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

2024-04-25 15:21陈光军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甘孜州红色文化乡村振兴

摘 要: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则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提供了时代契机,要多角度赓续文化血脉,用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体系建设。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全国红色文化资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革命性、民族性、时代性和教育性特征,以及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多重时代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充分利用甘孜州红色文化资源禀赋,积极搭建红色文化传播载体,提升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经济,培育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创新红色文化产品设计,强化红色文化附加效益,多形式多举措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成为推进甘孜州乡村振兴的特质资源。

关键词:甘孜州;红色文化;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7-2210(2024)01-0086-11

红色文化资源滋养着新时代农民的文化自信,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要多角度赓续文化血脉,用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振兴则为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提供了时代契机。甘孜州赓续红色血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启动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建设工作。为探索涉藏地区治理中的乡村振兴之路,要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契机,立足长远,统筹规划,结合党建教育、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等各方面工作,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动文旅融合,培育红色旅游产业,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让红色文化“亮起来”,助力乡村振兴。

一、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把红色文化传统发扬好、把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好。2021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1]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红色文化蕴含着精神力量,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国家建设时期,都具有重要的精神指引作用,更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助推作用。因此,乡村振兴必然要充分开发好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让其在新时代绽放崭新的时代光芒。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我们党团结和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体系。因此,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国内,而且是学界持续探讨的学术焦点。以“红色文化”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检索,截至2023年2月5日,共计检索到文献条目12754条,涵盖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报纸、图书、成果、学术辑刊等各种类型。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集中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时代价值及其保护开发3大主题,延伸红色精神、红色基因、红色文化遗产、红色教育、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文化旅游以及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系列紧密相关的领域,而且有明显的阶段性。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1世纪初期,学术界主要从精神层面探讨红色文化的文化内涵,如红色文化的现代价值、教育价值。如马晓燕撰文指出,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理想信念导向、社会思潮引领和创业精神强化等重要育人功能。[3]再如陈九如等人认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是高校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和应然要求。[4]又如王春霞主张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实践活动“主阵地”和网络媒体“新课堂”有机融入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关于甘孜州红色文化也有部分研究成果,如李全兴等人在《四川民族学院学报》撰文介绍甘孜州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6]戴刚等人系统分析了甘孜州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研究;[7]丁美美论述甘孜州红色文化具有党史国史教育功能、理想信念引导和激励功能、中国革命道德的培育功能、爱国主义精神的涵养功能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8]丁美美还从民族院校的视角出发,思考如何将甘孜州红色文化融入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实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9]总的来看,国内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已进行了一个长时期、多视角、宽领域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也极大地丰富了甘孜州红色文化图谱,有利于甘孜州红色文化的保护与继承。

甘孜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紅色文化资源优势,在新时代背景下,从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等视角开展对甘

孜州红色文化的研究,赋予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脱贫攻坚和红色旅游等新的时代内涵。不论是对于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弘扬,还是对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甘孜州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一)甘孜州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甘孜州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来源于两个历史时期:一是红军长征途经甘孜州历时15个月,共在15个县驻扎、战斗过,留有大量的红色遗迹;二是十八军进藏及民主改革时期,党领导甘孜州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留下的历史遗迹。全州现有革命遗址3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陈列馆3处、纪念塔(碑)3处、纪念地3处,登记在册的革命文物300余件。由红色遗址遗迹、红色人物和红色故事组成的红色文化资源已经成为甘孜州的一张亮丽红色名片。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历史性,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是红色文化资源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精神层面则是红色文化资源内在形态和价值取向。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佐证史实、讴歌英雄、引领教化等功能。挖掘、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资源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时代课题。甘孜州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红色遗址遗迹。红军长征在甘孜州的活动范围很大。“红一、四方面军经长途跋涉,艰苦转战,先后进入甘孜州。1936年红二、六军团共同北上抗日,也从云南进入甘孜州,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胜利会师。”[10]红军广大指战员在甘孜州翻山越岭,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屡建奇功,留下了丰富的红色遗址遗迹。如红军飞夺泸定桥阵地旧址(泸定)、中共金汤县委驻地遗址(康定)、红五军团政治部遗址(丹巴)、红四方面军政治部驻地遗址(道孚)等。此外,甘孜州还有其他历史时期的红色遗址遗迹,如十八军窑洞群遗址(甘孜县斯俄乡)。这些遗址遗迹具有强烈的视觉直观性和心理震撼性,可以明显感受到对敌斗争的激烈、先辈建设的艰苦。“陵园”类载体文物资料丰富,适合观瞻,在这里能够净化心灵,缅怀先烈,坚定信念[11],为建设美丽新甘孜奋发图强。

