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换个角度看孩子

2024-04-24 07:47王人平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4年4期
关键词:网游逆向思维

王人平

如果一个人具备独立思考、逆向思维的勇气和能力,那么,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敢于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作为父母,我们无法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境和挑战。虽然读了很多育儿书,上了很多育儿课,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受传统思维方式的限制,我们习惯根据事物发展进程做线性的思考,由已知去推测未知,由开始去推测结果,然后不知不觉走入死胡同。

摆脱这个困境的方法是打破传统正向思维的束缚,反其道而思之,发展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以终为始、从相反方向或对立事件看待问题,从结果和结论回推条件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类似于做选择题时,如果发现从题设出发算出正确答案很困难,可以将给出的选项代入原题,验证是否能得到题设,从而确定正确选项。比如,在无法预知未来10年会有什么变化、孩子该学习哪些新知识和技能时,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未来10年什么是不变的,成就孩子的底层品质和能力是什么?也许就会少一些教育焦虑。

换个角度看孩子,家庭教育才更高效

逆向思维能够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抓住教育的本质。

说到孩子受教育的目的,我们可以列举很多,如帮助孩子考高分、上大学,未来找一份好工作,功成名就、出人头地;让孩子多学几种技能、多发展几项特长,未來既能活出自我,又能服务社会,等等。总之,成才、成功似乎成了教育的最终指向。

这不能说是错,但我们也发现,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孩子包括很多成绩很好的孩子,在无尽的内卷中变得抑郁、厌学、辍学,甚至做出更极端的事情。这时候,如果我们能运用逆向思维,反过来思考未来最不希望孩子出现的问题,就会发现:只要孩子不生病,身心健康;不违法犯罪,成为一个有底线的公民;不啃老,能自食其力,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教育说到底其实是用来托底的,最终指向是“学以成人”,立足帮助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人格独立、热爱生活的人。至于孩子未来能否走向塔尖,能否功成名就,教育只是一个方面,更多要靠个人的天赋、悟性、努力、资源、机遇、运气,甚至是时代。能有这样的认知,父母不仅会少了很多担忧和焦虑,也会更有勇气和力量;关注孩子的幸福胜于关注孩子的成功,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未来。

大多家长对孩子行为的解释常常偏于负面:孩子顶嘴说他没规矩,听话说他没主见;孩子争第一说他太好胜,不在意名次说他不求上进;孩子交朋友怕他学坏,不交朋友说他性格孤僻……如果我们反过来看,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孩子顶嘴是有主见,听话是有教养;争第一是上进,不在意名次是豁达;爱交朋友是人缘好,不交朋友是内心丰富。

每个人都是通过感受和理解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和理解孩子。我们看不见孩子身上我们自己没有的优点,也给不了孩子我们自己没有的能力,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认知的囚徒。我们眼里的孩子就是我们对自己评价最真实的投射。所以,家庭教育的第一要义不是如何去教育孩子,而是父母的自我觉察、自我接纳和自我成长。

逆向思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看见孩子,还可以更进一步帮助我们将孩子的缺点转化成优点。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在谈到自己是如何被招进国家队时说,因为个头太矮,当时教练班子五个人中有四个是不看好她的。张燮林指导却认为,正因为她个子矮,她眼中的球总是高的,个个球都是机会,每一拍都可以主动进攻。后来,邓亚萍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打法。她说:“我必须跟别人打得不一样,要有自己的特色,要与众不同,要有差异。如果我跟别人打得一样,别人个儿那么高,腿那么长,手那么长,我还怎么打啊?”这就是逆向思维的力量,让人看到自己的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立足扬长避短,成就独一无二的自己。

逆向思维还可以成为指导我们教育的方法论。孩子不听话、做事磨蹭、不爱学习……太多类似的问题,父母总喜欢沿着固有思维模式去思考,想到的解决办法是不听话就打,做事磨蹭就催,不爱学习就逼。结果,父母越责罚孩子,越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和对抗,问题反而被固化甚至强化,因为生命的力量就在于不屈从。

