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乡村振兴谱新篇
——浅谈如何发挥“党建+”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024-04-28 20:07袁自强中国华能集团北方电力丰电能源公司
现代企业文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党建+头雁驻村

袁自强 中国华能集团北方电力丰电能源公司

结合乡村振兴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新形势,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协助村两委系统构建、创新实施“五强”党建工作考评体系和制度体系,通过积分考核、评星定级、群众测评、支部选树等,积极培育和发扬“融合式党建”模式下的党支部标杆和党员模范带头致富榜样,能够有效把乡村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融合,促进党支部书记认真履行党建工作责任,激发党支部的生机活力,提高党员队伍在乡村振兴中的奉献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带头致富意识,让“党建+”模式亮起来、活起来、树起来、强起来,形成头雁领航效应和辐射引领效应,有效带动村干部和村里党员忠诚履职,敬业奉献,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党建+头雁培育”领干创新、强基固本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同样,农村要想实现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振兴梦,村党支部建设是关键,那么村支书就是关键中的关键,但文化水平、创新动力、致富经验、管理能力是普遍的短板,县、乡两级政府对村支书定期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村支书要走出去到乡村振兴工作搞得好的,又和本地村情相近的模范村、先进村学习取经,开阔思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驻村队员都是正规单位里历练多年的“老党员”,有着较强的管理经验和知识技能水平,驻村第一书记更是单位里副科以上的优秀干部,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均强于村干部,住在村里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优势互补,能有效促进工作成效,不仅规范村里日常基层党建活动,更能相融相进村干部的工作视野和工作能力,领干创新、强基固本,为“党建+头雁培育”工程增添强劲的助推力和厚实的保障力。

驻村工作队要积极主动协助村党支部进一步开展好“三会一课”和主题实践、党日活动,利用“学习强国”和各级乡村振兴培训平台,强化理论学习,以此指导乡村振兴工作。

驻村工作队特别是驻村第一书记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大力培育村书记乡村振兴头雁队伍,切实提升村党支部带头人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锐气和能力。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出台政策,支持、鼓励、保护村书记在乡村振兴中敢担当勇作为,以抓实农村带头人关键少数为切入点,以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执行引领功能为着力点,以人民为中心,以乡村为平台,帮助村民规划发展,实施具体的帮扶援助措施,扎实帮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带领村民科学种好责任田,找准商机发展好产业,有效消纳富余劳动力,利用帮扶单位介绍村里毕业大学生尽快就业,进一步落实好惠农政策的具体落实落地见效,把政策转化为振兴行动,把共同富裕目标转化为现实,展现出新时代新农村干部的能力和风采,使其扎根农村,以实际行动有效推动乡村振兴。

要勇于探索和实践推进“党建+头雁领航”工程,以组织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村干部不仅要有决心、有办法、有谋划、有措施做产业带头富起来,还要耐心、诚心、细心、上心带领乡亲们共同创业。

要努力在持续不断的乡村振兴实践中,逐渐培养成长出一大批为村集体谋发展、尽心为群众服务、给群众办实事的驻村优秀第一书记、好村官和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村“两委”干部和村里骨干党员能力素质提升工程,通过“请进、走出”和“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等方式,系统地开展村两委和村里骨干党员技能专题培训、党建理论培训、乡村振兴创业培训,实现“学有内容、塑有榜样、练有模板、干有目标、闯有平台”的“乡村振兴党建+”新模式,促进“党建+头雁”领航作用持续长效。

二、“党建+激活内力”育强管严实招致富

村党支部要积极借助驻村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文化水平高、眼界开阔、懂管理会管理敢管理的优势,协助加强支部建设和党员培训,健全村里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找准市场,瞄准商机、找准市场,以高昂的创业热情、坚定的致富发家信念,用辛苦指数不断提升乡村发展的振兴指数,勇往直前,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建立激励机制,鼓动村干部和村里党员带头在村创业。要主动依托周边城市效能,深入开展市场研判,选准产业目标,深入发展“庭院经济”,建设和拓展家庭农牧场,开展鹌鹑、火鸡、野猪等特种养殖业。这些特种养殖比起养牛养羊来,规模相对小,投入相对低,出栏时间短,好销售,回报快、风险低。村干部和村里骨干党员要 带头养殖,等见效了,村民看到养殖实效,就会跟风养殖起来,然后组建合作社,依据集体力量,面向城市,依靠网络平台电商模式开展线上线下双轨经营销售,实现效益最大化,达到“党建+头雁”辐射效应。

