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孙天牧浅谈国画临摹

2024-04-25 05:43王晓毅
国画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临摹国画

王晓毅

摘要:中国画的传统法则,是无数先贤智慧实践的结晶,若要学习中国画,皆要从临摹开始。孙天牧等艺术名家艺术成就的取得,因其丰富的经历与勤奋的付出,因其站在前代画家的肩膀上,也因其从临摹中获得真知,基于临摹而有创新。临摹是成为国画家的必备功夫,在临摹中掌握多种绘画技法,化他法为我法,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国画家。有继承才会有创新,临摹就是继承,创新就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关键词:国画;孙天牧;临摹;必备功夫

纵观中国美术史,因临摹成就巨大而占有一席之地的不乏其人,远者如王翚,近者如金城、陈少梅、孙天牧等等。这些国画家艺术成就的取得,大都是因临摹功夫了得。学习中国画,入手之所以起于临摹,是因为站在名师大家的肩膀上是最快的成长方式。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快速掌握名师大家优秀笔墨技法的捷径。下面笔者仅尝试从孙天牧等艺术大家的人生经历和其临摹成就谈谈国画学习中临摹的重要性。

一、孫天牧人生经历及临摹成就

为了适应保护古画作品的需要,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展出的古画作品一部分是临摹的。这些临摹作品有相当一部分出自国画名家孙天牧之手。近代画家得宋代山水人物真传者,首推衡山陈少梅,然承陈先生衣钵者,首推孙天牧。

孙天牧,山东莱阳人,北宗山水画家。1911年生,家学渊源深厚,其父孙墨佛乃著名书法家,幼年即受家庭影响对书画情有独钟。1927年,年仅16岁即入河南艺校学习绘画。1930年又到北平华北大学艺术系学习,专攻国画。1937年后,移居天津,专攻明代沈周和董其昌画法。1938年,与国画大家陈少梅结缘,受陈少梅教诲,潜心学习绘画艺术,从而奠定北宗山水画风格。孙天牧的岳父卢之美对孙天牧也影响很大,卢之美酷爱书画喜好收藏,藏有赵子昂的《仕人骑马图》和八大山人、石涛、刘墉等人的作品。孙天牧遍览这些古代名迹,眼界大开,见识猛增,为临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3年,孙天牧把自己的三幅山水画送往琉璃厂桐焕阁托裱,机缘巧合结识齐白石,白石夸赞道:“天牧学宋,必成大器。”后举荐其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其画参加了第一届全国国画展览。1954年后,先后接受沈阳博物馆、北京荣宝斋、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聘请,开展古画临摹工作。1960年,以知命之年至吉林艺术学院开始新的工作征程。其时边教学边创作,其笔墨、色彩、构图、意境等以传统技法为根底,学古而不泥古,承前不忘启后。2010年,孙天牧在北京逝世。

孙天牧早年即奠定北宗山水画风格,随年龄增长技艺愈加炉火纯青,其渊博的学识和练就的传统山水画功力,为临摹古画夯实了坚固的基础,使他复制古画游刃有余,几与真画一般,“仿品”放到展厅,鉴定家也要费尽思量来辨别真伪。他为故宫博物院复制的《渔村小雪图》《梅石溪凫图》《四羊图》《玉楼春思图》《秋郊饮马图》《雪江买鱼图》《寒江澄月图》等古代名家画作,临摹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这些作品至今仍在故宫替代原作向公众展出。

