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2008-07-11 10:19程慧英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8年3期
关键词:题组分层数学知识

程慧英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结合学习外校先进经验,特别是邢台市的教改经验,探索了一条“班内分层教学”的新路子.班内分层教学就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

一、对学生分层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教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把班内学生分成A、B、C三个组.分组情况单独通知每个学生,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对教学内容分层

数学知识是由数学问题构成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手段.因此,无论是新知课、习题课、复习课还是讲评课,都离不开数学问题的解决.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即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班内分层教学除把学生分层外,还要把教学内容分层.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组题,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大高潮;另一方面是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几个小题之间分出层次、拉开档次,又形成几个由低到高的小高潮.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这样用题组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解每组题时,要求A组学生解低档题,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解中档题;争取解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解题、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学困生也有用武之地.通过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

三、指导学习方法

班内分层教学利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整个课堂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解不同层次的习题,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思维的积极或受阻情况随时调控.这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渠道就不再是主要靠听,而是靠解题.一方面凭借已有知识解决相应问题,另一方面是利用已获得的认知结构去掌握新的知识,从而扩充原来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指导学生适应这样的教学.

四、班内分层教学的优越性

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班内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问题.由于在教学中对学困生实行“低起点”教学,自然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其自卑和落后的心理,为实现学困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教学活动层次由低到高的开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内分层教学是通过题组,把本节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分解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解题,自然地学习了所要学的数学知识.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显然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自然地、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3.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班内分层教学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达到因材施教.这里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教师的调控,即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各层题目与各层学生之间的关系.一般说,在学生按层次解了相应题目之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由低到高地解决各层问题.在解决低档题时,虽然B、C两组学生没有做,但他们完全可以在A组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快速反应,在短时间内拿出解题决策并迅速给出正确答案.这样就自然地训练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同时A组学生回答了简单问题,坚定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又为他们解中档题打下了基础.在解决中档题时,由于A组学生刚解了基础题,稍加努力就可以解决中档题,这样就容易激活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C组学生此时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因为他们要快速解决中档题也不是十分轻松的.每节课的重点就在于解决中档题.这是要求大多数学生都应掌握的层次,也是联系A、B、C三组学生思维的纽带和桥梁.在解决高档题时,教师根据内容和学生思维状况适当处理,尽量使A、B两组学生能够够得着、受启发,又使C组学生有所得,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班内分层教学整个课堂自始至终三个层次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困生由于起点较低,容易入手,他们根据自己的程度解题并且随时都可以蹬上新的台阶.

班内分层教学有很多优越性,但也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首先是一个班学生程度不同,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控制,使各层学生互相激励、启发,而不是互相干扰,难度较大.其次是增加了教师备课难度.对同一个教学内容,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工作量也是很大的.所以说班内分层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为广泛推广增加了难度.

猜你喜欢
题组分层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雨林的分层
商榷这道商榷题的修改题组
以“题组”为抓手,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