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和榆林市推进共同富裕的做法经验及对内蒙古的启示

2024-04-25 01:06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共同富裕”课题组
北方经济 2024年2期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共同富裕

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共同富裕”课题组

摘  要:浙江省是我国第一个获批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省份,国家发改委曾印发《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典型经验》,总结了浙江省推进共同富裕的典型经验做法。陕西省榆林市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毗邻,在资源禀赋、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相似性,且都是非常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两地在促进民营经济参与共同富裕进程、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等方面正在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值得内蒙古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万企兴万村     强村公司     农村集体经济     共同富裕

近年来,浙江省把缩小“三大差距”作为主攻方向,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上取得了很多标志性成果。陕西省榆林市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资源优势突出,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约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四成,民营企业总量占全市企业总数的九成以上。

一、两地推进共同富裕的做法及成效

(一)浙江省明康汇公司打造“政企村户”现代农业共同体

浙江省海亮集团明康汇潜心打造了“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含新农人)”的现代农业命运共同体共富模式项目。2023年11月,该项目入选第五届世界杭商大会——“杭州市首批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优秀案例”。企业与政府加强合作,在淳安县启动“百村万亩亿元”产销共同体三年行动、区域公用品牌推广和“共富合伙人”计划,变“冬闲田”为增收田,促进农民增收。加强产销合作,质量兴农。针对农户“销售难不敢种、收益低不愿种、没技术不会种”的发展痛点,明康汇与山区26县部分地区签署采购协议,提供持续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好货出山,品牌强农,聚焦农产品品牌弱化、渠道单一、附加值低等发展难點,明康汇充分借助农博会、农民丰收节、品牌推介活动等载体,将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谋划共富合伙,人才带农。面对农村人才短缺等现实问题,明康汇谋划“共富村”、“共富合伙人”等共富行动,通过以产定学、校企合作、专家授课、学研结合、基地实践等理论和实训形式,打造乡村“新农人”队伍,与淳安县政府共同构筑育才留才的长效机制。

明康汇“做强现代农业共同体,推动共同富裕新实践”项目实施以来,带动就业7.5万人次,每户年均增收超1万元,有力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

(二)杭州市余杭区永安村依托强村公司打造乡村共富新引擎

浙江省的村级集体经济曾经是发展短板,2016年,全省近四分之一的村庄年收入不足10万元。近年来,浙江省大胆实践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方法,强村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强村公司是按照“产权清晰、收益归村”原则组建现代企业的统称,从强村公司的层级看,有村庄、乡镇、县、市四级;再看出资方,有单村独资,也有多村合资,亦有村级资金入股国有公司或工商企业。鉴于村级公司后期运营难度大的情况,浙江省鼓励强村公司采取村村联建,或入股县、乡级联合发展平台,以便整合优势资源、拓宽业务范围。地处杭州西郊的余杭区永安村,2017年集体经济收入只有28.5万元,成立强村公司后,集体经济快速发展。2022年,永安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500万元。余杭区目前有各类强村公司90余家,2022年营收约1.52亿元,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村均660万元,所有村都在100万元以上。目前,永安村又从一村谋富拓展到抱团共富,与周边村组建了新的强村公司。2019年,湖州市安吉县开始探索通过“强村富民公司”经营村庄,县内有个“小瘾·半日村”,过去尽是村民搬迁留下的旧房,强村公司通过与知名设计师合作,让这里变成了民宿的集聚村落,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到2023年年中,浙江省县、乡、村三级已建起2200多家强村公司,入股行政村达11280个。尽管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影响较大,但当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仍同比增长7.5%,总收入达到760亿元,其中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超过15万元的行政村占比已达85%,实现总利润21.7亿元,村均分配收益15.4万元。根据计划,到2025年底,全省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将超六成。

