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调节策略探析

2009-12-23 03:39
学理论·下 2009年10期
关键词:调解职业倦怠成因

彭 丰

摘要:在分析职业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的基础上,从多视角解析引起职业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调节的思路和策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创设良好的学校组织环境;加快体育教师专业化进程;加强体育教师自身建设。

关键词:职业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调解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6—121—02

一、体育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burnout)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它指人对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体育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二、职业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1.社会因素。教师的社会地位由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等几个方面构成。在我国传统思想影响下,公众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可度偏低,长期得不到公众应有的认可和尊重。体育教师在这种传统观念下产生压抑感,无归属感,不能愉快轻松地面对工作。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经济地位在学校中往往处于弱势,与专业课和其他文化课教师相比有一定差距,其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不相称。调查发现轻视体育教师专业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在工作量计算等方面与其他教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职业院校中津贴计算重点倾斜于专业课,其次是文化课,最后是音、体,见表1。体育教师职业劳动价值报酬低,造成职业地位偏低现象撞击着本来就不平衡的心理。随着内部改革措施的实施,不合理和随意降低体育工作劳动价值、待遇的混乱现象进一步加剧了体育教师的心理冲突。这些都成为体育教师超负荷的身体和心理压力而形成倦怠源的直接原因。

社会变化导致的教育改革不断对体育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导致体育教师在这种急剧变迁的形势下无所适从。我国学校体育走了一条曲折但又是向前发展的路。前50年学苏联,而今,我们又引进欧美体育思想,过于强调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忽视了生物体育观对学生身体变化的影响。卢元镇指出,新的《课程标准》改革已经5年过去了,新理念层出不穷,但三级教材建设未能跟上,很多体育老师无可适从,不少地方的体育课不能正常开展。在以上课改背景下,给体育教师在教学理念和实践中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无不要求体育教师抛弃原有的教学模式,为建立教育思想的全新体系付出一定的努力,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体育教师观,给体育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大好的机遇。但与此同时,在社会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的影响和体育教师个体不良适应下,引发诸多心理负面反应也是在所难免的。

2.职业因素。在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体育教师只能达到“准专业”的水平。由于这个特点,导致职业院校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使得体育教师在学校中一直处于“附庸”的角色地位;另外由于教育制度的影响,相对于其它学科教师,体育教师缺少足够的进修以及发展空间,近几年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对体育教师角色定位所产生的矛盾体验,使得体育教师的创造性、主动性都大大地降低;学校中大量技能训练挤占了正常的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使得体育教师缺少发挥的时间与空间,这也势必影响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成就感。

新世纪开始后,适应学习型社会要求,要求广大体育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目前我们大多数体育师资属于实践型教师,一部分是实践理论型的教师,一小部分属于研究型的教师。新的课程改革对体育师资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影响体育教师进一步提高的瓶颈是理论基础薄弱、科研能力薄弱、文化素养薄弱。而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师往往忽略了高等职业教育中普通高等教育的元素,缺乏研究的积极性,使得在新时期不同角色转换中难以取得一致,因而感到有心理压力,从而引起职业的倦怠感。

3.工作因素。职业院校体育教师在工作上的诸多因素是职业倦怠形成的直接原因。首先,由于体育教师工作强度较大,时间、精力消耗大,工作的创造性低,潜力难以发挥。经调查,江苏地区大部分职业院校因为升格和扩张,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新老交替青黄不接,体育教师每周课时达18±2/周,部分学校还有运动队训练3次/周,还要负责住宿生的晨练、晚自习的值班、几乎年轻的体育教师都是班主任,这些工作几乎占用了教师休息以外的所有时间。其次,由于职业学校教育经费目前都在着重打造技能实训车间、设备等,用于体育方面比例很少;职业院校处于改革和发展初期,教育体制相对落后,导致体育教师培训发展处于停滞状态。这种接受培训机会的缺乏,使体育教师的知识逐渐老化,个人发展受阻。而同代人却因不乏机遇而遥遥领先。反差中的体育教师,体会不到成功的感觉,教育教学成果缺乏成就认同,影响了应有的积极性,对工作失望,产生厌倦,最终导致职业倦怠。

