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与00后心理状态和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2010-09-04 01:27高佳琪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心理健康状态

高佳琪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90后与00后心理状态和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高佳琪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90后和00后是中国未来的生力军,他们的发展关乎着中国的未来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命运。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家庭环境、教育方式、信息接收方式的变化等都在影响着90后和00后的心理状态和学习动机,因此,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把握受教育者的动态,有利于实现高效教学,也有利于90后和00后的健康发展。

90后;00后;心理状态;学习动机

心理状态是指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例如一个人在一定时间里是积极向上还是悲观失望,是紧张、激动还是轻松、冷静等。心理状态犹如心理活动的背景,心理状态的不同,可能使心理活动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目前,我国对90后和00后心理状态不同方面的调查数据稀少。而且,90后和00后心理状况复杂,加之社会信息混杂,所以他们的现状到底是怎样,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都值得我们探究。这篇文章是笔者对现阶段受教育者心理状态和学习动机发表的管窥之见。

一、90后的现状

(一)家庭环境

较之80后,90后的家庭突破了传统,父母的生活态度有很大的改变。90后的父母多生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他们的少年时代多在十年动荡中度过,青年时代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他们主张独立和开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和高质量的生活。而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往往重金钱奖励,忽视情感的感化作用。感情的缺失使90后在青春期时易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这一点在江浙、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尤为明显。这些地区的家长多是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潮,从商置业,由于工作的原因,家长与孩子长期两地分离,不能满足孩子对父母关爱的需求。而家长多在金钱上对孩子进行弥补,使得90后对于家长的感情淡漠,家庭观念也逐渐淡薄,叛逆心理严重,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也随之逐渐显现。此外,90后孩子的家庭拆散、重组现象更加严重,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和情感上的伤痕,使他们相对的冷漠自私,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家庭生活质量在物质方面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家庭情感需要方面的缺失,使得90后中的一部分情绪多变,逆反心理严重,更加偏执,较之80后思想更加早熟。

(二)教育思想

教育上的变化主要是家庭教育思想的变化和教育改革的进行。

第一,90后生活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大潮中。90后的父母们刚刚成家立业就遇到了体制改革——延续了多年的“铁饭碗”被打破,需要重新择业。迫于生计,他们需要自己奋斗,这就使得他们花在孩子教育上的时间减少,而补偿的方式就是满足孩子们的钱包。所以,很多90后形成了“一切可以用钱摆平”的不良心理。

第二,90后从入学开始经历了“减负”、“素质教育”等一系列新鲜名词,而“奥数热”、“特长班”等又成为90后身上重重的“泰山”。他们所面临的学业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所以90后厌学现象严重。

第三,从1997年以来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使中国教育体系逐渐脱离死记硬背的模式,逐步迈向注重独立思考的西式方法,所以90后在学习能力和知识涉猎能力方面更加强势。

(三)信息接受方式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互联网高速发展。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使用者仅仅4百万。2009年,中国网民就达到了3亿人。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7岁到15岁之间的中国儿童中,超过70%至少上过一次网;在城镇中,过半的城镇儿童家中有互联网。所以,较之80后,90后们接触互联网的年龄更小,在相同年龄阶段,他们比80后更懂得借助互联网探求世界、探索未知。但是互联网上信息鱼龙混杂,有很多不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在网上显现,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净化网络空间、绿化互联网,但是网络信息的杂乱始终是青少年上网的隐患。互联网传递的海量信息使90后思想发育成熟的年龄比80后提前,同一年龄段的90后较之80后在处世、言谈上更加接近成人。

(四)心理健康

大量数据显示,在近20年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下降,消极的心理特征,如焦虑水平、抑郁水平等逐渐增高。例如,从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间青少年焦虑得分增加了约8%,敌对心理得分增加了近8%;从1998年到2005年抑郁得分增加约7%。更令人担忧的是积极的心理特征,如自尊水平却在下降。90后种种行为的日益极端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让教育者更难把握90后的心理,在教育制度和教育目标的制定上也造成了更大的沟壑。由于知识经验的相对增多,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相对发展,90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更加广泛而深入,特别是对新的自我的发现,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开始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指向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此时他们逐渐出现了心理上的闭锁性。这种闭锁性使他们不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交往中的要求较高,选择条件也比较苛刻。因此,他们很难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产生心理共鸣的知音,常感到不易被人理解并由此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但由于社会化的要求,他们又强烈地想与人交往,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想向能理解自己的人敞开心理的大门。但由于很难找到这种知音,他们常常感到烦闷不安,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很迷茫。

