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新贝之光

2024-05-16 15:39彭一
中华手工 2024年1期
关键词:螺钿文波大漆

彭一

薄螺斑斓,灿如星辰

《髹饰录》中有言:“螺钿即螺填也。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为妙,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

所谓“螺钿”,是将螺壳经由切割、打磨、切片等工艺后制作成人物、花鸟、几何、文字等图案,根据画面的需要在器物表面进行拼贴、镶嵌的髹饰工艺。螺钿中的“螺”,是一种贝壳或螺壳之类的天然材料,“钿”为镶嵌之意。

这门工艺最早出现于西周,多用于漆器,更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精粹。时至唐宋,工艺至臻成熟。明清时期的成品更为精细,加之彩漆、描金、金银平脱等髹饰工艺并施等,使螺钿更为流光溢彩。礼器、武器、家具、屏风、乐器、镜子、盒匣、盆碟、首饰等物品上皆有螺钿的运用。

当代螺钿工艺历久弥新,新生代的演绎让这—工艺更显灵动、雅致。10年前,黑漆漆螺钿工作室创始人王文波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校庆典礼中,被一件拥有温润质感与清透光泽的漆器小物所吸引。在后一年细分专业的选择中,王文波在众多手工艺专业方向中,选择了大漆工艺,并在2020年成立了“黑漆漆螺钿工作室”。工作室的命名简明、直接,无过多考究,仅仅是因当时租来的大约20平方米的阁楼在没有灯光的情况下一片黑漆漆,故取此名,颇显其趣。成立工作室后,王文波逐一梳理出传统大漆工艺中的几大髹饰工艺,如雕刻、镶嵌、描绘、堆塑等。而在众多工艺中,螺钿的色泽幽暗迷人,甚是微妙,深得王文波的喜好。

在中国早期螺钿漆器中,大多为厚钿片镶嵌。出土于元大都遗址的元代广寒宫图螺钿黑漆盘残片是目前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薄螺钿漆器,如《髹饰录·螺钿》中记录“壳片古者厚,而今漸薄也”。

“螺钿镶嵌在制作工艺上可分为厚贝镶嵌和薄贝镶嵌。其中,厚贝镶嵌是把贝壳打磨到0.5毫米至0.2毫米后再制作出需要的图形进行镶嵌;薄贝镶嵌则是将贝壳片切割打磨至0.1毫米左右的薄片,根据装饰画面的需要制作出各种图形镶嵌在器物表面。”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螺钿厚度的拿捏,关乎着作品在手感与品相上的诸多不同。在王文波的众多螺钿作品中,工艺更加考究的薄螺钿成为他近年来研究、拓展的对象。“薄螺钿通常选取的是珍珠贝、鲍鱼贝、夜光螺等各种优质螺贝。我们通常去除角质层和石灰层,选取色彩华丽的内表珍珠层来制作作品。”外界不知,螺钿被打磨成厚度约为0.1毫米的薄片后近乎透明,在黑色大漆的衬托下,螺钿所焕发出的光彩如霞如锦。

相较于其他传统工艺,螺钿在色彩与材质上的差异化与特殊性,让王文波思考材质、设计、场景、工具等方面的变通与运用。“手工切割图案对螺钿材料的损耗极大,单制作图案就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如此一来,不亲民的价格往往让消费者难以接受。”几经研究,王文波从日本手艺人借助激光切割机来切割螺钿的方式中获得灵感,联系国内高精度激光切割厂家为他的作品定做螺钿图案,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

源于山海,跃然漆上

在王文波多年的创作过程中,人们对螺钿与大漆抛来的“疑问”不绝于耳。两者其实有着与生俱来的微妙关系:螺钿镶嵌工艺是大漆髹饰工艺中的一类髹饰技法。

“漆”在古代的同音字为“桼”,上从木,下从水,中间左右各一撇,表示插入树干的叶片,它是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乳白色液体涂料。古时,人们的衣食住行皆与大漆有着关联。“古代漆匠们把糯米粉熬制成糊状入漆再制成漆糊,用其将麻布裱贴在木器之上使其不易开裂;把青砖瓦片研磨成粉拌入漆中调制成漆灰,将其刮在木器的表面使木器更坚实;把矿物质颜料入漆研磨制成色漆,把贝螺、玉石、金银附于漆面成为独立的髹饰工艺。”虽然,王文波研究螺钿多年,但对与其紧密相关的工艺仍极大关注。材料的相辅相成所诞生出的螺钿镶嵌作品往往光彩绚丽、温润内敛。学古而不泥古,让王文波在遵循传统工艺的基础之上对螺钿工艺的演绎有了新的理解。

