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者之歌

2009-06-04 04:23朱福昌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3期
关键词:六中校长学校

朱福昌

如何评价校长,我和我的校长读者达成这样的共识:一个好校长的标准就是改造薄弱学校的能力。虽然有这样的共识,但在我的采访经历中却很少见到。采访完尤杰校长后,我可以坚定地告诉大家:他达到了一个好校长的标准,原因如下。

2005年8月8日,佳木斯市教育局为了重整教育资源,将原六中和原十四中合并成新六中,任命尤杰同志为新六中校长。

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他带领新六中人不断地开拓、进取,取得了一系列的荣誉,他用不断前行的足迹向我们诠释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所蕴含的真陆。

学校发展的引领者

尤校长任佳木斯市十一中副校长期间,曾肩负教育局的重托,作为首批赴沪校长挂职学习的队长,带领全体队员到上海学习,虚心求教、勇于探索,在上海教育界留下了佳市教育人的良好形象,带回了全新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并将它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为佳市十一中“省示范高中”的评审、验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

合校后,他将这些宝贵经验与新六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再创造和发展,为新六中注入了源头活水。

新六中成立后,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没有休息过一天,立刻到152名教职工中去了解两校人员情况,做好人员分工;指挥两校合并的搬迁工作,做好校产登记;耐心地做老师的思想工作,使骨干教师不流失到外校;制作了两个宣传板宣传办学优势,确保学校新初一生源的稳定……

新六中将向何处发展?这不仅成了社会、家长、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成了尤杰校长必须思考、定位的关键问题。

经过一段实践,他带领班子成员群策群力,客观地分析了学校的发展空间,总结了两校的文化积淀,将自己形成的清晰的教学理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明确了“以教师的发展,推动学校的发展,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将新六中建设成为佳市南部地区规模最大、质量一流,师生幸福,人民满意的示范初中”的远期办学目标、在短期内努力争创“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和“市级绿色学校”。从而为新六中的发展确立了方向。

由于合校后领导班子成员来自不同的学校,如何进行整合,打造一支和谐、务实、创新的领导集体,是他工作的一个侧重点。领导班子学习、工作的交流,使来自近十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很快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个个为新六中的发展献计献策。目前一个“和谐、奋进、务实、创新”的领导集体已经形成。

他带领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及时发现树立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校优秀班主任张晨辉老师身患肾癌,在身体还没康复的情况下,坚持上课、带班,她所带的班级被学校评为学校的标杆班级。她被誉为“把生命献给学生”的人,并被评为“十佳女教师”“市劳模标兵”。全省“模范教师”、全省教育系统“帼国建功”标兵、市“劳动模范标兵”等,并当选首届“感动教育”的十大新闻人物。由于张晨辉老师事迹突出、感人,是全体教师良好师德师风的楷模,学校开展了“向我们身边的典型一一张晨辉老师学习”的活动。号召全体教师向张晨辉学习,学习她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体现出的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可贵品质;学习她敬业乐业、甘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学习她尽职尽责、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学习她严慈相济、爱生如子的工作风格;学习她战胜病魔、积极向上的坚强意志;学习她超越生命、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

在这利,高尚行为的感召下,学校涌现出了吕孟兰、邢黎明、贾东、姜忠梅、潘静茹等一大批省、市优秀教师。就是这些神圣的普通人,撑起了“新六中”的脊梁。

课程改革的研究者

尤校长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学校想要立足、发展,必须有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必须具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参与科研的能力、勇于实践的精神,这是新六中发展的必由之路。

1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保证教师的业务学习时间,采取专题讲座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先后邀请教育专家做了校本培训系,列讲座。要求教师自学了《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你在为谁工作》等书籍。目前,一支业务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2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无论经费多么紧张,只要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校都不会吝啬花费,积极创造条件让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学习、赛课,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目前,学校现在有市级骨干教师23名,省级骨干教师9名。

3提出向课堂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学校开展了“一堂好课的大讨论”“有效教学的探时”“微格教研”“教育教学论坛”等活动。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质量。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坚持“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原则,针对学生实际,采取了“盯住进度、放慢速度、追求效度”的“三度”策略,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方略,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开展“十讲”。

4加强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学。学校承担了黑龙江省《提高中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的科研课题;承担了佳木斯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生情感教育实践与研究》,本学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对学校“十一五”科研课题进行了阶段验收,给予高度的评价。从而规范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促进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5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举办竞赛,内容包括普通话、硬笔书法、评课、教学技能展示、三分钟演讲等。举办了课堂教学开放日和教育教学论坛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为教师在教法与学法的探索上,搭建了成长的平台。

‘实施特色教育。根据校情,按照“合格+特长”的培养目标,加强对特长生的培养,成立了体育和美术特长班。开设了艺体模块教学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6年在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学校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市中小学生定向越野比赛中,学校囊括了四项第一;2007年获团体总分第三名;2006、2007连续两年,学校培养的体育特长生有6人考入了一中;共计68名美术特长生全部被省示范高中录取,创历史新高。其中,尤校长对贫困特长生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像灯塔一样照亮了他们的前程。有位体育特长学生因家里贫困,吃不好,尤校长发现后,个人掏钱把这个学生的3年伙食费承担了下来。

7开发校本课程。针对新六中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周边城郊结合的十多个社区,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尤校长认为,应该从基本的礼仪做起,只要达到“学生从骂人走入学校,到毕业后不骂人走出学校”的目的,就可以了。由徐东毅老师主编

