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以延安大学为例

2024-04-25 04:07董晓璞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5期
关键词:延安大学园林课程体系

董晓璞

(延安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一、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AutoCAD、SketchUp、Photoshop等,进行园林设计方案、各类图纸的设计和绘制。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园林行业中已得到推广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已贯穿园林工程的各个环节,方案设计、草图绘制、设计方案文本设计、施工图绘制、竣工图绘制等已完全计算机化。未来的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将会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同时将更加注重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是各类高等院校园林专业非常重要的一类核心专业课程群。园林专业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都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和制图[1]。

延安大学的园林辅助设计类课程群包含两门课程,即“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园林Sketchup”,涵盖AutoCAD、Photoshop和Sketchup三个常用设计软件。其中,“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主要教授AutoCAD和Photoshop两个软件,涉及的园林设计内容包括园林方案设计、文本设计、施工图绘制等;“园林Sketchup”主要教授Sketchup,涉及的园林设计内容为场景3D建模、效果图绘制等。

由于课程数量少、课时少、讲授软件种类少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学生计算机绘图水平偏低。根据最新修订的《延安大学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亟须在分析延安大学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提升学生能力为导向,对该课程体系建设开展教学研究,以期培养出符合专业要求的、高质量的复合应用型园林人才。

二、延安大学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群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强,以及同其他核心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的特点,在当前的园林专业培养目标里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延安大学园林专业目前所采用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时量不足

延安大学园林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共设置了108学时的课时量,包含“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72学时和“园林Sketchup”36学时,对于本专业所要求学习掌握的多个设计软件而言,课时量明显不足。同时,相较于国内其他兄弟院校园林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时数量来说偏少,从而导致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不够全面和扎实,影响学生就业。

(二)教学重点出现偏差

本类课程虽然以学习各类计算机软件为主要学习内容,但是教学重点应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而不是软件操作本身,所有的软件应用都应以园林设计内容为落脚点。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本末倒置,对单纯学习计算机软件热情较高,却忽视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园林专业实践中的应用学习,导致一些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和重点出现偏差,从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缺乏对专业学习的自主探索。

(三)其他专业课和计算机绘图软件应用结合不足

除了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以外,其他的设计类专业课,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实验和作业还是以传统手工绘图为主,缺乏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的作业任务。这样会淡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学生心中的重要性,无法与当今的行业现状匹配,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大打折扣,后续会影响其进一步深造和就业等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企业具体需求存在差距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在企业中参与实际园林方案设计或园林工程建设的工作经历。在进行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过程中,只是针对教材里的例子进行讲解教学,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也局限于教材中的相关案例,不能结合实际项目案例进行教学,缺少对本行业最新发展趋势的实时了解。

三、针对延安大学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及其特点

笔者针对当前延安大学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性问题,查阅并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积极参加学术交流,积极调研兄弟院校本专业同类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吸收新的思想与方法[2],以复合应用型园林人才培养为目标,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从而增强学生利用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扩展和优化课程设置

目前,延安大学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群只包含“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园林Sketchup”两门课程,课程设置单一,针对性不强。因此,要扩展和优化课程设置,以软件基础操作和设计专项两大模块为主进行课程设计,加强不同软件之间的综合应用训练和实际设计内容的专项训练。

软件基础操作模块可设置“AutoCAD操作基础”“Photoshop操作基础”“Sketchup操作基础”和“Lumion操作基础”等讲授各软件基础操作的课程模块;设计专项模块可设置“园林方案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施工图计算机绘图”“园林效果图计算机绘制”和“园林景观电脑动画制作”等专项设计课程模块。每个设计专项模块一般会涉及两个以上的计算机软件,如“园林方案计算机辅助设计”会涉及AutoCAD和Photoshop等,“园林施工图计算机绘图”会涉及AutoCAD、天正建筑等,“园林效果图计算机绘制”会涉及AutoCAD、Sketchup、Photoshop等,“园林景观电脑动画制作”会涉及Sketchup、Lumion等。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及优化

1.将以软件基础操作命令为主线的讲授方式,调整为以不同设计项目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在详细讲解和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常用软件基础命令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根据设计专项模块再细分为园林方案CAD平面图、园林施工平面图、园林施工剖(立)面图、园林土建施工详图、园林绿化施工详图、园林3D效果图、彩色平面图、彩色剖面图、彩色立面图、园林方案文本设计等若干个教学单元[3]。

2.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联合开设园林设计实验和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手绘图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相应的电脑绘图。

(三)教学方式的改进

1.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园林工程项目设计方案表达和施工图绘制为主线开展“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4]。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实际园林项目设计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要点,促进课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有效衔接,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5]。