(三)榆林市广聚合力推进“万企兴万村”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持续推动“万企兴万村”、“村企共建”走深走实。榆林市民营企业以实干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子洲县老君殿镇南坬村的企业家崔应国,在子洲县何家集、老君殿等乡镇建设了10个规模化养殖场,其中,位于何家集镇高家塔村的应马安8号羊场,是该镇13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产业,现在养殖场已经实现了定期分红。再如,榆林市返乡创业大学生成立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党支部与73个村党支部结对发展订单农业,以“2+4+6”收购办法(普通种植户每公斤谷子收购价高于市场价2毛钱、贫困户每公斤高于市场价4毛钱、残疾人每公斤高于市场价6毛钱)包销订单农户生产的全部谷子,为米脂县谷子种植户带来直接收益2000余万元。榆林市荣民集团董事长史贵禄从2000年起制定了针对家乡的4个“五年帮扶规划”。集团长年坚持产业带动,使地处风沙草滩区的家乡3个乡镇整体脱贫。目前,集团已开始实施第5个“五年帮扶规划”,助力定边县白泥井等3个乡镇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众多企业密切联动政府涉农部门和金融机构,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先后申报“万企兴万村”行动实验省级项目9个、市级项目32个,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组织引导1024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对口帮扶全市995个脱贫村(约占全市行政村的三分之一),累计新增投资23.5亿元,公益捐赠1亿元,打造“万企兴万村”省级典型县2个、省级典型项目9个、省级典型村3个、市级典型项目35个。实施“村企共建”,成立陕西省首家助力乡村振兴的商会组织--佳县基层乡村振兴商会,实现村企共建共振。全市204个企业结对帮扶208个薄弱村,实施帮扶项目263个,投入资金4672.9万元。

(四)王宁山村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2017年初,榆林市除了赵家峁村以外其他乡镇基本还没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市有1903个村为零收入,占全部行政村的64%。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大力推进农村“三变”等集体经济改革。木头峪镇王宁山村,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多是老弱病残,致大多土地撂荒或弃耕。2017年,王宁山村两委以每亩100元的价格将全村6000亩耕地流转到集体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2019年,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推进“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将承包土地和家庭现有人口折股量化,一人一股、一份地一股,全村人口折股量化1482股、土地折股量化1395股,一并入股股份制经济合作社;资金变股金:173户建档立卡户以到户产业扶贫资金入股酒业合作社,实现资金入股;农民变股民:农民将资源资金入股成为股民,参加合作社就业,挣薪金、分股金、拿租金。约定当年收益40%提取公积金公益金,50%按股分红,10%用于特困户,并且股权可按照章程约定依法转让。

通过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形成一条适合本村发展、又能促进农民增收的红枣原生态循环产业链。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益72.7万元,每股分红128元,建档立卡户人均收入9300元,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1000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过百万元,让王宁山村逐步走上富裕路。2020年,榆林市村集体总收益10.1亿元,907个村集体分红2.8亿元,涉及66.5万人,村均31.2万元、人均425元。2023年,全市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村”1345个,264个光伏扶贫电站覆盖751个已脱贫村,关联脱贫户45768户,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6587元。目前,榆林市已实现集体经营收益全覆盖、集体经济薄弱村全消除,集体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达到300多个。

二、两地经验对内蒙古的几点启示

(一)两地推进共同富裕的经验

1.广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共同富裕进程。在奔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浙江省、榆林市等地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除政府和农民外,还积极与国家、省有关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持续推动驻村帮扶、定点帮扶,推动“万企兴万村”、“村企共建”走深走实,形成共同富裕协同治理合力。定点帮扶中,国家6部委、集团公司投入帮扶资金1.3亿元,实施项目61个;省市縣三级定点帮扶投入2.5亿元,引进资金4.94亿元,实施项目1843个。扬榆协作引入企业37家,投资34.9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482人;建设帮扶车间42个,帮助销售农产品金额3.3亿元。榆林市自身组织开展“南北”互助帮扶(榆林市北六县较南六县经济发达),引导各县市区及相关企业、商会主动联系重点帮扶村并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坚持以强化服务深化村企共建,坚持利益共享与就业帮扶融合,推广重资本注入农业企业实现整体帮扶、整村带动模式,构建联责、联利、联心的长效发展机制,从根本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社会各界多方参与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更多资源和支持。

