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体系下中国企业竞争力研究

2009-01-11 07:39张正博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1期
关键词: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品牌建设

张正博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全球价值链体系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对企业竞争力产生的影响。文章指出,中国企业应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中国企业 竞争力 品牌建设

新世纪世界生产体系的突出表现在于,分布于不同国别和区域的生产过程出现了以全球价值链体系为纽带的生产状态。全球价值链包含了世界范围内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为创造并实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直至回收处理等全过程的跨企业网络组织,全球价值链的内部可以完成所有参与生产销售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的分配(张辉,2004)。全球价值链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活动进行分工组合,使得各个生产主体的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

全球价值链带动了世界经济领域中的生产要素的流动,以资本、劳动和技术为代表的生产要素在全球价值链的内部以及不同的全球价值链之间流动,促进了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世界范围内产品和服务的交易量得到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大国和全球投资的重要地区,这一地位的取得表明我国经济体系已经深刻而全面地进入了全球价值链体系。

全球价值链体系下的企业竞争力表现

在中国经济进入全球价值链体系的同时,作为经济发展中微观主体的各类企业也随之全面进入了全球价值链体系。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的竞争优势之一来自于公司的战略和竞争能力,而公司的竞争能力取决于国内的竞争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决定了中国经济的竞争能力。目前,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将不仅仅取决于企业所处国内环境中的竞争能力,而且还取决于企业所在的国际环境尤其是企业所处的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能力。

全球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对于产业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了有效的产业内分工。全球价值链在生产领域对于众多的产品进行了有效的产品分解,并且在产品分解的过程中实现了资源和要素的合理配置。经济要素如资本、劳动、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价值链当中的流动,从总量上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从流动的形式来看,表现为要素的流动方向、流动总量、流动的形式主要受到全球价值链当中处于高端的企业即“链主”的影响,“链主”的战略决策影响了其所在价值链上的生产要素的流动。价值链“链主”基于其自身核心能力以及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可以实现对于价值链中的企业以及企业所在地区的生产要素的整合。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企业即便对于自身的生产要素有一定的支配权,但是必须接受来自“链主”对于这些要素的整合。

在全球价值链的运行过程中,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结合在价值链的背景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些生产要素的流动相比最终产品的贸易时代要更加频繁,全球价值链链条上各层面参与者之间的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提高了参与者使用生产要素的效率。从资本的流动性来说,处于低端价值链节点的企业相比过去得到了更多的生产性资本,利用了自己相对数量众多的劳动力。从技术的获得来说,虽然“链主”型企业对于自身拥有的技术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传播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但是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企业通过对接“链主”的外包生产,提高了制造加工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获得技术溢出。但是企业品牌这一特殊的生产要素却表现出了与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不一样的流动情况。

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中国企业自主竞争力

(一)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

随着更多的中国企业全面而深入地进入到全球价值链和世界生产体系当中,中国商品的出口数量和其所占世界市场的份额正在逐步增加。中国也出现了诸如联想、华为、格兰仕等这样的身处全球价值链中的具有自主品牌的企业,这些具备自主品牌的企业都经历了为所在价值链的高端企业进行“贴牌”生产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获取了创建、维护、发展自身品牌所需要的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是,中国还存在大量的服务于全球价值链高端企业的生产型企业,由于缺少自主品牌,他们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收益不高,企业竞争力受到限制,进而也影响到了中国经济整体的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身处全球价值链的中国企业如何通过品牌建设提高竞争力,不仅对认识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和运行特点有重要意义,也可以寻找出改善中国贸易条件,提高本国资源使用效率的道路。对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品牌建设能力的问题上,Zeng and Williamson (2003,2007)、Child and Rodrigues(2005)都认为,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企业的品牌建设能力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获得了相应的能力。

在国内,有专家学者对于全球价值链中的中国企业自主品牌建设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刘志彪(2005)主要运用企业技术能力差距假设和动态演化理论,提出了中国某些有条件的企业转型经营自有品牌的可能性、基本路径和政府的政策选择问题。梅述恩(2006)从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企业集群所在区域的品牌特征出发,认为区域品牌可以汇聚产业集群的力量,并且研究了区域品牌通过整合技术路线和市场渠道促进企业集群升级的机理。姚杭永(2006)提出,要形成以集群带动优势核心企业向价值链上游前进,创建企业品牌,同时以核心企业带动地方集群发展,形成地方集群品牌的互动发展局面。许基南(2007)指出,一旦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代工企业选择了创建自有品牌的战略,就必须调整自己的经营管理体系和经营战略,提高代工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逐步使代工企业走向价值链的高端。也有学者从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过程描述了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企业自主品牌的创建过程(林昌华,2008)。