“难在漆面成型,千百次的摩擦揩拭才能绽放光泽。”一款螺钿作品的创作,漆面的打磨同样也是决定成品是否出彩的关键因素。表面光滑的传统漆器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难免出现划痕,从而影响美观。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王文波制作出一种磨砂质感的漆面,并利用激光镭雕工艺塑造螺钿的形态。同时,磨砂漆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其微妙颗粒能够增加物体表面的摩擦力而便于使用者握持。在一次次的复盘与总结中,王文波适时调整工艺细节,降本增效,让“黑漆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以精工演绎螺钿新意

螺钿作品上的图案“百变且烧脑”,图案元素的筛选与分类颇为讲究。王文波通常从古代先辈的螺钿漆器作品、陶瓷器物、古建筑装饰纹样、传统丝织物纹样中汲取灵感,再通过个人审美喜好以及结合当代大众审美情趣进行创新设计。

不同于人们印象中沉稳厚重的大漆作品,王文波的螺钿镶嵌作品奇趣、清雅。《朵花纹盘》是他的得意之作,也是他的第一款螺钿漆器作品。作品的纹样灵感源自新疆吐鲁番出土丝织物中的唐代印染文物,王文波将纹样中的图案用两种色彩不同的贝片进行拼贴镶嵌。“当不同元素组合在一起时,作品仿佛有了生命。”两种贝片相互交错,在不同的光线角度下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装饰感极强,且更具有现代感。他的许多作品中,简单、重复的图案既微妙,亦考究。既有横竖组合的线条,又有一个个方块、圆圈、菱形等不规则图形。而大小不一的“工”字纹,长短不一、1至8毫米的圆环线段等都成为螺钿作品的常用图案。恰如其分的装饰元素平衡了色彩,也让作品拥有更好的饱满度与完整性。

生产方式、作品风格问题解决之后,螺钿镶嵌工艺的传播与推广成为团队的另一个难题,这同样也是当代手工艺从业者亟待突破的难点。在融媒体发展时代,王文波正在慢慢尝试加入视频传播赛道,将螺钿漆器完整的制作过程纪录、剪辑、上线至网络传播平台,—点一滴地让大众了解、认识螺钿工艺。近期一款螺钿镶嵌和金银平脱工艺结合的装饰样板成为“爆文”,结合中国传统花纹设计来制作符合当代审美的器物与饰品,延展了作品的使用场景。

为了进一步拓展更多的手工艺线下市场,3年前,王文波将位于山东济南的20平方米的小屋子整体搬至更适合手艺人发展的江西景德镇,更加蓬勃、有朝气的工作环境虽让王文波看到了“春天”,但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作为以人与手为重心的手工艺行业,伴随工作室产品线的迭代更新,无法找到合适的手艺人成为工作室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而纯粹的手工艺与迷人的作品总能吸引更多人士的参与,逐渐地,黑漆漆螺钿工作室的6位手艺人组建起—支创作团队,各司其职。王文波也因此庆幸大家能为彼此的热爱而潜心创作。

细分赛道,轻盈地持续运营

如今,黑漆漆螺钿工作室的作品逐渐有了新中式风格,这不仅是新国风盛行下的市场之需,同时也是整个团队力求突破的运营方向。诸如与传统纹样图案相关的“如意纹”“同心结”“傲寒梅花”系列透过新视觉,圈了一波年轻粉,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宣传与营销,黑漆漆螺钿工作室的订单量也有了不小的起色。

对手工艺细分市场的不断研究,让王文波将黑漆漆的产品线分为私人定制作品与专业螺钿饰品。前者大多满足热爱传统工艺的高端需求客户,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善用不同的装饰效果,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后者则多为面向大众市场的入门级产品,客单价约为150元至500元之间,轻量级的产品更适合刚接触并喜爱传统工艺的人士。“当代手工艺不仅继承了传统,且在此基础上将新设计、新思维、新技术与传统工艺相互融合,产出全新的独特艺术文化产品,让新时代的人们有了更多元的艺术体验。”突破与创新的营销模式让黑漆漆有了品牌发展的驱动力,同时也让王文波感知到传统工艺不仅重在作品的多元与创新,营销模式的精进同样至关重要。

“对待所从事的手工艺始终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生产工艺和生产材料必须有严格的要求,唯有坚守品质,方能走得长远。”围绕螺钿从一而终的设计与创作,让王文波及“黑漆漆”团队近年来的创艺之路渐行渐稳,虽有波折,但所幸在一次次关于时间与工艺的淬炼以及愈发隐匿、低调地反复打磨中,螺钿缓缓释放出漆与光的迷人气质,微微透亮的手艺蓝图正徐徐展开。

猜你喜欢
螺钿文波大漆
大漆世界:变·通
——2023湖北漆艺三年展作品选
一群“蟑螂”
螺钿镶嵌工艺概述
分析漆器中的螺钿镶嵌
Structural,mechanical,electronic properties,and Debye temperature of quaternary carbide Ti3NiAl2C ceramics under high pressure:A first-principles study∗
武术研究是什么
蒲美合作品选
花梨木嵌螺钿玉石人物图顶竖柜
陈文波作品
大漆大人大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