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与企业绩效分析

2009-01-11 07:39柏露萍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1期
关键词:相互关系企业绩效

郑 敏 柏露萍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企业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由社会环境、市场环境、自然环境、企业内部环境组成的一个系统;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企业环境各构成要素以及环境与企业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它们互为环境。企业环境影响企业的绩效,但不同的环境要素影响企业绩效的路径和媒介不同。本文借用经济学的“长期”和“短期”的概念来描述企业环境和绩效的共生关系,试图论证企业环境是企业绩效的非完全内生变量。

关键词:企业环境 企业绩效 相互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资源及信息的流动愈来愈迅速并日益跨越国界。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资本、货物、服务、劳动力和信息等市场扩展到国界之外,形成世界市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能够自由流动和合理地配置。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使得企业的绩效受到愈来愈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反过来企业绩效也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只不过这一影响要明显弱于环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而且时间也要长得多。

企业环境的基本概念

管理学家们多把企业环境界定为组织的外部环境。如理查德.L.达夫特把组织环境定义为“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总体或局部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加雷思•琼斯等人把组织环境定义为“超出组织边界但对管理者获得、运用资源有影响的一组力量和条件的组合”。虽然有的学者也提出了“内部环境”的概念,但其未对企业内部环境及其内容做出明确的界定,并且缺乏对内部环境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作深入具体的分析。乔治•斯蒂纳在《企业、政府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了“企业内部环境中的利益相关方”图式,即把雇员、经理、所有者、董事会作为企业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席酉民在《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一书中指出“企业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讨论企业内部的氛围、企业组织制度和政策形成的感受系统”。但并未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更多的具体分析。

赵锡斌教授认为,“企业环境是一个内容较广的概念,它既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也包括企业的外部环境”。因此,应当把企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来定义,即:企业环境是指一些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不断变化的各种因素组成的一个系统,是影响企业管理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实各因素的集合。这一定义,既不是专指企业的外部环境,也不专指企业的内部环境或内部环境的某些方面,而是指一个环境系统;既反映了企业环境的内容、作用,也反映了企业环境的基本特征。

企业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三个子系统组成:社会环境系统,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市场环境系统,包括市场容量、市场结构、市场规则、竞争对手、供应商、购买者等;企业内部环境系统,包括组织结构、生产与技术结构、财务及控制、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研究开发及企业文化等。

环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何谓企业绩效?企业绩效是否就是指企业利润?笔者认为企业绩效不仅指利润等财务指标,还应该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管理绩效。尽管企业绩效最终还是通过财务指标表现出来,但是没有好的管理绩效就不可能有好的财务绩效。因此,企业绩效应包括以下指标:利润、现金流量、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等。

任何企业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中,企业是环境的产物,同时企业也在不断影响并改变着环境。从辩证法的观点看,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可以认为,几乎所有的环境要素都影响企业,从而影响企业的绩效。企业的绩效是环境因素的函数,可以认为是各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合力的结果,包括管理层的决策。但是各种环境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环境状态下,有时某一种或几种环境因素起了关键的作用。

影响企业绩效的环境因素很多,不可能罗列分析,只能进行一般的分析。本文所指的企业也是指一般概念的企业,不是特指某一个企业。

本文先构造如下模型:环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用一较短的粗黑实线,表示环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力度大,时间短,相对更直接;企业绩效对环境的影响用3个虚的弯曲的箭头连接,表示企业绩效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要弱,时间较长,而且相互的影响是不对称的,彼此之间相互要素的影响也不存在映射关系,但企业绩效的确影响环境,甚至是改变环境(见图1)。

本文主要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行业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来论证企业环境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一)社会环境系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按照赵锡斌教授的观点,社会环境系统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在这几种环境中,经济、法律和政治环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直接,时间较短,力度更大,在短期内就可以改变企业的绩效。当然科学技术的一次突破就可以改变整个产业。