重视发挥民营企业参与共同富裕的积极性。高质量实现共同富裕,需紧紧抓住民营经济这个重要主体。20年以来,浙江省“八八战略”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充分说明民营经济在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富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浙江省在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过程中,浙商是重要的生力军和排头兵,涌现了“娃哈哈”等一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层探索典型案例。可以说,民营经济是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也正成为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强劲引擎。榆林市1024家民营企业响应“万企兴万村”号召,以产业振兴为主攻方向,通过村企结对、就业支持、消费帮扶、公益捐赠、榆商微公益等形式,积极投资农业农村项目,推动农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2.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共同富裕的底座。只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的共同富裕。浙江省强村富民公司、共富工坊、共富星村等载体是农村集体经济有益探索和实践,不但全面整合了村集体资源,有效盘活了乡村沉睡的资源、资产、资金,还强化了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大大促进了村集体经济与农户收入“双增”,开创了共同富裕的新路径。榆林市近年来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农村清产核资,厘清村内相关组织人职能,进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至全面覆盖。通过瞄准优势资源,推动土地集中流转,成立股份合作社,做厚集体经济家底,农民就业渠道越来越多,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等持续增长,开辟了“集体”与集体成员共赢的局面。集体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为农民打开共同富裕之门。

(二)对内蒙古的启示

1.壮大农村牧区集体经济促进农牧民走向共同富裕。内蒙古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广大的农村牧区。相较城镇居民,农牧民收入渠道单一,收入增长较慢,是全区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跨越的一道坎。浙江省、榆林市等地做强村集体经济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乡村产业要富民兴村,关键在于发展壮大一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且收益归村的企业,这类企业利润分享的主要对象是村级集体和农牧民。村集体经济做强了,除了解决农牧民就业,稳定工资收入之外,还可以增加农牧民的租金、股金分红等财产性收入,夯实农村牧区共同富裕的基础。当前,应当大力推进强村富民集成改革,通过宅基地改革试点、闲置农房激活、股权分红、技术支持、托管代养等方式,加强科技力量在农村牧区的推广应用,盘活农村牧区的闲置资源资产,加快农牧业产业化,既扶植农村牧区集体经济做强,同时规范做优各项制度安排,使农村牧区集体经济在共同富裕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动员广大民营企业参与建设共同富裕进程。民营企业是创造财富、做大蛋糕的重要主体,也是分配财富、分好蛋糕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引导民营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把积极创新、创造财富、依法纳税、增加就业作为助力共同富裕的最基本方式。通过产业兴村、就业振兴等手段促进发展,例如建立经济合作组织帮助乡村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致富;又如根据低收入者的技能状况,提供一些专门的工作岗位,帮助实现就业,提高收入水平;还可以对农村牧区儿童进行助学、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给与救助帮扶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民营经济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要下大力气狠抓营商环境各项政策落实,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创造良好的机制和氛围,让民营企业专心发展、努力创新,齐心协力做大蛋糕,为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3.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和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阶段性等特点,必须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推进共同富裕。我们看到,无论是浙江省还是榆林市,农村集体经济各地区发展迥异,他们没有盲目从众,而是坚持因地制宜,深挖特色特点,探寻出强村公司、“三变”改革等成功路径。内蒙古地域广阔,各地基础和条件也大不相同,整体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这就要求无论是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富裕进程,还是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创业就业,都要因时因势因地制宜设定阶段性任务,做出针对性政策设计安排,建立健全示范推广机制,鼓励各地先行先试、逐步推开,形成梯次推进的示范集群效应,以先行示范全面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形成促进共同富裕的阶段性、标志性成果。在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中,在努力完成好“五大任务”、保障国家“五大安全”基础上,一往无前闯新路、进中游,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吕晶,李杰.打造共同富裕的幸福产业[N],榆林日报, 2023-05-25.

[2]李庆海,朱海洋.强村“三板斧”[N],农民日报,2023-06-12.

(执笔:康磊)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农村集体经济共同富裕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关于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监督若干问题探究
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管理探讨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议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