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努力实现“三个倍增”

2024-04-25 01:06张占斌
北方经济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国式积极性群体

张占斌

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蓝图,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分两步走的战略目标。而且特别强调,在经济方面要着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最大的战略转型,是发展方式的转型,也是结构性转型,希望以这样的转型更好地推动我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如何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就是第一步,争取能够实现三个倍增。

第一个倍增是城乡人均收入的倍增。从2020年到2035年,这15年时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万多元增长到2035年的6万多元。第二个倍增是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口径,我国大概有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这意味着有9亿多的低收入群体。把低收入群体扩到中等收入群体中来,对下一步扩大内需,支持扩大内需战略落地,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个倍增是市场经营主体数量的倍增。2020年市场主体数量是1.4亿个,如果到2035年达到2.8亿个,对实现以上两个倍增意义十分重大。

“三个倍增”能否实现呢?看一下以往数据,2012年我国市场主体数量是6千万个,到2023年已经达到1.69亿个,这等于增长了2倍。我们捍卫市场经济,高举市场经济的旗帜不动摇,将来就会有越来越好的市场管理,就会创建更多市场经营主体投入到经济市场的海洋中,这个数量是有希望实现倍增的。

如果这三个都能实现倍增的话,那就是建立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对构建全球性的第一大市场,把发展的安全和主动权掌控在中国人自己手里,意义是极为重大的。从这个角度盾,这“三个倍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在这个方面应当说做了不懈的努力,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所以,下一步繼续往前走,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第一对关系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关系。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立场,我们要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但同时我们也一直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件事从来没有中断过。在当前经济相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声音喊得更加响亮,旗帜举得更高。同时,把蛋糕安排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只有这样,水涨船高,各得其所,才能更公平地构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二对关系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从总体来说,是在不断探索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问题。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如何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让更多的企业家坚定信心,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如何建设一个有效市场、有为政府,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只要我们坚定捍卫市场主体,将来这个市场就会更大,更波澜壮阔。

第三对关系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关系。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手心”“手背”都需要好好发展,要共同承担,共同在国际市场一展身手。特别是在民营经济面临不少困难的背景下,更应该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让民营经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信心。

处理好三对关系,还要调动三个积极性。

第一个积极性是调动民营经济的积极性。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要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支持发展,让它有更好的环境,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下一步需要在理论和法律上有更大的创新,才能有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

第二个积极性是调动资本市场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有强大的金融支撑,需要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如何让社会有更大的积极性去消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需要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需要资本市场变得更加强大,这方面应该说还有很多困难。希望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逐步向上的过程,保持上去。

第三个积极性是要调动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中国经济发展地区之间的竞争有个重要的秘诀,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也有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出现“躺平”现象。如何以正确导向激励干部投身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让更多的干部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需要认真考虑。要落实好容错机制,让大家有更足的闯劲,更大的开放力度,这样“三个倍增”就有可能实现。

(本文根据作者在第8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上的主题发言整理而成)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中国式积极性群体
中国式民主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失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