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线课程内容与呈现形式的匹配原则

2024-05-17 02:53陈亦炼
科教导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语词学习效果课程内容

陈亦炼

(湖南开放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一个好的在线课程应该是内容与呈现形式的完美结合,如何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是在线课程建设中应重点研究的课题,也是提高在线课程质量的基本要求。匹配理论最早用于大学招生和婚姻等匹配问题[1],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提升到现在的双边匹配理论[2],我们认为该理论在在线课程建设中同样适用。在线课程根据不同内容选取不同的多媒体呈现形式就是一个匹配问题。

1 在线课程内容与呈现形式匹配的三个层面

在线课程内容与呈现形式的匹配主要体现在类型匹配、通道匹配、技术匹配三个层面上。

1.1 类型匹配

类型匹配是对在线课程内容与多媒体呈现形式进行科学分类后,根据各自的属性与基本特征进行匹配。

在线课程内容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分类,按知识类型一般将其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美国著名教育和心理学家布鲁姆进一步将知识定义为四个维度: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3]。按课程性质一般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时,还可以按教学设计项目和学科专业进行分类。

多媒体呈现形式的分类也有不同标准,从表征形式分,有语言、文字、图表、图像等;从技术形成视角看,有录屏、实拍、动画制作等。迈耶列举了多媒体的多种呈现形式,如屏幕文本、解说的言语、静态的图表、动态的图像、演讲式言语、投影图或录像式图像等[4]。

在线课程建设一般都是课程主讲教师与多媒体设计师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多媒体呈现形式。根据教学内容或学习目标的不同,分别采用了动画展示、圆桌会议讨论、采访、教师讲授、教师讲授+屏幕录制/PPT展示等形式[5]。运用双边匹配理论对在线课程内容与呈现形式类型进行匹配,就是从课程的知识维度、教学设计项目、课程性质、学科专业等方面与多媒体的各种呈现形式进行配对,再根据双边匹配理论和在线课程内容与呈现形式的类型特征,通过理论分析推导或实验检验其匹配程度。如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分别与课堂实拍、选景外拍、动画模式、访谈模式、录屏模式、基地PPT模式等进行配对[6],并分析或检验其匹配度。

1.2 通道匹配

通道匹配主要是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从人类信息传递与加工通道的视角研究其与在线课程内容及呈现形式的匹配。迈耶把多媒体定义为用语词和画面共同呈现材料,而语词包括打印文本和讲话等言语形式,画面包括静态图像(如照片、地图、图表等)和动态图像(如录像和动画等)。他认为人类信息加工系统包括视觉/图像加工和听觉/言语加工双通道,视觉表征与听觉表征材料有单独的信息加工通道,但一条通道的信息通过转换表征方式可以在另一条通道得到加工。

通道匹配就是在线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其呈现与学习者的信息传递与加工通道相匹配。在线课程可以授课、演讲、讲解、问答互动等语词形式呈现,以视频、列表、图片、动画等画面形式呈现,以课件、字幕等文字形式呈现。将这些呈现形式与听觉/言语和视觉/图像通道进行配对,再运用双边匹配理论对其匹配度进行分析。如一组程序性知识以讲授、讲解、问答互动等呈现形式与听觉/言语通道进行配对,以视频、动画、图片等呈现形式与视觉/图像通道进行配对,以课件、字幕等文字呈现形式转换与视觉/言语通道进行配对,再分析其匹配度。在多媒体环境下,更多的是两种以上的呈现形式。如语词+画面、语词+文字、画面+文字等,根据双通道原则,语词+画面的匹配度会高些,语词+文字次之,画面+文字只用视觉通道,不符合双通道原则,匹配度低些。

1.3 技术匹配

技术匹配就是通过多媒体的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在线课程内容与呈现形式的匹配。由于技术匹配涉及的内容较多,在此,仅对视频制作技术方面的某些匹配问题进行探讨。

1.3.1 教师画面呈现的匹配

运用双边匹配理论,将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师画面呈现在位置、大小比例、动作手势、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配对,研究其匹配度是技术匹配的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社会存在感理论,大比例的教师形象可以清晰地传达手势、眼神和面部表情,激活学习者的社会反应。在线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教师仪态呈现的,与大比例教师形象的匹配度更高。而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小比例的教师形象包含较少的干扰线索,占据较小的注意力资源。因此,不需通过教师仪态呈现的在线课程,小比例教师形象的匹配度更高。有研究表明,在陈述性知识教学视频中加入教师形象不会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在程序性知识教学视频中加入教师形象会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影响其学习成绩。无论是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视频,教师形象间断呈现的在线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要优于持续呈现[7]。

1.3.2 与图片和文字呈现的匹配

在线课程视频制作中,教学内容与图片和文字呈现的匹配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匹配问题。两者空间的分离与接近会影响学习效果。屏幕上相对应的语词与画面邻近呈现比隔开(分离)呈现能使学习者学得更好。有研究表明,两者接近组比分离组在问题解决的迁移测试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多68%。教学内容与相关图片与文字的同时呈现与继时呈现也会影响学习效果,即对应的语词和画面同时呈现比继时呈现能使学习者学得更好。有研究表明,同时组比继时组在问题解决的迁移测试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多60%[8]。