革命文物。革命文物指革命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遗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留存于世。如红军使用的纸币、布币、布告、武器等。最特别的当属红军在甘孜州期间,留下的众多红色标语和口号,或刻于山石上,或粉刷于土墙木栅栏上,至今仍保留可见。其中有“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中国共产党万岁”“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救穷人”“只有工农红军才是抗日反帝的急先锋”“取消苛捐杂税!打倒卖国的国民党”“赤化全川”等。这些标语口号,言简意赅,内容鲜明,指明了当时革命的对象、前途以及红军的性质,在人民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起到了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的作用[12]。

“精神”方面。甘孜州境内众多的党史人物、党史事件和丰厚的物质、非物质遗存,凝聚了崇高的革命精神,英勇的红军飞夺泸定桥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鲜活具体地为后人表达了长征精神的具体涵义。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的鼓舞下,甘孜人民用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中国交通运输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甘孜州红色文化内容丰富、类型多元、内涵深厚,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二)甘孜州红色文化特征

一是革命性。甘孜州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1936年1月中旬,红军在丹巴县组建红军藏民独立师,马骏(藏族)任师长,红军干部李中权任政委。[13]这是红军建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藏族人民自己的革命军队。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1936年,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在甘孜州休整期间,红军数万战士的粮食物资均由甘孜地区人民供给,这对并不富裕的甘孜人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甘孜州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而特殊的历史贡献,1950年,邓小平曾说,藏族“人民对保存红军尽了最大的责任”[14]。1951 年春,十八军先遣部队胜利结束昌都战役,这时部队发生了粮荒,靠挖野菜和地鼠充饥,给养相当困难,迫切需要空投支援。于是,上级决定抢修甘孜机场,建立空中通道。从1951年4月至11月,军大八分校和兄弟部队一起挺进甘孜。甘孜地区气候恶劣,为了防寒,保障人员的健康,又不惊扰当地老百姓,部队便依照延安窑洞的样式在布绒朗山北坡挖掘坑洞,以供住宿,由此形成了壮观的窑洞群。[15]建设机场条件更加艰苦,大家只能用铁锹、镐、锤、人力、骡马和石碾,机场上的石子是女战士用手一点点加工出来的,碾压跑道时以各班排为单位人力拉着石碾碾压跑道。周边藏族同胞也自发参与其中,就这样,短短7个月时间就在高原上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16]在甘孜县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中,陈列的许多照片记录下了近3万人一起修建机场的热火朝天场景,诉说着军民鱼水情的传承与延续。

二是民族性。甘孜州有少数民族20多个,红色资源大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甘孜州不少红色文艺作品、传说故事、表演载体、宣传标语等都带有深深的民族特征。红军进入甘孜州后,坚决贯彻党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尊重涉藏地区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17]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团结平等对待少数民族的举动,不仅激励了少数民族同胞积极参加红军,参与革命运动,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贡献,还有效推进了甘孜州各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力促进了甘孜州各民族的大团结大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长期存在的民族矛盾,同时也为党积累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丰富经验,更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进程。十八军在甘孜活动期间将革命文化与甘孜州地方民族文化进行有机融合,运用民歌、民谣、歌曲,曲艺、戏剧以及传说故事等形式,采取军民结合,利用群众大会、庆祝会、纪念会进行演出。如甘孜州巴塘县包子因为解放军的到来而获得“团结包子”的美名,赋予它民族团结、军民团结的意义。逢年过节,巴塘人都会吃“团结包子”。巴塘儿女几乎都会做“团结包子”。[18]獨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风情,成就了少数民族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甘孜革命历史孕育了独具甘孜州特色的红色文化,体现了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互融内嵌。

三是时代性。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甘孜州红色文化的孕育、形成、发展,有清晰脉络,从红军长征经过甘孜州播下革命的火种,到甘孜州人民走上反抗压迫的道路,直至获得解放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解放后,甘孜州人民创作了大量以红军、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歌曲、小调、曲艺、戏剧等文艺作品,借以歌颂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丰富了甘孜州红色文化。如20世纪90年代,老红军康克清的来信中

