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针刺治神理论

2011-02-12 00:30周瑞堂顾文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灵枢素问针刺

周瑞堂,顾文红

(西安市第一医院针灸科,陕西 西 安 710002)

治神从《内经》提出,2000多年来一直被历代针灸人所推崇,它强调针刺治疗必须在治神下进行。治神是针刺施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通过治神调动医患双方在疾病康复中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治疗氛围。正确理解和应用治神理论对针灸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治神的含义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一曰治神。”《灵枢·本神》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治神是针刺施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1]。神一方面指人体生命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指人的精神活动,包括七情、五志等精神思维活动。治有调理、治理、安定等含义。单从字面理解,治神就是调理、安定神志。然而针刺治疗是医生通过不同针具刺激患者一定部位(大多为穴位),激发患者的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和阴阳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外治方法。就针刺治疗本身而言,它的作用在于激发和推动患者内在的自我调整能力,调动患者固有的积极因素来治疗疾病。针刺治疗的过程实际上是刺激与反应的过程。针刺疗效的产生有赖于患者对刺激(即针刺)作出反应,因此针刺疗效不可能由医生或患者任何一方来决定,它必须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来实现。正如张景岳所言:“医必以神,乃见其形,病必以神,气血乃行,故针以治神为首务。”所以,治神包含医者治神和患者治神两个方面。

2 医者治神

医生治疗疾病首先要了解患者病情,只有把握病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治疗才有可能成功。然而人的生命活动用肉眼是无法看见的,只有通过观察神的外在表现才可能把握神,因此针刺治疗从察神开始。医生通过察神把握疾病的本质,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为治疗做准备。正如《灵枢·本神》所言:“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针刺治疗时,《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亡。”可见,针刺操作过程中,医生应该端正态度,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同时仔细观察患者的神情变化,认真体察针下感应,及时调整针刺手法。《灵枢·终始》曰:“专意一神。”《灵枢·官能》曰:“语徐而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素问·宝命全形论》曰:“至其当发,间不容瞚。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从以上文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医者治神实际上是对医生工作态度的要求。它要求医生在针刺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集中精神,专注意念,要神以知、神以用。

3 患者治神

患者治神是指患者在精神放松、神安气定的状态下接受针刺治疗。正如《灵枢·邪客》所言:“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标幽赋》曰:“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之,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然而在针刺治疗过程中,医生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患者如果想做到精神放松、气定神闲,就必须通过医生诱导,因此患者治神实际是医生治患者之神。同时,《素问·五脏别论》又讲:“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灵枢·师传》曰:“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患者治神是建立在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基础之上的,只有取得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患者才可能达到精神放松,神安气定的治神状态。

4 治神状态

治神是针刺治疗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实际是指针刺治疗应该在治神下进行。治神不只要求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集中医生的精神意识,更重要的是在针刺前通过医生营造一种使医患双方身心皆处于有利于针刺疗效产生的良好治疗状态[2],即治神状态。治神状态的产生必须通过以下几点才可能实现:首先应该具备安静的治疗环境。如《灵枢·终始》所讲“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可见,安静的治疗环境不仅有利于医生专注精神,认真施术,而且有利于患者集中注意力,配合医生,提高疗效。其次医生应该采取积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如《素问·宝命全形论》的“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只有医生以积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才能诱导患者进入精神放松,神安气定的状态。三是获取患者对医生的信任。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素问·汤液醪醴论》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治也。”《素问·五脏别论》曰:“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针刺治疗只有建立在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和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之上,才能取效。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疾病康复的主动权掌握在患者手里。虽然疾病发生在病人身上,医生依据病人病情做出诊断和治疗,但治疗措施能否发挥作用,需要患者密切配合。如果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能被调动,内在抗病潜能被激发,疗效就能提高。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学流派认为,人在本质上是可以信赖的,人有不需要治疗直接干预就能解决自己困扰的极大潜能,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气氛,建立有治疗功能的关系,就能朝着自我导引的方向成长[3]。可见,适宜的治疗环境和治疗关系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这与针刺治神理论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治神要求医生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接诊和治疗患者,在获取患者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医生营造一种使医患双方身心皆处于有利于针刺疗效产生的良好治疗氛围中,即治神状态。

[1]董湘玉.中医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6-110.

[2]马 元.针刺治神心悟[J].山东中医杂志,2002,21(1):5-7.

[3]胡佩诚.心理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9.

猜你喜欢
灵枢素问针刺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采采卷耳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