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经济影响研究综述与展望

2009-01-11 07:39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1期
关键词:经济影响自然灾害

罗 洎 王 莹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近年来,对于自然灾害经济影响的测算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回顾了在以往的文献中所使用过的自然灾害经济影响评估模型,同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自然灾害 经济影响 投入产出模型 CGE模型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自然灾害的经济影响没有得到研究人员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关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所有这些自然灾害均带来了相当规模的损害,对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历史统计数据显示,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与规模呈日渐上升的趋势。同时,由于社会经济运行日益复杂化,各部门、各产业间关联形式更趋多样化,使得灾害经济影响通过社会化生产体系、产业链、区际经济联系等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扩散的途径与过程进一步复杂化。因此,理解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冲击及影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紧迫任务。

自然灾害经济影响的种类

联合国灾害救援组织和联合国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经济委员会将自然灾害的经济影响归类为直接影响和次生影响。这种分类法同时考虑了自然灾害影响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以及经济中各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的联接。

自然灾害的直接影响指的是几乎与灾害同时发生的破坏和损毁。这些影响包括全部或者部分物质基础设施、建筑物、设备、交通系统以及对农田和农作物、林木等的毁坏。

自然灾害的次生影响指的是灾害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即自然灾害对整个国家或区域产出水平、就业水平、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率、消费、收入、投资总额等的影响。灾害的次生影响会从灾害发生开始一直持续到恢复重建结束。一些研究人员甚至认为,自然灾害的次生影响“比现实还要真实”。本文所回顾的灾害经济影响评估模型均是用于评估灾害的次生经济影响。

灾害经济影响的模型化研究

自从Dacy和Kunreuther(1969)的开创性工作以来,自然灾害的经济影响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步,基于计量经济模型、投入产出模型(IO)或是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的基本研究框架已经形成。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损害数据可得性的提高,计算机及软件数据处理能力的增强,相关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实证分析、传统模型的扩展策略以及对传统模型进行改造以适应具体的灾害情形。如何模型化自然灾害对经济在时间、空间上的影响,以及如何考量经济自身反作用机制的影响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一)时间上的影响

灾害事件的持续,因不同的灾害种类而不同:地震时间持续时间很短,而大规模的洪灾可持续42周。同时,灾后的恢复和重建活动往往比通常的经济建设活动要迅速得多。灾害的时间特征使得静态经济模型潜在的忽略了积极和消极的长期影响,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整体经济影响估计变得无意义。于是,研究人员试图将动态性质结合到灾害经济影响估计建模中。Cole(1998)通过扩展标准的IO模型提出了滞后消费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生产物品的时间需要和劳动力市场调整的过程,试图从产出的变化中捕捉灾害的动态影响。Okuyama等(2004)使用了序惯产业关联模型(SIM)来进行灾害冲击分析。SIM模型最初由Romanoff和Levine(1986)引入,以分析在动态经济环境中产业间的关联,例如大型建设项目在产出和就业方面的影响等。Okuyama(2006)进一步引入库存方程扩展了SIM模型,并论证了假设的生命线中断次生影响的时间分布。虽然SIM模型在洞察产业关联的时间特性方面,比传统的经济模型要好,但它却是离散的,因而缺乏灵活性。有鉴于此,Dona- ghy(2007)等提出了连续时间区域计量经济投入产出模型来捕捉意外和极端事件的次生影响。他们的连续时间模型证明有能力用两种程式化的模拟处理短期和长期灾害的影响。但是,由于他们所研究的案例都过于简单,因此该模型的实际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此外,动态CGE模型的应用也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二)地理空间上的影响

对于大级别的自然灾害而言,其影响将不仅仅限于灾害发生地区,其在地理空间维度的影响不可忽视。灾害的区域间影响分析是模型化灾害空间维度影响的方法之一。Okuyama等(1999)使用双区域区际投入产出表估计了1995年Kobe大地震对Kobe地区和日本其他地区的次生影响。Sohn等(2004)使用基于Leontief-Strout-Wilson建模框架的区际商品流通模型计算了假想的美国新马德里地震的多区域冲击。上述研究都基于IO模型框架,区际贸易模式的改变或是以自组织的方式或是以最小化总运输时间的方式来处理,均不十分理想。Tsuchiya在“铁路和高速公路破坏的经济损失估计”一文中提出了空间CGE(SCGE)模型,综合了可估计区际货流和人员出行的交通运输模型,以测算由于灾难性事件导致交通运输网络中断所带来的影响。这一方法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有效,值得一提的是,SCGE模型可用于描述灾害之后经济的短期均衡特征,而通常的CGE模型都只能得到长期均衡的结果。