1.下文用非开放经济体系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绩效影响的途径和力度(见图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量以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政策。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就是指货币政策发生作用最终影响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过程。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利率,最终目标是总需求与国民收入。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通过货币量的变动影响利率;二是通过利率的变动影响总需求和国民收入。

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表述如下(以货币供给量增加为例):

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得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从而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在货币政策顺利传递的过程中,离不开企业和居民的参与,利率的变化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融资政策,从而影响企业的绩效。

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经济体系中,货币政策的效应应该是最快的。因为企业的财务成果是以货币计量的,企业家最关心货币政策的走向。特别是对一外向型企业来说,汇率的不利变化可能使企业一年的经营成果化为乌有。

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传递机制可以表述如下(以政府购买支出增加为例):政府支出增加,使得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从而投资与总需求减少。在现实经济中,政府往往以大型公共工程的兴建来带动相关产业经济的增长,从这个角度看,财政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要慢一些。不过政府往往很少单独使用这两种宏观经济政策,比如我国在上世纪末采用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3.商业信用。目前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信用缺失”问题。失信行为,在改革开放之前也存在,一是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二是企业不能按期支付银行本息。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形成“三角债”。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政府曾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清理“三角债”的活动,但并未能根本解决。随之而来的是银行巨额不良债权导致的坏账损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专门成立了清理不良债权的资产管理公司。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必然导致不能对银行按时还本付息,同时发展起来的还有把恶意逃避银行债务作为掩盖经营失职、侵吞国家财产等意图的手段。

失信行为的普遍存在,必然导致信用萎缩,企业与企业之间不敢轻易建立信用关系,不敢采用快速便捷的交易方式,从而增大交易成本,降低绩效。银企之间的关系紧张,以至银行“惜贷”。信用的缺失导致企业之间交易量减少,交易成本增加,企业绩效降低。

4.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通过对企业人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实现的,这个过程要漫长得多,但它的确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企业人的决策。尤其是一个企业的文化更是如此,一个积极创新的、合作的企业能够创造更好的绩效。

社会环境系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通过市场环境系统和企业内部环境系统来实现的,他可以先通过市场环境系统,然后再通过企业内部环境系统来实现,也可以直接通过企业内部环境系统来实现。

(二)市场环境系统和企业内部环境系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市场环境系统决定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威胁,企业内部环境系统决定了企业面对竞争对手时的优势和劣势,再加上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系统,共同导致企业绩效的好坏。当然,企业决策者最终的决策将会直接导致企业的成败。

一般来说,社会环境系统对所有的企业都有影响,影响的力度因不同产业和不同企业有所不同;市场环境系统更多是影响产业内的企业或相关产业;企业内部环境系统更多的是影响本企业。企业的绩效恰恰是这几个层面环境系统共同影响作用的结果。

企业绩效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来看看发生在上个世纪美国的金融创新。监管法规对企业的绩效影响最大,企业绩效的变化也会导致企业去规避监管。上世纪60年代至1980年金融企业的反监管导致了大量的金融创新,这也是企业绩效影响环境的最有说服力的例证。

上世纪30年代金融危机发生后直接导致最为严厉的金融监管。毋庸质疑,监管是为了规范企业的行为,控制国家的金融风险,但是过于严厉的监管限制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于是企业开始寻求漏洞并积极创新。在美国,银行业是受管制最严的行业之一,上世纪60年代后期至1980年通货膨胀和利率的上升,使得对于这个行业的管制更加难以容忍。在这个环境下,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将十分迅速,事实也的确如此。

当时有两类法规严重限制了银行的绩效:一是法定准备金要求;二是对存款利率的限制。法定准备金事实上起到了对存款征税的作用,由于美联储对准备金是不付息的,持有这些准备金的机会成本便是银行将这些准备金放款出去应得的利息。

截止1980年,在大多数州里,法规是禁止银行对支票存款帐户付息的,而且,美联储通过Q项条款对定期存款可付的利率规定了最高限,规避这种存款利息上限的要求也导致了金融创新。

