向教育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所取得的学习成果[4]。它注重学生的能力训练和培养,而不是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王”。它不是纯粹灌输知识,而是围绕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组织和开展教学,提供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5]。可见,以成果输出为导向来组织跨学科学习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跨学科任务群第二学段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科学、艺术、信息科技等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意地设计并主动参与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校园活动。我们可以基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预设成果,结合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校园或社会活动背景,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方法和思维方式,以完成成果转化为抓手,沿着“确定成果—生产成果—输出成果”的路径,构建多学科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借助其他学科学习活动,转化学习成果,实现多学科学习活动的有机融合。

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是寓言故事单元,语文要素是“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单元围绕寓言主题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 《鹿角和鹿腿》 《池子与河流》 四则寓言。通过单元学习,学生要厘清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从而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形成“寓言就是在小故事中寄寓大道理”的学科观念。基于此,教师在学生学完本单元后,将自由创编寓言故事作为学习成果。为实现语文、英语、美术的跨学科学习,教师以学校暑期将接待外国小朋友为活动背景,确定绘制汉英双语原创寓言故事绘本,融合构建以“寓言绘本创作季”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如图2)。

整个跨学科学习活动以完成最终学习成果——汉英双语原创寓言故事绘本为抓手,构建“读寓言 明道理”和“谈寓言 写寓言”两项语文学科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系统学习单元内的四篇寓言故事,感知文中蕴含的道理,读写结合,传播原创寓言故事。为转化语文学科学习成果,教师构建了“汉译英 写译本”的英语学科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原创文本,学习相关的英文单词,了解相关的构句语法,从而生成汉英双语寓言故事文本。最后,为推进寓言故事绘本化,教师构建了“画配图 做绘本”的美术学科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绘图过程中学习相关的构图技巧和配色方法,助力学生结合双语文本,完成绘本制作。整个跨学科学习活动的构建,以成果转化为切入点,将语文学习活动与英语、美术学习活动有机融合,促进学生以转化和输出成果为目标,积极学习和调用多学科知识,深化对寓言故事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主题探究式融合路径:借助其他学科学习活动探究语文学习主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跨学科任务群中指出,要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6]。可见,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不是随意拼凑的,而要围绕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进行构建。基于此,我们可以从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中提炼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富有探究意义的文化思想、现象规律等作为主题,围绕主题,明确探究过程中需要涉及的多科学科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从而确定参与学科,并沿着“聚焦主题—探究主题—拓展主题”的路径,构建跨学科学习活动,实现多学科学习活动的有机融合。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中华美食》为例,课文所属单元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识字单元。课文要求学生认识如炒、煮、煎、烤、蒸等与烹饪方式有关的汉字,其中蕴含的传统饮食文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由于劳动经验的缺乏,对字词指代的烹饪方式较为陌生,以至对字义的感知较为浅表和空洞,难以从汉字中体味出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基于此,教师以“舌尖上的中国”作为探究主题,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了解中国美食的特点,认识有关烹饪方式的字,感受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基于此,教师沿着“聚焦主题—探究主题—拓展主题”的路径,融合构建包括语文和劳动学科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如图3)。

整个跨学科学习以探究“舌尖上的中国”为切入点,构建“聚集主题 体验烹饪”“美食推荐 分享滋味”“趣报菜名 发现秘密”“寻味春菜 感受春天”四项学习活动。“聚集主题 体验烹饪”旨在引导学生聚焦本次学习探究的主题“舌尖上的中国”,在家人的协助下制作一道家常菜,通过劳动实践,近距离感受炒、煮、煎、拌、蒸等烹饪方法,为深化对中华美食的理解做好铺垫;“美食推荐 分享滋味”旨在让学生分享美食制作过程,结合“语文园地”中描述食品滋味的词语,向同学介绍菜品口味,推介自己制作的美食,助力学生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围绕探究主题,积累字词,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加深对中华美食制作和口味的認识;“趣报菜名 发现秘密”旨在让学生在相声《报菜名》的趣味情境中,读准《中国美食》一课中有关食材和烹饪方法的字音,发现中华美食常以烹饪方法加食材进行命名的方法,感知形声字构字的规律,了解 “火字旁”与“四点底”都与火有关,进一步促进学生夯实字词基础知识,深化对中华美食文化的感受;“寻味春菜 感受春天”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春菜的种类和制作方式,在挖春菜、做春菜、品春菜的过程中,再次感知中华美食独特的烹饪方式,拓展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解认知。整个跨学科学习活动的构建,紧密围绕探究主题,将语文学习活动与劳动学习活动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在劳动实践和言语活动中,主动学习、积累和运用多学科知识,有效落实语文学习的目标要求,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增设跨学科任务群,旨在打破语文教学的局限性、边界性,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融合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我们可以依据多条融合路径构建跨学科学习,促使学生在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整合多学科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进一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4-35.

[3] 张华 .论理解本位跨学科学习[J].基础教育课程,2018(22):7-13.

[4] 张颖磊.问题驱动促进深度学习[J].新课程,2020(43):162.

[5] 武慧荣,裴玉龙,程国柱,等.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运输组织学有效教学设计[J].中国冶金教育,2019(06):22-26.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跨学科成果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超学科”来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