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工科研总体设计单位专业建设的思考

2024-04-26 02:06徐西宝张翔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航天工业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体系专业建设

徐西宝、张翔/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航天强国。上述要求均指向原创技术与核心能力的形成,以及“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构建广度上覆盖支撑作战体系和装备体系建设的所有总体专业”建设要求。以“技术立本”的军工总体设计单位,更应考虑如何将专业建设作为支撑技术进步、能力提升与组织发展的核心基础工作。

一、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1.保证型号成功是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基础

随着航天年度发射任务量再创新高,现有的设计、生产、测发技术和手段无法适应未来发展需求,必须优化改进现有技术专业架构,充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能力水平,构建现代化专业发展体系,实行敏捷研发管理,提升研制生产效率、改进质量管控手段,确保型号连续成功和组织长远发展。

2.走向体系总体是优化组织布局的主要支撑

以体系对抗为代表的新时期、新任务需求对总体单位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考验,必须紧密围绕世界一流军队建设,推动专业体系升级换代,并从产业链的顶端俯视全局,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实现对主业领域业务的赋能、提质、增效,以获得最大效益。

3.加强自主可控是确保核心在手的有力抓手

技术是高峰,专业是孕育高峰的高地。只有通过对专业的持续建设,才能孕育出更高、更强的技术高峰。因此必须发动传统核心优势专业,围绕未来发展需求,明确技术能力提升、工具体系建设、人才文化培育实施路线,才能确保优势领域持续领先。

4.实现领域拓展是加快创新驱动的有效途径

在世界高新技术变革的大背景下,颠覆性技术和先进技术突飞猛进,“技术代差”正成为强势一方持续高强度压迫弱势一方的有效手段。为了抢占未来技术斗争的战略制高点,需要瞄准前瞻性、交叉性的新领域方向,全面布局基础专业建设,持续开展前沿技术探索,才能支撑组织发展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技术引领、孕育和驱动作用。

二、当前专业建设的困局

1.专业定义模糊不清

对科研单位而言,专业的定义与高校完全不同,科研院所重点关注装备、产品等显性要素,未深入梳理显性要素背后专业支撑与技术支持,未对“专业”进行明确定义。“专业”目前的定义为在单位研制体系中,代表不同业务方向、具有专门技能要求并且拥有较为独立(或独特)的知识体系支撑的业务门类,既包括工作对象,也包括与之相关的知识、技能、工具、人才队伍及其他必要条件。但该定义关于独立知识体系、工具方法等界定方法受主观因素影响,造成定义不清晰,无法准确界定的情况。

以往具体实施操作层面所说的“专业”一般指人员所在岗位或所从事的工作。在组织机构调整发文中大多明确了各工程组包含的专业,且专业设置大多与岗位设置一致,导致工作时习惯将专业和岗位混淆。

综合上述因素,由于对专业一词未有明确定义,导致在开展专业建设工作时,无法准确、有效地将“专业”“技术”“岗位”三者进行区分,造成专业建设工作泛化、虚化,无法落地,也导致在专业队伍建设工作方面支撑较少。

2.分类分级存在差异

装备总体设计单位具有专业覆盖面广、主业专业积累程度深等特点。各领域或各方向的专业在发展建设时,其分类方法或分级依据等不尽相同,造成在梳理过程中各个专业的颗粒度存在差异,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划分、分解。

此外,装备总体设计单位作为工程单位,一切以目标(项目、系统、产品)为导向,加之不同领域项目需求不同或各基层组织发展的差异,导致相同专业在不同研究室的发展情况和定位也不尽相同。总体单位习惯于将总体室涉及专业作为总体专业,导致无法使用相同标准进行评估与统筹规划。

3.工作开展未一以贯之

单位内部专业规划、人力岗位、专业产品队伍等相关工作开展缺乏基线,缺乏统一明确的专业体系作为指导,导致各类工作开展无据可依,部分工作只能暂时以试点的形式开展。同时,前期专业建设由各研究室自主开展,均靠自身实践摸索,没有发挥专业建设对人才培养、工具建设、学术建设等方面的牵引作用,孤岛式发展现象显著,未对单位整体能力提升带来质的改变。

与此同时,各研究室业务存在交叉融合的现象,各室间相同/相关专业的建设未进行有效统筹规划和顶层组织,严重降低发展效率。在拓展新兴领域过程中,由于缺乏顶层牵引与设计,部分专业在单位内部发展定位不清晰,存在错失发展机遇期的情况。

4.信息化支撑不足

当前单位专业建设工作还停留在利用邮件通知或布置,人工填写表格、汇总表格的方式,在通用工具软件、人员信息查询、成果统计等方面没有形成信息化系统,且已有的信息系统都是孤岛建设。在面临阶段性检查、临时报送材料时,经常组织各研究室临时性补充材料,不仅给研究室增加了临时性的工作,而且无法保证材料的准确性。

