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于文化发展的科学思想

2009-12-23 03:39
学理论·下 2009年10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毛泽东文化

颜 斌

摘要:毛泽东的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文化发展的方针,文化发展的原则,文化发展的依托,文化发展的目的,文化发展的方向五个部分。这些宝贵的思想不仅指导了当时的文化建设,促进了文化的繁荣,而且对当代的和谐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文化;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A8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6—009—02

当今时代,文化作为综合国力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各国竞争的方向。这种文化不仅包括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还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毛泽东正是把这两种文化结合起来,为文化的科学发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指明了方向。

一、文化领域科学发展的思想

(一)科学的制定文化发展的方针:双百方针

在1956年4月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要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要百家争鸣。双百方针逐渐成为我党指导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具体指导思想。刘少奇也在八大政治报告中也说:“艺术上的风格是必须兼容并包的,对于学术性质和艺术性质问题……要提倡自由讨论和自由竞赛。”[1]这就从“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自己的领导”转到“提倡自由讨论和自由竞赛来推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的轨道上来。

但是这种自由讨论、自由竞赛不是无限制的,是有一定的原则立场的。毛泽东根据现实的需要提出了六条标准,而“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这两条保证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理论探索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双百方针一方面是针对当时错误的批判《武训传》的经验总结,一方面为建国初期的文化繁荣奠定了思想基础。双百方针提出后,广大科学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积极性空前高涨,学术界独立思考、自由讨论的风气浓厚起来,在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都展开了不同程度的争论,涌现了一批富于创新精神的作品。

(二)科学的认识文化发展的原则:“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是毛泽东文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正确处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重要指导原则。

毛泽东非常重视民族文化的复兴,一方面指出:“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另一方面,对古代文化采取批判的继承,指出要“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2]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封建复古主义,科学的认识民族文化。

对外来文化,毛泽东也采取了辩证的态度,一方面,“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另一方面,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反对对西方文化采取全盘肯定的“全盘西化”论,“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3]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要正确的对待古今中外的文化,合理的吸收、批判的继承、科学的扬弃,为我所用,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用。

(三)科学的认识文化发展的依托:依靠人民,人民创造文化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群众观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认识到“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4]在这里毛泽东一方面强调人民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创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作家需要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使得文艺作品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坚持文化起源的实践观和群众观,才能坚持文化的正确方向,才能正确认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立场和态度。文艺工作者要发掘文化、创新文化,就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到人民群众中间去,使“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这样才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化。

(四)科学的认识文化发展的目的:以人为本,推动文化的大众化,为工农兵服务

文化来源于民众,这就决定了文化发展的目标是为广大人民服务,这也决定了文艺的性质和文艺发展的根本方向。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反复指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应该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5]明确指出了文化为以工农兵为主体的人们大众服务。

毛泽东不仅指出了文化发展的目的,而且还积极推进文化的大众化。他坚决反对文化专制,大力提倡文化的民主化,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而绝不应该“为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文化[6],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就非常注意文化的大众化,1944年5月他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要求“边区老百姓每一个人至少识一千个字,要提倡卫生,要使边区一千多个乡每乡设立一个小医务所,还要教会老百姓闹秧歌、唱歌,要达到每个区有一个秧歌队,家家有新内容的年画、春联。”通过不同的形式在人民群众特别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普及教育。

(五)科学的认识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来的,他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它的提出不仅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也为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

在当代,所谓民族性,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解决了发展文化的立场态度问题;所谓科学性,指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它解决了发展先进文化的性质问题;所谓大众性,指先进文化要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它解决了发展文化的目的问题。

二、毛泽东关于文化科学发展思想对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本,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

文化建设中从两个方面体现人民主体地位:明确主体地位;明确文化发展的目的,发展为了人民。

第一,要明确人民大众的主体地位。大众化就是“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7]十七大上也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二,要必须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到发展文化为了人民。在当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8]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做到文化的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要由人民共享。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双百方针和两用原则下发展多样文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的选择,追求文化形式、文学内容的多样性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毛泽东在提出和制度“双百方针”之初,就明确指出:实行“双百方针”,不是要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的指导地位,相反是加强它的这种地位;毛泽东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他指出:“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9]

“双百方针”和“两用原则”承认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多层次性,为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存在格局。当今,就要以“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为原则,在“世情为鉴,国情为据,党情为要”的指导下,[10]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三)弘扬民族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

科学的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就要正确的认识社会的主流文化,现阶段,我国的主流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11]在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剔其糟粕,与时俱进,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振兴中华文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文化的振兴,在现阶段就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这个体系的大众化,使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和谐社会是一种理论状态,需要人们在思想上与时俱进,这才能把握住和谐文化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最后在构建和谐文化动态过程中,要把最新理论成果变成人们自觉的行动。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文化性质、方向、任务、目标等方面的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也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确立了若干原则。总之,毛泽东文化观不论是现在亦或是将来都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39.

[2][5][7][9][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7-708,708,708,698,535.

[3][4][6][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3,860,1058,851.

[10]程恩富.论马克思主义:‘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 [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8793072.html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毛泽东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谁远谁近?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多措并举开展“两学一做”促进扬水事业科学发展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杉树湾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