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2024-05-17 02:53许冬梅
科教导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中华英语教学传统

许冬梅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是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中国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中国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英语教育的国内外背景发生巨变,英语教学不只是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学习者用英语弘扬本土文化的能力。文章分析了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策略,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高职英语教学中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1.1 是塑造国际人才的关键要素

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跨文化交际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在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和军事实力,文化软实力也尤为重要。具有自信的文化,能够表达自身的价值观念,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为自身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英语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语言技能的培养,还要关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其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和战略思维,为其未来在国际舞台上立足奠定基础。

1.2 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而人才培养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关键。大学生是未来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主力军,是承担国家文化形象塑造、文化传播的生力军。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让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技能的同时,深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将中国独特的文化元素传递给世界,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作出积极贡献。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所在,是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既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石,学生提升文化自信的过程,实际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研习的过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能让学生在比较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

2 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导向与文化融合失衡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却忽视了文化的融合。英语已成为现代职场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在职场中的实际应用,鲜有文化元素的引入,更谈不上深入研究,职业导向与文化融合失衡。这种失衡导致英语教学过分强调实用,忽略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当前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对自己的文化根基了解不足,难以在国际交流中展现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影响了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综合竞争力。

2.2 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

目前,英语教学主要关注西方文化,倾向于传授西方国家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而未能满足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学习需求与渴望,在英语学习中学生难以找到自身文化背景相关的内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普遍。此外,英语教学过分局限于教材,强调教学要“源于教材,忠于教材”,不可“脱离教材”,未引导学生积极用英语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在英语表达中难以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也缺乏实践运用的机会。外语学习不应只是了解西方文化,还应理解本民族文化,并运用英语进行对外传播。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发生脱节,这种脱节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无法充分表达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2.3 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不足

现如今,各种先进的学习平台能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学习环境,现代教育技术可为英语教学提供更多元的教学资源,如音视频资料、在线文献、互动学习工具等。但高职英语教学对这些平台的运用并不充分,学生无法获取丰富的文化资源,限制了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对文化的感知,制约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的策略

语言具有文化属性,文化自信视域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需从课程思政理念入手,正确指引教学方向,为教学内容、方法提供内生动力。

3.1 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守正教学方向

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高职英语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领路人,教学中除了传授英语专业知识外,还需加强学生对于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此外,高职院校在强化英语教师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对教师在文化自信整体化、系统化理论等方面进行培训与考核,形成推动力,保证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帮助教师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坚定政治信仰、提升文化自信。

3.2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优化教学内容

英语课程内容是承载英语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重要载体。当前高职英语课程内容以英美文化为主,本土文化极其缺乏,亟须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引入,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博大。备课阶段,英语教师可通过查找文献和相关书籍,深挖蕴藏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资源,如中华传统节日、中国的风土人情、古诗词、书法、中国武术等,提取其精髓,然后精心设计导入语,使之与英语教学内容自然衔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提供广阔的空间;授课阶段,英语教师可设置不同的教学主题,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差异性对比,尤其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详细阐述。教学设计应涵盖历史、文学、艺术等传统文化的内容,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体系。教学中加入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内容,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将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元素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通过学习古典的水墨山水、花鸟画,让学生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美感;课程结束,教师布置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中英文阅读任务,形成“课上+课下”一体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此外,测试环节可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考查,促进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3.3 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实践

在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成功融入的关键,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能使高职英语教学更生动有趣,实现文化的深度融入。①情景模拟教学: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教师可在英语课堂上设置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绪场合,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愉悦宽松的情境中实现英语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功底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该教学方式既能锻炼学生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感染力。②项目式教学:可让学生参与“文化创意设计项目”,通过合作设计文化衍生品,如中式茶具、书法艺术品等,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③讨论式教学: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中西文化对比小组讨论”,分享中西文化差异,使之用英语表达其观点,并展开讨论。④合作学习: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沟通、合作,共同负责,从而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其思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实践,这样的学习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之更擅长用英语传递本土文化。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育文化自信,应强化教学实践。英语教师在讲解英语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组织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外进行拓展,以日常教学形式强化其实践力,以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的文化和语言学习体验。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自办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并加大宣传,带动更多的学生、教师参与,使其在实践中切实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本校师生的文化自信。

3.4 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拓展文化融入途径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数字技术已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之变得更便利、高效和智能化,数字化时代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亦不例外。数字化时代,英语教师应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参与互动、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开放性的在线学习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如MOOC慕课网站、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等,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信息源,以多种形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可在学习平台上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微电影”,电影是灵动的文献,其通过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积极乐观人生态度,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其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教师还可通过数字化图书馆,查阅并收集英文版的中国文学经典,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通过在线阅读,提高其英语阅读能力,帮助其领略中华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深入体验中华文学之美。

猜你喜欢
中华英语教学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