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2011-04-02 07:21汪四东
成才 2011年7期
关键词:程序性交际英语教学

■汪四东

英语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汪四东

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贯穿在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诸如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等方面。现代英语教学特别重视“以学论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觉、独立学习的习惯和主动、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

一、依据迁移要求,选编教学内容

选择教材的依据是看该教材的内容是否具有广泛的迁移空间,从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来看,是否有利于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是否有利于发展听、说、读、写等技能,培养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是否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是否有利于陶治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据此标准,我们选择了刘道义主编的Junior/Senior English for China。该教材把当今世界先进的英语教学研究成果和我国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灵活运用交际教学思想形成了以下几个特色:1.围绕话题选材;2.重视语境意义;3.安排信息差距;4.编排渐进深化;5.新旧和谐连贯;6.结构功能并举。

任何一种教材都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程度的迁移作用,因此选编教学内容不仅仅是选择教材,还包括处理教材。处理教材就是重新组合教材内容和选用适当的补充材料,使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例如,高二(下)第19单元A Freedom Fighter的教学,我们是从复习高一(上)Abraham Lincoln开始的。了解美国内战的历史背景和理解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角色有利于理解Mertin Luther King Jr.在美国黑人非暴力人权运动中的作用。该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还补充两个材料:1.从内战结束到60年代初的美国黑人人权状况;2.印度Gandhi的非暴力解放运动。这两个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核心civil rights,freedom和peaceful revolution的真正内涵。最后,我们以“Whatwere the successes and failures of the women’s movement?”为题要求学生讨论美国妇女解放运动,以检查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依据迁移要求,处理教学过程

在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切新的非机械性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即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特征始终是影响接受与积累新知识的决定性因素,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从知识结构的内容看,英语课堂教学既要培养汉语向英语的语际迁移的能力,也要培养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语内迁移的能力;既要培养汉语的文化传统向英语的文化迁移的能力,也要培养文史哲等各科向英语学科迁移的能力。促进迁移的主要方法是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并把所学知识优化组合、精心组织。教学中,首先要处理好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基本规律,提供具体运用的依据;同时,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努力创设相似情境,发展实际交际的能力。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某事物是事实的知识,例如,我们听到“Happy New Year!”就回答“The same to you!”当陈述性知识被激活时结果是信息的再现,它对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运用十分有用。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进行各种认知活动的知识,例如,书面表达训练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连词成句,如何连句成文,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当程序性知识被激活时结果是信息的转换,它对应付新环境十分有用。

认知心理学认为,迁移能力的训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所教内容的变式、所用材料的质量和语境。例如,教animal一词时,我们依次呈现dog,cat,horse, chick,bird,fish,man等词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呈现的变式越多,概括出的特征就越典型,就越有利于学生理解animal一词的内涵与外延,在以后的运用中就越容易迁移。高质量的材料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所教内容的基本特征,上例中,最好的材料是真正的动物。当然,课堂教学有时难以做到这一点,因此录像、彩图也是较理想的替代品。不过最好不要用语言叙述,否则,学生只能去死记硬背。JEFC和SEFC要求课堂教学尽可能接近现实,尽量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情景组织课堂活动。尽管我国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还有一段差距,但这并不意味我们的英语教学只能脱离情境而孤立地展开。JEFC和SEFC教材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为设计和调节信息差距创设了丰富的语境语料库,只要合理组织可以形成英语交际的“小气候”,形成真实或近乎真实的交际场景。

三、依据迁移要求,传授如何学习

在持续的活动中,前面的活动经验为后面的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这就是定势。定势本身是在一定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实际上是关于活动方向选择方面的一种倾向性。研究“如何学习”,在后继的学习中能起到学习定势的作用,它比通常所说的学习迁移所起的作用更一般、更广泛。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不是单纯地传授学习方法,而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开几个讲座、谈几个理论、教几个方法,这都可能是在传授学生程序性知识,这种知识很难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英语学习的观点和方法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作为一个系统在运行,他们在不同的层面上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另外,学习策略的整个系统还要受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另外,学习策略的整个系统还要受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要使得该策略系统能良好地运作,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关键在于“调控”。也就是说,教师要帮助学生不停地根据系统内外因素的变化来调整观念和方法,使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处于最佳协调状态,从而使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在能力全部发挥出来。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迁移的种类,研究迁移发生的条件,目的是拓宽对迁移的认识,从而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迁移规律无时无刻不在悄悄地对英语学习起着作用,或推波助澜,或从中阻碍。英语教师应教会学生自觉地把握迁移规律,促进正迁移的大量产生,而把负迁移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武汉市新洲区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程序性交际英语教学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两大法系背景下宪法程序性比较及其启示——以宪法权利保障程序为例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程序性细胞坏死及其信号通路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