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早期筛查与预防的研究进展

2024-05-17 04:10逄晓
系统医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阴道镜细胞学涂片

逄晓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妇幼保健院,山东青岛 266400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1],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女性每年因宫颈癌死亡的人数达20万。研究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积极预防HPV感染、早期发现高危型HPV感染和及时诊断并治疗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筛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和早诊率有了很大提高。

1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

宫颈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宫颈癌无明显症状,很难发现,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分泌物增多,或伴有下腹疼痛等。宫颈癌早期阶段往往无症状,约70%的女性在40岁以前曾感染过HPV病毒。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明确的宫颈癌发病率以及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然而,刘娜等[2]研究显示,近年来,受性行为开放等因素影响,宫颈癌的发生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且患病群体的年龄趋于低龄化。林慧等[3]报道显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在西北地区(如新疆、西藏等)女性中,16型和18型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何路路等[4]发现,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优势与临床价值。目前,宫颈癌筛查方法有很多,如液基细胞学联合HPV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测等,其中液基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因其检出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已经成为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王青元等[5]发现,多克隆抗体(High Mobility Group AT-hook 1, HMGA1)、可溶性白细胞抗原G(Souluble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 sHLA-G)、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恶性程度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癌早期筛查效能。刘航等[6]发现,HPV检测和TCT联合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有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宋金娜[7]发现,在检查早期宫颈癌以及宫颈癌前期病变的方法中,HPV、TCT结合阴道镜检查能够提高宫颈癌及早期宫颈癌病变检验的准确率。在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方面,国内对宫颈脱落细胞病理学诊断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Xiao M等[8]在研究中提出,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约有15%~30%的女性一生中曾患宫颈癌。T RV[9]在研究中提出,宫颈癌主要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而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Karthikeyan KPS[10]认为HPV检测方法因其简便、经济、特异而成为目前宫颈癌筛查最重要的方法。尽管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PV检测在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方面的有效性,但仍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在全球推广HPV检测。

3 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方法

宫颈癌前病变(Prostatus Hypertensive Disease,POD)是一个复杂的临床概念,涉及子宫颈病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等不同阶段。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主要通过细胞学、HPV检测、组织学诊断、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

3.1 HPV检测

HPV检测是目前诊断宫颈病变最有效的方法,具有灵敏、特异、无创等特点,也是宫颈癌筛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国推荐以高危型HPV(HPV-16和HPV-18)为筛查指标,如果连续3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则可排除宫颈癌前病变的可能。对于筛查后仍有可疑的病例,需要进一步做病理检查以确诊。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广泛,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与未筛查女性相比,HPV阳性的女性其宫颈病变、宫颈癌发生风险、转移概率均增高。HPV检测结合细胞学筛查是目前较理想的宫颈癌早期筛查模式。在我国,宫颈癌筛查项目中的宫颈细胞学筛查和HPV检测联合筛查是目前比较有效的筛查模式。以美国为例,针对人群采用CIN筛查+TCT检查,针对高危人群采用HPV检测+TCT检查。在我国,多项研究发现,无论采用何种筛查模式,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未筛查女性。例如黄玉静[11]认为HR-HPV联合宫颈细胞涂片在宫颈癌筛查中应用价值较高,有利于早期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张霞等[12]认为,在健康体检宫颈癌筛查中,TCT与HPV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戎春宇等[13]认为,进一步明确HPV不同基因型的致病风险对优化多基因型HPV筛查的后续管理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在我国应用联合筛查模式。

3.2 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测

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测是指对可疑的宫颈病变进行活检,取可疑组织送病理检查,这是一种简便、快捷、经济的诊断方法。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涂片、细胞涂片及细胞刷。涂片阳性率较低,且阳性诊断正确率仅为60%~70%,且容易产生假阴性。细胞涂片与细胞刷阳性率均较高,但阴性诊断正确率较低。涂片、细胞涂片及细胞刷结果均为阴性,说明未发生癌变,仍可继续观察。与传统的巴氏涂片法相比,涂片、细胞刷检查不需要任何特殊设备,操作方便、快速、安全,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3.3 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

罗学芹[14]认为,薄层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宫颈病变的筛查率,并有效地降低了假阴性率。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通过对宫颈的涂片进行检查,并与宫颈癌早期筛查的临床实践相结合,以确定是否存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或癌。宫颈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宫颈病变的金标准。杨磊等[15]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癌筛查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HR-HPV分型检测、TCT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HR-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中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对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建议在20~29岁首次TCT检查,30~65岁每3年进行1次TCT检查。

3.4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宫颈癌预防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宫颈癌预防取得了长足进步。

3.5 影像学技术

刘勇[16]认为,宫颈癌患者采用MRI影像检查,组织分辨率高,可以为临床分期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和应用。陈小霞等[17]认为,基于PET/CT的影像组学模型对LACC放疗敏感性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赵芳等[18]认为,P16表达与HR-HPV致癌基因作用直接相关,有很好的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预测能力,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具有上述的诸多优势。影像学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宫颈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CINⅠ/Ⅱ/Ⅲ级患者,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通过宫颈活检标本病理学确诊。此外,宫颈癌筛查中也包括宫颈癌早期筛查、筛查技术的评价、宫颈癌筛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性传播疾病增加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检查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4 展望

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是一个持续而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早期筛查和预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宫颈癌早期筛查主要是基于细胞学检查的阴道镜检查,但该方法在早期发现癌前病变上存在一定缺陷。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未来有望通过对大量临床数据的分析,建立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模型,实现基于高危人群HPV感染状态和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的综合预测,最终达到早期发现宫颈癌并进行及时治疗的目的。刘思含等[19]认为,在未来对本地区医疗信息总结,并结合实际工作因地制宜地选取筛查方式,最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应为全体妇产科医生的共同目标。

综上所述,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且在发展中国家更为常见。在宫颈癌早期筛查方面,目前有较多的研究发现,单纯性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对于我国而言,子宫颈癌高危人群仍需进行定期筛查。在进行筛查时,除了要考虑筛查成本和效率外,还应重视对筛查对象进行健康教育。此外,宫颈癌的预防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引导,也需要人们积极主动参与和配合。

猜你喜欢
阴道镜细胞学涂片
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术的护理配合及健康教育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不同类型转化区对阴道镜诊断的影响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阴道镜检查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阴道镜宫颈活检联合LEEP术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评价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180例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