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彩映硖石 针锋绝江南

2024-05-16 15:39刘海军
中华手工 2024年1期
关键词:灯彩技艺针刺

刘海军

以针代笔,以灯映画

“我不仅是一位非遗传承人,也是公司工艺部负责人,现在正忙着设计一些新的灯彩作品,同时,还要安排公司新一年的工作计划和生产任务。”元宵节刚过,硖石灯彩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杰又开启了新一年的“轮轴”模式。

孙杰所在这家企业是隶属于海宁市文旅公司的海宁花灯会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他的工作室就位于公司二楼。一间宽敞的办公室里,台灯下的孙杰戴着眼镜正伏在书桌前为新设计的画稿上色。书桌上摆满了画稿、笔洗、笔筒、剪刀、美工刀、尺子以及各种长短不一的画笔。身后书架上则是各种有关设计、绘画、手工艺、传统文化以及灯彩的书籍,例如《名家线描图谱》《题图题画》《中国京剧脸谱》《中式插花艺术》《传统木雕谱图》《黄秋园画集》以及一些已经完成或未完成的设计草稿。可以推测,出自孙杰双手的那些让人惊叹的灯彩作品,其设计灵感多半来源于此。

从工作室里堆满的各种画稿可以看出,从业已有30多年的孙杰每年都会设计制作或创新很多硖石灯彩作品,直到现在出自他手的作品早已不计其数,例如“品字亭灯”“龙舟灯”“八幅塔灯”“文辉阁灯”“壶瓶灯”“礼品灯”等,并凭借这些优秀作品荣获不少奖项,例如首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特等奖、第四第五两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会金牌奖、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银奖等,部分作品还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浙江省嘉兴市博物馆、台湾省高雄市历史博物馆以及新西兰奥克兰市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尽管后来他制作出不少巧夺天工的惊人之作,但最让他难忘的还是在1995年跟恩师——灯彩艺术大师孙惟君合作完成的作品《猪篮灯》。这件作品尺寸不大,也就70厘米左右,一个精致的小花篮里有8只拳头般大小的小猪,并且还能通过转动装置使其上下跃动,十分有趣,再配上精美的花篮灯,很是惹人喜爱,最是适合节日欢庆的氛围。这件作品在当年的中秋灯会上,一经亮相就引来了观众的一致赞赏。“可惜后来直到恩师1998年离去,这件作品成了我和恩师合作的唯一一件作品,也是我今生最难忘的灯彩作品。”

提到灯彩,大家可能更为熟悉的是体量更大、气势恢宏的秦淮灯彩或自贡灯会,虽然硖石灯彩没那么气势恢宏,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在孙杰看来,前者是在彩灯骨上裱糊各色绸布用于装饰,并伴以一些绘画内容。随着新材料的出现,现在又运用了很多写真喷绘材料,所以在没有灯光透射的情况下,色彩依然丰富华丽。且其多以大型作品为主,表现内容更为丰富多样,如人物山石、亭台楼宇、花鸟萤虫及现代动漫等都是其表现主题。然而硖石灯彩则不同,其色调以素雅为主,体现内容多是亭台楼阁、宫灯等传统元素,尺寸也以中小型为主。从小到握于手心的茶壶灯、花瓶灯到2米多长的龙舟灯,最大的作品也未超过3米。孙杰于2022年制作的一件高达2.1米的作品《华灯溢彩》,已经算是近几年难得一见的大型灯彩了。“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区别,硖石灯彩是运用大量的针刺画片进行装饰,由于每一幅针刺画只彩绘其人物或花朵等重点部分,而相辅的山石、枝叶、桌几等则用绣花针‘以针代笔进行针刺,所以在灯彩内没有光源的情况下是无法看清针刺画作品全貌的。这就是硖石灯彩跟其他灯彩最大的区别,也是硖石灯彩的独特魅力。”

叠玉千丝类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

“叠玉千丝类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南宋诗人范成大曾在《灯市行》一诗中如此盛赞硖石灯彩。硖石灯彩因发源于钱塘江北岸的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硖石镇(现为硖石街道)而得名,其制作精巧、细腻秀丽、玲珑剔透,尤以针刺工艺造就的精巧细美的花纹独树一帜,令人称道。早在唐代唐僖宗乾符年间就已誉满江南,至宋代更是被列为朝廷贡品。到了清代,随着节庆灯彩游园活动日渐繁盛,“斗灯”成为这—节庆活动的“压轴戏”,这也就促使了不少能工巧匠设计出别具一格的硖石灯彩,从而大大促进了硖石灯彩制作技艺的发展。

“硖石灯彩制作技艺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八字技法,这是我的恩师孙惟君先生用一生的制灯经验总结出来的,每一种技法里面又包含很多小的技艺,所以都有一定难度。”谈到硖石灯彩制作,孙杰的话匣子就自然打开了。他所说的“八字技法”包含画、拗、刻、扎、针、裱、糊、结8种主要技法,但在他看来,其中最难掌握的要数“画”“拗”“针”这3步。