三、专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1.明确专业定义,形成专业清单

面向科研生产任务和未来领域拓展,总体设计单位应构建门类齐全、能力完备、高效精益的专业体系,形成组织专业清单。结合总体设计单位主要业务流程和专业特点,按照总体集成类、参数类、产品类和分析仿真类四个类别进行专业梳理:

(1)总体集成类专业:该类专业面向的设计对象主要以物理产品/系统为主。负责将顶层/总体技术指标进行分解下发,提出并明确分系统功能、参数研制要求,牵头协调总体、分系统及分系统间的接口,确保设计链路闭环,最终将各系统的设计成果集成。

(2)参数类专业:该类专业面向的设计对象一般为数学模型,非物理产品。以顶层/总体指标为基础,以数据产品为对象,开展总体、弹道等参数方案设计,并进行闭环验证。

(3)产品类专业:直接负责硬件产品的研制、装配与相关试验,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设计产品的具体结构、电气及其他特性,对接下游生产单位或部门,明确生产要求,对生产工艺与质量进行把关。

(4)分析仿真类专业:该类专业对产品的性能进行更为详细的仿真,以验证对总体提出指标的满足性,例如产品力、热、电性能的仿真。

根据上述分类方法分级分类。对现行专业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思路如下:

(1)撤销与调整:对已有专业进行调整,将无法满足单位发展需求或工程研制需要的专业进行撤销;不匹配发展阶段的专业进行调整,确保专业发展方向既与客观现实匹配又符合组织发展需要。

(2)扩大与合并:对已有交叉融合的专业进行合并集成,并形成顶层布局,明确各室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最大限度避免低层次重复设置,合理配置适应主业发展的专业;对正在发展成长的专业,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确保专业做大做强。

(3)创建与储备:对于既定发展的新领域,要设置与之匹配的专业设置;对于科技前沿,做好关注与准备,前瞻性布局创新专业,确保在“未有之大变局”下仍能具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与能力。

最终,基于上述调整思路与分类分级方法,形成组织专业清单,作为未来专业建设规划、组织架构改革、型号队伍配备、专业(产品)队伍设置的基线,确保组织发展工作在“一盘棋”规划下统一实施开展。

2.构建专业体系,设定发展路线

在专业清单的基础上,按照“成熟专业稳步发展,核心专业持续走强,新兴专业领域占位”的思路,组织明确各专业发展方向、建设目标和实施途径,形成动态的吐故纳新机制。专业建设可将相关要素整合为五项要素,主要包括技术体系、产品体系、知识体系、工具装备和学术影响。各专业围绕上述五项要素做好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四大流程,推动专业建设有组织实施,确保专业建设协调、有序、共同发展。

(1)技术体系:构建各专业完整的技术体系,完成技术路径统筹、优化与合并,提出专业技术发展的总目标、路线图和各项技术的具体目标、实施途径、计划、责任人等。并据此开展基础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新技术推广应用,以提高专业下各项技术成熟度。

(2)产品体系:规划本专业领域内的产品种类及规格,按照“自研、外协、外购”进行分类,形成产品型谱,大力推动产品化建设,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向型号提供配套服务。

(3)知识体系:完善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做好知识数据的储备挖掘与创造,形成标准规范;重视对专业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4)工具装备:研制自主高效设计工具软件,提升专业建设基础能力;建设高水平专业技术创新平台,拓展专业建设“朋友圈”。

(5)学术影响:开展学科带头人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加强专业队伍配置,建设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提炼专业内在核心特质,形成组织特有精神文化。

3.掌握核心能力,严控技术外协

坚持“以我为主、核心在手”的原则,围绕核心竞争力进行核心技术规划和研发投入,打造单位核心技术“护城河”。基于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并重的原则开展专业建设,组织制定核心技术识别方法及流程,在确保掌握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开展技术合作,实施联合攻关。

由于各专业技术发展定位、发展阶段、发展状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核心技术应进行“一技一策”的实施方法,列出各项核心技术外协外包的禁止项、限制项、非限制项。如生产、制造、试验、流场仿真、弹性计算等技术外协可设为非限制项;理论分析模型、总体方案、协议规范制定、参数、模块设计、产品设计和试验设计等技术外协可设为禁止项;对于部分新专业或者需要帮扶发展专业的技术外协可以将其设为限制项,如哪些技术按阶段设为待培养、培养中,采取哪种外协方式分为驻场、技术分解,外协成果明确为提交源代码、模型、原始数据等,应用方向用于自主软件、体系平台、型号等。同时,根据技术培育和发展的实时情况进行管控政策的动态调整。

4.建设信息平台,高效便捷管理

在上述工作充分论证基础上,打造以专业为核心,涵盖人才、技术、产品、工具、平台、知识、方法等要素的专业信息平台,通过与人力、知识管理、项目管理、资产、实验室等办公信息系统相融合,使各研究室、各机关能实时获得专业建设现状,从而实现专业建设目标具体化、过程信息化、业务逻辑化、分析自动化与评估定量化等效果,指导各部门统筹联动开展工作,达到“1+1 >2”的管理效率。

猜你喜欢
体系专业建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