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段数学教学要做到“四动”

2011-04-02 07:21宋玲
成才 2011年7期
关键词:比一比年段算式

■宋玲

低年段数学教学要做到“四动”

■宋玲

基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并且情绪化的特点,结合平时的教学体会,我认为,遵循“四动”原则——动情、动手、动口和动脑,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一、动情感人,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潜能会得到高效发挥。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低年段学生学习心理有着典型的“向师性”,因为喜欢老师,就喜欢上老师的一切,包括老师的教育。因此,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堂,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喜欢上数学老师。

教师应该从心底爱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运用语言、眼神及体态等多种方式将这种美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在课堂教学时,要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多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如当学生回答特别精彩时,我会让全班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并赞许地说:“你发言真精彩!老师十分欣赏你!”当有的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会摸摸他的小脑袋,用满怀信心的眼神看着他说:“老师相信你能征服这个难题!再读读题,试试看。”

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法则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数学学习最大的难点就是它的抽象性,因而不易被学生理解。儿童思维形象具体的特点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构成了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是动手操作。

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将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和概念,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就注重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动手操作活动来理解算理。这就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直观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通过木棒的不同摆放操作,学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退位减法“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算理和计算法则,很直观地帮助他们掌握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动口交流,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离开语言,低年段学生的思维就难以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学生解决了数学问题时,教师要经常追问:“你是怎么想的?”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教师就能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知识掌握的程度。

对于低年段小学生而言,抽象一类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仅凭学生一己之力难以达到,这时还需要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在头脑风暴式的交流中,通过认真倾听、互相补充和彼此争论,能使他们的数学表述更完整,言语更精确,思维的脉络更明晰,逻辑更严密。课堂交流使学生思维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得到培养,自然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我先通过游乐园的情境引入,让学生解决每个游玩项目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表达。有的学生直接用点数方法得出答案,有的学生列出了加法算式3+3+3+3+3+3=,还有的学生列出了乘法算式3×6=。接着再全班交流:“哪种方法算得最快?”“什么样的加法,能用乘法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在共同交流中理解和抽象出了乘法的意义。

四、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低年段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提高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和创新性。如教学一年级“长方形的边对边相等”这一教学内容时,我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去验证这个猜想。很多学生马上就回答:“用尺量一量。”我先肯定了这些学生的想法,但没有止于此,而是接着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老师问“如果没有尺子,你能想办法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吗?”在我的追问下,学生不得不换个方向去思考,于是学生想到其它的方法:将长方形的纸对折,比一比;将长方形从中间撕开,再比一比两条长边;用一段绳子先比一比一条长边,并做上记号或剪下来,再用这根绳子和另一边比一比长短。就这样,学生不仅运用了多种方法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使数学学习变得生动形象,充满乐趣。

武汉小学)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比一比年段算式
比一比
一起比一比
比一比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怎么写算式
比一比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