二、王、金城的临摹成就

常言道:孤证不立。单单一个孙天牧的临摹成就不能说明临摹是中国画学习的必备功夫。下面笔者再列举几位在临摹方面颇有造诣的大家,尝试说明临摹在国画家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是被誉为“清初画圣”的王翚(1632─1717),他擅长摹古,笔墨功底深厚。虽说王翚以摹古见长,但又不受成型技法所限,临摹作品不落窠臼,部分画作具有写生意味,线条勾勒灵动,渲染有法,注意构图变化,明快的格调令人观之愉悦,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四王”中比较突出。王翚的山水画作主要以临摹为主,且因为是为皇家服务,临摹的原本为稀世珍宝,范本的质量之好就是如今美院国画系也难以望其项背的。王翚的画影响广泛,为后世官方画家所重视,因此仿画极多。他的山水能广采博收,不拘泥于一家之技法,评者认为集唐宋以来诸家之大成,杂糅南北画风于一身。他把黄公望、王蒙的书法用笔技巧与巨然、范宽的构图之美融合为一体,形成华滋浑厚、气势蓬发的独有风格。曾说“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康熙三十年(1691)奉诏绘制的《康熙南巡图》,得“山水清晖”四字褒奖。王翚的影响力深远,他弟子众多,形成“虞山派”,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是靠临摹成为民国画坛巨星的金城(1878—1926)。他初学画时因没有老师传教,就在家里临摹家藏的古代名人画迹,先学戴熙的精细笔法,后临习陆廉夫画风,所临字画几可乱真。他的作品大都仿古、师古。金城擅长山水、花鸟,传统功力极为深厚,他以宋元画法为师,笔墨极有法度。他的绘画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8岁以前,他以古人为师,大量临习了宋元名家、“四王”吴恽等人的精品之作,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9岁至45岁,作品仍然以临摹古人为主,兼有创作;46岁以后,是他艺术创作的高峰,作品数量大增。金城博学多才,书画篆刻金石六艺无所不精。他倡导“入古出新”的艺术主张,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创新,得到了北方画坛众多画家的积极响应。近代画家马晋、陈少梅、田世光等皆出其门下。

以上大家艺术成就的取得,首先得益于临摹。在临摹之路上,他们广泛汲取前人营养,师古人、师近人、师万物、师造化,达到“师心为的”的境界。临摹时间之久、范围之广,令人由衷赞叹,临摹由近到古,深得前人思想精髓,并能身体力行。他们师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有所创新,他们的一些临摹作品与古代名家真品相比已达到乱真的程度。

三、临摹是成为国画家的必备功夫

从名师大家的临摹经历及临摹成就我们可以看出,要学习中国画必须从临摹开始,临摹是成为国画家的必备功夫。学习中国画以临摹入手,是因为站在名师大家的肩膀上是最快的成长方式。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快速掌握名师大家优秀笔墨技法的捷径。可以讲,临摹就如同拜师,但一定要拜名师,方能有所成就。临摹范本的选择决定着临摹者的起点和眼界,选择优秀的大师精品作为临摹对象,可以避免在艺术追求上走弯路。孙天牧选择北宗山水,王翚选择皇家珍藏作为临摹范本,金城、陈少梅潜心临习古人名迹,面壁数年,博采众长,起点高眼界广,这些都成为他们取得卓越艺术成就的重要支撑。

中国画的传统法则,是无数先贤智慧实践的结晶。通过临摹前辈大师的作品,解读前辈大师眼里的笔墨世界和创作时的心境,和大师用笔墨进行对话,从而获得章法、笔法、造型、格调等等。通过临摹大师的艺术杰作,可以使临摹者得到整合与提炼。试想如果没有名师大家的作品来临摹,靠学习者自己去摸索,就如同瞎子摸象,如无头苍蝇一样撞来撞去,在无目的的摸索中前行是很难取得艺术成就的。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功和必要手段,在临摹中感受画面的意境和作者创作时的心境,提炼核心精华,为自己所用,方能创立自己的艺术风格。有继承才有创新,所以临摹是继承中国画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学习中国画的基础,是成为国画家的必备功夫。

四、在临摹中掌握多种技法,化他法为我法

师古人所能獲得的技法甚多,以山水画临摹为例,通过师古人可以掌握各种山石皴法、笔法、墨法、章法、树法、石法、水法,如关于山石皴法可以掌握大小斧劈皴、乱麻皴、披麻皴、卷云皴、解索皴、荷叶皴、乱柴皴等等,掌握关于笔墨的浓淡干湿疏密繁简的处理,关于章法的起承转合、画面虚实的经营等等。

