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2011-03-17 02:01周铁中刘金顶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12期
关键词:红花脑组织血肿

周铁中 刘金顶

河南扶沟县人民医院 扶沟 46130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其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对活血化瘀方药在脑保护方面的实验研究逐渐增多,在其药理机制方面也取得一定的发展。我们自2009-10~2011-02应用红花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1]。发病48 h内,并经头颅CT或M RI证实,随即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32~84岁,平均(54.7±6.4)岁,高血压病程<5 a 4例,5~10 a 19例,>10 a 13例;基底节区出血25例,脑叶出血8例,丘脑出血2例,小脑出血1例;平均血肿量(15.2±3.4)m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58.18±15.61)分。治疗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33~87岁,平均(55.6±6.3)岁,高血压病程<5 a 3例, 5~10 a 17例,>10 a 16例;基底节区出血27例,脑叶出血5例,丘脑出血4例;血肿量平均(15.4±3.1)m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60.13±14.36)分。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出血部位和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首次发病;(2)发病时间<48 h;(3)有明确的急性脑血管病症状及体征;(4)出血量<30 mL;(5)无消化道出血。排除标准:(1)外伤性脑出血;(2)小脑、脑干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3)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出血;(4)继发于其他严重疾病(如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或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应用甘露醇、呋塞米、白蛋白等降低颅内压,调控血压,控制血糖,保护脑细胞,防治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加强支持疗法,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于入院后72 h加用红花注射液(灵达红花注射液,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连用14 d。

1.4 治疗时机 由于脑出血后37.2%可出现继续出血[2],且56.7%发生在病后6 h以内,25.4%发生在病后6~24 h, 11.9%发生在病后24~168 h。原则上对病情相对稳定者,可于病后72 h给予红花注射液滴注。但对有以下继续出血风险者,可酌情延期至病后120 h:(1)入院前有长期饮酒或慢性肝病史;(2)入院时收缩压>200 mm Hg(1mm Hg= 0.133 kPa),尤其>230~250 mm Hg且短期内调节效果差者;(3)首次头部CT显示血肿体积>25 mL和(或)呈不规则形状者;(4)起病后前3 d症状进行性恶化,表现为偏瘫持续加重,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者。

1.5 观察指标 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除全程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等生命体征指标外,重点观察凝血功能、血小板数量及肝肾功能、生化指标。头部CT应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各1次,观察血肿体积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各1次。

1.6 疗效标准 2组患者ESS作为疗效评判标准。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参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对比P<0.05。治疗前后ESS比较,治疗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治疗组ES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和表2。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表2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对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无明显影响,未见出血倾向或出血加重。

3 讨论

脑出血的病理机制主要为血肿引起的占位效应导致原发性脑损伤,脑出血发生后,由于血肿代谢产物、细胞水肿、血管痉挛、炎症细胞聚集、神经毒性物质释放等,进一步导致缺血性继发脑损伤[4]。目前认为,促进血肿代谢产物及神经毒性物质吸收,有效地保护神经元是治疗脑出血的重要措施[4]。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脑出血时周围脑组织的病理改变,与脑缺血的病理变化极为相似[5],血肿周围脑组织局部血流量下降,可出现类似脑梗死的缺血半暗带,该区域内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在一定的时间内是可逆的,如能再短时间内给予适当的干预,可使受伤组织恢复功能。因此,急性期治疗的关键在于使血肿尽快吸收,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效应,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及坏死状况。动物实验证实,活血化瘀方药在防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等方面,具有确切疗效[4]。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筒状花冠,化学成分有:红花醌苷、新红花苷、红花苷、红花黄色素和黄色素等,其中红花黄色素能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压,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其注射液、醇提物及红花苷能显著提高耐缺氧能力,对缺血乏氧性脑病有保护作用。按照祖国传统医学理论,脑出血的血为“离经之血”,《血证论》中指出:“凡治血者,必先以祛瘀为主”,“淤血去则血自止”等。可见从中医的角度,脑出血的急性期应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对“离经之血”的尽早清除,血肿尽快吸收以及减少脑组织受压等非常有利。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红花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对比有明显提高(P<0.01)。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红花注射液在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可有效改善脑出血后脑缺血状态,促进颅内血肿吸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改善远期预后,安全可靠,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 任琳,李保国,朱晓临.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7,22(3):177-178.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 张琳,李作孝,刘广益.活血化瘀方药对脑出血后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4,10(10):639-640.

[5] 温涛.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产生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3,9(6):348-349.

猜你喜欢
红花脑组织血肿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