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世博与海派美食推介策略分析

2009-01-11 07:39张浩然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1期

张浩然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海派美食是海派文化的重要内容,上海世博会期间海派美食的成功推介对本届世博会成功举办具有一定意义。本文认为,首先要从文化的角度介绍海派美食,它包括了受到上海食客青睐的各个菜系,具有海派文化的主要特点;其次,还要重视海派美食英文菜单的翻译,要在了解菜单英译特点的基础上,掌握海派菜单英译的对策,以有利于海派美食的推介。

关键词:文化世博 海派美食 海派文化 菜单英译

世博会的根本内容是展示人类文明的成果,为世界各国各地区展示自己的文化提供了一个平台,因此可以说任何一届世博会的灵魂都是文化,上海世博会也不例外。上海世博会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华文化及其重要组成部分——海派文化的魅力,才能把上海世博会办得更加精彩,为上海的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和机遇。

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海派文化同样包含了众多内容,其中就包括了海派美食。海派美食是否能够为海内外人士公认,直接关系到上海对海内外人才的吸引力,关系到上海是否能为国内外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饮食环境,也是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重要因素。然而,今天的海派美食似乎并没有为海内外人士公认。单就国内来看,尤其是北方人谈起海派饮食,首先不能接受的就是上海本帮菜的甜。本帮菜的甜使相当多的外地人无视海派美食的众多优良品质,对海派美食退避三舍。因而,利用世博会加强对海派美食的推介,不仅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表现,更是使其成为增强上海城市魅力的重要举措。

海派美食与海派文化

(一)海派美食的内涵

说到海派美食,人们自然会想到上海菜。海派美食不等于上海菜,上海菜只是海派美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海派美食还包括已经受到上海食客青睐、并已在上海站稳脚跟的各个菜系的美食。当然,就像肯德基到了中国就不是美国肯德基的味道一样,其他菜系到了上海也渐渐地被上海菜的某些元素渗入。这样,整个海派美食以上海本帮菜为首,包括到了上海后受到一定改造的八大菜系的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当然也包括早就在上海生根发芽的西餐、日本料理、韩国料理,乃至印度菜、泰国菜等等来自全球的各式美食。海派美食其实就是上述各种菜系及全球的美食荟萃,或者说是上海菜与八大菜系及西餐等洋餐饮相互吸收,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新菜系。

(二)海派文化的特点

海派美食之所以能够这样兼收并蓄,独具一格,归根结底在于海派美食的文化背景——海派文化。从文化的角度介绍海派美食,必须首先简述一下海派文化的特征。李伦新提出海派文化有五大特点:一是开放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我所用,化腐朽为神奇,创风气之先河;二是创新性,海派文化富有创新精神,洋溢着创造的活力;三是扬弃性,对其它文化的糟粕,海派文化需要清醒地加以辨别,避免盲目和盲从;四是多元性,海派文化具有综合性,如果它纯之又纯,水清无鱼,那就不称其为海派文化了;五是商业性,海派文化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强。

(三)海派美食的特点

作为海派文化组成部分的海派美食,也具有海派文化的特点:吸收全国各大菜系乃至海外美食的优点,具有开放性;在吸收其它美食的优点时,并非是简单地吸收,而是加以创新,使之更适合上海的饮食文化,具有创新性;对其他菜系的不适合海派饮食文化的元素加以扬弃,具有扬弃性;海派美食不仅只有本帮菜,还包括西餐和八大菜系等其它美食,具有多元性;为了满足食客的需要,海派美食借助中西文化的各个元素,吸引了海内外食客,满足了商家的赚钱需求,具有商业性。

本文从几个海派菜的渊源和上海餐饮业的情况,具体地来看海派美食的特点。从开放性和创新性来看:黄油虾球是从广帮菜脱胎而出;酥皮蟹卷是借鉴了西餐的技巧和中式点心的外形;佛跳墙,虽受闽菜的启发,但原料更精;金钩大鲍翅,是港菜在老饭店的翻版。从扬弃性来看:川菜、湘菜等以辣闻名的美食,多食对健康不利,到了上海以后,辣味缓和了许多。从多元性来看:上海既有经营上海菜为主的绿波廊酒楼、德兴馆、上海老饭店,又有经营广帮菜的新雅粤菜馆、美心酒家;既有经营淮扬菜的老半斋酒楼、扬州饭店,又有经营川扬菜的梅龙镇酒家、洁而精川菜馆;既有以糕团点心见长的沈大成,又有以素食闻名的功德林、春风松月楼;既有穆斯林云集的洪长兴,又有中外食客喜爱的德大西餐社、红房子。至于商业性,这本身就是海派美食的经营者擅长的,这里不复赘述。

了解了海派文化和海派美食的特点,中外食客就知道海派美食不是可以用甜、辣、咸、淡、鲜、香等几个简单的词语能够描述的。每一道海派菜都有其文化内涵存在,几乎世界上所有的美食都可以在上海品尝到,每个菜系的饭店兴盛都有一段海纳百川的情结在里面。这大概是最需要介绍给中外食客的。

如果中外食客对上海餐饮、海派美食、海派文化有如此的了解,海派美食的推介就已经成功大半了。对于世博会期间的海外食客来说,海派美食英文菜单的翻译,就显得格外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海派美食推介的最后成功。

海派美食菜单的翻译原则

(一)信息转换原则

信息转换原则就是在海派菜名翻译过程中,要实现信息价值等值,关注信息接受者,把信息接受者作为交际活动的目标。例如:在翻译“福燕归来” 和“百发百中”这两个菜名时,不必拘泥于形式对应,忠实传递与原菜肴相关的信息,“福燕归来”实际上就是胡萝卜燕窝羹,因而可译为“Carrot and Birds Nest Potage”;而“百发百中”实际上就是芦笋炒虾仁,所以可译为“Fried Prawns with Asparagus”。在菜名翻译过程中,把菜肴的真实情况或者内涵翻译出来,这有利于海外消费者了解海派菜肴,有利于餐厅服务人员与海外游客之间的交流。

鉴于餐饮文化的差异,菜名信息在翻译过程中必然有所取舍。“湖鸭芋艿汤” 和“萝卜丝拌蜇头”可分别译成“Duck with Taro Soup”和“Jellyfish with Shredded Radish”。“湖”和“拌”这两个信息对本土消费者来说很有意义,但对海外消费者而言却不然,故而可以省略这些信息,合理地提取主料、辅料、菜肴形状等因素进行组合翻译。又如“下巴划水”可译成“Braised Fish Head and Tail”,不但译出了原料的组合,还补译了这道菜肴最典型的烹饪方法。“红米烧肉”和“百叶结烧肉”可分别译成“Belly Pork with Purple Rice”和“Pork Shoulder with Tofu Knots”,两个菜名均含“肉”但译文进一步明确了“肉”的内涵,便于海外消费者对菜肴的理解。

海派菜肴不管如何命名,写实也好,写意也罢,翻译成英文的时候,译者可抛开菜名的字面意思,重点关注菜肴的主料、主配料、最典型的烹制方法、菜肴的味型等要素,以主料为中心,进行组合,必要时配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帮助海外游客了解菜肴的真实情况,便于他们的餐饮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