二、00后的现状

在衣食住行方面,00后是得天独厚的一带。而且,00后也是中国进行计划生育后的第一代们的子女。在计划生育执行后,中国家庭结构呈现老人人数和子女人数的倒金字塔结构,4个老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也因此造成了00后的很多不良习惯。

首先,00后自私骄纵、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准同伴碰他们的东西,对自己的“财产”万分保护,不愿意和他人分享,即使是自己玩烦、玩腻的玩具,也仍旧霸占。

其次,00后很现实、很赶潮流,只要他们不喜欢的衣服绝对不会再穿出来,长辈们也任由其放纵,形成了嫌贫爱富的趋势。00后小小年纪已经开始接触诸多世界品牌,他们每天接触的世界是前几代无法想象的新天地。所以,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时尚的穿着方式和审美角度。

最后,00后中部分孩子性格乖张。这是由于家长和成人的某些错误言行很容易被孩子模仿、沿袭甚至是放大。

00后的种种惊人举动都和家长的教育有着深刻的关系。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家长给孩子的未来成长勾勒蓝图,孩子自己着色,而整个着色的过程都将会受到勾勒的限制,每一寸的颜色都受着边线的指引。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所持教育观必将指引孩子的未来进程,探究00后的问题,不如说是探究00后家庭教育的问题。

三、90后和00后的学习动机

要进行良好的教学,必须在把握受教育者心理状态的同时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从事学习活动,除了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同学习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就此,笔者对初一某平行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范围和结果汇总如下:

为了将来有所成就70%学习目的为了家长的要求5%为了上大学24.50%为了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0.50%经常做12.80%自主进行课外学习有时做53.40%很少做23.00%从来就不做10.80%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15.20%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42.23%导致成绩不良的原因学习方法不当30.74%学习任务太重7.77%学习环境不好4.06%树立远大的目标26.01%家长的期望17.23%促进学习的原因教师的认同和期望10.47%同学之间的竞争30.74%班级中的学习气氛20.95%这门学科我的基础最好19.93%偏科原因任课老师经常鼓励我、关心我5.41%我对这门课的内容感兴趣50.68%上课气氛融洽,教学生动有趣22.97%

根据数据可见,90后和00后学习目的十分明确,绝大部分是为了是自己将来有所成就,这相比以前几代学习目的的不明确,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学习压力大,同学之间的竞争成为促进学习的重要原因,体现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逐渐升高,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劲头更加强劲。

我们也发现,偏科原因除了对课程内容本身的兴趣外,上课气氛融洽、教学生动有趣占第二位。这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尽最大可能保证孩子的全面发展,必须不断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改进教学方式,上好每一堂课,让每一个孩子爱上学习。

面对90后和00后在心理状态和学习动机上的种种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应对: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而非仅仅抓住分数、名次不放。对不同的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调试,让他们以健康的心理应对未来。

第二,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健康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健康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90后家中的“空巢”现象和00后家庭中的溺爱现象都需要进行适当调节,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三,学校和政府要普及对90后和00后的心理健康辅导。现阶段的心理健康课程在中小城市和乡镇学校并未得到较好的落实,即使心理健康课程开设较好的学校对于部分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无法满足。所以,要在中小学普及心理咨询室,安排专职心理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对有需要的孩子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心理健康。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90后、00后和过去的每一代一样,都有优点和缺点,只是因为人们更加关注当今受教育者的成长,所以他们的举动常常会引来社会的讨论,这也正是对下一代关心的体现。对90后以及00后心理状态和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是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孩子们的动向,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1]何玉静.苏霍姆林斯基思想教育艺术浅论[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1).

[2]张彦春,朱寅年.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完美人格测试手册——少儿心理测试与辅导[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4]石斌.教育论坛[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5]“80后”与“90后”的对话:青春因为梦想而美丽[J].课堂内外(高中版).

[责任编辑:贺春健]

G444

B

1671-6531(2010)02-0048-03

2010-03-09

高佳琪,女,陕西宝鸡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