和主讲的校本教材《礼仪读本》就这样诞生了。当我采访尤校长碰到学生的时候,尤校长高兴地对我说,“现在的学生素质提高很多了,走廊里也很少见到大喊大叫的现象了。”拿到《礼仪读本》,我感觉它确实很重,很重,因为,它见证了新六中的成长。

和谐关系的筑建者

首先,领导干部之间勤沟通,多交流,配合默契

无论哪个部门的领导都要去想事情、做事情、做好事情。尤校长把领导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作为领导干部最基本的素质来要求,无论哪个部门有事,其他各部门应全力支持,将学校的整体工作做好。

其次,领导干部和老师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相处

1尊重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再高远的目标、再现代的教学理念、再完美的计划,都必须通过教师去实现、去完成。因此,充分地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才能激发起教师主动探究的精神,才能使教师具有创造性,才能形成教师独立的人格、个性,才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学生,才能使教师具有主人翁的精神,真正做到以校为家,为学校工作倾尽自己的全部精力。

2主动听取教师的建议。新六中在制定各项重大方针政策时,都为教师的参与提供了畅通的渠道,及时采纳教师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充分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使民主管理真正落到了实处,而不是学校的点缀。

3为广大教师提供精神食粮。学校贫困生、留守生占的比例较大,在教育教学上的难度很大。每一名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教师的付出是难以揣度的、无价的。因此学校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为教师在事业上、学术上的发展提供平台。合校后,学校有8名教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7名教师评为中学一级教师,多年遗留的聘任问题一次性得到了解决。

4脚踏实地地为教师做实事。学校每年定期为全校教职工体检;为生活困难的老师发放慰问金;全校教职工无论婚丧嫁娶,或是家里出现意外,尤校长带领班子成员,全员到场,一直到事情处理妥当为止。

尤校长以自己的真诚赢得了教师的尊重和信赖,促进了领导干部和教师和和谐统一,使学校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良好态势。

再次,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

1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同时,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尤校长要求教师给每一名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给每一名学生一份真诚的关爱,善待每一名学困生,为他们减免学杂费,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他积极联系社会各界,争取资助资金,更多地为贫困生分忧解难。他要求教师珍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分感悟,都要及时表扬。

2培养学生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尤为重要,这将会决定学生一生的命运。他一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多次派刘金艳老师到北师大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并建立了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及时了解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解除因家庭、人际关系、青春期和上网等因素带来的困惑和烦恼,使学生逐步走出心理问题的阴影,形成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以自信、乐观、积极、平和的心态去学习、生活。此外,他还多次邀请心理学专家给学生进行专题心理辅导讲座,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3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开展让学生“上一堂好课”的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备课的艰辛,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让老师给学生讲述“一个教师一天的生活”,让他们感悟老师的职责所在,增进对老师的理解,让学生带着感恩的心去听每一节课。

有的贫困学生住在简易的棚户区,生活空间狭小,不能满足孩子学习的需要,他和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免费让学生到学校住宿。

目前,怎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身心愉悦地工作和学习,进而达到师生幸福的境界,已成为新六中人的又一个研究课题。

最后,学校和社会教育环境的和谐与统一

为了促进学校和社会的和谐,他主张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2007年,学校与南岗办事处所辖的十个社区建立“共建共育”联合体,营造全社会都来参与未成年人教育的良好氛围。与社区共建绿色社区,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和意识。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管理学生的能力,真正形成合力。建立学生和家长对班主任和教师德育工作的反馈评价体系,将德育工作评价延伸到每一个学生和家长。建立学生成长的社区环境监测卡机制,开展对社区育人环境评估,为学生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艰苦创业的实践者

尤校长无论在学校的任何活动中都能做到身体力行,身先士卒。他将“把这项工作做好”转化为“跟我一起来把这项工作做好”。这样的领导才有亲合力,才能管理好学校,才能带领全校教师锐意进取。

尤校长以校为家,学校每一处变化无不渗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他从无节假日,几乎天天到校,像母亲呵护婴孩一样关注着学校的成长。

他极为注重环境建设,因为环境是无声而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他积极筹措资金,设计出学校的长远规划图并立即付诸行动。如今的新六中,经过多方努力,已将学校被占据了几十年的西南角收回,统一布局规划,修建了一个三百米标准的三合土环形跑道,四个篮球场地、两个排球场地、一个足球场地、一个羽毛球场地、一个健身区、一个生活区。彻底告别了往日荒草滋生、水洼连片的校园环境。

为了美化校园环境,校长和师生们利用课余时间用铁钎、铁镐连续凿了几个星期,清除了建筑垃圾,开辟出一个草莓园、一片垂榆林、一块学农基地。

现在的校园内花香四溢,绿柳成荫,环境极为优雅,也成为社区居民锻炼娱乐的理想场所。

尤校长极力重视楼内的文化建设。暑假期间,学校将教学楼粉刷一新,并在走廊的墙壁上镶嵌了名人名言及事迹,其中《劝学篇》尤为引人注目,下课时学生们经常在此驻足。

尤校长先后荣获了全国“十五”课题“先进个人”“省级模范学校领导”“跨世纪合格校长”“市级青年突击手”“优秀教研工作者”“市先进德育工作者”“优秀工作者”“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尤校长将继续带领新六中人在课改中不断探索、奋进。他的业绩将在新六中的创业史上留下闪光的一笔!

猜你喜欢
六中校长学校
篮球赛场 青春飞扬
兴国六中举行洪逸挥先生感恩追思会
摇号、陪读、拼高考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