国内外学者对于身处全球价值链中的中国企业自主品牌建设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现有研究都强调了中国企业必须提升品牌建设能力,借此可以提高自己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能力,同时分别从企业内部、企业所处产业集群或地区、企业所处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展开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缺少将企业内部、产业集群或地区、全球价值链等因素整合在一起的视角,同时没有将企业品牌建设放在国内价值链(NVC)和全球价值链(GVC)双重研究背景下。

对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深入企业的案例调查是必要的。但是这样的调查必须要深入企业内部进行调研,获得一手资料的难度较大,所以现有研究对于低端企业如何获得自主品牌的过程缺少相关统计数据和产业案例、企业案例的深入分析。从那些参与全球价值链当中的生产过程希望获得自身品牌能力的企业角度出发,必须考虑的问题是,他们所处的全球价值链中已经具备较强品牌能力的领导型企业怎样看待他们获得自主品牌的努力以及获得自身品牌的能力。这一问题也涉及到全球价值链当中的“链主”型企业如何对价值链进行治理的问题,现有研究同样缺少对于身处国外的“链主”型企业的针对性调查。

(二)全球价值链下的企业品牌建设

品牌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来看,生产要素包含资本、技术、劳动等。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也提出,“生产要素是一个产业最上游的竞争条件”,他所认为的生产要素包含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以上的论述没有包含品牌的因素。可是从企业的实践来看,品牌作为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在有形和无形的层面都对于企业的生产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价值链中的高端企业通过自身的品牌获取了产品中增加值最大的部分,通过自身所拥有的品牌对所处的价值链实现了产品价值的控制,这在制造品领域尤为明显。品牌的特殊性表现在,品牌没有像其他的生产要素一样在价值链的高端和低端实现流动,即便这样的流动也是有一定的限制的。这一方面是品牌自身流动性较弱的特点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出于“链主”型企业对于品牌的重视和保护。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企业由于没有自身的品牌,只能获取产品的加工制造所带来的较少的价值。这类企业虽然从更广的范围实现了与价值链中高端企业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交换与流动,但是没有自身品牌的现实限制了他们在相关产品领域的发展,而且生产制造外包协议中的同业禁止条款也阻碍了此类企业在相关产品领域的发展。

相关研究表明,品牌建设能力能够帮助全球价值链中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和长期的全球竞争力,在不确定市场环境中更有竞争优势(Porter,1990,1996;Kotler,1999;Tybout and Calkins,2005;Lopes,2007)。Work Bank(1993,1998)认为,低端的生产企业可以通过“Learning by Exporting”即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带动本国或地区的出口,通过出口可以逐渐获得自身的市场营销能力中的品牌建设能力。Navas-Aleman(2006)认为企业市场营销水平的获得首先在于其为内部市场生产的过程,并且能够从国内的价值链转换到国际价值链的过程中获益。

(三)全球价值链下中国企业进行品牌建设的影响因素

全球价值链的运行机制决定了要提高身处价值链条低端的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必须通过品牌建设等方式在价值链上实现从制造加工的低端位置上的提升。对于全球价值链中中国企业品牌建设和企业竞争力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从全球价值链的全球视角、产业集群或地区视角和企业内部三者相结合的视角展开。从当前的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看,中国企业参与到价值链的运行过程中已经成为必然。中国企业如果不具有自身的品牌,将无法避免世界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运行过程可以提高企业的品牌建设能力,但不同产业的不同企业在创建、维护、发展自身品牌的过程中获益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是不同的。企业可以在全球价值链(GVC)或者国内价值链(NVC)中选择其中一种价值链成为建设企业自主品牌的渠道,并以此作为进入另一价值链的前提。企业实现在内外两种价值链中的品牌可以分散企业经营的风险,避免企业过于单一市场的风险。

企业所在地区和产业集群因素对于企业品牌建设有重要影响。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企业所在地区的政府因素对于自身品牌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政府不仅能够对于企业创新给予支持,还可以引导本地区产业集群形成更紧密的价值链网络,这对于选择品牌建设从国内价值链走向全球价值链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同时,企业品牌的建设还取决于所在地区是否有相关的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在诸如协调企业关系、提高所在地区整体品牌形象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产业集群的存在能够提升产业所在地区的整体品牌地位,对于产业当中的一些大企业而言,产业集群的存在可以让这些企业整合所在产业价值链的规模和效益,以此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对于价值链当中的企业而言,企业内部的战略决策同样影响到自身品牌的建设。企业自主品牌战略并不适合所有的企业,关键要看企业所能运用的生产要素总量和结构等方面是否支持企业创建、维护、发展自主品牌。企业要密切关注自身所处全球价值链内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及变动情况,结合企业内部资源的分析,在合适的时机选择自主品牌建设战略。

总之,对于在全球价值链中创立品牌的企业而言,关注全球价值链、所处产业和地区状况、企业内部资源以及核心竞争力三层次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打造自主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有效运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品牌建设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