临摹者要以古人为师,变他法为我法,譬如通过对五代画家关仝《关山行旅图》的临摹,学习到如何表现气壮雄强的关陕一带山水,在描绘树木时采用鹿角枝以及含苞画法表达出秋尽叶脱的树林,并以浓墨描绘树顶的枝干,就像鹤立鸡群一般。而对于山石的刻画则采用先勾勒后皴擦,而后用淡墨层层渍染,运用缜密的笔法,使整个山石呈现出硬朗凝重的效果。再如对北宋画家李成的《读碑窠石图》进行临摹,可以学习到在描绘枯木时采用蟹爪画法,枝干就如螃蟹的爪子一样,有上仰,亦有下屈,在作画时必须锋芒毕露,运用尖锐且劲道的笔法去表现枯木。以此引发如何描绘烟林、枯树的思考,经过临摹笔者得出结论,若要表现烟林,可用焦墨去画树,然后再用淡墨罩染便可成。如要画雪树,可在它的四周用墨来晕染,就成了积雪的树。李成在这幅作品之中画树采用的是“卷云皴”,所谓卷云皴是运用圆润而少有皴擦的侧锋去皴坡石。从对与李成同时期的范宽所作《溪山行旅图》的学习中,笔者知晓要作出坚凝雄伟的山石可用下笔匀直的雨点皴刻画,可先采用粗笔重墨侧锋勾勒山岩峻峭的边沿,然后用沉雄坚劲的中锋反复皴擦。再如通过对董源《潇湘图》的临摹,从中获得了表现南方秀润绮丽景色的笔法,山石采用董源所独创的披麻皴,对南方山石的写生有所借鉴。

另外,对于临摹,只简单掌握一些技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注意诗词、金石、书法等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临摹黄宾虹的画,乍看当然是黄宾虹的特色,但若细细推敲,又可见黄王倪吴的影子,但最后仍然会回归到黄宾虹。所谓看山不是山,看山仍是山也。再如赵之谦的以北碑入画,吴昌硕的画里阴晴,都是独具特色内涵丰富。所以临摹时,除了研究画作中的技法之外,还要体味丰富、深厚的人文意蕴。如果没有对名迹内涵深入的品读,临摹就如清水豆腐,味道纯是纯极,但作品必然寡淡无味。

结语

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学者型花鸟画大家之一、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画科的创建人郭味蕖(1908—1971),关于临摹如是说:“临摹是基础课,很重要。古人已经创造了很好的笔墨技巧,我们要继承。我们要有自己的创造,要推陈出新,便必须通过临摹,向古人学习。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可能有发扬创造。这是规律,永远是这样的。将来也必然有人继承我们,又有创造。”所以,要想在国画方面有所成就,必须练好临摹这一项基本功,然后才会有所创新,这就是传承。先贤需要我们这样,后来者也希望我们这样。即使是踽踽独行者,也要执着地坚持。张大千五言绝句《荷塘》中有“先生归去后,谁坐此船来”之句,似乎隐含希望后来者能继续他的艺术道路之意。所以走好前人开辟的道路,才能走好自己的艺术之路。推陈方能出新。后来者要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博闻强识,阅尽人间书,走遍天下景。要知行合一,胸中有丘壑,名山大川、花鸟虫鱼、人间百态皆烂熟胸中,下笔有依据,画面有意趣。通过临摹积累创作素材,为在艺术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黄宾虹以为画国画,十年临摹,十年写生,十年创作,可见临摹在国画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总之,凡临摹,要眼到、心到、手到,持之以恒,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屈健,《中国美术史》,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20—350页。

[2]葛路,《中国画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207页。

[3]方大钧、方宏智,《中国画的笔墨观》,《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年第5期。

[4]李悦,《写意山水临摹与写生之我见》,《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年第6期。

[6]张晶,《“丘壑论”——兼谈中国山水画论中的艺术图式》,《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7]刘婷婷,《从何加林山水笔墨谈我的山水创作》,赣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

猜你喜欢
临摹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欲望”(国画)
国画欣赏
探讨素描教学三种基础能力的培养
高中美术课堂临摹训练研究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一种便利型的红外临摹绘画辅助笔
一种临摹用的红外描线笔设计
试论美术教学中的临摹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