硖石灯彩以“针刺花纹,以灯映画”堪称“江南一绝”,这第一步就在这“画”字上。一件精妙入神的灯彩作品通常由10多张针刺画片组成,画面所绘内容多以历史人物、吉祥花鸟、山水风景等为主,创作者不仅需要有好的工笔画技艺外,还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典故、四季花鸟等有一定程度的研究,用孙杰的话讲,“‘画其实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该如何用一张小小的针刺画片来讲述画里画外的故事”。

“拗”又叫“拗彩”,就是用特定的工具将以彩色铝箔纸包裹好的铁丝或铁皮拗成栏杆、屋脊、花朵、窗花等装饰部件,再组合成亭台楼阁、灯笼、花船等的一种技艺。这个过程繁杂乏味、耗时耗力,不仅要求精确,否则难以拼接,而且对创作者细心和耐心都是极大的考验,用他们的行内话说,“要甘于坐冷板凳”。

“针”就是针刺工艺,这一步可谓是硖石灯彩的灵魂,也是每一件灯彩作品制作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艺。制作时,孙杰需要运用大小不等的各种缝衣针以“勾针”“排针”“破花针”“散针”“乱针”“补针”等不同针法对每一件作品的内容进行精雕微刻,要求精、细,针刺密度达平方厘米18到32孔,如此下来,一件好的灯彩作品针孔可达上百万个,要用少则三五天、多则数月才能完成,而一名新人要完全熟练掌握这门技艺,通常需要3到5年。一件好的针刺画作品,可以通过灯光呈现出惟妙惟肖的立体画面,显示出玲珑剔透的硖石灯彩特色,给人以传神之感。

留住“人情味”

作为浙江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硖石灯彩的传承发展一直是孙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2014年,位于海宁市硖石街道的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开街,他就将工作室搬到了其中更有灯彩艺术氛围的南关厢江南灯彩艺术街。在这里,他不仅开办了老年灯彩制作培训班,还跟其他工作室一起承担了街区的灯彩布置,每到年假节庆,就能看到他忙里忙外的身影,虽然辛苦,但也乐在其中。

“自2012年起,我就专注于对硖石灯彩的创新,以硖石灯彩的核心技艺‘针刺画片为主要题材,先后创作了台灯、壁灯、台屏及小夜灯等一系列的实用型作品,希望以此推动硖石灯彩由传统的展演形式向小型轻便的实用型改變。这主要得益于现代发光灯源的巨大变化,从烛火照明到现在的LED灯珠、灯带和超薄的导光板,让硖石灯彩有了更多更灵活的表现方式。”除了孙杰提到的作品功能性变化,硖石灯彩在制作技艺上也发生了明显改变,从传统的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金石、刺绣等艺术门类,发展到现在融入了更多现代科技,成为融声、光、电及建筑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手工技艺。

除了设计上的变化,在制作工艺上,硖石灯彩也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在部分工艺上实现了机械化,例如运用电脑制图、激光雕刻、彩色打印等现代科技,不仅更为精确、高效,还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此外,还对花瓶灯、茶壶灯等的设计制作进行了革命性变化,即用塑模替代了以前的铁丝骨架,不仅尺寸更加规范,制作时间和成本都得到大大缩减,而且定价也更为亲民——小型的花瓶、茶壶灯售价为100多元,这就为硖石灯彩进一步走向大众生活奠定了基础。当然,对于用于展演、陈列或收藏的精品灯彩制作,我们仍旧坚持采用传统的纯手工制作方式,保留住这份“人情味”。

“为了进一步提升从业者的技艺水平,以及让更多人认识了解硖石灯彩,在海宁市非遗保护中心每年都会举办免费的灯彩教学课程,每年3季,每季12课时。此外,还有非遗进校园、非遗下乡等文化活动,并在部分中小学设立灯彩教学基地,我也长期在学校和文化馆担任授课老师。”从目前的传承情况看,硖石灯彩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现在海宁拥有各级非遗传承人近20人,其中含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名。这自然离不开海宁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且每年都对传承有一定经费补贴。“但也能从中窥见一些问题,因为硖石灯彩毕竟是一种区域性很强的民间工艺,不似那些具有广泛应用和实用性的手工艺品,市场发展前景有限。所以,作为非遗传承人,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如何以全新的设计思想去打破区域性的界限,让硖石灯彩作品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实用性,让更多人喜欢或参与到硖石灯彩的传承工作中来。这是我们当下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灯彩技艺针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衰落与突围:佛山灯彩传承发展的路径探析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何氏灯彩,百年传承
——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灯彩”代表性传承人何伟福访谈
Surgical method choice and coincidence rate of pathological diagnoses in transduodenal ampullectomy: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新路径
——以海宁“硖石灯彩”为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