特别询问起红军长征时留在道孚县的小战友马三姐。马三姐是革命先烈马步能之女,江西人。1936年7月,红军部队继续北上,她和姐姐留在了道孚。此时,这位隐姓埋名60年的“红军后人”才被人们知晓,当组织询问其要求时,她和60年前的父亲一样说道:“没有要求,请组织放心。”[19]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又将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四川省委关于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决策部署,甘孜州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高质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建设、打造“全域博物馆之州”的要求,州委、州政府已于2021年12月30日全面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建设。[20]甘孜州以此为契机,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将建成一系列传承红色文化命脉、弘扬时代主旋律、具有甘孜州特色的长征文化主题公园。

四是教育性。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因为它蕴涵了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党所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因此,教育性是甘孜州红色文化资源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甘孜州不仅有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红军烈士纪念碑、磨西红军长征纪念馆等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还有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贺龙、任弼时等共产党人的光荣事迹,他们的人格魅力及革命事迹广为流传,滋养着甘孜州儿女。而故居、旧址、纪念馆、陈列馆、纪念碑、遗址、博物馆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是开展党性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与鲜活教材。继承优良革命传统,真切感受革命先辈绝对忠诚、信念坚定、勇于牺牲、赤诚为民的崇高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这是我们党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是共产党人政治品格和优良作风的鲜明体现。“敢于斗争,敢于革命,敢于胜利”是甘孜州革命精神的内核,这种精神早已融入甘孜州各族人民的血脉,激励着甘孜州各族人民不甘落后、奋斗不止。

(三)甘孜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

一是政治价值。甘孜州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这里,甘孜州各族人民与中国工农红军一同开辟了甘孜州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丹巴革命根据地,发挥了红军大部队执行战役计划的中转基地和大后方的作用,在甘孜州发生的不少革命斗争事件在中国现代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甘孜州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形成的革命文化的一个缩影,其所体现的为寻求民族解放与国家统一的斗争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特点是一致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甘孜州红色文化仍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巩固基层党组织以及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教育价值。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发展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信仰、作风、制度、道德、革命传统等的综合体现,既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料,也是宝贵的革命精神财富,对于开展党史教育、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多年来,红色文化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之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战略任务,再次肯定了革命文化、紅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甘孜州更加重视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善于充分挖掘“家门口”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领会红色文化的新时代内涵与核心价值,多形式多渠道探索实践红色文化的现代教育职能,主动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特别是将红色文化作为甘孜州党员干部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生动教材和各阶段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题材,通过强化其教育价值,切实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好,将红色文化传承好,让红色文化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

三是历史文化价值。红军长征途经甘孜州,在甘孜州建立了红军第一支少数民族革命武装力量——红军藏民独立师,成立了藏族第二个省级苏维埃政权——苏维埃博巴政府。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胜利会师;格达活佛与朱德总司令建立了深厚情谊;22位勇士飞夺泸定桥谱写了中国革

命史上的壮丽诗篇。甘孜州为红军长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八军进藏开岩凿壁修建世称天险的川藏公路,架起了藏族人民通往幸福的“金桥”。这些红色记忆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群众利益、永不退缩等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契合。因此,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先进文化,不仅在革命历史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价值,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是社会价值。红色文化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艰难历程。甘孜州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培养民族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红军在甘孜州期间,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民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多地建立了党组织和革命政权。如通过开展土地革命,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甘孜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得到一定程

度改善,红军与甘孜州各族人民形成和谐统一的局面。20世纪50年代,十八军在甘孜州同各族人民一道,战天斗地,10多万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团结奋斗,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为结束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作出英勇贡献。通过几代人不断努力,甘孜州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甘孜州红色文化不仅是面向公众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范本,还在凝聚时代人心、激发大众情感、彰显时代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

五是经济价值。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红色文化作为优质的文化思想,更具有培育特色产业、助推经济发展的功能。一方面,红色文化蕴藏着较高的经济发展潜能。甘孜州丰富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形成的红色民族文化,形成经济发展资源禀赋,能够激发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经济、改变现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另一方面,甘孜州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以甘孜州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红色文化革命遗迹为依托,融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和甘孜州独有的民族风情,开发红色休闲文化、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红色文化纪念品和文艺品等非物质形态文化资源,是培育红色文化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

三、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红色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

