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经济目标下扩大消费的路径研究

2024-04-25 01:06王摇橹
北方经济 2024年2期

王摇橹

摘  要:消费不仅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当前,应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以稳定大宗消费、优化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促进农村消费为主要发力点,聚焦制约消费潜力释放的主要问题,从促进收入增长、优化消费环境、完善体制机制、完善消费设施等方面,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提振消费信心,以扩大消费来稳定经济基本盘,增强高质量发展持久动力。

关键词:稳经济     扩大消费     路径

党的二十大指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强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应以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扩大消费,巩固消费在稳经济中的“压舱石”作用,增强高质量发展持久动力。

一、扩大消费对稳经济的重要意义

(一)扩大消费是当前恢复和扩大需求的关键所在

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受世界经济调整影响,外部需求扩张明显放缓,出口面临较大压力,且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出口也将受到更长期的结构性因素影响。投资方面,当前我国基建投资空间逐渐缩窄,房地产行业在“住房不炒”大背景下进入相对平稳发展阶段,很多产业处于深度转型期,盲目扩大投资可能引发进一步产能过剩,依靠投资稳增长的压力增大。近年来,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稳步提升,2023年上半年内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10.8%,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达77.2%,消费主动力作用日益增强,成为需求侧的第一动力。在外需减弱、民间投资低迷和产能相对过剩的背景下,消费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扩大消费成为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的主要动力。

(二)扩大消费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引擎

生产、分配、流通以及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从生产连续性看,消费环节既是国民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下一次循环的起始,消费带动生产,生产的价值通过消费才能实现。2020年我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其关键就在于打通经济循环各环节梗阻,但在消费环节中,从消费意愿看,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制约着消费能力提高,就业压力加大导致收入预期不稳,叠加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等因素,居民消费倾向整体偏低;从消费结构看,产品档次、质量尚不能完全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消费层次有待提升;从消费环境看,消费场景尚不够完善,特别是农村消费环境有待提升,居民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阻碍了国内经济循环的通畅平顺。积极扩大消费,将我国人口规模优势转化成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可以牵引带动其他环节,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也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三)扩大消费是促进消费产业双升级的内在动力

居民消费需求引导着生产发展方向,扩大消费是激活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和产业升级的强大驱动力,在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下,企业生产最终由消费决定,若消费需求总量不足,将导致企业利润降低,企业生产积极性下降,新产品技术研发和服务创新也相应减少;反之,扩大消费带来的市场需求规模变动将加速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围绕消费升级所释放出来的需求特征将引导或倒逼生产者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改进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而产业升级又为进一步扩大消费和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提供了物质基础,形成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消费和产业“双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以扩大消费稳经济的发力点

(一)提振大宗消费

大宗消费涉及领域多、上下游链条长、规模体量大,提振大宗消费,不仅能够稳住消费增长的基本盘,也为相关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一要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绿色替代,积极支持充电设施建设,扩大二手车流通,畅通汽车报废更新。立足城乡不同消费群体需求,深挖细分消费市场,鼓励企业开发更多乡村地区适用车型。改善和提升汽车使用环境,加大停车设施建设力度,创新推动停车资源共享。二要完善优化房地产政策,挖掘有效住房需求潜力。在住房消费方面,通过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方式,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给,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支持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促进租房消费升级。三要促进家电家居消费升级。鼓励电子产品消费“以旧换新”,释放消费者置换需求,鼓励室内全智能装配一体化,促进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互联互通,支持家居适老化改造,提升家居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二)优化服务消费

随着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居民收入增长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服务消费在消费中的占比稳步提升,且服务消费潜力大、空间广阔,已经成为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力量。一要推进特色文旅消费。促进假日消费,鼓励景区结合实际实施一票多次多日使用制。大力发展周边游、乡村游、夜间游,打造融自然、文化、红色资源等为一体的旅游精品线路。鼓励相邻区域和省份开展“资源共享、特色互补、游客互换”行动。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休息,促进文旅消费。二要扩大餐饮服务消费。支持地方特色菜宣传推广,加快菜品研发创新和品质提升,鼓励老字号企业拓展市场。优化餐饮场所延长营业时间,开展餐饮促消费活动,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提升餐饮质量和配送标准化水平。三要优化健康养老服务消费。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优化调整医保个人账户活化使用条件,提升健康服务消费,优化养老服务消费环境,增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此外,鼓励和支持延长服务消费链条,促进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养老等领域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联动发展。