红红火火的民俗旅游不仅能进一步带动乡村基础建设,还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让世世代代靠田吃饭的乡亲们吃上“旅游饭”,沾上旅游的光,发上旅游的财,让自家的农牧产品搭上“民俗旅游”的新时代“致富高铁”,及时销售农牧产品,卖出好价钱,提高农牧产品的附加值,有效增加农民纯收入。

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发展产业,核心在于实现城乡协同发展,地域特色文化是乡村文旅的灵魂所在。以内蒙古凉城县为例,该县通过发掘“满汉山革命红色旅游资源”“满汉山生态旅游禀赋”“贺龙在凉城战斗岁月”“草原明珠岱海”“国际滑雪场”“康熙建造的大庙”“天然仙境洞憬山”“高原温泉”开展文旅,成功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旅游有机融合。凉城县的做法不仅保护了历史遗迹,还有效延伸和拓展了古迹的生命力,每年吸引了大批对草原蒙元文化和“走西口晋文化”相融相合独特的凉城岱海盆地文明和文化。旅游的兴起促进了凉城农牧业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岱海和满汉山周边4 个乡镇60多个行政村的经济发展。

只有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效益,才能协调城乡发展。例如山西的农村发掘固有的历史文化古迹,让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贵州通过发展手工制作融合民俗旅游、地方特产发展乡村经济;内蒙古依靠独特的草原资源和蒙元文化及牛羊马骆驼、奶制品等促进农牧经济和民俗风情旅游,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

在下大力气发展民俗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时,还要着力构建民俗旅游产业和种养殖业二元结构,构建产业互补共促、材料畅通对流、基础设施互为、公共服务互补、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发挥“党建+”模式作用,激活农村内生发展致富动力,带领村民共同富裕,实现城乡相互协同、相互促进,有效改变传统农村的衰落趋势,改变农村传统种养殖模式,逐步建成“农、牧、商、文、旅”多方多向立体数字化发展新路径,随着农村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传统种养殖业的优化转型,实现中国式农村现代化,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添上一笔浓浓的重彩。

三、“党建+包联帮扶”高质量发展村经济

驻村第一书记在驻村工作开始后,第一时间深入脱贫户、监测户和老干部、老党员家中走访调研,面对面倾听村民的意见建议,及时掌握了村里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基本诉求,及时发现村里产业发展慢、种养殖业品种及技术落后、发展求变思想滞后、人心不齐矛盾多的症结所在:大多是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长期开展不规范,党员干部组织意识弱、带头引领示范作用不强,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思路不清,干事创业主动性不强,求新求变意志不强。找准症结就要制定“抓班子、建制度、强支部、带队伍、兴产业、增收入”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协助村两委班子组织实施。

对标看齐、学先进、兴产业,促进农民增收。驻村第一书记要积极主动协调联系所驻旗县党建和产业发展最好的行政村,组织村干部和村里规模种植户、养殖户前往实地观摩学习,学习其党建先进方法,学习科学种养殖业方法,学习数字化营销方略,因地制宜消化吸收。要经常入户劝导农户改良种养品种,现场培训牛羊猪兔科学饲养和科学种田方法和牲畜防疫措施。还要充分利用村民微信群和村广播站,编辑“牛羊猪鸡”科学养殖小视频、专题节目进行线上培训,使村民进一步发展家庭农牧场、发展庭院经济,借助国家帮扶“无息贷款”,买牛买羊搞养殖,搞高标准农田建设,多种好销售、价格高的经济作物和有机小杂粮,优化牛羊及家庭特种养殖的喂养程序,缩短出栏时间,增加农户收入。

