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OBE”理念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研究

2024-05-17 02:53
科教导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物流

冯 淼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成果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目标,强调能力本位、素质提升,注重教、学、做一体化培养,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和发展理论。本文在研究相关教育理论、教学质量评价相关政策文件和课程教与学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互联网+OBE”理念的课程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和17项二级指标,通过不断深化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提升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1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1.1 评价主体参与不均衡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评价主体虽然涵盖各利益相关方,但各评价主体参与的形式与程度各不相同,整体呈现出不均衡性。学生课程目标达成度取决于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加之高校扩招导致的班级容量越来越大,给任课教师带来更大压力和更多工作任务,实际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形式大于内容或者参与的形式单一、参与程度较低。同时,教务人员和督导人员虽然进行了跟班听课,但听课建议往往对接的是教学管理者,而未能直接与任课教师对接,教务人员和督导人员的教学反馈意见只能通过教学管理者转述给任课教师,不仅间隔时间较长,而且转述过程中还存在打折扣的问题,不利于任课教师改进教学。

1.2 评价内容设置不合理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重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而轻课程设计一致性和合理性评价。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例进行分析,近三年来物流管理专业未能根据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考核流程、考核方式、考核标准、考核指标体系等一直沿用原有的内容,所谓的课程教学改革也仅仅是教学实施方案的不断调整,在教学设计的一致性和合理性评价方面重视不够,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教学的实际状况。同时,在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中,知识目标占比相对较高,而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占比相对较低,这也违背了新时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目标。

1.3 评价方法未能体现评价的综合性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评价方法虽然多样,但未能体现评价的综合性。对教师和学生的调研结果表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还是以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虽然也有学生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但在评价过程中所占比例很小,且访谈提纲和问卷调查的内容设计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明确。对于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末闭卷考试的比例分配,一般是1∶1∶8,这也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期末闭卷考试,而对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重视不够,最终导致评价结果缺少多维数据支撑,无法体现评价的合理性、综合性,也不能真实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这种以学生学习结果为主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存在明显的弊端,亟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同时,由于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主要依靠期末闭卷考试等量化数据,评价范围相对较窄,不利于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1.4 评价结果未完全用于持续改进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虽然也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持续改进,但由于评价结果分析不够充分,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完全用于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持续改进。主要体现在:①课程评价结果的分析重整体而轻个体;②课程评价结果性材料较多,而过程性材料较少,任课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即课程目标达成度,而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③缺乏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务处并未针对任课教师撰写的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报告和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报告提出合理化意见,并强制要求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持续改进。

2 基于“互联网+OBE”理念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优化设计

2.1 课程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2.1.1 学生中心原则

OBE理念要求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么样?通过了解学生的内在真实需求,进而在确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时,紧紧围绕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学习成果获得等进行考核;在制订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实施教学时,与学生学习成果的获得有效衔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新型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式。

2.1.2 目标导向原则

在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时,要以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为目标导向进行反向设计,通过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来反映教学成效,将现实产出与预期效果相比,进而持续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2.1.3 持续改进原则

开展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持续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供参考依据。OBE理念强调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持续改进,要求在构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建立评价保障机制和明确评价周期,通过教学信息收集一教学信息分析一结果反馈一教学反思等环节,指导办学条件、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教学服务、教学保障等持续改进。因此,在设置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时,要根据评价活动的现实需求和形势变化进行优化调整和持续改进。

2.1.4 全面客观原则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只有做到全面、客观,才能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合理性。OBE理念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闭环评价模式,要求评价主体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过程是否有助于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达成。同时这种全面还体现在评价主体范围,应尽可能将利益相关方全部纳入评价主体的范围;在评价方式上,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等,按照课前、课上、课下三个环节,通过采集系统平台、任课教师、教学督导、教务人员、用人单位、学生等的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2.2 构建基于“互联网+OBE”理念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2.1 初筛评价指标和优选评价指标

在OBE理念下,突出学生学习的成果评价,初步拟定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质、平时表现在内的4项一级指标和包括基础知识、学科前沿、现代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理论、运输技能、仓储技能、搬运及配送技能、流通加工及包装技能、品行端正、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突发事故处理能力、服务质量持续改进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随堂作业、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人际关系、课堂出勤、实习反馈等在内的21项二级指标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邀请5名物流管理行业的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采用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初步拟定的4项一级指标和21项二级指标进行优选。专家组成员都认为一级指标较为合理,但二级指标划分过于详细,应将均值<4.0、变异系数>0.25的指标删除,即删除“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品行端正”“突发事故处理能力”等指标。究其原因,是由于“物流管理理论”包含了“基础知识”;“随堂作业”和“课堂表现”包含了“学习态度”;“诚实守信”和“爱岗敬业”包含了“品行端正”;“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包含了“突发事故处理能力”。最终构建基于“互联网+OBE”理念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理论知识(物流管理理论、学科前沿、现代物流技术),实践技能(运输技能、仓储技能、搬运及配送技能、流通加工及包装技能),综合素质(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服务质量持续改进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平时表现(随堂作业、课堂表现、人际关系、课堂出勤、实习反馈)。

2.2.2 确定基于“互联网+OBE”理念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

同样邀请上述5名物流管理行业的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采用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量化赋分,最后构建判断矩阵进行权重赋值,以明确各评价指标对教学质量评价的影响程度。分别计算每位专家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打分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权重:一级指标:理论知识(0.4854)、实践技能(0.3050)、综合素质(0.1542)、平时表现(0.0554);二级指标:学科前沿(0.0689)、现代物流技术(0.1341)、物流管理理论(0.2825)、运输技能(0.1254)、仓储技能(0.1230)、搬运及配送技能(0.0310)、流通加工及包装技能(0.0257)、诚实守信(0.0411)、爱岗敬业(0.0648)、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0.0146)、服务质量持续改进能力(0.0089)、信息处理能力(0.0247)、随堂作业(0.0096)、课堂表现(0.0217)、人际关系(0.0041)、课堂出勤(0.0061)、实习反馈(0.0140)。

3 结语

基于“互联网+OBE”理念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其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项一级指标权重占比较大,充分说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应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习得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二级指标中现代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理论、运输技能、仓储技能权重占比较大,符合一级指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权重占比较大的情况。

以“互联网+OBE”理念为指导构建的课程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一体化过程进行研究,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学习所得、目标成果达成度,改革用分数衡量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机制,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制订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制度和保障制度,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有机结合,将教师评价、教务部门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规范性、严谨性、科学性、合理性,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凸显了教育教学实绩,体现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和新路径。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物流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