(三)培育新型消费

相比于传统消费,新型消费的一大特征是智能化和数字化,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打破了供需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既能引导供给和需求的精准智能匹配,也能不断创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有助于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一要壮大数字消费。加快线上与线下、业态与场景的融合发展,壮大“互联网+服务”模式,促进多消费业态融合,构建营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多样化的消费新场景。加快传统消费数字化转型,推动实体零售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发展“云逛街”“宅消费”模式,增强消费者临场感,增强居民消费欲望。培育数字商圈和直播电商基地,促进直播电商发展。二要推广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方式正在逐渐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自主选择,也是确保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要增加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节能产品等绿色产品供给,创建绿色商场、绿色饭店等主体,加强低碳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宣传教育,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

(四)促进农村消费

农村消费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增长、扩内需、惠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也是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础。随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消费加快升级,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目前农村消费潜力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促进农村消费,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间消费差距,形成多层次的消费市场与供给体系,夯实稳增长的基础。一要提供更多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优质商品和服务,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满足农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二要充分发掘农村资源禀赋和特点潜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畅通农村物流,鼓励特色产品进城,承接更多城镇消费需求,促进农民增收与消费提质形成良性循环。三要发挥乡村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盘活和挖掘乡村文旅资源,推动乡村旅游、民俗、特色文化、休闲农业等服务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农村消费市场。

三、进一步扩大消费的路径选择

(一)促进收入增长,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一是稳定和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将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就业兜底帮扶,稳定收入预期。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低收入群体增收帮扶机制,通过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丰富居民可投资金融产品等,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二是支持企业稳岗用工,稳定消费预期。继续优化完善助企纾困政策,支持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加大财税政策的广泛性和有效性,鼓勵创业带动就业,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创造和扩大就业岗位。三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促使居民“敢消费”。实施财税支持政策,增加在社会保障方面资金投入,扩大公共服务支出,更好地满足部分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在养老、就医、教育等方面的需求,消除居民在民生方面的后顾之忧。

(二)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居民消费活力

一是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按照“非禁即准”原则,放宽服务消费市场准入门槛,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包容审慎监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文化、旅游、教育、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领域,激发社会创造动力。二是高质量推动重点领域服务标准建设。加快特色产品地方标准制定或修订,完善重点消费领域服务标准。开展产品和服务质量监测,实施服务标准准入制,提高服务供给质量。大力开展高端品质认证,推动品牌建设。三是完善消费领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健全信用信息公开制度,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进行在线披露。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实施黑白名单管理,对守信和失信信用主体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三)优化消费环境,持续提振消费信心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支撑。一是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法规机制,健全消费标准体系,强化消费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消费者维权机制、消费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等,夯实消费环境制度基础。密切跟进新消费业态发展引发的新法律和制度问题,及时出台规范指引和开展行政指导。二是加强消费领域执法监管。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依法打击虚假宣传、哄抬价格、价格炒作、制假售假等行为,畅通消费者反馈渠道,加大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惩处力度,优化市场消费环境。加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协同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效率。三是全面开展放心消费行动。开展放心消费示范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区域品牌,策划举办各类主题的促消费活动,营造浓厚消费氛围,促进供需对接,拉动城乡消费。四是强化金融支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引导金融机构适当下调信贷产品利率,增加授信额度,延长授信期限,积极创新线上化、特色化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居民消费灵活性和便利性。

(四)改善消费设施,创造良好消费条件

一是加强平台载体建设。推进多层级消费中心梯次发展,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和省内特色消费中心建设,形成区域消费联动发展新格局。推进步行街和特色商业街区改造提升,开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创建,提升城市商业体系。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提升居民日常生活便利度。二是加快补齐县域商业发展短板弱项。开展“快递进村”攻坚行动,引导大型商贸流通和物流配送龙头企业下沉区县和乡镇,畅通农村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农批市场、农贸市场和菜市场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改造升级,补齐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三是落实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策,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支持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有助于保障民生的社区商业项目和促进消费升级的智慧商圈等项目。

参考文献:

[1]王一鸣.恢复与扩大消费 怎么看和怎么办[J].北方经济,2023,(07).

[2]洪银兴,韩绿艺.从发展消费经济入手构建新发展格局[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7(01).

[3]王昌林.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N].光明日报,2023-08-18.

[4]张学勇.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N].经济日报,2023-09-14.

[5]王永贵,孙豪.增强高质量发展持久动力[N].经济日报,2023-08-31.

[6]张颖熙.加快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增效[N].经济日报,2023-08-31.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