不如运用逆向思维反过来想:我们做了什么导致孩子不听话、做事磨蹭、不爱学习?我可以做哪些改变间接地影响和帮助孩子?比如,我们辅导孩子功课却总是不见效时,在责怪孩子前先运用逆向思维,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我高估了孩子的心智发育水平和认知能力?是不是我辅导孩子时高高在上、爱发脾气、缺乏耐心?当我们意识到导致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的,往往是自己的榜样示范、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便会从改变自己,改变孩子的成长环境做起,很多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近几年,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成为很多家长的痛点。家长通常都是秉持常规思维,采用各种办法去限制,甚至禁止孩子玩网游,但收效甚微。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反过来思考:孩子为什么这么迷恋网游?因为在网游中,孩子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认识自我,寻求身份认同;可以通过组建团队,合作攻关,发展自身协作精神和领导力,获得存在感和归属感;可以通过不断比赛,遭遇挫折和失败后从头再来,发展竞争力和抗挫折能力;可以在完成任务和通过关卡的过程中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克服困难、战胜对手和胜利通关,获得力量感、成就感和自信心,等等。总之,借助网游,孩子可以构建自我、学习知识、拓宽视野、缓解压力,提升自身的社会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那么,我们就知道,孩子沉迷网游本质上是更广泛的家庭问题、学校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亲子关系不好、缺少关爱等因素导致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给孩子一个丰富、充实、完整的童年。当内在的需求能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得到及时积极的满足,孩子自然没必要再去网游世界中寻找这份依恋。

独立思考的勇气,是孩子幸福的底气

逆向思维不仅是我们教育孩子时应该秉持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应该培养孩子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可以帮助孩子更深入地思考人生,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有勇气省察自己的人其实不多。大多数人都习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然而,想要活出自我、有所成就,就要具备独立思考、逆向思维的勇气和能力,无论在生活、人际关系还是在工作、投资中,都敢于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说到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这对搭档,也许大家并不陌生。但与我们投资时最关心如何赚钱、如何成功不同,巴菲特和芒格最关心的却是如何不亏钱,如何避免失败。在一次股东大会上,曾有人问如何才能取得成功,芒格的回答是:不要吸毒,别乱穿马路,别染上艾滋病。巴菲特的回答则是:投资第一条是永远不要亏钱,投资第二条是永远记住第一条。两人的回答都是一种逆向思维,从反向开始,把所有阻碍成功的因素排除掉,剩下的就只有成功了。芒格一生都在收集别人的失败案例,并创建了一个“不做”清单,用来提醒自己别犯类似错误。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我知道自己会在哪里死去,我就永远都不去那儿。”巴菲特最为人所知的一句话是:“别人贪婪的时候我就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就贪婪。”这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的体现。

在人际关系中,逆向思维也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关系的本质,确立我们在关系中的身份定位,让我们既不失位,也不越界。比如亲子关系,如果我们以常规正向思维去思考,就会觉得孩子的生命是我们给的。作为父母,我们有权主宰孩子的人生,要求孩子完成我们的期待。但如果能反过来思考一下“孩子不是什么”,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意识到孩子不是我们的奴隶、工具和附庸,我们自然就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会给孩子更多尊重、理解和信任。夫妻关系也是如此,当我们能意识到妻子不是保姆、佣人时,就不会把照顾孩子和做家务的事情都推给妻子,而是尽自己所能分担家务、陪伴孩子,承担起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强调逆向思维的重要性,并非对正向思维的否定。就像看到一只装有半杯水的杯子,我们可以说杯中的水少了一半,也可以反过来说杯中的水还剩一半,正反两种视角都有其价值。真正优秀的人都能从多角度思考,并自由切换视角,在解决问题时保持开放性、灵活性和批判性。正如著名作家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所说:“衡量一流智力的标准是,能够在头脑中同时持有两种相反的观点,并且仍然保持大脑的正常运转。比如,一个人应该既能够看清前路希望渺茫,又能下定决心力挽狂澜。”

愿我们在育儿育己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认知,拓展思路,增加选择,并始终保有一份独立思考和逆向思维。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也有利于成就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网游逆向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逆向而行
亲子协力击败网游成瘾
学生党网游超廉价攒机
被网游点燃的午休时间
网游青少年媒介形象研究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