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我国会展业影响的利弊分析

2009-12-23 03:39刘冬梅
学理论·下 2009年10期
关键词:会展业金融危机

刘冬梅

摘要:会展业是第三产业发展成熟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一种能够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绿色行业。我国会展业的起步晚、起点低,但是发展很快。会展行业具有引导资源配置、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被誉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中国会展业同其他行业一样,正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与挑战。本文旨在客观地分析金融危机对于中国会展业产生的利弊影响,目的是使其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产业联动效应。

关键词:会展业;群聚效应;金融危机;组展主体

中图分类号:F037.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6—0056—02

会展业,是指利用各种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和节事活动资源,并为相关活动提供策划、设计和组织,以及提供场地,配套设施和其他各项服务的经营单位和机构的集合。作为一个产业,会展业与其他产业不同,会展业虽属于第三产业范畴,但它却为第一和第二产业提供直接服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边缘产业,也正是因为这一特性,产业的关联度比较高,乘数效应比较大,其产业促进作用十分显著,被誉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同时,会展作为大型展示交流活动,能够集中公众视点、凝聚各方力量、培育城市精神、引导时尚潮流、巩固经济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目前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全国现有大中型会展场馆150多个,会展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已经超过了号称“世界会展之国”德国的展馆面积,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会展场馆。而目前各地都在大兴土木,会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正在建设或规划将在未来三年内建成的各类会展中心的会展面积可能超过100万平方米。

第二,会展活动空前活跃。举办和参加会展的数量不断增多,2008年我国会展项目数量超过4840个,出国办展近1200个;参展企业500多万家,参会专业观众近2000万人次;节庆活动5000多个,参与观众达数亿人次。会展收入增幅明显,目前举办各类展会直接收入超过100亿元,间接带动的旅游、餐饮、交通、广告、娱乐、房产等行业收入高达数千亿元。

第三,会展形式丰富多彩。经过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发展,一些由政府主导的综合会展向专业会展转变,有的随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而成为著名会展,已培育出一批有特色的、高水平的、有较大影响力的会展知名品牌,诸如广交会、高交会、上交会等综合展。专业化会展比重增加,几乎涉及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主要行业,如北京的机床展、纺机展、冶金铸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跻身国际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国际航空展成为亚洲第二大航展,而号称“中国第一展”并享誉全球贸易展的“广交会”是我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会展。

第四,组展主体呈多元化。目前主要有五大组展主体:一为政府机构,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承担政府主导的各种重大经贸洽谈展会和综合性展会,政府主导型的展会仍是一大亮点,由国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大型展会活动,其中不少展会有高层领导人出席、讲话、剪彩、题词;二为行业协会,各种有影响的专业性会展大部分由行业协会主导或主办;三为国有企业,少数国有企业组织经营性会展等业务;四为民营企业,个别民营企业介入会展业,或主营或兼营,经营范围中有会展业务的民营企业仅京、沪、穗这三地就超过千家;五为外资企业,境外的会展公司与国内有关单位结成合作伙伴,开展海外和国内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举办的国际专业展将近40%有境外公司参与。

第五,会展群聚效应突出。展览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广州、大连、深圳、厦门等经济发达地区。全国举办会展最多的省市首推北京,上海紧跟其后,广东最为活跃。从会展收入看,广东、北京和上海占据了垄断地位,占全国会展收入的近90%。同时,逐步形成新兴的会展业市场和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会展集团公司。

众所周知,一场由华尔街开始的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虽然有世界各国政府大规模救市的积极作为,但可以预见的是,作为现代经济枢纽的金融体系出现瘫痪,必然造成贸易与生产的阻滞。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扩散、由发达的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发展国家的扩散才刚刚开始,危机的影响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将会更加凸显。会展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强,可以拉动包括餐饮物流、通讯广告、城市建设、交通发展在内的许多产业的发展。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这种联动性使各个产业受到的影响也映射在会展产业上。

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会展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展会数量将减少。会展行业由于行业规模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遭遇重创,因此,此次金融危机对行业带来负面影响也是预料之中。国内目前的展览会名目繁多、良莠不齐,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作用下,一些发育不良、运营困难的展会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冲击,一部分应按经济规律让其自然淘汰,有益的资源可以吸纳到其他展会中去;一部分改革整合,用新体制和理念去增强展会的实力。而出口受阻也使很多企业另谋出路:“西方不亮东方亮”,欧美出口量剧减,新兴的中东、非洲市场成为出口企业的新动向;一些出口外贸企业开始“内外兼修”,更有转向内销的趋势,而这些动态都给展会提出了转型的要求,也成为金融风暴中展会生存发展的又一方向。另外,一些综合性的展会可以再细分为多个展会,以加强专业性,这也符合参展商寻求更多展出机会的意愿。

