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能教能研型教师群体

2009-06-04 04:23汪海玲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3期
关键词:指导组全能型笔会

汪海玲

如何打破“研”和“教”之间的壁垒(上)

谢建军

[编者按]

一位常有教研成果见诸报端的教师,因为教学效果不佳,而落得“只有几篇文章!”的下场;一位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的教师,因为没有上档次的教研成果,而落得职称评聘八年抗战也不能取胜的结果;能研的不能教,能教的不能研,已经成为学校中的一种怪现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应该在管理中怎样帮助教师打破“研”和“教”之间的壁垒,促使教师均衡发展?

深入课堂,有效指导,促能研者善教

教师中的能研者是一群善于反思、会及时总结的思考型教师。他们的教学质量不高,可能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学校可以将校内所有的能教者组成学术智囊团,分学科深入到能研者的课堂,针对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进行联合“会诊”,提出合理化建议。

能研型教师根据这些“会诊”结果,以“让所有学生都进步与发展”为教学目标,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模式与方法,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调整与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可先让学术智囊团教师上示范课,然后让能研型教师对照上移植课,然后上研讨课,最后上优质课,层层渐进,步步提高。这样循序渐进地反复进行指导,每月一总结,及时肯定成绩,改正不足,使能教型教师逐渐成长为教学上的行家里手,使教学质量实质性地得到提高,最终促能研型教师善教、乐教。

开展笔会,有效点评,使能教者会研

教师中的能教者是会灵活调控课堂、教学能力及组织能力强的实干型教师。他们有值得借鉴的成功教学方法,拥有许多耐人寻味、启发性强的教育故事。

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教研沙龙让能研型教师组成写作指导组,开展笔会,引导能教型教师向写作指导组教师讲述自己引以自豪的教学细节,然后指导其写下来。

写作指导组的教师及时阅读、讨论与分析他们的文章,在教学思想、谋篇布局及遣词造句方面提出有效意见。人常说:“三分文,七分改。”能教型教师根据这些指导意见不断地修改文章,直到修改成为一篇立意新、启发性强的好文为止。

教研沙龙可以每周进行一次笔会,让每一位能教者交流自己撰写的文章,同时发布下周笔会主题,能教型教师朽据写作要求去写文章,久而久之,能教者就会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逐渐成为能教能研的全能型人才。

另外,写作组指导教师可以向能教学型教师推荐一些书籍,通过阅读,写渎书笔记,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能教型教师的写作水平。

搭建平台,举办竞赛,促能教能研型教师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两个不同方面的针对性的引导,能教能研的全能型教师渐成“雏形”。学校这时不能有半点疏忽,否则有些教师会在繁忙的教学活动中,逐渐懈怠,直至回到“原点”。

学校这时要搭建平台,举办各种竞赛活动,如教学设计比赛、校内优质课竞赛、学科论坛、论文撰写竞赛等多种竞赛。让这些教师在不同的活动中不断地得到锤炼,克服惰性,从能教能研的全能型人才渐渐成为教育大家。

协调好“教”与“研”,以教促研,用研带教,利用校内有效的教学资源,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培养能教能研型全能人才,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教师们都受益,最终让我们的教育对象受益。

(作者单位:湖北孝感市玉泉小学)

猜你喜欢
指导组全能型笔会
农业农村部:成立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
全力推进供电所“全能型”服务模式建设
如果画笔会说话?
中央指导组在鄂抗“疫”
省审计厅例行调研学前教育专项审计情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省委巡回指导组工作座谈会召开
全能型供电所基础管理
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研究
高校财会专业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
国际笔会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