1.3.3 视频制作其他技术性匹配

在线课程色彩、背景环境的匹配,在技术上也是有讲究的,要根据课程内容搭配不同色调。为了减少学习者的外在认知负荷,在课程背景环境的处理上,要尽量保持背景简洁,避免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在线课程制作中,恰当运用嵌入问题进行学习效果测试,采用线索指引来引导学习者关注学习重点内容,都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2 在线课程内容与呈现形式匹配的基本原则

在线课程内容与呈现形式进行匹配,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2.1 内容主导原则

在线课程内容与呈现形式的匹配不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相互选择,而是在线课程内容居于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对呈现形式的选择,即内容居于主导地位。

根据内容主导原则,团队在进行在线课程建设时,课程内容设计人员在团队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多媒体呈现设计人员要认真研究课程内容,与课程内容设计人员进行充分沟通,根据课程特点,选择最恰当的呈现形式与之匹配。同时,课程设计人员也要尊重多媒体呈现设计人员的意见,认真研究多媒体呈现形式的特点,共同确定多媒体呈现类型,在此基础上确定或修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接受多媒体设计人员对多媒体技术手段的选择。

2.2 通道畅通原则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必须保持在线课程呈现的信息与人脑信息传递和加工(即认知)的两个通道对接畅通无阻。第一,开启两个通道的信息呈现。正如迈耶所说,两种通道比一种通道能够呈现更多的材料——就像两条车道比一条车道能一次性通过更多的车辆一样。同时,语词和画面虽然互不相同却可以互相补充,并且学习者在心理上整合视觉表征和言语表征时,良好的理解才能产生[9];第二,选择既能更好呈现课程内容信息,又能更好与学习者认知通道对接的呈现形式。因为学习者的认知通道与语词、画面、文字信息的对接是有选择性的;第三,选择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能够刺激学习者感觉器官的信息材料,使学习者的感觉通道活跃起来,加快信息传递与加工速度;第四,减少不必要的信息呈现,做到无关文字不呈现,无关画面不呈现,无关声音不呈现,降低学习者的外在认知负荷;第五,课程内容设计结构简单,聚焦要义,以降低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负荷。

2.3 技术相宜原则

在进行技术匹配时,要综合考虑影响技术匹配的各种因素,选择匹配性最合适的相关技术。一是及时学习和掌握多媒体新技术,在进行技术匹配时,对于在线课程内容稳定、更新速度慢的基础课,选择新技术可以延长课程的使用周期;二是对多媒体技术领域有全面、基本的了解,对各项技术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确保在技术匹配时有广阔的选择空间;三是将技术的成熟性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不盲目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因为成熟的技术可以减少匹配的风险性,增强实现的可能性,节约建设与学习成本;四是了解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更新周期,在进行匹配选择时,充分考虑技术更新周期与课程使用周期的一致性。

2.4 经济实用原则

在线课程内容与不同呈现形式匹配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在不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低成本的多媒体呈现形式。一是对各种多媒体呈现形式有一个成本核算,一般来说,不需要动用大型设施设备和专业团队,其成本比较低;而需要动用大型设备进行摄影摄像,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安排布置环境背景,或是运用许多实验实训设施进行现场演示,建设成本会高一些;二是对在线课程内容可以匹配的多媒体呈现形式进行筛选,并对不同呈现形式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在保证应有学习效果的前提下,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较简单的课程可以匹配简单的多媒体呈现形式。而对于一些内容多,教学手段复杂的课程,则需要多种多媒体呈现形式来匹配;三是进行在线课程与呈现形式匹配时,坚持经济实用原则,将成本问题作为选择在线课程多媒体呈现形式的重要因素,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华丽和呈现形式的多姿多彩。一般课程动用大型设备呈现的效果更好,但是,在不影响学习效果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选择低成本的呈现形式。

2.5 综合评价原则

对于在线课程内容与呈现形式是否匹配,匹配的程度如何,其评价标准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一些理论标准,也包括一些实践标准。主要有学习效果标准、认知负荷标准、社会存在感标准、学习沉浸标准、学习满意度标准、课程吸引力标准等,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手段。陶彦通过实验研究比较四种不同类型(操作录制、操作录制+教师、图文解说、图文解说+教师)的教学视频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效果、学习者认知负荷、社会存在感、学习沉浸的影响[10]。刘鹏程通过文献研究法确定影响视频学习效果的四个因素,分别是社会存在感、认知负荷、学习满意度和学习成绩,依据四个影响因素建立MOOC视频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11]。云虹、王思懿通过学习者群体观看行为的视频吸引力模型构建,提出将视频吸引力的评估指数作为课程质量的评估参考依据,用于评价不同课程的视频质量[12]。

运用双边匹配理论对在线课程内容与多媒体呈现形式的匹配进行探讨,是一个新的尝试,本文提出一些初步设想,期望引起各位同仁的重视,并将研究引向深入。

猜你喜欢
语词学习效果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从文化理据看英汉语词翻译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