如图3所示,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当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严重限制时,企业规避管制的动机特别强烈,从而推动了创新,改善了环境,从而绩效改善。但是绩效对环境的影响还仅仅局限在一些良性改善上。如果规避管制是非道德的,比如逃避环保法规的管制,并不会改善企业盈利的环境。如果企业能够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样会导致绩效增加,这也是对企业广义环境的改善。

从企业绩效对金融环境的改善看,至少也经历了30多年,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艰难的,但是毕竟改变了金融环境,创新的金融工具也被合法化,甚至被认为是金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企业环境与绩效的相互关系分析

毫无疑问,企业环境影响企业绩效,企业绩效也影响企业环境。但是两者的关系是对称的吗?相互影响的力度、时间以及两者相互影响的要素之间是完全可逆的吗?从短期和长期来看,两者的关系是一样的吗?环境能否看成是企业绩效的内生变量?下文以前两部分的案例进行分析。

货币政策。如果货币政策没有使企业的绩效改善,政府必然要调整货币政策;当企业的绩效改善,收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增加,如果此时,货币供应量不变,必然导致利率上升,增加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绩效。如果政府适时增加货币供给,满足企业的货币需求,企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绩效。货币政策效应有个时滞,但是企业绩效反馈到政府相关部门,再到相关调整政策的出台,时间更长。在这个相互过程中,可以认为企业环境(政策)是企业绩效函数的内生变量,但是仅限于长期分析。在短期内,环境(政策)变量只能是外生变量。

财政政策。大型公共工程支出的增加可直接增加相关产业(建筑、建材)企业的效益,同时增加社会效益。相关产业的雇员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拉动经济增长。建筑、建材行业企业效益的增加势必会对政府公共工程支出的政策有影响。

商业信用。在一个“信用缺失”的社会,企业之间的交易大量萎缩,许多简单、便捷的结算方式无法使用,增加了交易成本,企业绩效降低。当“信用缺失”严重影响经济的增长时,政府、社会、有良知的企业和社会公众就会强烈要求重新构建诚信社会。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信用方式和信用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活动越来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信用信息的不对称日益增加,单纯的道德约束在违约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守信与失信的选择日益取决于利益约束机制下的成本与收益的对比。所以,这就要求在信用领域建立制度化的约束机制。当违约者的违约成本大到使他无法在社会立足时,他将必然守信。先来看看这样一个关系链见图4。

图4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信用状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直接,力度更大,时间更短。但当信用严重缺失导致全部企业绩效很差时,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重建诚信社会的时间要漫长得多。一个守信的社会肯定会增加企业的绩效,良好的企业绩效也会促进社会信用的改善。

郑敏,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05级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国家烟草专卖局财务管理与监督司。

柏露萍,长春税务学院信息经济学院会计0631班。毫无疑问,在长期分析时,可以认为信用是企业绩效的内生变量。但信用和企业绩效的相互关系上是不对称的,绩效对信用的影响、改变要漫长得多。

实际上通过对市场环境系统和企业内部环境系统进行分析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结论

企业是环境的产物。企业社会环境系统、市场环境系统和企业内部环境系统是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他们互为环境。

企业环境影响企业绩效。几乎所有的环境要素都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但不同的环境要素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路径和媒介不同,影响的力度和时间不同。

企业绩效影响甚至改变企业环境。但企业绩效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对称的,不是完全可逆的,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力度上相对要弱。

由于企业环境和企业绩效相互关系的非对称性和非完全可逆性,企业环境不可能是企业绩效的完全内生变量。短期分析时环境是企业绩效的外生变量,(中)长期分析时,环境是企业绩效的非完全内生变量。企业为了实现好的绩效,必须对环境进行积极的调适。

参考文献:

1.赵锡斌,费显政.非均衡性分析:企业环境研究的新视角.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

2.赵锡斌.企业创新与环境控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3.赵锡斌.企业环境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作者简介:

郑敏,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05级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国家烟草专卖局财务管理与监督司。

柏露萍,长春税务学院信息经济学院会计0631班。

猜你喜欢
相互关系企业绩效
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分工理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