4.个体因素。体育教师由于个性比较外向,工作中目标过高或非能力所及,得不到自我满意时就容易自暴自弃、厌烦教学而产生倦怠;在工作中,那些缺乏自信、缺乏交流与合作、缺乏客观的自我认识和评价、心理承受能力低的体育教师容易使工作中的压力感增强,从而产生职业上的疲惫。另外体育教师过强的个人责任感也使得个人才力衰竭,筋疲力尽造成倦怠。

随着职业院校改革的深入,但有些体育教师仍习惯于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学,对现行高等职业教育体育功能及其目标认识不清,不懂得在此背景下自己的工作应该如何转变,对自身角色认识不清,在工作中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造成角色模糊。因而在工作中不能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与校正社会规范与要求自己的角色坐标点,在多层角色冲突中思维紊乱,分不清主次,理不顺关系,造成工作绩效明显降低。

现代教育迫切需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因而首先需要有创造力的教师,这不仅要求教师在人格特征和思维特征上具有开放性与创造性,而且对他们的智能结构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职业院校的老体育教师,长期得不到进修,学历层次不高、知识老化、严重缺乏理论修养等。因此,当客观要求有所改变时,便显得措手不及,易失去平衡感。

三、调解策略

1.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在学校体育管理中要注意:内、外在激励相结合;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并在物质激励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以后,更应重视精神激励的运用;体育教师的参管与受管相结合,这样既能够发挥体育教师主人翁精神,又能有效施行民主管理。

2.合理安排工作负担。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劳动既要付出脑力,又要付出相当的体力。若负担过重,甚至超过人的生理负荷,就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因此,首先要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时间,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其次是保证高校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个体性特点,从事的精神生产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需要不断地学习,需要有更多的独立思考与个人钻研的时间。保证高校教师自由支配时间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给教师以较大的时间自由支配权;二是保证教师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3.正确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调节。减轻心理压力与焦虑感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自我调节。理智的体育教师应尽量做到有自知之明,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过分自卑,努力改进自己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及弱点,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注意扬长避短,克服不足。因此,职业院校体育教师,首先要使自己心理健康。其次要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强的体育教师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4.加快体育教师专业化进程。专业化是指某种职业从一种较低的层次上升到较高层次的过程,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职业所涉及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职业社会地位的提高和该职业从业者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提高职业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化是克服职业倦怠的有效对策。

5.加强体育教师自身建设。广大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师要努力转变自身观念,既要认识到自身劳动的价值,又要建立合理的自我期望;既认识到自身工作的深远意义,也提示着体育教师必须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团结协作;既要强调自身价值,又要注重弘扬学生主体性。同时,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师要善于省思自己的职业信念和理想,找到产生职业倦怠的自身因素,勇于战胜自己,对症下药。唯有从自身做起,更新观念,提高适应能力,消除职业倦怠才有了充足的动力和必要的前提。

6.改善体育教学工作环境。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与外部环境中的压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从职业倦怠中复原,彻底消除压力的来源是一种建设性的做法。学校应该建立积极、和谐的集体组织氛围,消除那些不必要的压力来源。完善学校教学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与氛围,改革和完善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体系,是避免或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417-419.

[2]王守恒.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消解策略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1393-1396.

[3]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58-259.

[4]曹利民.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3):106-108.

[5]冯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回顾[J].体育学刊,2007(12):1-5.

[6]段健芝,梁晔,安福秀.中国学校体育改革路向思考——卢元镇教授访谈录[J].体育学刊,2007,(11):1-4.

[7]汪星华.温洲地区中学体育教师现状的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6):52-54.

[8]黄爱峰.大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特性与专业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2).

[9]任勇,刘正国.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解析及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94-96.

[10]李友俊.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9):14-15.

[11]邓如陵.略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2,(7):68-69.

[12]Joan S. Stark. Classifying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Programs.[J]Journalof Higher Education,1998(4):353-383.

(责任编辑/彭巍)

猜你喜欢
调解职业倦怠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论我国的治安调解制度
论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中的调解制度
论民行检察调解优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