其次,展会市场化运作难度加大。对一个展会来说,企业是参展参会的主体,但就目前而言,大量企业效益下滑已成共识,很多地方出现大量企业倒闭现象。以广东为例,广东省2008年1月至9月企业关闭总数为7148家(包括关闭、停业、歇业和搬迁数),其中关闭数量较多的地市分别是东莞市1464家、中山市956家、珠海市709家、深圳市704家、汕尾市587家、佛山市526家以及潮州市432家。从行业分布看,关闭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陶瓷建材等传统型、低技术、高耗能行业。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展会的组织,在提倡市场化运作展会的今天,金融危机将使展会市场化运作更加艰难。

再次,展会经济效益下滑。随着展会市场化运作难度加大,金融危机下的展会展位费门槛必将降低,否则企业将承受不了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参展参会的展位费、食宿费、交通费、考察费、招待费等累积起来数额不小的各项开销。可以预见,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展会的总体收入将明显减少,经济效益也将随之下滑。例如,2008年的“广交会”虽然被誉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而结果却显示此次广交会的参会人数、定单数、成交额皆不尽如人意,市场行情看淡;同样,国内鞋展、陶博会上安静的展馆和空阔的展会现场让人深切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威力。许多消费展上观望的多、购买的少,而参展商也纷纷减少了参展人员,展会没有了以往的人气和成交量,出口产品展更是反映了全球经济萧条给中国出口带来的“颓气”。

另一个问题就是很难找到展览投资者,投资额大量消减,包括政府这个投资渠道也会逐渐困难起来,这方面受影响更大的是非营利性展览会,如服装、音乐、绘画、电影等艺术方面的展会,因为它们大多需要企业的高额投资,尤其是来自财团、银行的资助,但这些投资者正经受着金融风暴最沉重的打击而无力抽身。

最后,展会国际化程度降低。金融危机导致欧、美、日等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问题突出。比如,美国2008年9月的失业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30%。可以预见,境外企业来中国参展参会的机会和数量将明显减少,展会国际化程度降低已成定局。

但是,金融危机也使我们有机会发现我国会展业发展的一些有力因素:

首先,有利于会展业结构优化和品牌培育。目前,中国的展览项目一年多达4000个左右,而世界的展览强国德国,展览项目一年只有几百个。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因我国展会资源的分散影响了品牌展会的培育。过去,我国出国参展参会的企业多数是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考虑到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和成本因素,企业出国参展参会的热情将明显降低,但企业也不会原地踏步,而将积极寻求新的发展途径。一部分出国参展的企业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国内展会市场上,继续通过大展、名展寻找客源,巩固客户。这有利于国内大型展会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中国展会市场上可能出现同题材展会“大鱼吃小鱼”现象。一部分小型同题材展会将因招商困难而停止举办,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反而有利于品牌展会聚拢业界客户资源,有利于品牌展会在金融危机期间和之后的生存。上述情况,将对中国会展业的结构优化和品牌培育做出贡献。

其次,有利于提升办展理念。面对金融危机,更多的展览企业会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展商搞好服务,提高办展水平渡过难关。相对于过去常规的招商招展工作来说,他们不得不进一步认真学习大型展会的组织经验和办展理念,学习业界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展览企业运作模式等,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招商服务水平。经过金融危机洗礼,展览业界可能会更加深入地思考展会项目的选择,思考哪些能够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及哪些行业可以作为长线来培育展会等,这将促进企业办展理念不断提升。

再次,有利于展览业政策完善,促进行业协会诞生。在金融危机面前,很多展览业界知名企业家和专家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相关问题,呼吁政府部门尽快出台关于加大扶持展览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规范市场管理政策,这已引起了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商务部有关司局领导已做出积极表态。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散和加深,中国会展业受到的负面影响将越来越大,由此,行业协会的问题也进一步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业界人士关注,会展行业协会的诞生有利于引导业界同心协力抵御潜在的风险。

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国内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知己知彼,扬长避短,采取积极的对策,学会在国际化金融危机的不利环境下如何生存,大浪淘沙,国际化的冲击也许会使一些较弱的企业倒下来,然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国会展业必将向更高层次和更大的规模发展,而具有中国特色的会展文化也终将在千百万人的实践和期盼中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会展业决战国际市场的利器。

参考文献:

[1]马洁,刘松萍编著.会展概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李里.试论会展业的功能与特点及其发展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25~27.

[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8)[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4]吴汉荣.会展业国际化的难题与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05,21(3).

[5]赵井满.中国展览业国际化经营与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1~30.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会展业金融危机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会展业的后备力量
全面透析欧洲会展业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中国未来两年内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
金融危机扑克牌“通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