自然灾害发生时,对不同区域造成的损害往往是不相同的:某些区域受到严重破坏,其他区域可能几乎没受影响。为了分析损害和次生影响空间分布的灵敏度, Cole(1998)使用相关城镇数据和GIS数据库区域数据建立了多城镇社会核算矩阵模型(SAM)。社会核算矩阵是对投入产出技术的发展,它将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推广至社会经济主体之间的收入和分配关系。在该矩阵的基础上,就可以估计某一项目发生外生变化时,在经济系统中引起的连锁反应。Cole采用的基本公式是:δY=δX/(1-A)。其中,δX为发生变化的活动量;δY为引起的收入变化;A为乘数矩阵。在考虑时滞因素时,上式变为:δY(T)=δX(T)/(1-A(T))。按照Cole的方法,在灾害发生之后首先应快速估算出灾害发生地区的社会核算矩阵,然后根据灾害事件核算矩阵(Event Accounting Matrix)和灾后经济恢复措施矩阵,即δX、δX(T),计算灾害对区域经济的生产、家庭、政府、企业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也可以对灾害应对政策的公平性进行考量。

van der Veen和Logtmeijer、Yamano等人使用了经济热点概念,提出并论证了非聚集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以显示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潜在的次生影响。数值模拟显示总的经济损失并不与人口分布或是工业活动成比例。这是一个在制定灾害管理政策时特别值得注意的发现。

(三)经济内在的反作用

Albala-Bertrand(1993)声称灾害的次生影响“通常对经济和社会整体而言是不重要的,其在灾害发生地区的影响会被快速抵消”,因为,“内在的社会经济机制可证明有足够的能力阻止绝大多数对经济和社会有威胁的次生影响的发生”。Dacy和Kunreuther(1969)指出,在混乱和极端状态下的人性表现,如减少自身消费进行捐助等行为会导致供给和需求曲线发生非预期的变化。这些反作用机制和行为变化的影响在最近几年已经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迄今还没有被很好的研究和模型化,与行为经济理论相结合是此类研究的方向之一。

另外一种内在的反作用被称为经济弹性,“指的是经济体潜在的能力和适应性反应使得企业和区域可避免最大的潜在损失”(Rose,2005)。在相关的文献中,Tierney(1997)研究了在灾害情形下的商业应对行为和社会反应。Bruneau等(2003)引入了社会弹性作为社会内在反作用的度量。Rose和Liao(2005)通过将内在弹性如替换投入或重新对资源进行分配的能力被嵌入到企业的生产方程当中的方式,在CGE模型框架内模型化了经济弹性。

结论

本文认为,在将来,灾害经济影响模型研究的关注点更多的会落脚于其理论基础。本文所讨论的许多修改、扩展、演化和数字模拟并没有相关经济或是行为理论的支持。多学科的合作将是改变这种状况的重要途径。另外,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是灾害经济影响模型研究的另一发展方向。研究人员需要注意,是哪些人在使用灾害经济影响的分析结果。Mantell(2005)指出,“当灾害发生之后,由能马上使用但不太精确的投入产出模型得到可能遭受总损失的数字,比等待从一些更加复杂的模型中得到结果更有用”。Mantell的观点与那些必须要在灾害发生之后的短期内就了解灾害影响规模和程度的危机管理者的想法一致。建立一个有理论支持、可以解释和评估所有自然灾害影响的模型可能是不现实的,人们需要有针对性的模型来了解特定区域内特定自然灾害的性质和它们的经济影响,并通过提供关于区域经济脆弱性更多、更详细的信息为将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准备,同时提出可能的应对措施。如何将理论、模型发展和自然灾害管理实践相结合,可能是本领域现在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Albala-Bertrand,J.M.(1993)Natural Disaster Situations and Growth:A Macroeconomic Model for Sudden Disaster Impacts. World Development

2.Cole,S.(1988)The delayed impacts of plant closures in a reformulated Leontief model,Paper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猜你喜欢
经济影响自然灾害
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高速公路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影响
浅谈《中韩自贸协定》的经济意义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面对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