2.优化和扩展上课方式。使用功能完善的电子教室软件系统,实现教师主机在学生主机上同步操作演示,同时学生可以对教师的讲解进行录制。使用钉钉、雨课堂等各大网课平台,扩展课外上课方式。

3.增加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加强师生课堂互动。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模拟园林设计行业内的项目组,进行小组讨论式学习。

(四)加强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质量

1.增加实践教学类课程数量。目前,延安大学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类课程主要包括大学一年级的野外实习和大学三年级的专业见习两门课,课程数量和课时量明显不够。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教师和学生必须紧跟社会生产实践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才能掌握较为实用和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和设计方法。因此,在目前的实践教学课程基础上,增加一门专业见习课程、一门创新创业课程。另外,主动对接一批园林设计和施工企业,建立稳定和长久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做到社会生产实践与学习课堂教学无缝对接。主动对接用人单位,根据各类园林企业的人才需求打造和修改培养体系,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要求学生参加国内外专业设计比赛,以此提升园林计算机设计能力。各专业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作业、毕业设计等评选出优秀的学生和设计作品,组织比赛团队,代表延安大学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级园林设计竞赛,如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陕西省大学生“口袋公园设计方案”竞赛等。参加专业竞赛对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设计水平有很大帮助,如从竞赛作品中可以学到排版技巧、当前流行的设计风格、设计构思过程及如何制作设计创新亮点等。此外,参加专业竞赛还可以与其他参赛者切磋技艺,从竞赛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技能水平,使“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课程能较好地与后续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大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3.培训园林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1)建立实训基地: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园林工程实训基地,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2)参加技能培训:通过每年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赴园林景观发展较好的大中型城市的业内龙头企业参加园林专业技能培训,使教师能够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了解行业发展前沿资讯。(3)参与园林工程实践:积极与地方政府及本地园林企业开展合作,主动承担实际园林项目设计与工程建设,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设计水平,丰富实战经验。(4)参加科研项目:鼓励教师积极与园林企业开展合作,主持和参与横向课题,引导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纵向课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计划、生态修复等项目。

(五)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优化

1.加强园林专业实验室建设。增加园林专业计算机房建设,尽量做到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到毕业每个学生能固定使用一台专属计算机,使之成为每名学生专业学习、设计实训、课程综合实验等的工作台。安装先进的电子教室教学系统,提高教师授课质量,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教学和学习互动性。完善园林专业所需要的各类电子设备,如大型扫描仪、打印机等。

2.共享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社交软件,如建立微信群、QQ群等,搭建本专业在校师生及往届毕业生的交流平台,已经毕业进入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学生可以实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本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这对在校学生的学业规划有直接帮助。引导和鼓励各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将优秀授课课件、优秀教案、设计习题集、园林设计素材库、历届学生的优秀设计作业、优秀毕业设计、专业竞赛获奖作品和证书等资源上传至公共网盘,实现资源共享[1]。

四、延安大学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情况和效果分析

(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专业教师和学生对新的课程体系建设反响良好,通过课程的调整和优化,专业教学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全面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贯穿设计类专业课程全过程,能与其他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的设计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学生能尽早接触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各门相关专业课上的应用方法和应用范围,能针对性地探索不同软件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主动练习,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就业数量及质量有所提升

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学生对园林行业的企业要求、各实践环节、发展趋势初步形成较为直接和完整的认识。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学生就业的主动性增强,从事本专业的就业率有所增长,就业质量也有一定的提升,学生就业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行业素养、敬业精神等方面反馈较好。

(三)学生考研率上升,考上高层次学校人数有所增加

近三年考研率分别为57.14%、33.33%、30.00%,较之“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调整以前有较为显著的提升。此外,考研的质量有所提高,考研录取专业以风景园林为主,录取院校层次也有所提升,每年都有学生考入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且入学后,学生的专业水平大部分都受到所在院校师生的好评。

结语

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延安大学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计算机绘图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考研等质量所提高。总结本次教学改革,得出如下结论,对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同一专业内的某个课程群和课程体系建设,不能孤立于整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与整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相互匹配,与其他课程体系有机联动。(2)科学、合理、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设计是专业课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每隔一段时间要系统地进行课程体系、课程群的调整与改进。(3)专业课教师和学生都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要紧跟社会生产实践,让所教和所学的知识落到实处,避免理论知识变成空中楼阁。(4)完善的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是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要尽可能地改进和优化各种教学资源,尽可能地满足师生日益发展的教学设施需求。(5)积极参与行业内的各种竞赛、会议和活动,不断拓宽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6)注重学生毕业后的培养质量反馈,主动同兄弟院校、用人单位建立长久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根据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各类课程体系建设,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延安大学园林课程体系
延安大学王必成教授书写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无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