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资源禀赋,具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21]甘孜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其内含的精神特质、功能优势、文化资源要素等特征,对于甘孜州实施乡村振兴具有独特的文化、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特别是对乡村教育、乡村治理、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等方面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加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基层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对家乡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信念支撑,进而使党员干部激活红色记忆、激起治理乡村的奋斗意识、提高建设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优势;有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意识,汇聚起思想共识、行动自觉和动力源泉;还有助于深化甘孜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强化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厚植乡村振兴的文化土壤,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因此,红色文化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的体现都彰显着红色文化不是普通的文化,而是乡村振兴的必选项和重要内容。

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其中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通过深入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培育红色文化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至关重要,并能以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更为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提供经济支撑。因此,乡村振兴进程中,要善于发挥文化基因、红色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根据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打造红色文化特色品牌和产品,引领乡村不同类型的产业与红色文化进行融合和创新,促进红色教育、红色研学、文化创意、乡村民宿、民俗文化等产业的互联互嵌,培育乡村振兴经济增长点,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二)乡村振兴为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提供了时代契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无疑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提供了时代机遇。乡村振兴不仅要从经济上振兴,同时也要从文化上振兴。党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多次提到,要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价值和指导作用,这些无疑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作出了科学的制度安排与顶层设计。《“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进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保护等一系列要求;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打造乡村文化新风尚,积极发扬乡村红色文化的进步精神;教育部提出要加大红色文化在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比重,要为农村地区培养专门的红色文化人才。可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部门都十分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将其与乡村振兴进行同步规划,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无疑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时代契机。

四、甘孜州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红色文化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象征,更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我们应科学厘清乡村振兴与红色文化二者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优势,坚定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多形式多渠道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助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

(一)搭建红色文化传播载体,提升红色文化育人功能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承和保护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甘孜州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甘孜州血脉和灵魂的体现,是提高甘孜州软实力建設的重要资源。如何发挥红色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我们认为首要任务是发挥红色文化的教化功能,特别是要运用红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而帮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及其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从而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一是搭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传播载体。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为契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甘孜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做好甘孜州红色文化资源普查与科学规划工作,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传播载体。重点做好实施红色遗址恢复与保护工程,重点建设泸定二郎山川藏公路博物馆、丹巴甲居藏民独立师师部旧址、甘孜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红军第六军团乡城纪念馆等建设项目,集中打造一批有示范效应的廉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同时,要将红色文化与甘孜州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相结合,开发创作甘孜州红色文化文艺作品、文学作品、文创产品、影视作品等精神产品,组织编写红色文化校本教材、科普读物、宣传手册、漫画等作品,丰富红色文化传播载体。在创新方面,应积极搭乘互联网发展东风,实施“互联网+红色文化”行动。如建设红色文化网站,借助AR技术建设甘孜州网上博物馆、网上陈列馆、网上名人故居、网上纪念碑,开发功能完善、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的甘孜州红色文化微信公众号,以“互联网+”传播甘孜州文化资源深厚的精神内涵与红色文化价值,打造独特的区域红色文化品牌,积极传播甘孜州红色文化主旋律。二是开展形式多元、受众有异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甘孜州红色文化蕴含的崇高理想信念、深厚爱国情怀、高尚道德情操和革命优良传统等精神内涵,是乡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文化源泉。通过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医院、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庄等形式,主动延伸拓展甘孜州红色文化教育覆盖面,推进甘孜州红色文化教育大众化、常态化。将甘孜州红色文化不怕牺牲、敢于胜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民团结、为民谋利的革命精神,躬行求真、团结友爱的会师精神,攻坚克难的长征先遣队精神等系列红色文化精神纳入党史教育学习内容,帮助广大党员干部从精神上进行“补钙”,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实际岗位工作中自觉做到守初心、担使命。对甘孜州各市县在校学生而言,要将甘孜州红色文化贯穿到课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采取独具特色的“红色体验教学”,开展红色主题教育、重演经典红色故事、唱红色歌谣等活动,把封闭的理论小课堂和开放的红色大课堂相结合,组织学生就近参观红色革命遗址,让学生在浓郁的红色氛围下,更好地培养爱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精神。又如对社会大众的红色文化教育,应以影视作品、宣传漫画、短视频等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要加强对革命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事迹精神内涵的宣传弘扬,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共鸣,使他们在接受视听艺术享受的同时受到红色文化的滋养,自觉涵育乡村文明新风尚,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经济,培育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22]。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是甘孜州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这里不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而且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民族文化多元深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甘孜州面临着挖掘区域内特色文化资源、培育区域内振兴内生动力、发展区域内特色产业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因此,推动甘孜州红色文化旅游开发,不仅是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创新之举,也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一是进行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科学建设红色文化旅游带。甘孜州要积极抢抓历史机遇,借助国家建设长征文化主题公园的良好契机,打造永不落幕的长征文化符号。具体而言,可将境内的长征文化与其他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高标准规划建设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重走长征路,深度体验游”,提高甘孜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形成红色旅游文化带。

