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千年精粹,为往圣继绝学

2024-04-25 11:05薛秋影
《学习方法报》写作·高考 2024年45期
关键词:峨眉凌云古城

薛秋影

主题阐释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现如今,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中华优秀文化遗产更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怀。许多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如何深入挖掘文化遗产中蕴含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使之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强大动力,是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曾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深厚的文化情怀指出:“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素材呈现

四川女孩凌云用现代表达方式推广“峨眉武术”

一把剑,一把扇,秀出峨眉派女侠的风采,她不是冷酷无情的灭绝师太,而是现实版的峨眉派女侠——凌云。凌云原名马赵凌云,1998年11月9日出生在四川雅安,4岁开始接触武术,8岁时获得武术二级运动员证书,10 岁开始接触“峨眉武术”。2020年2月,凭借一条“提剑丢垃圾”的短视频,凌云开始获得网友广泛关注。在网络爆火之后,凌云接到了很多电视剧、广告以及各种商演的邀请,但她抵御住了金钱的诱惑,没有开启商业变现的赚钱道路,而是尝试通过网络弘扬“峨眉武术”。凌云为自己的账号起名“凌云安逸走四川”,并在她的武术团队的帮助下,录下了一段又一段视频。她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让大众认识到峨眉派不只是小说中虚构的门派,而是真实存在的武学门派。在视频中,凌云还会教大家一些基本的武术姿势和动作。凌云说她的目标就是将中华的传统武术发扬下去。由于优秀的武术水平,她还被授予了“峨眉武术宣传大使”的荣誉称号。

素材解读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实践证明,我们的“中国特色”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底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凌云在为家乡发展助力的同时,传承和发扬了中华的传统武术,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走得太远,人们往往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树林美丽,幽暗而深邃,但有诺言尚待实现,还要奔赴百里方可歇息。如今名利至上的风气,让很多人为了追求金钱和名声而忘记了自己当初的本心,而凌云却选择了不忘初心,坚守使命。当繁华落尽时,她依旧愿意坚守当初的梦想。在娱乐至上、追求流量的快时代中,她坚持弘扬所热爱的武术文化,值得我们学习。

适用话题

非遗传承、拒绝诱惑、不忘初心、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开封用文旅新项目塑形赋魂打赢翻身仗

基于用户数据,携程日前发布了2023年相关旅游数据榜单,开封位列“黑马目的地”第一名。而过去开封一度被戏称“最没存在感”。这次,开封打赢翻身仗的关键在于,以宋都古城片区文旅转型为抓手,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文旅演艺项目。随着古装巡游、古风演出、互动演艺等文旅演艺新项目的落地,如今走进开封宋都古城片区,游客会触摸到不一样的宋文化,获得全新的旅游体验——在开封府,每天清晨“包青天”准时迎宾,通过精彩的开门迎宾表演,带领游客见证威严肃穆的包公断案,品味千年不变的人间正气,感受“廉正刚毅、除暴安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府衙文化;在龙亭公园,全新编排的《太祖大典》《宫廷巡游》《江山舞乐》等大型实景演出让游客梦回北宋,沉浸式体验北宋开国盛世的繁华景象,近距离感受杨家将的将门风采,以第一视角尽享宫廷乐舞文化;在清明上河园,“我在宋朝的一天”项目,让游客在一步一景中走进开封古城的历史深处;在开封城墙景区,大型沉浸式行进演出《烽火汴梁》,让游客直接与历史对话,亲手掀开开封城下6座古城的神秘面纱,在沉浸虚拟环境中见证宋文化的变迁与传承。

素材解读

古城因历史悠久而迷人,因与时俱进而存续。文化是城市的基因,涵育了古城特有的气质。让古城焕发新生,激活文化是关键。开封用文旅新项目塑形赋魂,让古城充满文化味,让游客获得满足感,值得借鉴。当然,每座古城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需要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穿汉服就要到洛阳”“感受宋韵必来开封”“來长安做一回唐人”……当一座座古城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IP,这种“独异性”“体验性”的文化元素将会唤醒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记忆。

适用话题

焕发新生、以旅彰文、文化记忆、与时俱进、传统与现代、与历史对话……

三星堆考古90后一线挑大梁

2023年7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神秘的黄金面具、外形奇特的龟背形网格状器、造型繁复的青铜鸟足神像……不久前还在泥土中半隐半现的三星堆“重器”惊艳亮相,体量之巨大、结构之复杂、造型之奇异,令人叹为观止。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在三星堆考古一线,90后已经挑起了大梁。据介绍,本次三星堆考古祭祀区的发掘有近200人参与,其中150余人是90后,分布在各个岗位上。他们一边从考古前辈那里传承老技艺,一边熟练运用新科技,在考古一线成长成才,成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发扬者。出土于4号“祭祀坑”的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就是经90后考古队员许丹阳之手发掘出来的。作为负责4号坑现场发掘清理工作的“坑长”,许丹阳有大半年的时间都泡在这个约8平方米的坑里,这里的每个犄角旮旯都是他和同事们拿着小铲一点点挖出来的。“考古发掘大部分时间不是在‘挖宝,而是在‘挖土。”许丹阳说,土层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是推断遗迹形成年代、过程等的重要依据,“每一寸土都要仔细筛查,不漏掉任何历史细节”。同为90后的文保工作者李思凡,感受颇深的则是科技考古的魅力。比如运用3D打印技术,为大质量青铜文物穿上硅胶膜制作的“软猬甲”,让其在出土提取时免受损害;同位素追踪溯源技术,为文物来源研究打开更广阔的视野……“高科技大量运用,让传统考古、实验室考古、文物保护深度融合,处处都能感受到科技和创新的力量。”李思凡说。

素材解读

考古是一份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择一事、终一生”是很多老一辈考古人的真实写照。考古工作者数十年默默耕耘,凭借责任、坚守和热爱,克服种种困难,不断探索未知,才将一件件古代文明展现在世人面前。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担起了考古工作的大梁,让人们对中国考古事业的光明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适用话题

后生可畏、后继有人、未来可期、耐住寂寞、赓续接力……

猜你喜欢
峨眉凌云古城
保留一点儿焦虑感
峨眉武术传承人王超的坚守
峨眉峨秀湖即景(排律八韵)
Q萌霸气凌云秀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峨眉上翠氛
唯有凌云多壮“质”
贵州最大的峨眉含笑树现身习水
安居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