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法治教育之进路

2024-04-25 04:07林颖璐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5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思想

林颖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

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即在理论上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实践上基本形成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格局。在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论述中,也提出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1]。可见,法治教育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中将持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青年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有生力量保障,高校作为培育新时代合格青年的重要场所,在面向大学生开展的法治教育过程中,如何正确看待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目前高校法治教育的现状是否满足新要求?如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法治教育进行有效衔接?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论述。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作为高校法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被确定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培养具备法治观念和法治信仰的人才离不开高校的法治教育。《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中提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也明确了任务,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教育系统普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4]。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成为高校法治教育开展方向的科学指引。

(二)成为高校法治教育的重点内容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规定,高校的法治教育主要集中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学习与理解。随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也成为高校法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可见,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课堂已是高校法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高校法治教育的对象是非法律专业的学生,目前多数高校也并未提出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教学计划。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内容上拓展了高校法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法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以及其核心内容“十一个坚持”,对于高校人才培养都有正确的引领作用,使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更具针对性。因此,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法治教育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三)提升高校法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法治信仰”被明确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在全社会范围内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树立公民崇尚宪法法律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5]。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1]。

习近平法治思想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其中“十一个坚持”的核心内容不仅揭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也指明了新时代下中国的法治需要坚持中国特色。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也要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增强高校学生对我国法治建设未来的信心和认同感,促进高校法治教育的育人实效。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法治教育的实践现状

随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和相关文件的陆续出台,高校法治教育开始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思想,纳入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和教育。以下将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在高校法治教育开展的途径、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重点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法治教育开展的途径

高等教育阶段开展法治教育的途径主要从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维度进行展开。重点开展途径主要集中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层面。

在学校教育层面上,首先,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法治教育首先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有“思想道德与法治”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课程主要讲述“全面依法治国”中涉及的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内涵和意义的简单介绍。其次,部分高校还以通选课的形式开设法治教育的课程,会涉及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讲述。再次,部分地方高校和地方政府进行合作,开展法治主题讲座,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宣传教育,例如广东地区所开展的“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等。另外,高校也会利用宣传栏、海报等在校园内搭建传播载体,以期建设良好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

在社会教育层面上,高校学生主要通过校外实践的方式走入社会,以社区志愿服务、“三下乡”等活动参与到相关的法治宣传工作中。然而,因目前社会校外实践以及“三下乡”等活动的申请以学生主动申请报名为主,在实践的内容选择上很难确保达到法治教育的目的。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法治教育的实践上看,对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教育已经在校内以课程、讲座或文化宣传等方式着重开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融入课程的内容有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指出,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作为法学专业的必修课[6],用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等读物。可见,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习近平法治思想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同样,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根本遵循,高校法治教育中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融入也必定是不可或缺的重点内容。但目前,从相应的课程内容上看,无论是面向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容仅占据课程的一小部分,内容更多集中于背景、概述和意义的论述,融入法治教育有待进一步提升。

2.融入的教育方式有限。一方面,高校法治教育的开展存在路径依赖,一个是教育载体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另一个是教育模式仍然沿袭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理论学习的传统套路[7]。另一方面,从融入的社会实践角度来看,高校提供给非法学专业学生相关的法治教育实践渠道不足,有关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校内外实践平台就更加有限了。

3.融入的教育效果有限。从法治观念的培养上,高校学生尚未成功实现从“知法守法”到“懂法用法”的转变。在生活中更多选择网络渠道换取公众舆论的引导解决问题。从教学的方面看,因高校法治教育长期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导致大学生认为法治教育只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承担着高校法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大多是非法学教育背景,容易导致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识仅停留在一般认知的层面。就主题报告或专家讲座而言,习近平法治思想得以更为深刻地进行内涵宣传和理论阐述,但更多面向的讲座群体是法学专业的学生,这也限制了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渠道。从实践的角度看,高校法治教育的赛事仍未建立起常规模式,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加强。而校外法治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因需要储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导致面向非法学学生法治相关实践平台受限,难以实现法治教育目标。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法治教育的进路

自改革开放后,大学生法治教育一方面已从原先的普及法律常识逐渐转变为养成法治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强调培育法律意识,转到重视增强法治信仰的进一步发展[8]。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和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目标的提出,也对高校本身的法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笔者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调研问卷反馈,96.9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将法治教育纳入大学生在校教育;有82.72%的学生在校期间接触过法治教育,其中大多数是通过思政课堂接触法治教育,另外还通过专题讲座、校园实践、校园文化宣传、通选课或网络渠道了解法治教育;通过接触法治教育,有85.07%的学生认为了解基本的法律制度,84.33%的学生认为提升了自身的法律意识,还有75.37%的学生觉得可以更好地规范自身的行为;有学生认为当下高校法治教育可以在活动的开展、课堂的设计和师资配备等环节上进一步完善;同时,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法治教育持肯定观点,但也提出如果只是停留在浅显的理论陈述层面,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此,高校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以课程内容和校内外实践为两个抓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探索出一条崭新的高校法治教育之路。

(一)深挖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

高校的法治教育需要和“法律教育”进行区分。高校法治教育要着重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内涵和贡献等,以培育新时代青年正确的法治观念。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正是达成高校法治教育目的的重要内容补充。

1.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任务,其背后蕴含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如下三大内在逻辑。第一,历史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历史的维度,从新中国成立后的正反案例,来阐述全面依法治国从提出、发展到执行的历史必然性。强调在治国理政中,法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第二,现实逻辑。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是当下中国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问题的既可靠又必要的手段[9]。第三,实践逻辑。在实现党和国家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法治是重要保障。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也需要法治[10]。因此,在高校法治教育内容中阐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由来、现实作用和未来发展时,通过讲清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三大内在逻辑,更有助于学生深刻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性。

2.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的理论内涵。在课堂授课中,还有待进一步深挖“十一个坚持”的要义。“十一个坚持”反映的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其中不仅体现了我国法治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最大区别,强调了在对外或对内事务上运用法治手段的必要性,重申了未来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在各行各业中由内而外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重要内容[11]。将这些原创性贡献与原有的理论阐述进行有效衔接,将进一步促使高校学生学深悟透中国法治的特色与内涵。

(二)拓宽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法治教育的实践渠道

笔者认为,在融入的实践路径上,应充分考虑高校本身的资源和特点,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在校内外开展针对性强、实践性强、收获体验强的实践模式。

在校内,一方面,借助高校科研实践平台,比如部分高校与政府合作搭建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以师生合作的形式开展与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关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形成在研究中体悟、在体悟中解读的主动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进行融合,开展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专题知识竞赛或演讲比赛。另外,可以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展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专题的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深化交叉学科的实践优势。在校外,可在已有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上,向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走入社会参与普法宣传、步入公检法机构体验的渠道,让高校法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并内化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信仰。

结语

高校法治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公民的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高校法治教育发展的方向。就目前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法治教育的实践,为了进一步保证实现高校法治教育的目的,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建设目标的完成,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要以深度解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基础,进一步打通校内外资源衔接的实践渠道。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法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