二是打造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引领风尚。红色研学是红色旅游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面对旅游行业和红色研学自身所呈现的种种问题,需要重新审视红色研学的发展方向。红色研学需要政府助力打破行政区和部门间的界限,通力合作,打造出甘孜州的紅色文化旅游经典路线。围绕“飞夺泸定桥、甘孜大会师、藏乡军民情”几大红色旅游主题,打造泸定桥—大渡河精品旅游线、大西环红色旅游精品线、甘孜会师精品线等3条红色旅游精品线,筛选梳理泸定县岚安红色旅游景区、丹巴县历史文化顶果山等一批红色旅游开发项目。强化红色文化研学体验,提升实践成效。

(三)创新红色文化产品设计,强化红色文化附加效益

打造红色文化主题产品,深度挖掘甘孜州红色文化资源,是提升红色文化附加值,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例如打造各种具有红色文化气息的纪念产品,就能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以红色文化旅游的开发为依托,带动周边旅游景点形成旅游发展集群,在游客感受独特民族风情的同时也了解了甘孜州的红色文化。以红色文创产品为载体,促进红色文化与经济发展双赢。文创产品寄托着我们对红色文化的情思,创新出有意义的文化产品是对甘孜州红色文化的致敬和延续红色基因的表现,是文化与经济双赢的结果。以文创产品为媒介,是让红色历史“活起来”的重要手段,把红色文化加入文创产品中,使之成为发展红色文化和经济的载体,促进文化与经济双赢。

结语

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具有深度的耦合性。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提供了良好的时代契机,而红色文化也应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红军在甘孜州的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的一个缩影,他们的崇高精神和丰功伟绩将彪炳千秋、激励后世。在甘孜州,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对传承保护红色文化和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施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正确处理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二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努力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洪兴:《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人民日报》,2021年 4月 9日。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3]马晓燕:《基于实践体验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探究》,《 思想理论教育》,2019年第2期。

[4]陈九如、张烊烊:《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逻辑理路》,《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第7期。

[5]王春霞:《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5期。

[6]李全兴、陈光军:《甘孜州红色文化资源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7]戴刚、叶绍明:《甘孜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研究》,《四川社科界》,2017年第3期。

[8]丁美美:《探析甘孜州红色文化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传媒论坛》,2021年第21期。

[9]丁美美:《甘孜州红色文化融入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魅力中国》,2021年第19期。

[10]韩广富:《红军长征过甘孜藏区概述》,《四川档案》,2006年第5期。

[11]刘曦璟、湛风涛:《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的传承》,《党史纵横》,2016年第6期。

[12]殷琦、卢姣:《庆阳红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弘扬》,《文化产业》,2015年第1期。

[13]彭苏:《马骏:红军第一支藏族武装丹巴藏民独立师师长》,《党史博采》(上),2021年第6期。

[14]《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页。

[15]杨燕、泽央、陈杨:《甘孜十八军窑洞群遗址》,《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6月6日。

[16]张小康:《先遣部队在甘孜的艰难岁月》,《炎黄春秋》,2020年第6期。

[17]光军:《新时代甘孜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刍议》,《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

[18]范河川:《巴塘团结包子》,《甘孜日报》(汉文),2021年4月23日。

[19]兰色拉姆:《道孚:让革命之光闪耀鲜水河畔》,《甘孜日报》(汉文),2022年4月15日。

[20]《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长征精神——我州高位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纪实》,《甘孜日报》(汉文),2022年6月13日。

[21]李文华:《积极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阳泉日报》,2021年3月21日。

[22]《总书记关心的百姓身边事|在魅力乡村“望山见水留乡韵”——国庆假期乡村旅游气象新》,新华网,2019年10月8日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10/08/c_1125080244.htm。

(责任编辑:白 林)

猜你喜欢
甘孜州红色文化乡村振兴
甘孜州启动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活动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川省甘孜州9个不同地理蝗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关于甘孜州泸定县农特产品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基本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