现在农村每个行政村都驻有省派、市派、县派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在为驻村工作队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保障的同时,还要积极协调沟通好与包联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的关系,要经常沟通协调并邀请帮扶单位参与到本村乡村振兴工作设计规划和实施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好包联帮扶单位援助的帮扶资金,强化农村基础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产业项目,掀起热火朝天的乡村振兴热潮,扎实推进“党建+包联帮扶”高质量发展村经济。可以从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民生处入手,修建公厕、修筑村内道路、完善自来水系统、安装太阳能路灯、修缮房屋、修建文化休闲广场和村民(党群)活动室等,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治理,有序组织各项文体活动,摒弃打牌、喝酒、串门子的传统农闲生活方式,强化村级精神文明建设,建成文明和谐、干净整洁、宜居美丽乡村。要把农村的脏乱差问题彻底解决掉。选塑“干净人家”“文明小院”“民俗佳苑”,在提升人居环境治理水平的同时,结合文旅提高村民收入,提振村民致富发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其后再鼓励村内有实力的村民搞规模化养殖或土地流转承包、依托市场行情,集中连片进行经济作物高效种植,搭建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实现线上线下同时销售,依靠科技和集体力量增加收入,以此带动村民搞产业发家致富。

在发展产业搞活村经济的同时,要树立“品牌”意识,申请具有本地属性地理标志的商标,设计具有本地特点的商标图案,将农牧产品细化升级,主打有机原味乡村特产,严把质量关,信心满满地跨出县域经济圈,把这些产品送上大都市市民的生活和餐桌,增加乡村农牧产品的附加值。

四、运用好“党建+”,获得“致富+”

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措施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去组织落地做实,所以要把那些政治强、有责任、本领高、作风实、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敢闯敢为的骨干党员选举到村两委班子中,把热爱农村且年富力强、有责任心、想干一番事业的党员干部选派到行政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一起同心协力推进乡村发展。

要想运用好“党建+”最终获得“致富+”,就要切实提高村干部的管理水平、规划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引领带头能力,常态化有效整治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持续开展“整治功能好、班子建设好、党员队伍好、作用发挥好、工作业绩好、安全保障好”六好党支部。建成“抓班子、强队伍,建设一个创业干事的坚强堡垒;抓基础、强设施,打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抓经济、强产业,构建一个稳定的增收保障;抓学习、强素质,培养一支模范带头队伍;抓服务、强作风,培育一方坚强的服务阵地。”

只有发展好“党建+”,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地标产业,想方设法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根据村情民风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千方百计吸引在外打工且有一定经济能力的青壮年村民返乡回村创业发展,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储备和村干部后备人才储备,以党建引领带动人才振兴,以人才振兴提振产业振兴,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才能让农民动起来、富起来、美起来、乐起来,实现“运用好‘党建+’,获得‘致富+’”的共同富裕目标。

要充分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导向和攻坚决胜作用,有效延伸基层党建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加快当地农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行节水滴管和地膜无公害利用,推广现代农牧业模式,不断探索,找寻适宜本村发展的农牧品种、技术、耕种养殖方式,降本增效,科学种养,走出一条适合市场的种养殖路子来,缩短种养成品销售时间,将村民辛苦劳作化为过上美好生活的经济基础和有效保障。

运用好“党建+”,获得“致富+”,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要立足基层一线,依托村情实际,时刻不能忘记为民初心,要有计划、有目标带领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不仅要选个好项目,还要选一个好的带头人。实践证明,只有党员干部动起来,干出来,使“党建+”有机有效常态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农民才会跟着“头雁”发展产业,乡村振兴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应借助乡村振兴对返乡创业人才的聚集效应,深化农村党建机制,开启村干部带头、骨干党员积极跟进的扎根乡村创业干事的热潮,以此带动全体村民共同富裕。村党支部应和包联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深度融合,结对子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享,通过包扶单位消费帮扶等形式,有效消纳村里农牧产品、土特产等。要进一步盘活闲置资源,带动农村民俗休闲旅游业提档升级,走出“党建+”科学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进一步强化村里兴业干事的典型示范作用,形成村书记(兼村主任)头雁引领、雁群竞飞态势,汇聚成新时代建设农村现代化广阔舞台上头雁带、群雁齐飞奔蓝天的乡村振兴壮美奋斗新画卷。

猜你喜欢
党建+头雁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头雁
头雁之歌
吴效科:担起头雁的责任
抢飞的“头雁”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实施“党建+” 释放党建新活力
“党建+”助力贫困县摘帽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