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信息素养人”的创新培养

2009-12-23 03:39陈春莲
学理论·下 2009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培养

陈春莲

摘要:信息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素养人”具有相应的特质及要求。更新学校的信息教学观念、改善学生的信息知识结构、营造良好的信息学习环境、加强文献检索课教学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对我国高校培养“信息素养人”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我国高校;“信息素养人”;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6—0137—02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们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开拓创新、不断更新知识的基础。“信息素养教育是进行当代大学生终身教育的最佳途径。只有具备了这种素质,才能在他的一生中,永远保持对信息、知识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时时处处密切关注与本人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有关的世界上最新的科学知识,最先进的技术,才能随时随地按照社会需求和自己的意愿学习并吸收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改善、调整、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各方面能力永远不落伍。[1]”为了迎接信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培养面向未来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终生学习者,将信息素养列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把学生培养成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素养人”。

一、“信息素养”及“信息素养人”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在一份提交给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Science,NCLIS)的计划中首次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2]。1987年,信息学专家Patrieia 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等技能。1989年,在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养主席委员会总结报告中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必须能够确认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3]。这一定义被图书馆界人士广泛接受,并成为后续定义的基础。

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认识到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必须能够检索、评价和有效地利用所需要的信息。澳大利亚学者Bruce认为“信息素养人”应该具有以下七个关键特征:能够独立地、自主地学习(independent,self2directed learning);具有完成信息过程(Information process)的能力;能够使用多种信息技术和系统;具有促进信息利用的主观价值(Internalized value);具有有关信息世界的全面知识;能批判性地处理信息和具有个人信息风格(personal information style)以便促进他们与信息世界互动[4]。

二、我国高校“信息素养人”培养工作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偏低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瓶颈。大部分学生虽然对信息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如,获取信息的能力参差不齐,利用信息盲从无目的,对信息的需求存在应急心理;在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上,只有少数学生知道“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和“网络上的人为恶习”等属于违法或不道德范畴;有的学生不清楚或不遵守信息行业的网络社交安全规则,以致网络欺诈、网络成瘾以及进入网恋误区等网络社交不安全的情况屡屡出现。归纳而言,现在我国高校“信息素养人”的培养工作有如下突出问题——

(一)信息素养培养目标不明确

许多高校在大学一年级设置“计算机基础”、“信息技术”等必修课程,而把一些软件应用类、实用性较强的相关课程和与本专业相结合的信息类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分布在此后的不同学期由学生自主决定是否选修。学校在设置信息类相关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时,并不清楚要培养大学生什么样的信息素养,形成什么样的信息能力。一些学生在选修课程时主要目的是完成学业,拿到学分,致使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设置表现出随意性和无目的性。

(二)信息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很多高等院校由于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目的不清楚,致使没有一个科学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表现为培养过程不连贯,课程设置混乱,同一知识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中重复等现象。而另一些信息素养所必需的内容(课程)却未设置,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群,不同学校设置的同一名称的课程,其内容也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很难通过系统学习课程的方式获得信息知识的完善和信息技能的提升。

(三)信息应用能力得不到重视

现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CAI课件制作设计》、《网络技术基础》、《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可以看出,高等院校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普遍存在重视数字信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获取信息的策略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了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专业学习、进行实践活动和实践创新这一重要环节,这就是导致大学生信息素养不能有效提高的根本原因。

(四)专业知识的整合度不够

目前很多高校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主要以单独设置为主,并且大都集中在第一学年,大学后三年较少涉及信息素养培养方面的课程,致使许多学生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信息素养的培养目的不仅是为大学生当前的专业学习提供支持,更主要的是为他们今后开展工作、进行专业研究做准备。而实际上,学校对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没有和专业学习很好地整合起来,课题设计更没有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自身实际,使学生对信息知识学习缺乏兴趣和目的性。

三、高校“信息素养人”创新培养途径的思考

(一)更新学校的信息教学观念

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通过信息技术课教会学生使用几个软件就行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观念已无法胜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推崇“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即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作为学生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教学过程创设良好的知识建构情景和环境,也即尊重个体知识建构的差异性。“教育网络化”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理想的工具和环境,同时也为高校信息素养的创新教育提供了便捷途径。

(二)改善学生的信息知识结构

高校要创造各种学习机会,使学生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并且拓宽其知识面,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把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局限于文检课内;适时举办各种专业学科讲座,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教育和宣传力度,不定期邀请资深专家教授开办学习讲座,介绍本专业、相关专业或非本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发展状况、趋势等,开拓学生知识面,唤起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对信息能够有特殊的、敏锐的捕捉力,能够从大量的甚至平常的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实现这些信息的价值;对信息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有价值的信息保持足够的专注度,对信息的积极态度形成一种习惯性倾向;增强对信息的批判能力,能够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信息的内核,对信息进行创新。

(三)营造良好的信息学习环境

高校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网络信息服务对个人学习的极大帮助和优越性。在教学管理中,把有关信息素养教育课列为必修课,使之与其他课程同步发展在强化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将有关信息素养的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教师要活化教学内容,采用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如全班教学、个别学习和小组讨论等)和基于资源的学习方式,学生根据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提出的学习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去识别、查找、加工、处理、利用、评价信息,从而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高校还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有选择性地自学提供条件,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教学的交互性功能。

(四)加强文献检索课的教学

我国高等学校的信息素质教育源于1984年原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以及1985年国家教委《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两个文件,文件规定在全国有条件的高校广泛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情报意识和文献检索技能。1992年,国家教委专门印发《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标志着我国高校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学开始朝着规范化方向迈进[5]。高校可将开设文献检索课、特别是网络信息检索的内容纳入正常教学计划中,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完整思想,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面对新的学习内容时,也能根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具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专业的信息服务队伍。高校图书馆员主要从事识别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加工信息、整理综合信息以及评价信息等工作,以确保大学生能够顺利地利用信息,是信息素养人的缩影,是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者。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图书馆可以利用宣传拦、网上信息导航、开展文献知识讲座等方式来向学生介绍馆藏资源和网上信息资源,开拓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工作,交给大学生网络信息检索的钥匙,加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能力。

总之,通过学校信息化提高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自我信息化提升大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唤起广大学生对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视,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其中。大学生只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素养人”,才能更好地应对学习和飞速发展的社会。

参考文献:

[1]王俊杰.略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馆论坛,2004(4):194-196.

[2]Michael BE,Carie AL.Kathleen LS.Information Literacy:Essential Skill for the Information Age(2nd ed)[M].London:Libraries Unlimited.2004.3.

[3]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Final Report[M].Chicago:Author.1989.1.

[4]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3.

[5]丛敬军.从文献检索课教学到信息素质教育[J].情报资料工作.2002,(6).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创新培养
基于成教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体系的研究
多维教学模式在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能力·鼓励创新·实现高效
刍议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CDIO理论的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浅谈常微分方程与大学生创新培养的联系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动画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探讨
基于大学舞蹈教学中舞蹈意识的创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